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高度重视农村文化建设,从创新价值观入手,帮助亿万农民形成适应社会变革需求的、全新的现代化品质与内涵的价值观念体系,进而从根本上转变农民传统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交往方式和价值观念,使其在走向富裕、迈向文明的过程中真正成为这场伟大变革的价值主体和创造主体,这是我们实践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战略必须确立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2.
正在兴起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活动,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继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的又一次农村经济发展的高潮.新农村建设要取得成功,必须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只有千百万农民的创造热情和建设积极性及聪明才智被迅速调动和发挥出来,才能有力地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3.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从八个方面全面阐述了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具体意见和措施,提出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要“切实维护农民的民主权利”,“妥善处理农村各种社会矛盾,加强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打击‘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建设平安乡村,创造农民安居乐业的社会环境”。党中央、国务院提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当前在社会转型、基层政治体制改革、城乡贫富差距进一步扩大的情况下,农村和谐稳定的重要性日益凸现。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可以说“没有农村的和谐就不可能有整个社会的和谐,没有农村的稳定,就不可能有整个社会的稳定”。要确保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各项目标、任务顺利完成,必须为新农村建设着力营造一个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这是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基石,也是公安机关的重要职责。  相似文献   

4.
资金投入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物质基础和基本保证。"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和财政支出结构,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范围"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必然要求。"十一五"时期,财政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要政策措施是:建立健全财政支农资金稳定增长机制,逐步形成多元化的新农村建设资金来源;完善和加强各项支持农村经济建设的财税政策,全面发展农村生产力;大力促进农村社会事业发展,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完善和创新政策机制,支持农村防灾减灾和林业生态建设;全方位推进农村反贫困,促进构建农村和谐社会;支持村庄整治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引导农民自主建设美好家园;深化财政管理体制和农村综合改革,建立政府有效提供公共服务的长效机制;规范和强化支农资金管理,确保财政支农资金安全运行和有效使用。  相似文献   

5.
以创新思维构建农村新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庆华 《理论前沿》2006,(10):32-33
建设文明富裕的新农村的过程,也必然是农村新文化形成的过程,以创新思想构建农村新文化,把推进乡风文明作为农村新文化建设的直接目标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满足广大农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精神文化需求的有效途径。一、新农村,需要新文化没有文化的农民是愚昧的农民,没有文化的农村是落后的农村。文化影响着农民的精神和灵魂,渗透于农村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文化渊源于农民和农村,任何文化都有先进与落后之分,先进文化历来是引领着农民和农村不断进步…  相似文献   

6.
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要实现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就必须培育出千千万万的“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高素质的新型农民。  相似文献   

7.
农民是农村和农业资源的最终配置主体,也是农村和农业经济中主要的利益群体,因此,新农村建设必须在得到农民群体经济行为上的响应后才能获得预期收效。但是在中国现行的制度约束下,农民群体的具有经济合理性的行为与政府的新农村建设的意愿尚存在逆向选择问题。现有的农地产权制度是约束农民经济行为,使之难以对新农村建设做出积极响应的根本性制度安排。所以,新农村建设预期效果的获得,最终将取决于现行农地产权制度能否发生变迁。  相似文献   

8.
新农村建设与新农民的培育是同一过程中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培育新农民是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的必然选择,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当然要求。培育新农民必须全面提高农民素质,实现传统农民到现代农民的转变。  相似文献   

9.
论新形势下农民合作社的作用和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民合作社提高了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改变了单家独户进入市场的弱势地位,解决了农民进入市场的难题。农民合作社的作用主要表现为: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提高;有利于农民素质的提高,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促进农村的民主法制建设。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必须重视合作社的积极作用,减少合作社发展过程中的不利因素,扶持并规范合作社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培养和造就一代具有较高文化素质、道德素质和心理素质的现代农民,并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性作用.为此,要健全农村教育体系,大力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加快发展农村的社会事业和农村文化建设;进一步推动农村工业化、城镇化和市场化,使广大农民在生产和生活场景的变换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完成角色转换.  相似文献   

11.
发生在上世纪70年代的韩国新村运动取得的成就,给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许多有益的启迪:一是政府要在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主导作用,二是农民应当成为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体,三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加强农民生活伦理建设。  相似文献   

