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行政垄断是我国垄断现象的主要表现形式,它的存在和蔓延,是阻碍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重大障碍。行政垄断本质上是一种兼具经济违法与行政违法双重违法属性的竞合违法行为,是一种由行政主体实施的集体违法行为。法律是治理行政垄断的最重要的手段。  相似文献   

2.
行政相对人实施违法行为的投入或者成本包括直接成本、时间机会成本和惩罚成本,预期违法成本和预期违法收益量化后的数值差决定相对人是否从事违法活动.对行政相对人违法行为进行经济学分析的价值在于,揭示了行政相对人违法行为面临的利益冲突及平衡方法,优化行政立法资源的配置,利于行政基本原则的具体落实.预防和减少行政违法行为,需要发挥法律的威慑力和完善事后处罚制度.  相似文献   

3.
酒后驾驶、无证驾驶、超速行驶等严重交通违法行为严重危及广大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同时也给公共安全带来了巨大隐患。针对此类严重违法行为,应在严厉处罚的基础上,将其与违法当事人的各类社会信息进行实时关联,纳入个人征信系统,从而进一步加大违法成本,保障良好的交通秩序。  相似文献   

4.
针对"守法成本高,违法成本低"的问题,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二次会议28日表决通过修订后的水污染防治法,加大了水污染违法成本,增强了对违法行为的震慑力。水污染防治法综合运用各种行政处罚手段,加大行政处罚力度。根据违法行为的不同,水污染防治法规定了责令改正、责令限期改正、罚款、责令停产整顿、责令停业、关闭等措施。  相似文献   

5.
持伪造证件购买半价票或免费乘车的违法行为在全国铁路范围内非常突出。针对打击治理此类违法问题的难点,可采取以下对策:即建立查堵机制,提高识别能力,提供法律保障,加强票证管理,强化源头治理等。唯此,才能从根本上遏制此类违法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崔冬 《行政论坛》2011,18(1):64-68
行政违法与犯罪分属不同的法律部门,其法律后果分别是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二者属于社会危害程度不同的违法行为。行政违法与犯罪的衔接在实践中存在诸多问题,如以罚代刑现象严重,多次行政违法与犯罪的衔接缺乏理论依据,行政违法案件移送司法机关缺少相应的程序规定等。针对上述问题,应当从行政违法案件移送司法机关、行政处罚与刑法的折抵、多次行政违法向犯罪转化、增加刑法罪名等方面完善现有法律规定。  相似文献   

7.
与其他违纪违法行为不同的是,地方征用哪块土地、在哪里拆迁房屋等,都是在光天化日下。用地是否违法违规?不需专门机关动用专门手段调查,即可昭告天下。因此,监督土地违法行为,按说成本最低,也最容易实现。  相似文献   

8.
关于“一事不再罚”的理解和适用。所谓一事不再罚,是指行政主体对当事人的同一个违法行为,不得以同一事实和同一理由给予两次以上的行政处罚。《行政处罚法》第二十四条规定“对当事人的同一违法行为,不得给予两次以上罚款的行政处罚。”但是,行政处罚法的规定显然不完全等同于“一事不再罚”;它对“一事不再罚”的行政处罚种类有所限定,即规定对同一违法行为不得处以两次以上罚款,但可依法以其他形式进行处罚,比如可以给予罚款和没收违法所得,这是属于并处和多个处罚的问题,而不再是“一事不再罚”的问题。所谓并处是指同一机关对同一违法行为给予不同形式的处罚。  相似文献   

9.
王平 《瞭望》2008,(42)
近日南京市质监局公布了地产食品生产违法行为专用举报电话,若市民发现地产食品企业有生产假冒伪劣食品违法行为的,可及时向市质监局举报。举报一经查实,对违法企业施以重典,而对举报人将给予奖励。联系最近发生的三鹿奶粉事件和由此引发的问责风暴,笔者感到,面对中国食品安全的现状,其治理路径已成为焦点。  相似文献   

