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和谐社会问题研究笔记八篇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构建我国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执政的中国共产党人的神圣使命和光荣职责。为此,必须坚持以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党意识为指导,围绕并且有利于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有利于党为人民执好政、掌好权。我们要构建的和谐社会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和谐社会,而不是别的什么“和谐社会”。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事业需要进行长期奋斗,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也不是短期任务。在现阶段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相适应,为实现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服务。今天,我们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有生机活力、有社会公平、有和睦人际关系、有团结稳定秩序的社会。这也必然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标准。  相似文献   

2.
构建和谐社会 工会大有作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褚衍稳 《工会论坛》2005,11(5):14-14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充满创造活力的社会,是各方面利益关系不断得到有效协调的社会.工会组织要通过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进一步密切党群关系,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实现党的执政任务,让人民群众满意.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六大报告首次把社会和谐作为我党要为之奋斗的一个重要目标明确提出来后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从巩固党的执政的社会基础 ,完成党执政的历史任务的高度 ,进一步明确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任务。《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又将加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列为党要加强五个方面执政能力之一。统一战线具有广泛性、包容性、多样性的特点 ,要充分发挥自己的特点和优势 ,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应有贡献。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具有创造力和活力的社会。在这个社会中各方面利益关系不断得到有效协调 ,社会…  相似文献   

4.
创建和谐校园 高校统战工作应有作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构建“和谐社会”是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和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主要内容和任务犤1犦。随后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同志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犤2犦。各地高校党委认真贯彻中央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精神,纷纷把创建和谐校园作为学校改革、发展的一种战略、规划和目标,这是…  相似文献   

5.
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及其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谐,是全面小康社会的基本目标,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十六大以来,我们党在“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方面创造了新经验。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进一步从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的高度,强调“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要求我们党“坚持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以人为本各尽所能、各得其所、和谐相处,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四者互为条件,互为目的,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充满创造力的社会,是各方面利益关系得到有效协调的社会,是社会管理体制不断创新和健全的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真正使社会成为公平与正义的社会,密切党群关系,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提高党的社会影响力、凝聚力、向心力,实现党的执政任务,让人民群众放心,满意。  相似文献   

7.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充满创造力的社会,是各方面利益关系得到有效协调的社会,是社会管理体制不断创新和健全的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真正使社会成为公平与正义的社会,密切党群关系,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提高党的社会影响力、凝聚力、向心力,实现党的执政任务,让人民群众放心,满意。  相似文献   

8.
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是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也是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能否协调社会各阶层的利益,整合社会资源,维护社会稳定,尽可能地扩大执政的群众基础,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是对党的执政能力的一大考验。  相似文献   

9.
十六届四中全会在党的历史上首次明确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命题,强调“形成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是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犤1犦。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为应对国内外挑战而作出的重大战略选择,是一项前所未有的社会系统工程,也是统一战线在新世纪必须面对的全新课题。在新时期,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充分发挥统一战线的独特优势,“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才能建立起来。一、构建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要适应我国社会的深刻变化,把和谐社会建设摆在重要位置,注重激发社会活力,促进社会公平和正义,增强全社会的法律意识和诚信意识,维护社会安定团结。”随后,胡锦涛同志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专题研讨班上又提出,领导干部要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执政目标的新要求,它是由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决定的,是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必然要求,对于我们党完成执政的历史任务、巩固执政的社会基础意义重大,对于我们实…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命题和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的要求 ,指出这是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全党应坚持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 ,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 ,要适应我国社会的深刻变化 ,把和谐社会建设摆在重要位置 ,注重激发社会活力 ,促进社会公平和正义 ,增强社会的法律意识和诚信意识 ,维护社会安定团结。《决定》中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个全新的概念 ,是在十六大报告中关于全面建设小康社…  相似文献   

12.
中国共产党多次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重大论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推进社会主义事业,具有十分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包括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社会阶层之间的和谐等几方面内容。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决议》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作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主要任务之一,明确提出“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是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和谐社会”这一目标的提出,表明了我们党在对自己执政经验进行全面总结和对国际经验进行深刻反思的基础上,执政理念的进一步升华。而准确理解这一范畴的深刻内涵,从历史观的高度上把握这一目标提出的重大意义无疑是建构和谐社会的理论前提。本文试从马克思主义人学的角度对此予以阐释。一、和谐社会需要确立…  相似文献   

14.
理顺分配关系与构建和谐社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党执政的重要目标,并把它列入加强党执政能力建设的主要任务之一。胡锦涛同志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然而,当前我国在收入分配领域,却存在着诸多的矛盾和问题,它与和谐社会格格不入,又严重地影响着和谐社会的构建。因此,必须在“和谐”理念指导下逐步理顺,最终实现社会和谐的目标。一、理顺分配关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首要任务分配关系是经济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人民群众极为关注的重…  相似文献   

15.
和谐社会是一种理想,和谐社会最初是空想社会主义者对未来美好的理想社会的一种构想。空想社会主义家指出,现存的不公正、不合理的社会制度将被和谐制度、和谐社会所代替;和谐社会是一种属性,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共产主义是人与自然之间、人与人之间矛盾的解决,是人同自然的和解及人类本身的和解;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种崭新的命题,是一种对规律的认识,是我们党在长期执政过程中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党执政规律的正确认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种全新的执政理念,是适应我国的社会变化,把和谐社会建设摆在重要位置,把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六大把“社会更加和谐”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提出来,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又把“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作为党执政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明确提出,这在我们党的历史上还是第一次。“和谐社会”从系统的观点来看,就是社会系统中的各个部分、各种要素处于一种相互协调的状态。系统论是建立和谐社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中,将按照推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要求,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主要任务之一。这是转型期中国社会发展对党的执政能力提出的新要求。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对于协调社会利益,整合社会资源,维护社会稳定,兼顾社会各阶层  相似文献   

18.
发展循环经济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类社会向前发展,人向自然界的索取不断升级,对自然的干扰和破坏也逐步加剧,致使自然界的承受能力受到影响,人、社会与自然的关系出现紧张。在面对我们赖以生存的各种资源逐渐从富有到稀缺,将走向枯竭的现实面前。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高度,明确提出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党执政的重要目标,并把和谐社会建设放在同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并列的突出位置。这标志着我们党对发展观的内涵有了更加深刻、更加全面、理性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从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完成党执政的历史任务的高度,明确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任务。和谐社会的内涵非常丰富,需要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进行分析和阐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一种更高形态、更高水平的和谐社会,更需要从多角度、多层面进行分  相似文献   

20.
胡锦涛同志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是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经验的科学总结,也是在新的国内外形势下提高党的执政能力、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更好地推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举措。”当前,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出现了一些必须认真把握的新趋势新特点,需要妥善协调各种利益关系.正确处理各种矛盾,大力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和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