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27年春,面对蒋介石叛变革命、破坏国共合作,一步步把中国人民拖入血海的严峻形势,毛泽东伫立于长江之滨,嗷啸于白云黄鹤之乡,心潮起伏,热血沸腾,吟成了一首苍凉沉郁的词作《菩萨蛮·黄鹤楼》:茫茫九派流中国,沉沉一线穿南北。烟雨莽苍苍,龟蛇锁大江。  相似文献   

2.
1927年毛泽东登的是黄鹤楼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菩萨蛮·黄鹤楼》:“茫茫九派流中国,沉沉一线穿南北。烟雨莽苍苍,龟蛇锁大江。黄鹤知何去?剩有游人处。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  相似文献   

3.
在毛泽东的一生当中有3首词是因井冈山而作的,这就是《西江月·井冈山》、《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和《念奴娇·井冈山》,遗憾的是只有《西江月·井冈山》留有手迹。那么,毛泽东为何作《西江月·井冈山》,其手迹又是如何获得的呢?1928年8月,井冈山军民在团长朱云卿、党代表何挺颖、营长陈毅安的率领下,发动群众、凭险抵抗,终于以少胜多取得了黄洋界保卫战的胜利。黄洋界保卫战进行时,毛泽东率红四军主力回井冈山途中,行至黄坳,闻听黄洋界保卫战大捷的消息,欣然命笔,挥毫写下了著名的诗篇《西江月·井冈山》: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敌…  相似文献   

4.
曹春荣 《党的文献》2016,(6):114-117
毛泽东作于1933年夏的《菩萨蛮·大柏地》一词,是革命的现实主义与革命的浪漫主义相结合的经典之作,然而,作者却说它是在"郁闷"的心情下创作出来的。要解释这一似乎矛盾的现象,就不能不从党史出发,还原当时情境并探求作者心绪。毛泽东此时重过大柏地,刚刚经历第二次宁都会议上申诉不成反受申斥,因而心情不免郁闷。但他置身昔日战场,回想当时鏖战大胜,从而拉开了创建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序幕,不禁触景生情、诗兴奔涌,创作了《菩萨蛮·大柏地》。当然,毛泽东之所以能够如此,与他的党性、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爱国心和人民情,以及长期革命实践的锻打锤炼,是密不可分的。从这个角度讲,毛泽东于"郁闷"之时创作出《菩萨蛮·大柏地》这样的名篇,是十分自然的事情。  相似文献   

5.
中央红军于1934年10月从江西撤离,到次年同期到达陕北,历时一年,行程二万五千里,是中国革命史上最艰险、最壮烈、最灿烂的一页,政治家诗人毛泽东亲临、亲见、亲历这一切。人格的光辉,诗情的奔涌,他连连咏成《十六字令三首》、《忆秦娥·娄山关》、《七律·长征》,《念奴娇·昆仑》、《清平乐·六盘山》和《六言诗·致彭德怀同志》,绘制成一组崇高壮美的艺术画卷。在纪念长征胜利七十周年之际,重读这些诗词,深受“诗美怡神”的感染。一派天地英雄气毛泽东是集领袖与诗人于一身的时代伟人。他的诗词,无不渗透着他领导中国人民为国家和民族求解…  相似文献   

6.
1927年,那沉郁的春天,却引出个火曝曝的夏天。 毛泽东后来为这年春天作的《菩萨蛮·黄鹤楼》一词作注时,说了这样一句话:“夏季,八月七号,党的紧急会议,决定武装反击,从此找到了出路。” 这条出路,走得很突然,走得更是艰难,一下子改变了许多人的生活和信念,重铸了许多人的命运之路。比如毛泽东,握惯了笔杆子的手,就抓起了枪。拿着枪的手再来写诗,就不再是雕琢出来的平仄,而是用枪声来押韵了。 毛泽东一踏上这条路,就敲响了第一个音符。 黄洋界上炮声隆, 报道敌军宵遁 那是1927年9月,毛泽东这个穿长袍、留长发,身子也显得特别颀长的书生,发动了湘赣边界秋收起义,指挥部队去攻打省城长沙。眼见自己策划的这从未有  相似文献   

