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正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开创性地破解传统大国关系模式的新途径。2013年6月,习近平主席与奥巴马总统在安纳伯格庄园会晤时,提出构建以"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为核心内涵的中美新型大国关系。2014年深秋季节,中美领导人先后在瀛台与人民大会堂举行两次会谈,重申要构建新型大国关系的意愿。2015年9月,习近平应奥巴马的邀请访问美国,为推进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做出进一步努力。一、寻求在中美两国间构建新型大国关系模式习近平在2014年11月中央召开外事  相似文献   

2.
对外战略是习近平治国理政的重要内容,而构建新型大国关系则是习近平对外战略最具鲜明特色的方面。构建新型大国关系符合时代潮流和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具有坚实的现实依据。针对中美关系,习近平揭示了新型大国关系的内涵,也指明了努力方向。对中美两国来说,构建新型大国关系的中心任务是确保不冲突不对抗,这是崛起大国与守成大国避免"大国政治悲剧"的关键所在。就当下来说,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主要着力点是加强相互尊重、增进合作共赢、有效管控分歧。三方面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也相互制约。其中相互尊重是基础,没有相互尊重,很难有真正的合作共赢,管控分歧的效果也有限。  相似文献   

3.
当代国际关系的一个突出特点与重大事实是新兴大国特别是中国的崛起。从崛起国与霸权国关系的角度来分析,中国必须走一条特色崛起道路,而如何构建稳健成熟的中美关系是中国崛起必须解决的重大而紧迫的外交课题。中美探索构建新型大国关系要跳出历史规律,摆脱大国崛起的宿命与悖论,超越大国对抗的既有模式,开创一条相互尊重、利益共容、良性互动、合作共赢的新型大国关系模式。  相似文献   

4.
"一带一路"需要新型大国关系,能否处理好与大国的关系决定"一带一路"建设的成败。"一带一路"彰显的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正确义利观和结伴不结盟、对话不对抗的理念价值,有助于推动新型大国关系的构建,同时,"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为发展新型大国关系提供了合作平台。  相似文献   

5.
李开盛 《学习月刊》2013,(23):37-38
2013年9月20日.访美中的王毅外长在美国著名智库布鲁金斯学会发表有关如何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演讲.其中除对新型大国关系的内涵重新进行强调之外.还特别提到如何构建中美新型大闻火系的问题.除不断增进战略互信、大力促进务实合作、  相似文献   

6.
钮菊生  杜刚 《唯实》2013,(12):91-94
<正>一、"新型大国关系"的内涵中共"十八大"报告指出:我们将改善和发展同发达国家的关系,拓宽合作领域,妥善处理分歧,推动建立长期、稳定、健康发展的"新型大国关系。""新型大国关系"由此成为中国外交战略的重要内容。2013年6月,习近平作为国家主席首次出访拉美三国,并专程前往美国加州洛杉矶安纳伯格庄园同美国总统奥巴马举行会晤。此次"习奥会"意义重大,为未来中美"新型大国关系"规划了蓝图。两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频频见诸新闻媒体的“伙伴关系”,为当今国际关系,特别是大国关系注入了新的活力。冷战结束后,各大国积极探寻新的相处方式。他们彼此之间建立以共同利益为基础,以平等协商、求同存异和不针对第三方为特点的新型伙伴关系,为构筑面向21世纪的多极化世界格局发挥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8.
中国要引导美国在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态度向积极方面转变,就要坚持拓宽与美国的合作领域,不断增强自己的实力特别是军事实力,密切与世界各国特别是周边国家的外交关系。  相似文献   

9.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战略,以实现"中国梦"为统领,以联通世界梦为着眼点,倡导合作共赢、构建新型大国关系;坚持义利并重,增强国家亲和力;以包容的思想、开放的胸襟和积极姿态建设同周边国家的关系;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立新型安全体系,护航中国梦与世界梦。其突出特点是融外交战略与策略于一体,把中国的发展与世界的发展相联系,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为中国乃至世界的发展勾画了新的秩序蓝图。  相似文献   

10.
<正>9月22日至28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对美国进行了国事访问并出席联合国成立70周年系列峰会。习主席此行无论对于中美友好合作,还是世界和平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谋合作、增信任,深化新型大国关系2013年,两国一致同意共同努力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2014年,双方进一步明确推进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建设的重点方向。此次白宫会谈,两国元首继续为中美关系做好顶层设计。西雅图,美国西海岸的太平洋门户。习主席在这里会见了地方政要和商界精英,参观了企业和学校,同各阶层民众进行了亲切交流,展示了中美拥有的广泛共同利益和巨大合作潜力。  相似文献   

