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962年,全国科学规划会议在广州召开。年届67岁的大科学家茅以升再次向到会的周恩来总理提出了自己的入党要求。周总理当着许多科学家的面,紧握住茅以升的双手,热诚地说“:茅以升同志,你留在党外可以更好地发挥作用。你的老朋友、学生在海外有不少,你作为一位有声望的民主人士,  相似文献   

2.
“你是找我这个老乡开‘后门’的吧”1958年7月,正值盛夏时节,周总理的家乡、江苏省淮安县副县长王汝祥受县委委托到北京去见周恩来总理。县委交待他的任务是:一、汇报淮安工作,请周总理对发展故乡的工农业生产给予适当“照顾”;二、向周总理直接请示他的旧居处理问题。从淮安出发上路,王汝祥的心里总在想,周总理日理万机,他能有时间接见我吗?到北京后,王汝祥忐忑不安地到国务院说明了来意,没想到周总理很快就安排时间接见了他,还请他吃了饭。第一次见到周恩来总理,王汝祥的心情非常激动,本来想好的话,总是词不达意,丢三拉…  相似文献   

3.
敬爱的周恩来总理离开我们20年了,思念之情,历久愈浓。40年前周总理的一次亲切接见,时时浮现眼前,铭记不忘。那是一次意外的接见。1955年7月,我和榆次地委、专署的七八个同志到广东省新会县参观。一天,我在街上行走,迎面开过来一辆吉普车,前座上坐的是周总理!我一眼就看见了,回到住处后,我把这个消息告诉了同来参观的同志,大家异常兴奋,有的同志疑惑地说,你看错了,总理还能坐吉普车?前面没有开道车,后面没有警卫车。我说我看得清清楚楚,我见过总理。有人提议,这是个机会,我们想见见周总理。我解释说,周总理来这里一定…  相似文献   

4.
《党的建设》2014,(5):62-62
周恩来总理有时会乘坐公交车出行。1954年冬天,一辆公交车开到北京图书馆站,乘客纷纷上年。正是下班时间,车上比较拥挤,忽然有一位乘客认出周总理也在车上,激动地叫起来,坐着的人也纷纷站起来,给站着的周总理让座。周总理让大家坐下,自己还是站着。乘客们感动地说:“总理的工作这么忙,还和我们一起坐公交车,我们过意不去啊!”周总理说:“我也应该和大家一样,乘坐公共汽车上下班。”  相似文献   

5.
张正直 《世纪桥》2005,(1):32-34
山东省沂南县文化馆,有一位60多岁的离休老干部叫刘醒民,在他那平凡的人生历程中曾有一段不平凡的经历:1954年4月万隆亚非会议召开前夕,退踞在台湾的国民党为阻挠以周总理为首的新中国代表团出席会议,派出了大批特务,企图暗杀周总理等国家领导人。4月8日,周总理一行乘专机突然神秘地出现在昆明。就在这国际风云变幻莫测、波诡云谲、险象环生的局势下,当时只有23岁的原昆明军区接影记者刘醒民,担负起了一项神圣的使命——  相似文献   

6.
茅以升生前是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协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北京市科协主席。在这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者、著名桥梁专家坎坷艰辛的漫长人生中,曾经有过无数辉煌的经历。其中感人至深的是,茅以升从美国学成归来前后的一段曲折往事,尤其是他敢于面对外国桥梁专家的重重压力,为中国人设计并成功地在钱塘江上建成第一座跨度最长的钢铁桥梁的恢宏之举,时至今日仍然值得大书特书!  相似文献   

7.
1973年7月,国家农业部副部长、著名科学家杨显东博士从“牛棚”解放出来不久,怀着激动而又崇敬的心情,给毛主席、周总理写了一封信,引起了周总理、毛主席的高度重视。正是杨显东的这封信,促使了毛泽东和自己青年时代的革命战友、美籍华人科学家李振翩教授夫妇的会晤。李振翩教授夫妇回国后;为发展中美两国的科技交  相似文献   

