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 毫秒
1.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一五”规划《建议》明确提出,要“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这对于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青岛双星集团把车间建到贫困农村,“以企带乡,实现双赢”,不仅为劳动密集型加工企业找到了一条持续发展之路,也为工业反哺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前锋村党支部叫响“艰苦奋斗、艰苦创业、坚韧不拔、坚持不懈”的麻山精神,理清“基层组织、基础设施、基础产业、基础教育”的“四基”扶贫攻坚工作思路,带领全村人民“石缝中间求生存,贫瘠地上创奇迹”,闻出了一条脱贫致富的新路子,奏响了一曲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凯歌。  相似文献   

3.
农村和谐文化建设,是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点,也是难点。巫溪县塘坊乡学堂村作为一个边远山区县的贫困村,通过短短几年的有效实践,唱响了一曲“文化搭台、精神聚力、和谐发展”的新农村建设之歌,走出了一条有效、实用、可行的农村和谐文化建设新路子。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决策,这是新时期做好“三农”工作的行动纲领。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内容丰富,涵义深刻,全面体现了新形势下农村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的要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希望田野上的民心工程。全省农村工作会议指出,我省各地自然条件、发展程度差异较大,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工业化、城市化水平较高,统筹能力较强的市,要切实加大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力度,积极探索建立统筹城乡发展的长效机制,先行一步,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其他各市县郊区、中心镇,要以加快城镇化进程为重点,着力引导工业向园区集中、人口向城镇集中,通过一大批富有活力的中心城镇的发展、带动,促进农村经济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广大农村地区,要以建设现代农业为重点,力求在发展农业产业化方面有所突破,培育和发展农村先进生产力,增加农民收入,积极推进新农村建设。为帮助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更好地理解这一重大战略决策,我们编发了这组稿件,希望能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添砖加瓦。  相似文献   

5.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十一五”规划的重大任务,也是一个历史课题。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目标,党的历届中央领导集体都进行过探索,形成了一种历史接力。了解党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探索历程,对于实现“十一五”规划的奋斗目标,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步伐,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王泽民 《共产党人》2006,(11):38-39
今年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第一年。胡锦涛总书记指出:“今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一定要有良好开局”。温家宝总理也强调指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今年要迈出有力的一步。”那么,宁夏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应如何开好局、起好步、取得实效呢?一、转变观念,在推进现代农业建设上取  相似文献   

7.
民国乡村建设运动时期,中华职业教育社在乡村改进实验中提出了“富教兼施”的原则。这一原则将“富农”与“教农”并重,“随富随教”,在实践中收到了积极效果。当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解决三农问题应该从中汲取经验,从富农入手,增进农民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动性;同时重视“教农”,提高农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活跃在广大农村中的“农”字号民营经济的作用发挥,至关重要。“农”字号民营经济的发展能够增加财政收入,扩大就业,活跃城乡经济,满足社会多方面需求,是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在新  相似文献   

