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反腐败要“坚持标本兼治,教育是基础,法制是保证,监督是关键”。这是我们党反腐败的基本方针。只有正确理解“治标”、“治本”及其相互关系,才能真正加大反腐败的力度,使这一方针得到贯彻落实。一、从严治标,打击于“既然”在反腐败问题上,我们对已经泛滥成灾的腐败现象,必须抓住不放,从治标入手,打击于“既然”。如果对违法违纪者不严加惩处,对看得见、摸得着、人民群众反映强  相似文献   

2.
崔鹤同 《廉政瞭望》2004,(11):53-53
一个夜晚,在美国东海岸的一座城市里,有位韩国学生走出公寓去寄一封信。路上,他被11个不良少年围起来,拳打脚踢狠揍了一顿。不幸的是,在救护车到来之前,他就断气了,两天之内,这11个人都被逮捕。社会大众和新闻界都呼呈对其严加惩处。  相似文献   

3.
育之同志,并出席全国党史研究室主任会议的同志们:这次全国党史研究室主任会议,是十五大后,中央党史研究室召开的一次全国性重要会议。听说胡绳同志很关心,育之同志准备了有份量的主题报告,会议还将组织到张家港、华西等改革开放的先进地区参观学习。相信这次会议能够开得好,能够对我们的党史研究工作有所助益。在我们党的历史上,七大和十五大是先后作出两大历史性决策,即把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作为党的指导思想而载入史册的大会。这两次大会我都参加了。两次大会都开得非常好。七大真正开成了“团结的大会,胜利的大会”。十五…  相似文献   

4.
一、充分认识十六届四中全会召开的重大意义 首先,这是准确把握党的历史方位作出的战略决策.我们党历经革命、建设和改革,党的历史方位发生两大转变:一是从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成为领导人民掌握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二是从受到外部封锁和实行计划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成为对外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由于这两大转变,使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任务显得十分重要和紧迫.我们党成为执政党,由于地位和环境的变化,党的功能、目标、任务、活动方式、与国家的关系等等,与执政以前相比,都有了根本的不同.全会提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问题,很大程度上就是对新的历史条件下新的执政环境的积极回应.  相似文献   

5.
深入研究执政规律 始终坚持执政为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准确把握时代特点深入研究执政规律江泽民同志在“七一”讲话中指出:“我们党已经从一个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成为一个领导人民掌握着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已经从一个在受到外部封锁的状态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成为在全面改革开放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这是我们党区别于以往的根本特点。认识这个特点,把握这个特点,才能把握今天党的建设的脉搏。共产党出现在世界上已经一百多年了,这一百多年的时间里,共产党大都经历了革命和执政两个阶段。这两个阶段,无论是党所处的条件,还是党的任务都有所不同。领导革命斗…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五大和党的七大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最为重要和最有深远意义的党的全国代表大会。这两次代表大会的伟大意义在于:理论上的两次大飞跃。党的七大规定了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在毛泽东思想指导下,党完整地正确地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纲领、路线和政策,很快地领导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创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党的十五大规定了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亦写入党章。江泽民同志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在十五大报告中对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方面的…  相似文献   

7.
党章规定: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各族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这本来是在执政条件下党的阶级性的充分体现。但有人却以此为借口说我们党正在向“全民党”立场靠近,有的干脆说党已经是“全民党”了。这里显然混淆了党的阶级性和党的代表性这两个既相联系又相区别的概念。阶级性是政党的本质属性,是一个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质的规定性,而代表性则是阶级性的外在表现。党是全国各族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这是从工人阶级利益同全国各族人民利益的一致性上来讲的。党只有集中体现工人阶级崇高的奋斗目标、远大的政治眼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共产党历史方位转变之时,毛泽东深刻总结党的历史经验,在七届二中全会上提出"两个务必"的思想,将之视为党的性质和宗旨的历史体现、视为保持和发扬党的三大优良传统作风的内在需要,从而以"两个务必"作为党执掌全国政权和领导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思想基础,作为跳出历史周期律的必由之路,对当前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实现中国梦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四川党史》2002,(5):1-1
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热切盼望的党的十六大将于今年11月8日在北京召开。这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党的十六大,是我们党在新世纪召开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也是在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代表大会。大会将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认真总结党的十五大以来五年的工作,总结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党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取得的基本经验,对新世纪新阶段全面推进…  相似文献   