10.
当前,我国仍处于腐败的易发、高发期,反腐倡廉的形势依然严峻,少数国有企业领导人员以权谋私、贪污贿赂、违规决策等违纪违法案件不断出现,其发案率主要取决于我国法制建设以及公共权力监督制约机制的建设和健全程度,并与党和政府对违纪违法的打击力度和治理效能等因素密切相关。加强法制建设,进一步健全公共权力监督机制,加大党和政府打击违纪违法的力度,能有效遏制和防范国有企业领导人员违纪违法行为。因此,认真剖析国有企业领导人员违纪违法的成因,预测其趋势,探讨遏制对策,力求从根本上解决国有企业领导干部违纪违法问题。  相似文献   

11.
本文阐述了传统的材料力学实验教学的特点和现状,分析了材料力学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了实验教学改革和发展的几点设想。  相似文献   

12.
姜胜影  李广才 《学理论》2010,(10):238-239
2004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强调指出,大学生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政冶素质,探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把他们培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3.
社会责任感是个体基于对国家和社会的热爱,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的一种意识,国民社会责任感的状况直接关系国家未来的发展前途。然而,在我国当前社会经济背景下,"功利主义"、"拜金主义"充斥,社会责任感缺失现象频发,严重制约我国和谐社会的构建。旨在以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现状为对象,分析社会责任感缺失的原因;进而,从多方面努力,避免消极因素,调动积极因素,促进大学生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培养其社会责任感。  相似文献   

14.
罗俊 《学理论》2012,(17):213-214
教师的人格魅力是教师的性格、气质、能力等个性特征的总和,是教师个人整体的精神风貌,它对学生有很大的影响,能够促进学生人格的发展。教师要注意塑造自己高尚的人格,发挥人格力量的独特魅力去影响学生。  相似文献   

15.
黄宁 《学理论》2009,(11):134-136
游仙诗发展到曹魏时期,是个重大的转折,曹氏父子首先借重道家的外衣与内核,将游仙诗由叙事的转为抒情的,由不葺的转为整齐的,由朴野的转为文人的,直接影响了后世游仙诗的写作方向。郭璞及曹唐的游仙诗都可在这里寻到源头。  相似文献   

16.
大数据时代信息主体需要对其个人信息更强有力的法律保护,与此同时,信息业者呼唤对合理收集、处理信息的法律认可,信息主体和信息业者都对法律提出自己的利益诉求。基于对人格利益和信息自由的利益平衡以及对信息人格属性和财产属性的利益归属,应以利益平衡思想指导个人信息保护立法,对信息主体和信息业者的不同利益诉求进行不同保护,并对个人信息不同权利主体的权利内容进行科学界定。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合同外包日益成为地方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重要机制。本文基于二手数据,在对地方政府公共服务合同外包发展状况(2000~2009)的概括性分析中发现,2000年以来,地方政府公共服务合同外包发展迅猛,其应用的广泛性和深入性均前所未有,并且逐步迈入法制化轨道。由于影响合同外包成效的因素相当复杂,政府显然缺乏相关操作经验,无论是在合同外包的决策当中还是在实施当中,"审慎"是最明智的策略。  相似文献   

18.
建立健全防止利益冲突制度是从源头上治理腐败,推动廉政建设纵深发展的必然选择,而利益观教育则是从思想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的基础,加强利益观教育,有助于增强防止利益冲突制度反腐败的效果。利益观教育是上个系统工程,需要多方面形成合力:应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利益观,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摆在第一位,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应建立健全具有中国特色的利益观教育体制机制,拓展教育内容,创新教育方法;应深化干部人事制度与分配制度改革,运用利益激励机制,提高党员干部廉洁奉公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分析美国宪法“正当法律程序”的演变过程 ,并结合美国宪政变迁的实际历程 ,以及“正常法律程序”与美国经济发展的内在关联 ;对传统的宪政理论中的“经济决定论”进行认真反思 ,并初步提出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20.
异步教学方式旨在完成教学的同时,构建了一个新型的学习空间,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在构造教学框架的基础上,从教师和学生两方面对实施异步教学的步骤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将信息学科实践教学与异步教学相融合,达到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