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人类文明新形态作为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标识性话语,在语境、语义、语用层面蕴含丰富的生成逻辑。在语境上,人类文明新形态是接续中华民族5000多年文明发展的历史语境和回答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之问的时代语境的统一,是创新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语境和自主探索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语境的统一;在语义上,人类文明新形态是以人类文明为立足点的中华文明的当代形态,是富含新意的人类文明的崭新形态,是具有独立形态的现代文明的中国形态;在语用上,人类文明新形态宣告了中国式现代化文明形态的历史性生成,彰显了坚定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自觉和自信,标示了引领人类文明进步方向的世界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过长期发展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在理论、实践、制度等各方面推进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新发展。一是从理论贡献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形态。在当代中国,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真正坚持科学社会主义。二是从实践贡献看,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21世纪世界社会主义走向振兴的中流砥柱。随着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21世纪世界社会主义最为重要、最有作为的组成部分,是做出原创性贡献的伟大事业。三是从制度贡献看,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展示21世纪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必将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也更加完善,其优越性和优势得到更加充分的发挥和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以其独特的制度成果丰富了人类制度文明的宝库,是对人类历史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的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3.
人类文明新形态作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结晶,独创性地回答了新世纪人类到底应该向何处去的世纪难题。人类文明新形态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坚持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的伟大成就,是深深根植于马克思主义文明观之中、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肥沃土壤上形成的新文明。作为超越西方资本主义文明的人类文明新形态是社会主义性质的新文明,始终把以人为本作为自己的使命,不断满足人民美好生活的需要,彰显了人民性。人类文明新形态创造性激活和丰富了中华文明的优秀底蕴,给中华文明的新发展增添新活力,推动社会主义文明实现新跃升,也为世界文明的演变提供了新路径、新选择。作为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发展的重要成果,人类文明新形态诠释了对共产主义理想信念追求,极力推进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同时彰显了共同富裕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价值旨归。  相似文献   

4.
刘芳 《理论学刊》2020,(4):85-9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实践不仅创造了中国奇迹,焕发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生机活力,而且创造了中国经验,这主要体现在"五个结合"上:把遵循科学社会主义原则要义与依据时代特点、本国实际不断推进社会主义发展结合起来;把发展作为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和基础与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结合起来;把突出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与坚定不移推动改革结合起来;把坚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与推动制度建设结合起来;把走自己的道路与借鉴人类文明成果结合起来。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经验,一方面有利于我们更好地走好中国道路,同时也可以给世界社会主义发展提供重要借鉴。  相似文献   

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面旗帜、一条道路和一个理论体系,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6.
中国改革开放的实践,走出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把马克思主义理论推进到一个新阶段──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即邓小平理论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实践启示人们,把科学社会主义基本理论和本国实际有机结合,走有“本国特色”的道路,是下个世纪社会主义发展的主流。  相似文献   

7.
和平、和谐、包容、开明、革新、开放,是回顾中华文明史所得到的主要启示。凡是大体上处于这种状况的时候,文明就繁荣发展,而当与之背离的时候,文明就会减慢发展的速度甚至停滞不前。在当今世界上,孤立的民族文化是难以存在的,单一的全球文化也是不可思议的。不同文化只能以开明开放的态度互相包容,和平和谐地相处,以期达到共同发展、共同繁荣的目标。经济全球化与文化多元化,这就是我们对21世纪人类生存方式的正确选择。  相似文献   

8.
人类文明新形态是当代马克思主义文明观最新成果,这一新形态的创造具有深刻意义。就理论逻辑而言,人类文明新形态来源于马克思主义,且与中华文明有着深厚渊源;就历史实践逻辑而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形成的伟大历程蕴含了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历史实践逻辑;就价值逻辑而言,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创造,对民族复兴、人类文明发展、科学社会主义发展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阮博 《党建》2021,(11):31-32
走一条什么样的现代化道路,既关乎中华民族、中国人民之命运,也关乎中国共产党之命运.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造性成果,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蕴含着深刻的内涵,需要进行全方位理解和把握.  相似文献   

10.
“第三条道路”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然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西方民主社会主义发展的重要路径,"第三条道路"具有重要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虽然"第三条道路"值得我们借鉴,但缺乏在中国生存和发展的土壤.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与中国国情的自身特点的结合决定了我国必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不仅在理论上具有可行性,更是在实践上具有可操作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仅是一种理论体系.指导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同时作为社会主义的发展模式,也取得了重大成就.因此,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我国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1.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强调:“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人类文明新形态和21世纪新文明。为了更好地理解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我们要以大历史观,从中华文明史、中西现代文明发展史和人类文明发展史中,在古今中西比较中,回答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从何而来”“有何特征”和“向何而去”之问。  相似文献   