8.
西花厅岁月     
邓大姐和周总理的婚姻 我到邓大姐身边的时候,她和周总理已经结婚40年了,但在记忆里,她对和周总理结婚时的住事却还记得一清二楚。周总理去世后,大姐把对他的思念化作一片片的回忆,经常同我讲周总理年轻时的住事。那时,我们常在院子里散步,我随便想起什么就会问什么,每次邓大姐都会很耐心地回答我。  相似文献   

9.
《先锋队》1996,(6)
赵忠祥回忆周恩来直到周恩来去世的那一天,我才知道,我之所以来到电视台,这其中有过他的安排。1958年,北京电视台(中央电视台前身)建立伊始,周总理在视察电视台时,关心地询问有什么需要解决的困难。在一系列的汇报中,谈到了需要电视播音员这一内容。周总理指...  相似文献   

10.
1962年6月4日晚,周总理在大连会见柬埔寨政府第一大臣宾努亲王。深夜,其他人已散去,总理留下大连市委第一书记郭述申、市长许西.交谈了大连人民在困难时期的吃饭问题。谈到清晨,总理提议到农村去看看,不许市领导陪同。 总理连早饭也没顾上吃,坐着一辆破旧的吉普车上路了。车快要进村时,周总理叫停车,说,我们步行,以免打扰老乡。 周总理看见在一间露天的碾房里,一位白发苍苍的大娘在吃力地推着碾子。老大娘打量着周总理问道.你是谁家的亲戚?我眼花认不出来了。周总理说,我们是在政府里工作  相似文献   

11.
2006年1月8日,在北京纪念茅以升诞辰110周年座谈会上,举行了“茅以升星”命名仪式,国家天文台宣布,将1997年1月9日发现的编号为18550的小行星永久命名为“茅以升星”,以纪念茅以升为我国桥梁工程建设和科技、教育、科普事业作出的杰出贡献。发现那颗小行星的1月9日,正是茅以升的生日。我要追的星,就是这颗“茅以升星”。早在上个世纪70年代,我就开始“追星”了。1978年至1980年,我在重庆市沙坪坝区科委、科协任职,从书本、报刊中认识了茅老(当时他已是80多岁的老人)。我敬佩茅老是一位与时俱进的爱国主义者。他1917年毕业于美国康乃尔大学研究院桥梁专业,获硕士、博士学位。1920年回国,执教于大学,并从事我国铁路、桥梁的设计和建设。学成归来,报效祖国,属于我国最早的“海归派”;抗日战争时期,日军侵入杭州,钱塘江大桥即将落入敌手,他协助中国军队炸毁了这座由他主持设计和建造的大桥;上海解放前夕,根据中共地下组织的指示,利用他担任的上海市政府秘书长的身份,为保护上海的工厂、机关、学校,为保护关押在龙华监狱中的300多名进步学生作出了贡献。我敬佩茅老是一位著名的科学家、桥梁专家。他的博士论文《框架结构的次应力》达...  相似文献   

12.
周恩来拒礼     
在江苏淮安周恩来故居中,陈列着1961年1月16日周恩来指示办公室同志写给淮安县委的一封信:你县送给周总理和邓大姐的藕粉、莲子、馓子、工艺品以及针织品都已收到了。你们对周总理的热爱和关怀,他们是知道的,但是周总理和邓大姐认为,在中央三令五申不  相似文献   

13.
赵熠 《支部生活》2009,(8):51-51
2008年度“茅以升铁道工程师奖”获奖名单近日揭晓,昆明铁路局王毅榜上有名。“茅以升铁道工程师奖”系2002年7月由中国铁道学会、铁道部人事司、科技司和茅以升科技教育基金委员会联合发起设立。该奖项主要奖励为铁路事业做出突出贡献和取得优异成绩的铁道专业工程师,每年评选一次。2004年至2006年间,王毅作为开发“铁路十八点统计(调度信息)应用系统”的主研人员,在项目中负责总体方案设计、技术攻关以及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开发工作。  相似文献   