7.
70年前八一南昌起义的枪声宣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的诞生。70年来,人民军队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和新中国的建设立下了丰功伟绩,涌现了一批统帅千军,叱咤风云的军事家。1989年11月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在审定《中国大百科全书·军事卷·中国人民解放军人物分册》时,确定人民解放军33位将领冠以“军事家”称谓。以后又增补了3人。这36位军事家,其中湘籍15人,他们是:毛泽东1893年12月26日生于湘潭县韶山冲。1927年9月发动和领导了秋收起义,随后开辟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1935年1…  相似文献   

8.
美国著名的《财富》期刊,曾经在封面上登过一位年仅19岁的年轻人的照片。 他叫詹森·斯维斯彭,一位网站拥有者。他因为在投资家的资助下推出一个叫“心想事成”的网站而一举成名,在短短的数个月内,网页的访问量达到了900万人次之巨。 这在美国是绝无仅有的,有人惊叹:“难道他是下一个比尔·盖  相似文献   

9.
正江西,是一片红色热土。无论是战争年代还是和平时期,江西这块红土地都留下了毛泽东艰难探索的奋斗足迹,见证了他跌宕起伏的心路历程,可谓是"踏遍青山人未老""无限风光在险峰"。毛泽东在江西一共创作了13首诗词作品:《西江月·秋收起义》《西江月·井冈山》《减字木兰花·广昌路上》《蝶恋花·从汀州向长沙》《渔家傲·反第一次大"围剿"》《渔家傲·反第二次大"围剿"》《菩萨蛮·大柏地》《清平乐·会昌》《七律·登庐山》《七绝·为李进同志题  相似文献   

10.
“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匡庐一带不停留,要向潇湘直进。地主重重压迫,农民个个同仇。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毛泽东写的这首《西江日·秋收起义》,描写的是1927年那次震动全国的湘赣边界秋收起义。而“要向潇湘直进”所取得的第一次胜利,便是攻占浏阳东区重镇——白沙。白沙地处湘赣边界罗霄山脉南端大围山丁麓,是闻名天下的浏阳河的源头,总面积156平方公里,毗邻江西省的铜鼓县和我省的平江县,素有地跨“两省三县”之说,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白沙盛产茶油、桐油和楠竹,榨油业和造纸业相当发达,当时是湘东一个…  相似文献   

11.
袁小伦 《广东党史》2003,(5):56-56,54
诗歌,体现一个民族的精神,是德智美的殿堂。中华民族就是一个诗的民族。从屈原到柳亚子,诗人巨匠灿若群星;从《诗经》到《东方红》,名篇佳作浩如烟海。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诗歌的传统像黄河长江从青藏高原到东面出海口一样奔腾万里.浩浩荡荡,源远流长。毛泽东这位被誉为“一个诗人赢得了一个新中国”的政治家诗人在他的气吞河山的名作《沁园春·雪》中曾豪迈自信地  相似文献   

12.
康凯 《前线》2000,(10)
千禧龙岁之春,北京人艺同时推出了两出戏。一出是演绎大戏剧家李渔的《风月无边》,一出是充满英雄气慨的《切·格瓦拉》。两出戏一经推出,备受观众欢迎。 然而,对于《风月无边》,传媒多作赞辞,似无异说;但对《切·格瓦拉》则众说纷纭,见仁见智。笔者近读一篇评说《切·格瓦拉》的大块文章,也引发了一些思考。 我们不妨先摘几段那文章中的话:“切·格瓦拉是二十世纪英雄主义的代表人物,是一个富有堂吉诃德精神的乌托邦战士。”“自他牺牲之日起,他的传奇经历和乌托邦精神成为全世界共同关注的一个话题。”不宜“过于肯定革命和格…  相似文献   