12.
共同富裕作为科学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建立在人类社会发展客观规律基础之上的科学理论和实践。通过消灭阶级彻底消除产生不平等的根源达到共同富裕是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建国初心。社会主义共同富裕是邓小平理论的科学基础,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渊源,其核心理念就是实现全民共享社会主义发展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坚定不移走共同富裕道路是其必有之要义。  相似文献   

13.
陈明凡 《探索》2013,(3):4-8
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是世界历史性难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解决这个难题作出了重大贡献,成为引领当代科学社会主义发展的一面旗帜。实现中华民族复兴是人类历史上极其伟大艰巨复杂的社会改造和建设工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这个工程的科学指南,并为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提供了理论支撑。中国的理论和实践已经并仍在产生巨大的国际影响,将推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走向复兴,也为发展中国家摆脱落后状态,实现民族振兴提供了重要经验。  相似文献   

14.
王怀超  张瑞 《前线》2021,(4):17-22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作出了独创性贡献。从科学社会主义基本理论方面看,主要有:坚持从本国实际出发,走自己的路,建设具有本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为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开辟了一条发展道路,确立了一种发展模式;深化和拓展了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认识,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社会主义发展阶段学说;创造性地提出社会主义本质观,把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从多方面丰富和发展了社会主义改革理论;创造性地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概念,对这个新概念的基本内涵和历史地位作出了明确的论述,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宝库。  相似文献   

15.
林建华 《紫光阁》2022,(1):51-52
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创造的人类文明新形态之"新",体现在它是社会主义的文明形态,是使中华文明实现了当代化的文明形态,是内蕴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和全过程人民民主、具有浓郁中国特色和鲜明世界意义的文明形态.  相似文献   

16.
当今世界,以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文明潮流,正在浩浩荡荡,奔腾向前。作为现代文明大潮重要组成部分的社会主义文明,尤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既深受着人类现代文明的滋润,又经受着人类文明大趋势的冲击。如何在适应人类文明发展规律中拓展中国社会主义文明道路,是一个有着重大理论和实践意义的话题。江泽民同志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世界是丰富多彩的。各国文明的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这是深入研究和正确认识这一重大话题的重要指针。近日在青岛由山东省科学社会主义学会、山东省政治学研究会、中共青岛市委党校、青岛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青岛市科学社会主义学会联合召开的“人类文明大趋势与中国社会主义文明”学术研讨会,以江泽民“三个代表”思想和“七一”讲话为指针,对这一重大话题进行了有深度的探讨。围绕这个主题,本刊组织了这期笔谈,以引起更深入的讨论。  相似文献   

17.
李美玲 《湘潮》2013,(9):29-30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战略抉择。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则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在世界的东方开启了一条崭新的中国式发展道路。作为对科学社会主义的创造性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为当代中国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成为中国繁荣富强的强大引擎。  相似文献   

18.
当今世界,以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文明潮流,正在浩浩荡荡,奔腾向前。作为现代文明大潮重要组成部分的社会主义文明,尤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既深受着人类现代文明的滋润,又经受着人类文明大趋势的冲击。如何在适应人类文明发展规律中拓展中国社会主义文明道路,是一个有着重大理论和实践意义的话题。江泽民同志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世界是丰富多彩的。各国文明的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这是深入研究和正确认识这一重大话题的重要指针。近日在青岛由山东省科学社会主义学会、山东省政治学研究会、中共青岛市委党校、青岛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青岛市科学社会主义学会联合召开的“人类文明大趋势与中国社会主义文明”学术研讨会,以江泽民“三个代表”思想和“七一”讲话为指针,对这一重大话题进行了有深度的探讨。围绕这个主题,本刊组织了这期笔谈,以引起更深入的讨论。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中叶,由生态、环境和资源压力日渐增大表现出的生态危机,成为威胁人类生存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全球性问题。这标志着传统工业文明落下了历史的帷幕,一种新的文明——生态文明诞生。生态文明作为新的文明形态,为中华民族复兴提供重要的战略机遇,也对当代中国提出了新的历史使命。21世纪中华民族的复兴将是在生态文明基础上的跨越,当代中国科学发展的光明前景是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生态文明道路。  相似文献   

20.
罗浩波 《探索》2012,(6):11-16
科学发展观是一种新型社会文明观,具有"人本、科学(全面协调可持续)、和谐、和平"的文明意蕴及其价值诉求。在当代中国,科学发展观文明意蕴的理论诉求,就是要从本质上揭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发展的规律性,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理论体系;科学发展观文明意蕴的实践诉求,就是要揭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选择人本、科学(全面协调可持续)、和谐、和平发展道路的必然性,指正一条实现中国民族伟大复兴的科学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