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快乐存折     
有一次,我去凤凰城,偶然碰见一位老人,他从包里掏出一个本子,翻了翻:“小伙子,你看,这是我曾经获得的奖品呢……”看后,我对那个小本子产生了兴趣。那是一本过去年代的“工作日志”,粗糙的封面上写着四个大字:快乐存折。见我打量那个小本子,老人的兴趣  相似文献   

2.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屈指算来,我的爷爷离开人世已有25个春秋了。25年来,爷爷的音容笑貌经常会在我的脑海中闪现,闪现的次数远远超过我与他相处15年间见面的次数。我经常有一种冲动,想写写我的爷爷,告诉世人,有这样一个人,曾经在波涛汹涌的革命战争中慷慨激烈、舍生忘死过;曾经以革命的大智大勇把我们的党旗染得更加鲜艳、更加光彩夺目。  相似文献   

3.
衡洁 《廉政瞭望》2011,(12):46-47
假如把“我”字的第一划——那个小撇去掉,就是一个“找”字。我们每个人都是在寻找自己,寻找那个“我”。然而不幸的是.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比较浮躁的时代,大家都想快速成功。做公益却不属于能快速成功的范围。  相似文献   

4.
传承     
正有一种家风在传承。有一种精神在延续。这是我86岁的奶奶给我们这个家族"锻造"的红色基因。奶奶60年代初跟随爷爷支边来到兵团,响应党的号召主动放弃令人羡慕的职工身份做了一名五七工。在那个缺吃少穿的年代,除了依靠爷爷微薄的收入更是依靠奶奶勤劳的双手,奶奶不仅经常贴补孩子们的困难同学,还把孩子们  相似文献   

5.
70年代初正处在“文化大革命”年代。那时候地方党组织基本上都处于瘫痪状态,只有部队党组织还能正常工作。1969年12月,我离开辽西山村艰苦的知青生活,走进中国人民解放军这座“毛泽东思想大学校”。那个时代的年轻人把能穿上“一颗红星头上戴、革命红旗挂两边” 的草绿色军装作为自己的梦寐追求;若是参军后再能光荣入党,那就更是锦上添花了。我就是在部队入党的,但我的入党过程却有着一段不平常的经历,现在回想起来感慨万端…… 我所在的师驻扎海城。经过一个多月的新兵连集训后,我被分到师直喷火连。由于当时冬季全师部队取暖经费不足,师党委决定派我连到抚顺  相似文献   

6.
那个年代生存着的每一个人,都曾经倔强地试图挣脱世事无形的束缚,渴望自己能够支配那不可捉摸的明天,都曾经在时代的暴风骤雨下迈着蹒跚的脚步,去寻找一方心灵暂时栖息的场所.  相似文献   

7.
《河北党风》2003,(8):41-43
“两规”期间,我认真地对自己这些年的工作、思想和错误进行了反思。我是一个在党组织培养下成长起来的领导干部,生长在新社会,60年代国家最困难的时候,党和政府用人民助学金培养我读完了中学、大学。70年代培养我入党,80年代作为年轻干部让我走上领导岗位,直到今日,把我培养成为一名党的高级干部。几十年来,我在“坦途中前进,顺  相似文献   

8.
梓夫 《支部生活》2006,(10):5-6
“我们到这里就像到自己家里一样,医生和护士一般都喊我朱爷爷,而不是叫我10号床,把我当成长辈亲人一样照顾。”76岁的朱跃铨在省老年病医院的内三科住院,提起这些他面带笑容。同住一个病房的王正学老人也认为自己在医院得到细致的护理:“我今年74岁了,一直多病,住过好几家医院,别的医院还没碰到叫病人爷爷、奶奶的,这样称呼我们心情很愉快,这对治病也很有利。”他还对这里便宜的治疗费用深有感触:“年初我在昆明的另一家医院看病,才10天就花了2000多元,病却不见好,前不久慕名来到这里,刚4天病就有所好转,费用也很低。”  相似文献   

9.
李德生是一位功勋卓著的老将军.在如今的媒体上,在提到老同志时,经常可以看到李德生的名字。的确,李德生作为一名老将军,在战争年代为革命立下了战功。在“文革”那个特殊的年代,李德生将军曾经一度身居中共中央副主席的高位。由于各种主客观原因, 在党的十届二中全会上,李德生辞去了中共中央副主席的职务,开了建国以来高层辞职的“先例”。此后,无论是在沈阳军区司令员的岗位上,还是改革开放后在国防大学政委的岗位上,他都尽职尽责,为自己的人生增添了华彩乐章。  相似文献   

10.
<正>“你长大后,一定要去石家庄。”这是20世纪80年代,参加革命40多年的陈孝爷爷和富山大伯在回乡时对我说的。他们晚年都定居在石家庄。石家庄的名字就这样输进我的大脑,那时我才七八岁。我的家乡在阜平县上堡村,位于山西河北两省交界处,从我们村到石家庄有200公里。十多年后,在毕业做人生选择时,我义无反顾地选择了石家庄。同族爷爷陈孝是新中国化工战线的第一代建设者。1950年,他响应国家号召,辗转多地,多次担任重大工程总指挥,建好一个企业又去另一个地方。他和戎马一生的富山大伯是我的榜样。  相似文献   