14.
丁帆 《党史纵横》2008,(3):26-28
记得在广西电影制片厂拍摄的故事片《周恩来》中有这样一组镜头:1968年10月,周总理在办公室里看阅公安部送来的有关孙维世的死亡报告书,“在押犯孙维世于10月12日晚11时送公安部医院,诊断系蜘蛛膜下腔出血,经治疗无效,于14日下午3时30分死亡。特此报告,王明苏修特务专案组。”周总理心情特别沉重地在孙维世死亡报告上批示并告诉秘书“马上送公安部,叮嘱他们要保护好孙维世的遗体,准备检验。”秘书奉命走后,周总理陷入回忆中……  相似文献   

15.
今年3月5日,是我们敬爱的周总理百年诞辰纪念日。我们大庆石油职工特别怀念周总理。他老人家曾经在日理万机的繁忙工作中,先后三次到大庆油田视察工作。1962年,周总理首次来大庆视察。在北二注水站,他看到几个工人正在抢修水泵,便抢步过去同他们亲切握手,一个工人手上沾满了油污,想往身上擦,并不好意思地说:“我的手上有油。”总理却一把握住那双油手,和蔼地说:“没关系,我也当过工人。”接着又详细地观看了贴在墙上的各种岗位责任制度,称赞道:“好,你们这样做很好。”总理走出泵房,见前面有个地客手,关切地问:“这里住人…  相似文献   

16.
汤雄 《世纪风采》2013,(1):7-14
敬爱的周恩来总理先后一共用过20多位秘书,他们分别担任着机要、警卫、俄文、军事、外文、经济、工业、农业、文教、行政等秘书的事务。其中有位名叫韦明的文教秘书,他曾在周总理身边工作了整整8年,专门负责宣传、文化、艺术、教育、科技、卫生、体育、新闻方面的事务,直到1958年周总理带头缩减办公室人员,加强基层,他才依恋不舍地离开了周总理。  相似文献   

17.
《党课》2010,(2):98-99
1987年10月12日,92岁的茅以升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这是茅以升追求近40年而终于实现的人生目标。  相似文献   

18.
周恩来与藏族歌唱家才旦卓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才旦卓玛是我国著名的藏族女高音歌唱家,从1956年起,她就多次受到周恩来总理的亲切接见。漫长岁月抹去了太多往事的记忆,然而和敬爱的周总理在一起的一幕幕情景,至今仍深深地印在才旦卓玛的心里。每每谈及此,才旦卓玛就感叹地说道:“我太幸运了!我太幸运了!我是农奴的女儿,却能跟一位伟大的总理有过多次交往,并且能得到他的亲切教诲,我确实太幸运了!”“你就是才旦卓玛吧?”三年前周总理虽然只见过才旦卓玛一面,但还能叫出她的名字,这使才旦卓玛感到格外激动。才旦卓玛第一次见到周恩来是在1956年,那年她才19岁,…  相似文献   

19.
1964年,我国首次核试验前夕,周恩来在紫光阁主持召开重要会议。会议期间,张爱萍副总参谋长向周总理告假,说今晚外交部安排了一个外事活动,要提前告退。周恩来从沙发上站起来,堵住了张爱萍的去路,关切地问:“爱萍,你带核试验的文件了吗?保密无小事啊!你邓大姐是老党员、中央委员,她就不知道我们要搞核试验,我从不对她讲.”  相似文献   

20.
"你在哪里呵,你在哪里?你可知道,我们想念你,想念你……"曾经,在诗歌《周总理,你在哪里》中,柯岩以这样悲情的诗句缅怀伟人的离去。而如今,面对她的离去,人们也同样深情地呼唤着,依依难舍。2011年12月11日13时35分,当代诗人、作家柯岩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