12.
扎实推动共同富裕不是要消除乡村,而是要振兴乡村。乡村振兴既是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关键一环,又是促进共同富裕实现的必由之路。基于此,扎实推动农村农民共同富裕,要聚焦乡村振兴,重点关注、回应和解答新时代“三农”问题。农村关涉共同富裕的基本面,要努力推进农村综合性改革,解决乡村治理、基础设施和人才供给等难题,优化农村创富环境,缩小城乡发展差距;农业是共同富裕的重要支柱,要大力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解决现代农业“三大体系”的发展难题,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农民是促进共同富裕的主要群体,要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解决运行管理、集体产权和发展动力等难题,促进农民增产增收。 解决“三农”发展难题,补齐“三农”发展短板,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才能推动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我国财政支农投入不断下降,对“三农”方面的资金投入严重不足,难以顺利推进新农村建设。其主要原因是现行财税体制仍然没有理顺,财政资金投入新农村建设的渠道存在体制性梗阻。解决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加快财税体制改革,合理划分各级政府的事权和财权,实行等级分税制;规范转移支付制度;树立公共财政理念,加大财政支农资金投入。但这是一个长期的渐进过程,近期可选择的政策是逐步降低涉农项目配套资金比例;改善财政涉农资金管理体制,整合分散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相似文献   

14.
努力实现农村社会治安的基本稳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民的组织化水平已近谷底,观念冲突强度不会明显增加,城市化进程会使农村实有人口继续减少,国家的惠农政策将有助于消解农村社会积累的矛盾,等等,皆是农村社会治安局势应由不断恶化转为低水平稳定的缘由。但农民组织化程度的回升将极其有限和缓慢,农村社会结构还将处于变动之中,观念冲突仍会使许多农民深感困惑,加之各种治安控制手段都远不如以前有效,所以,农村社会治安局势也不会有明显的好转,以至于若提出比"基本稳定"更高的农村社会治安控制工作目标,则既可能欲速不达,也会因成本远高于收益而不符合经济原则。  相似文献   

15.
城乡互动、工农互促的新起点和新课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的城乡互动、工农互促进入了新的历史起点的基本特征是,虽然工业化和城市化拉动了农业和农村的发展,但工农差距、城乡差距进一步扩大了.在这个新的起点上,城乡互动、工农互促,不是单纯靠非农化、城镇化来带动农业和农村的发展,而是要直接以农业、农民和农村为发展对象.因此,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反哺农村是一个新课题.  相似文献   

16.
在我国,农民问题、农村问题和农业问题在严重程度上并不是相提并论的三个问题,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我国三农问题的形成有其制度性原因,要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必须进行彻底的制度变迁,实现“以农补工”到“以工补农”、城乡分治到城乡统筹发展的制度变迁,全面变革我国的行政制度,提高农民的组织程度。  相似文献   

17.
在农村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由农民群众的特殊地位决定的,是马克思主义的内在要求,也是新农村建设的客观现实。正确处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落后农村经济之间的矛盾、农民思想政治状况与社会要求的矛盾,在学习型社会中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和基层党员干部的主导作用来实现马克思主义在农村的大众化。  相似文献   

18.
绩效评价对于企业而言是个有待完善的课题,对于财政而言是个全新的课题。针对我国现有的财政管理模式,财政必须从资金分配、流转、使用三环节下重力,才能“理好财,算好帐”,从源头惩治腐败,从根本上转变机关作风。建立一套完整的绩效评价体系如制度、机制、层次、指标等,都是财政管理“理念”的创新之措和改革之举,有利于调优公共财政,更好地满足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城市和农村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9.
减免农业税后,处于社会转型期的中国农民越来越是一个“非同质性”的群体。另一方面,农业税的取消,并不意味着中国经历“农民的终结”,中国农民在未来二三代人的时间内是无法终结的。从这个认识出发,有必要认真研究如何面对农民的“非同质性”,研究中国新农村建设的问题。它意味着“一种联合的生活方式”开始。  相似文献   

20.
山东省农村留守儿童犯罪问题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关系广大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社会和谐稳定,也关系国家未来。做好留守儿童工作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各级党委政府加强领导,有关部门和群团组织共担责任,建立关爱留守儿童的长效工作机制;需要家庭、学校、社会三方面共同努力,构建”三位一体”的关爱教育网络;需要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措施,解决根本性的问题;需要全社会的积极参与,建立综合性的社会支持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