10.
八大的历史地位和研究八大的现实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这次学术讨论会,是党史学界为纪念党的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40周年而举行的。从八大召开到“文化大革命”结束,20年时间;从“文化大革命”结束到现在,又是20年。两个20年,在我们党的历史上占了相当长的时间。今天我们站在新的历史高度,从两个20年的总结中,回顾党的八大,对于八大的历史地位,对于研究八大的现实意义,一定会有新的思考和领悟。 从1935年遵义会议开始,我们党逐渐形成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在这个中央领导集体的主持下,在1945年召开了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这是党领导中国革命取得全国胜利之前召开的最后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又在1956年召开了党的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这是党领导中国革命取得全国胜利之后召开的头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这两次大会真正是开得很好、很成功的大会。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党的十七大第一次将科学发展观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入党章。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进行社会主  相似文献   

12.
《共产党人》2004,(23):1-1
中国共产党成立83年来,历经革命、建设和改革,已经实现了两个根本性转变。从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成为领导人民掌握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从受到外部封锁和实行计划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成为对外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党。之所以能实现这两个转变,  相似文献   

13.
一、工作重点转移的提出 工作重点转移的问题,最早提出应该是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因为当时革命即将在全国取得决定性胜利,党面临着在革命胜利后接管全国政权,建设一个新中国的伟大任务。从小块的游击根据地到夺取全国政权、建设一个新中国,这是个重大的历史转折。对此,党的领导人必须未雨绸缪,早定建  相似文献   

14.
中华人民共和国已走过了60年的奋斗历程,党在建国后积累了许多宝贵的执政的历史经验。从执政的角度看,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大体可分为在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局部执政和新中国建立后全国范围执政这样两个大的时期。特别是建国以来在全国范围内的执政,从执政实践的总结中认识党的执政经验、提炼党的执政理论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15.
<正>党的十九大闭幕后,最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章程》成为新时代指导党的"行动指南"。从党的二大诞生第一部党章算起,这是全国党代会第17次修改党章。经过历次修改,党章的字数从最初的2300多字增至目前的17 000多字,党的组织和制度建设在党章的修改中逐步成熟和完备——1923年党的三大对党章做了第一次修改,首次规定党员入党候补期;党的四大在修订党章时首次将党内最高领导职务改称为"总书记";党的六大在修改党章时第  相似文献   

16.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人的思想不是凭空产生的,人的行为也不是凭空产生的。社会政治地位和社会生活环境必然要对人们的思想和行动发生作用。对一个政党也是如此。 我们党已经历了近八十年的历史,为中国人民、为中华民族建立了不朽的功绩。这八十年历程,包括两个大的历史时期。前二十八年是为夺取全国政权、建立新中国而奋斗的时期。在这个时期,我们党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与国内外敌人进行了殊死斗争,付出了巨大牺牲。后五十多年,是我们党掌握全国政权、履行执政职能的时期。在这个时期,我们党团结和带领全…  相似文献   

17.
高校如何建设学习型党支部问题刍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党支部作为党的最基层组织曾经在中国共产党处于在野党时发挥了巨大作用,在无任何权力资源的环境下,党组织的逐步扩大、党在群众中的影响力、党对群众的吸引力和感召力,几乎都是通过党支部在发挥作用。党取得全国政权后,党对全国的执政主要借助权力系统运行,而党支部的功能慢慢弱化。改革开放以来,中共中央高度重视党支部工作,不断对基层党的建设作出新的部署。  相似文献   

18.
大家盼望已久的《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出版发行了。这是全党和全国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 邓小平同志是我们党第二代集体领导的代表和核心。粉碎“四人帮”后,他领导全党进行拨乱反正、正本清源,纠正了“文化大革命”的历史性错误,实行了党的工作着重点的转移,制定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开辟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相似文献   

19.
抗战时期,毛泽东从"三三制"原则的政权构成、民主选举制度的民主政治建设、民主集中制原则的权力运作机制、党委不直接向政府施令的党政关系和执政方式法制化等方面对党的执政方式进行了探索。这一时期,毛泽东对党的执政方式的种种探索,不仅有效地促进了抗日根据地的政权建设,为建国后党在全国范围内执政积累了有益的经验,对今天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改革和完善党的执政方式也有着重要的当代启示。  相似文献   

20.
党60年的执政历程,总体上可以分为前30年和后30年两个时期。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强调,这是“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的历史进程。在党的建设上,执政党建设的基本经验是我们党建88年、执政60年、改革开放30年实践的总结,深化了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以此为标志,全党将以改革创新精神继续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