9.
本文在深刻认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重大意义的基础上,把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原则,分析与理解“新农村建设”与“建设屯垦戍边新型团场”的关系,提出了“建设屯垦戍边新型团场”的基本思路,以切实增强做好建设社会主义屯垦戍边新型团场各项工作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要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大历史任务。大家知道,上世纪50年代我们就提出过“新农村”的概念。那么,现在为什么又要提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新时期我们应该怎样建设新农村呢?一、提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背景和意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必然要求。建国初期,我们党确定了“四个现代化”的奋斗目标,就提出要建设新农村。需要说明的是,过去的新农村建设是在城乡二元体制的格局下面进行的,体现的是农业支持工业、农村支持城市的理念,反映的是城乡差别。50多年过去…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中共昔阳县委加强农村干部管理,特别是在农村干部选拔上拓宽了思路,注重从先行致富、外出打工返乡人员、企业经营管理层中选拔农村带头人。有近30名知名企业家毅然回到曾经养育他们的故土,重新“任”上了不起眼的村官,用自己闯荡市场的理念和经验,实践着他们的人生追求,使几个远近闻名的懒散村逐步成为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三强村”,在昔阳大地谱写了一曲建设新农村的精彩篇章。事实证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任务的实现,关键在于加强和改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企官”任“村官”,拓展了农村干部的选拔范围。建设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2.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已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从目前新农村建设的实际来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加强农民经济合作组织建设、农村民主政治建设、农村文化建设“三大建设”。“三大建设”的思想既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东方农民问题的理论,又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践中的总结、升华和创新,极大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库,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3.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法由来国家发改委产业研究所所长马晓河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思路的形成,发韧于中共十六大。十六大上,中央提出解决“三农”问题必须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十六届三中全会将统筹城乡放在了“五个统筹”之首;一年后,胡锦涛在十六届四中全会上提出了著名的“两个趋向”论断,指出中国已进入以工补农、以城带乡的阶段;在五中全会上,则正式提出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在“统筹城乡”、“两个趋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三者之间,有非常明晰的逻辑关系。统筹城乡是战略思路,以工补农、以城带乡是战略…  相似文献   

14.
惠民县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20字方针,突出“五个一”(一个好班子、一条好路子、一套好制度、一种好氛围、一份好规划)要求,不断充实“三级联创”活动内容。用新农村建设成果检验“三级联创”活动成效,用“三级联创”活动促进新农村建设,真正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惠及农民群众的民心工程。  相似文献   

15.
搞好先进性教育活动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这为在农村开展的第三批先进性教育活动提供了新的背景,赋予了新的内容,也为我们在更高层次上思考如何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个主题搞好第三批先进性教育活动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从现实考虑,这次先进性教育活动也将成为实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和要求的一次生动实践,为完成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开好头、起好步,奠定坚实的基础。一、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二十个字”,落实先进性教育活动“四句话”的目标要求中央关于“十一五”规划的建议提出,要按照“生…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一五”规划建议,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成为在新的历史背景下,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解决“三农”问题的战略举措。这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认识更加深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思路进一步深化和具体。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中央解决“三农”问题的战略举措早在20世纪50年代,我们党就曾提出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概念。其后,在中央文件和中央领导人的讲话中也多次提到要建设新农村。…  相似文献   

17.
王恩茂同志六十年代提出了建设“五好农村”,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建议》提出了要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我国彻底解决“三农”问题的内在要求。建设新疆社会主义新农村要结合新疆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目标,内容丰富,内涵深刻。武汉市蔡甸区通过一年多的实践,深切地感到,当前推进新农村建设,必须紧贴“农”字、紧扣“新”字做文章。紧贴“农”字。就是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这一目标,根据蔡甸区的地理位置和区位优势,科学规划农业发展的整体布局,坚持都市农业的发展方向,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保持农业的发展和农民增收。2005年,全区农民人均纯收入4341元。一是科学规划农业发展的整体布局。全区农业分东…  相似文献   

19.
《党课》2006,(2):10-10
上了年纪的人都记得,上世纪50年代我们就曾提出过“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口号。改革开放后的80年代,也曾推行过“农村小康村建设”活动。应当说,以前的农村建设活动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而这次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则是在新的历史背景下,针对中国发展实际,按照科学发展观的指引,意在全面解决“三农”问题而提出来的。因此,此“社会主义新农村”不等于彼“社会主义新农村”。  相似文献   

20.
试析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模式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村问题始终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根本问题,没有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全国的现代化。中共中央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战略,旨在破解当前的“三农”困境,完成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这一未竟之历史任务,其必将对中国未来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究竟“新”在何处中国的乡村建设始于20世纪20、30年代以梁漱溟、晏阳初、陶行知等知识分子为代表所掀起的具有改良主义性质的乡村建设运动。新中国成立后,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始终是共产党人的理想和追求。十六届五中全会的“建设社会义新农村”无疑是继承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