11.
人民 《廉政瞭望》2006,(8):60-60
(一)李登辉、陈水扁同坐直升机巡视。李登辉说“:如果我丢下1000元,捡到的那个人一定很高兴。”陈水扁说“:如果我丢下10张100元,就有10个人很高兴。”这时,驾驶员喃喃自语“:何不把自己丢下去,让2300万人都高兴呢?”(二)阿扁希望提高自己的声望,发行了一套印有自己肖像的邮票,过了一个多月,阿扁问邮政局长“:邮票销售情况怎么样?”局长“:还算不错,只不过有人常常抱怨粘不牢!”阿扁“:怎么会呢?”他随手拿起一张邮票,涂了一点口水在背胶上,贴上信封。阿扁“:这不是粘得很牢吗?”局长“:可是,大家都把口水吐在正面啊……”(三)深夜,阿扁要帮…  相似文献   

12.
很多人可能没有听说过迈克尔·罗森,但一定知道nice爷爷。在那个流传甚广的表情包里,他用舌头“啧”地发出一阵清脆的声响,然后神采奕奕地对着镜头说:“nice!”“在中国,我能被叫作nice爷爷,感觉既有趣又获得了尊重,有什么比这更好的事情呢?”  相似文献   

13.
近日,笔者有机会采访了一名刚入狱的罪犯,案发前,他是一位五十八岁的正处级领导干部,“一生谨小慎微、恪尽职守”。一天晚上,有位曾经得到过他特别“关照”的人登门拜访,走时把一个沉甸甸的信封“忘”在了他家的沙发上。他感觉“不妥”,让家人把信封送了回去,“忘”了信封的那个人又把信封送了回来,且说了很多非常“诚恳”的话。过后,他又几次打电话让把信封拿回去……东窗事发后,他非常后悔地说:“都怪我态度不坚决,导致晚节  相似文献   

14.
电视剧《谷文昌》终于在央视一套播出了。一直以来,我只能在别人口中、文中、照片里追寻爷爷的点滴,还原爷爷生前的模样。随着电视剧的播出,我带着既期待又忐忑的心情,成为忠实的“追剧人”。看着刘佩琦老师与爷爷如出一辙的灵动而坚毅的眼神,我仿佛看到心中那个可爱可亲的爷爷……  相似文献   

15.
走近王果香     
8月2日晚,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报道了第二届中国“十大女杰”的评选结果。我区伊克昭盟达拉特旗树林召乡副乡长王果香榜上有名!这是一个充满泥土味道的名字,这是一个如名字一样朴实的女性。那么,她是一个怎样的人,又是怎样带领群众治理荒漠?带着疑问、也带着敬佩,我们来到了树林召乡。1  初次见面,王果香就快人快语地讲起了自己的经历:“我是土生土长的树林召人,听老人说,‘树林召’意为‘有林子的庙宇’,然而在我小时候,这里除了那座白塔下的几株老榆树外,到处都是寸草不生的明沙梁。恶劣的生态环境使许多村民被迫迁徙他乡。我的爷爷…  相似文献   

16.
一技在身     
崔鹤同 《求贤》2009,(7):50-50
1962年10月,一个男孩出生在广东省中山市小榄镇一个贫困家庭里。他的青少年时期是在“十年文革”的打打杀杀中度过的。与同年代人一样,1978年高中毕业的他并没有学到多少文化知识。但虽然生长在那个“荒漠化”的年代,他比他周围的同龄人还是要幸运得多,他有一位知书达理的母亲。在那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极度匮乏的岁月里,母亲经常告诫他们兄妹三人,“人不怕穷,怕的是没有本领。家财万贯,不如一技在身。”男孩便把母亲的这句话牢牢地记在心里。  相似文献   

17.
倘若不是从那个年代过来的人,大约不会如此深切地体会人们为什么那样发自内心地推崇他、爱戴他,称他为那个时代独一无二的巨人。马雅可夫斯基在诗里说过“倾倒世界,像倾倒一只酒杯”。这个人真的是把当时那个世界颠倒过来了,而且,看起来是那样从容,那样举重若轻。这个人是邓公小平。那是一个沉闷得令人窒息的年代。人们在温饱线上下,按照一个模式靠着十多种票证过了十几年。几乎每个人都固定在一个职业上,穿一样的衣服,吃一样的饭,看一样的戏。不许读指定以外的书,听指定以外的广播,想指定以外的事情。一个聪明、勤劳、充满生机的民族变得呆…  相似文献   

18.
魏晓彦 《党课》2013,(24):122-124
暑假里,我陪爷爷奶奶去探望在荷兰首都阿姆斯特丹生活的姑姑一家,下了飞机,沿途最吸引眼球的是时常从路边闪过的一座座自行车停车楼,街上也满眼是蜿蜒不绝的自行车流,爷爷不由地感叹道:“这多像几十年前咱们的老北京啊!”姑姑看我新鲜好奇的样子,对我说:“姑姑早就给你备好礼物了,就跟表弟好好疯玩一把吧!”  相似文献   

19.
面对小孙子要从桌子高处向下跳的局面,不同国家的不同的爷爷们各有不同的教诲高招.中国的爷爷:“乖宝宝,听话!千万别跳,跌伤了不得了!等我抱你下来.”日本的爷爷:“混蛋!还不快跳!胆小鬼!”美国的爷爷:“跳下来,没关系,我接着你.”孙子真的跳了下来,爷爷根本不接.孙子跌痛了屁股,埋怨爷爷欺骗自己.爷爷说:“你怎么能相信我的话呢?要记住,在我们这个社会,不能相信任何人的好话.”当然,也许不是美国所有的爷爷们都这样做.  相似文献   

20.
亮剑 《湘潮》2010,(11):41-43
每一个不平凡的年代都有无愧于那个时代的音乐作品。《红星照我去战斗》就是这样一首诞生于革命战争年代,被传唱了一代又一代的经典旋律,朗朗上口。几十年过去了,每当耳边响起这首歌,仍能给人以激情和斗志,它优美、轻松、欢快的旋律,使人久久难以忘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