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今年12月5日,台湾地区将举行“立委”、台北和高雄市长及市议员等3项选举。目前竞选活动已经进入冲刺阶段。新一届“立委”总席欢为225席,其中直接投票产生的“区域立委”共176席,按政党比例分配的“不分区立委”41席和侨选“立委”8席。台北及高雄两市议员席次分别为53席和45席。参选今年年底3项选举的政治势力,可分为国民党、民进党、新党、建国党、“新国家阵线”、无党籍联盟六大阵营。自今年初以来,台湾各党派即已开始积极运筹,并展开竞选作业,竞选形势复杂。国民党期望收复“台北失地”,保住在“立法院”超过半数的席次和高雄…  相似文献   

2.
1998年12月5日,台湾举行“立委”、台北、高雄市长与市议员的“三合一”选举,结果台北、高雄市长双双变天。台北市长选举最引人瞩目,国民党候选人马英九获得76.6万票,以领先7.8万票的优势击败民进党候选人陈水扁,得票率高达利.13%。陈水扁获得68.8万票,得票率为领.gi%。高雄市长选举结果颇让各界感到意外,民进党籍候选人谢长廷最终获得38.7万票,以领先4565票的微弱优势战胜国民党候选人吴教义,得票率为48.71%。而选前民意调查显示一直领先、备受各界看好的吴敦义则意外落选,获得38.3万票,得票率为48.12%O“立委”…  相似文献   

3.
1998年底台湾举办的“三合一”选举,规模大、人数多,呈现出台北、高雄两市市长选情热,而“立委”与市议员选情冷的特点。民进党籍台北市长陈水扁寻求连任的失利与台北市特殊的选民结构和政治形态有关,国民党在台北市长以及“立委”选举中的胜选说明台湾民众希望两岸关系稳定,希望台海和平。选举结果对于两岸关系的发展不会有大的冲击,但将影响岛内政党政治以及“国会”生态。  相似文献   

4.
备受瞩目的台湾地区新一届“立法委员”、台北、高雄两市市长和市议员等三项选举,已于1998年12月5日投票揭晓。在新一届225名“立委”中,国民党获得123席,超过“立法院”席次的一半,占总席次的54.5%,得票率为46.43%,比上届的得票率46.06%各有增加;民进党获得70席,占总席  相似文献   

5.
陈菊其人     
子贝 《统一论坛》2010,(1):60-62
现任台湾高雄市市长的陈菊是民进党“创党元老”、“新潮流系”重要人物,历任台北市和高雄市社会局局长、“劳委会主委”,在岛内具有较高政治影响力。陈菊主张“台独”,近期更极力推动“台、藏、疆三独合流”,企图争取“台独”势力及泛绿选民支持,为今年“大高雄”市长选举增加筹码。  相似文献   

6.
台情扫描     
<正>"立委"补选国、民两党互有胜负,维持原有席次1月27日,台北第二选区和台中第五选区"立委"补选结束,何志伟、沈智慧分别当选。台北第二选区"立委"席次因民进党籍前"立委"姚文智在"九合一"选举中辞职而空缺,台北市议员陈炳甫、前议员何志伟分别代表国民党、民进党参加补选,台北市前观光传播局长陈思宇则在台北市长柯文哲的支持下参选;最终,何志伟以38000余票当选。台中第五选区"立委"席次因国民党籍前"立委"卢秀燕已当选为台中市长而空  相似文献   

7.
2006年12月9日,被视为“2008年大选前哨战”的台北、高雄市长选举揭晓,国民党以较大优势胜选台北市长,民进党险夺高雄市长,而且台北市长候选人的得票率大幅上升。此次选举是在民进党陷入弊案泥潭、陈水扁执政基础重挫的情况下进行的,“国民党小输、民进党小赢”的结果对岛内政局和两岸关系都将产生一定影响。陈水扁暂时自贪腐危机中脱困,民进党遏止住“三合一”败选以来的颓势。泛蓝发展势头受阻,马英九2008之路充满险阻。“北蓝南绿”格局未能突破,“蓝涨绿消”态势发生微妙变化北、高市长选举虽是一次地方选举,并不直接涉及“中央政权”的…  相似文献   

8.
胡必松 《台声》2002,(1):16-17
2001年底,台湾“立委”和县市长选举刚刚结束,台湾某些人就迫不及待地利用选举结果来曲解民意,说什么台湾的民众已经用选票展现了“多数选民拒绝接受‘一国两制’”的“主流民意”,将新党选举失利的原因归结为支持“一国两制”的立场不受民众欢迎,同时将民进党在“立委”选举中的胜利和国民党的失败曲解成民意对台湾当局大陆政策的肯定。然而台湾历次“立委”和县市长选举的经验都表明,选举的结果有很多影响因素,和各政党在某一方面的政策  相似文献   

9.
在2002年底台北、高雄两市市长议员选举中 ,国民党籍马英九和民进党籍谢长廷连任台北市长和高雄市长 ;在议员选举中 ,国民党在台北获胜 ,民进党在高雄获胜。从选举结果看 ,台湾原有的政治格局没有被打破 ,但民意走向却有很大的变动。这种变动影响到各党派对选举结果的评估 ,评估的结果必将影响到各党派的未来各项政策 ,直接关系到2004年的“总统”大选。  相似文献   