13.
一个外国友人曾这样评价毛泽东:“一个诗人赢得了一个新中国.”作为一代旷世伟人的毛泽东.无疑是可以登上现代杰出诗人殿堂的.他不但有《沁园春·雪》这样气吞山河的长调.也有《虞美人·枕上》这样缠绵悱恻的小令,更有《蝶恋花·答李淑一》这样现实主义和浪漫评论相结合的典范之作.一代词宗柳亚子称誉他“才华信美多娇,使千古词人共折腰.”无情未必真豪杰.毛泽东与杨开慧的“诗词恋”.使我们从一个特殊的角度窥见了这一对伉俪的隐秘王国里的绵绵情愫…  相似文献   

14.
《菩萨蛮·大柏地》一诗是1933年夏,毛泽东同志重返大柏地时,目睹战迹,回顾当年大柏地战斗的辉煌胜利,即景抒怀,抚今追昔,在马背上急就草成地光辉诗章。 1929年初,毛泽东、朱德、陈毅率红四军主力从井冈山出发,转战赣南闽西,开辟革命根据地。2月10日上午到达位于瑞金城址30公里的大柏地。这天正是正月初一,瑞雪飘飘,天寒地冻。一到大  相似文献   

15.
中国工业合作社协会(简称“工合”)是抗日战争时期,在国际著名友好人士埃德加·斯诺(美籍)和路易·艾黎(新西兰籍)倡导下,和国内爱国人士宋庆龄、胡愈之、沙千里、陈翰笙、王炳南、吴去非和卢广绵等响应支持下,组织创办的。路易·艾黎是一位同情中国革命的国际友人。他出生于新西兰一个农民家庭,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来华从事救灾工作,目睹了中国人民的悲惨生活,深表不安和同情。抗日战  相似文献   

16.
毛泽东在中央苏区写的诗词中,有一首脍炙人口的《菩萨蛮·大柏地》: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雨后复斜阳,关山阵阵苍。当年鏖战急,源洞前村壁。装点此关山,今朝更好看。这首词以革命现实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的艺术手法.尽情地抒发了诗人对大柏地及发生在这里的那场战斗的礼赞,对建设祖国美好明天的期许,对革命根据地和革命群众的赤子深情。  相似文献   

17.
钟燕林 《党史文苑》2023,(12):41-42
<正>毛泽东一生写过很多诗词,但他不是纵情山水的一般文人骚客。当革命遭受挫折,个人处于逆境之时,他的诗词未见几多愁绪,反而愈发豪迈、豁达,生动展示了其百折不挠的伟人风范,谱写了旷古绝伦的人生颂歌,《菩萨蛮·大柏地》正是这样的一首词。  相似文献   

18.
<正>毛泽东生前曾倡导文艺创作要革命的现实主义和革命的浪漫主义相结合,他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填就的《菩萨蛮·大柏地》一词,就堪称运用这一创作方法的经典之作。在不足50字的篇幅中,既有对大柏地战斗撼人心魄的纪实性叙述,又有对自然景色摇曳多姿的艺术性描摹;既有对往事的追念,又有对前途的期许。然而,出人意料的是,作者竟说这首词其实是表露了"郁闷"的心情。这真叫人颇费猜度。不过,只要我们联  相似文献   

19.
汤根姬 《湘潮》2006,(11):55-55
在毛泽东的一生当中有3首词是因井冈山而作的,这就是《西江月&#183;井冈山》、《水调歌头&#183;重上井冈山》和《念奴娇.井冈山》,遗憾的是只有《西江月&#183;井冈山》留有手迹。那么,毛泽东为何作《西江月&#183;井冈山》,其手迹又是如何获得的呢?  相似文献   

20.
毛泽东《七律·长征》二三逸闻李安葆长征途中,毛泽东"受命于危难之间",然而,那也是他一生中写诗最多的年月。那些壮丽诗篇,生动地反映了他的思想情愫和战斗生涯。《七律·长征》便是其中杰出的一篇。作家姚雪垠评价说:诗中毛泽东以"千古少有的英雄豪迈之气。极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