11.
时殷弘 《前线》2014,(7):47-49
<正>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新型大国关系"概念,并对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进行了开创性阐述,已经引起了包括美国政府在内的各重要国家政府的高度重视,引发国内外舆论的广泛关注。对这个创新性概念及其内涵,我们需要做深入辨析和思考。"新型大国关系"概念辨析"新型大国关系"概念首先是个战略概念,因而所需的辨析、理解和设想首先应当是战略性的。"新型大国关系"一语内有两个关键词:"新型"和"大国"。这两个关键词都含有深意,中国政府在公开宣讲和提倡中侧重"新型",同时实际上也蕴示"大  相似文献   

12.
阮宗泽 《党建》2014,(1):63-64
○中国提出建立新型大国关系的新倡议,这无疑是当前国际关系中最具创意的"中国方案"。○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内涵:一是不冲突、不对抗。二是相互尊重。三是合作共赢。○建立新型大国关系的提出,其对世界和平发展的意义,不亚于1953年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相似文献   

13.
○中国提出建立新型大国关系的新倡议,这无疑是当前国际关系中最具创意的"中国方案"。○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内涵:一是不冲突、不对抗。二是相互尊重。三是合作共赢。○建立新型大国关系的提出,其对世界和平发展的意义,不亚于1953年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我国外交思想不断创新,逐步完善了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思想体系。党的十九大报告总结我国外交实践,系统阐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国外交思想,为新阶段我国开展外交战略提供了理论之基、实践之源。新时代,我国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大国外交战略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以实现中国梦为使命,走和平发展道路为宗旨,以构建新型国际关系为目标,实现我国扩大开放和合作共赢的大国外交模式,为维护世界和平、地区稳定提供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15.
美国重视意识形态安全具有深厚的国内国际背景。超越意识形态差异的关键在于摆脱冷战思维即唯我独尊,大国霸权与强权政治的旧观念。美国统治集团也认识到形势比人强,不能不超越意识形态差异处理双边关系。在全球化背景下中美关系的地位和作用已经超越了双边性,越来越具有强大的内在动力和丰富的全球意义。中美之间已经形成以双边合作机制为依托,多边机制为契机建立和深化双边战略互信关系的新格局。未来中美关系应当成为全球化时代的相互尊重、和谐相处、合作共赢的新型大国关系。中美在建立和深化双边战略互信关系的过程中还有民主、人权和台湾问题的障碍有待排除。  相似文献   

16.
陈文鑫 《党建》2014,(3):62-64
○多边关系中,中美俄是影响最大的三角,此外还有中美日、中日韩、中俄日、中美欧、中美印、中美东盟等多组小三角。○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应该从亚太开始,让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成为世界稳定的压舱石、世界和平的推进器。○要用好中国智慧,加强顶层设计,紧跟美国,握住俄罗斯,稳住东盟,拉住欧盟,拉上日本,妥善运筹好多组三角关系。  相似文献   

17.
中国新型政党制度通过对治理权力配置的规范、治理组织架构的规范、治理运行程序的规范等形塑了政党合作治理新范式、民主治理新范式、协商治理新范式。在国家治理层面,具有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以确保正确政治方向,推动“国家、政党、社会”多元共治整合各方治理资源,推动构建有效表达、协商、决策、监督的多元治理平台,推动构建人民至上、高效决策、高效履职的协商民主治理格局等显著优势。今后,要重点强化理论研究与舆论引导树立制度自信,优化权力配置及强化主体建设,健全深入社会基层的组织平台,完善各主体参与国家治理的履职程序等,促进新型政党制度优势更好向国家治理效能转化。  相似文献   

18.
邓小平关于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观,揭示了构建和谐世界的理想价值和根本目标。正是基于这种期望和追求,邓小平提倡通过国家间的全方位协商合作,来建立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的国际新秩序,并以此为保障构建起以各国多样性文明共存、互补、交流、合作为标志的新型和谐国际关系。邓小平中国特色的"一极论"清楚地向世界表明,社会主义中国永远都是世界和谐的积极推动者。  相似文献   

19.
协商民主作为一种重要资源嵌入国家治理之中并成为一种治理形式,是现代治理的必然趋势,它有利于培育公民意识,维护社会秩序,提升现代治理的整体效能。实践中,尽管协商民主的核心理念和价值契合了现代治理的本质诉求,但在协商主体多元化、协商民主的持续性、有效性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和局限。为此,要提升协商民主的治理效能,必须改善运行环境,优化运行机制,完善运行过程,力求形成以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出发点,以协商合作为主要方式,以实现社会善治为目标的现代国家治理格局。  相似文献   

20.
邓小平关于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观,揭示了构建和谐世界的理想价值和根本目标.正是基于这种期望和追求,邓小平提倡通过国家间的全方位协商合作,来建立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的国际新秩序,并以此为保障构建起以各国多样性文明共存、互补、交流、合作为标志的新型和谐国际关系.邓小平中国特色的"一极论"清楚地向世界表明,社会主义中国永远都是世界和谐的积极推动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