10.
2001年底,台湾“立委”和县市长选举刚刚结束,台湾某些人就迫不及待地利用选举结果来曲解民意,说什么台湾的民众已经用选票展现了“多数选民拒绝接受‘一国两制’”的“主流民意”,将新党选举失利的原因归结为支持“一国两制”的立场不受民众欢迎,同时将民进党在“立委”选举中的胜利和国民党的失败曲解成民意对台湾当局大陆政策的肯定。然而台湾历次“立委”和县市长选举的经验都表明,选举的结果有很多影响因素,和各政党在某一方面的政策并不是简单的对应关系。具体分析一下影响选举结果的因素,不难发现,某些人对民意的解读只…  相似文献   

11.
1998年12月台湾“三合一”选举,以国民党击败民进党而告终。尽管导致此次选举结果有多方面的因素,但舆论普遍认为,选举的结果在很大程度上显示了求安定、求和平、反对“台独”、要求发展两岸关系的台湾民意主流,这有利于遏制“台独”气势,有利于两岸关系的缓和与稳定。其中,“立法委员”的选举和台北“市长”的选举最具有指标意义。在“立委”选举中,国民党以46.43%的得票率夺得过半的席次,重新夺回“立法院”的主导权,阻止了国民党政权连年下滑的颓势。民进党的得票率竟然还不到30%,不升反降,执政梦想再一次遭到挫折。分析家…  相似文献   

12.
引人注目的台湾地区第三届“立法委员”选举已于1995年12月2日揭晓,结果是在总共164席“立委”中,国民党获得85席,占总席次的51.83%,民进党获得54席,占总席次的32.93%;新党获得21席,占总席次的12.8%;无党籍为4席,占席次的2.44%。第三届“立委”选举结果使朝野三党的政治结构和实力  相似文献   

13.
李立 《台声》2006,(12):19-21
12月9日,台北、高雄两市选举结果已现。台北:国民党台北市长参选人郝龙斌676818票,民进党台北市长参选人谢长廷514892票。郝龙斌领先谢长廷15万余票,大胜对手。当晚,郝龙斌已经自行宣布当选台北市长。高雄:民进党高雄市长参选人陈菊379417票,国民党高雄市长参选人黄俊英378303票,陈菊险胜黄俊英1114余票。当晚,陈菊已经自行宣布当选高雄市长。选前民调显示,郝龙斌遥遥领先谢长廷,接近30个百分点,几乎没有什么悬念;而黄俊英只领先陈菊10个百分点,民进党又很会选举,什么狠招都能使出,民进党还有操控的空间。事实也是如此,选前一天,民进党又搞…  相似文献   

14.
《时事资料手册》2009,(4):83-83
身为民进党中常委的台湾高雄市市长陈菊,5月21日-24日率高雄世运(即今年7月在高雄举行的第八届世界运动会)观光行销团参访北京、上海,从而成为民进党现任公职人员中“行政级别”最高的“登陆”人士。参访期间,北京市市长郭金龙、中国奥委会主席刘鹏、上海市市长韩正分别会见了陈菊一行。  相似文献   

15.
2001年12月1日,攸关岛内政局和两岸关系走向的台湾第五届“立委”和县市长选举结果揭晓。民进党成为“立院”第一大党,但由国民党、亲民党和新党组成的“泛蓝军”仍超过“立院”225席的半数,总体实力仍优于民进党和“台湾团结联盟”组成的“泛绿军”。这一结果表明,陈水扁操控岛内政局的筹码有所增加,但台湾局势仍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16.
李贺 《两岸关系》2009,(10):20-21
高雄市长陈菊是民进党“创党元老”、“新潮流系”重要人物,在岛内具有较高政治影响力。陈菊一向主张“台独”,近期更极力推动“台、藏、疆三独合流”,企图争取“台独”势力及泛绿选民支持,为明年大高雄市长选举增加筹码。  相似文献   

17.
政治民进党的派系斗争和运作及其对三届“立委”选举的影响……………”’…林劲(1·47)从第三届“立委”选举比较台湾三党选举行为………………………………张文生(1·58)台湾政治转型对军队官兵思想的影响………………………………………杨帆(1·64)国民党和民进党的角  相似文献   

18.
2002年12月7日,被称为台湾2004年“总统”大选前哨的我国台湾地区台北、高雄市长及市议员选举揭晓。国民党籍时任台北市长马英九以87.3万张高票连任,民进党籍时任高雄市长谢长廷以38.6万票险胜过关。市议会政党版图部分,国民党仍为台  相似文献   

19.
2001年12月1日,攸关岛内政局和两岸关系走向的台湾第五届“立委”和县市长选举结果揭晓。民进党成为“立院”第一大党,但由国民党、亲民党和新党组成的“泛蓝军”仍超过“立院”225席的半数.总体实力仍优于民进党和“台湾团结联盟”组成的“泛绿军”。这一结果表明。陈水扁操控岛内政局的筹码有所增加,但台湾局势仍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20.
1994年12月3日,台湾首次“省长”和台北、高雄“市长”大选落下了帷幕。选举结果展示出的台朝野各党内部整合实力消长、政治诉求调整、策略运用得失,对未来岛内政局走向将产生重大影响。 一、选举结果,朝野三党各有胜负 从此次选举结果看,台湾朝野三大党在此次选战中互有胜负。国民党保住了“省长”及高雄“市长”,却使台北“市长”及“议员”选战遭到重挫。国民党不愿但也必须面对这样的现实:由国民党垄断一切政治经济资源的时代到此宣告终结。国民党主席李登辉对选举结果没有明确表示看法;而国民党党务干部上至秘书长许水德下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