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社会管理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今天的中国,社会变化日新月异,社会活力蓬勃进发,社会问题也是相伴而生、不断出现。只有以人民群众利益为重,切实加强和改善社会管理,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国家才会有序、和谐,人民群众才能安居乐业;也只有在这样的环境里,全社会才能够为经济社会发展凝聚强大力量,实现更大进步。  相似文献   

2.
党代表人民利益所面临的新问题及解决途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党要始终代表中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就是要实现好,维护好和发展好广大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方面的利益。就解决社会弱势群体利益受损、社会分配不公、新兴社会阶层利益保护、人民群众政治利益实现和教育不公等问题,给人民群众以实实在在的利益。  相似文献   

3.
社会稳定就是社会的和谐、有序、稳定,表现为党和政府的合法性赢得人民群众的广泛政治认同,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的支持和拥护。社会稳定是国家政治安全的基础,失去了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就失去了党执政的合法性和执政的群众基础,也就失去了国家政治安全的社会资源。当下的新疆社会政治稳定来之不易,应该采取积极疏导的方式把消极稳定转变成实际意义上的积极(主动)稳定,这取决于我们的社会管理机制是否有创新。  相似文献   

4.
方娟 《公民导刊》2005,(12):37-38
社会生活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人民群众关心的社会热点,难点问题,人民群众的意愿和呼声需要反映的有效渠道,而这些意愿和呼声应该是各级政府为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必须准确掌握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5.
我国的社会性质和我党的根本宗旨决定了人民群众是社会的主人,党的各级领导干部是人民的公仆。为人民谋利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各级领导干部的神圣职责和历史使命。党的各级领导干部作为人民的公仆,必须牢记党的宗旨,反对脱离人民群众的官僚作风和权力腐败。  相似文献   

6.
张林江 《传承》2011,(16):36-37
从全国各地看,各级领导干部对社会建设工作都极为重视,人民群众也得到了不少实惠。但是,应当承认,我们的社会建设成效离人民群众的要求仍有相当距离。现实生活中,不但出现了媒体热议、人民群众普遍反感的"就业难、就医  相似文献   

7.
朱民 《群众》2014,(8):37-38
<正>社会治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维护人民群众的权益,核心是引导群众广泛参与,重点是诉求表达受理、矛盾纠纷调处和社会权益保障。因此,社会治理创新问题,本质上是群众工作创新问题。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充分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能动性,大力推动社会治理方式转变。近年来,徐州在加快推进经济  相似文献   

8.
张林江 《传承》2011,(6):36-37
从全国各地看,各级领导干部对社会建设工作都极为重视,人民群众也得到了不少实惠。但是,应当承认,我们的社会建设成效离人民群众的要求仍有相当距离。现实生活中,不但出现了媒体热议、人民群众普遍反感的"就业难、就医  相似文献   

9.
马力昉 《前沿》2014,(5):55-56
人民群众是指从事物质生产劳动的劳动群众及其知识分子。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是马克思主义对待人民群众总的看法和基本观点,是马克思主义根本立场的集中体现,是共产党人一切理论和实践的基石。在我国的社会治理中,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坚持人民群众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的主体地位,始终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不断改善民生,调处群众矛盾,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才能实现社会治理的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10.
万学斌 《政策》2012,(6):73-74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根本目的是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和谐、保障人民安居乐业,为各项事业发展营造良好社会环境。在新形势下,社会管理工作应突出民生主题,不断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助推我省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一、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幸福感。社会管理说到底是对人的管理和服务,涉及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必须始终坚...  相似文献   

11.
史鹏飞 《人民论坛》2020,(6):108-109
近年来,“获得感”日益成为社会热议、学界关注的重要课题,吸引大量交叉学科研究。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是改革成效的一个重要评价标准,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要破解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更好回应社会期待,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相似文献   

12.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共产党人的唯一宗旨和根本价值观。人民群众利益至上的观点、以人民群众为价值标准的观点和人民群众是社会主人的观点是党的群众观点的中心内容。共产党人只有把群众观点作为首要的根本的观点,才能真正实践党的宗旨。  相似文献   

13.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协调好各社会群体的利益关系,让人民群众的生活越过越好。以民生为导向,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搞好社会管理的前提和基础,也是社会管理追求的价值目标。  相似文献   

14.
科学发展观为我们人大教科文卫工作指明了方向。人大教科文卫工作面广,涉及社会发展事业的多个方面,如教育、卫生、文化、体育、计划生育等工作都是涉及千家万户、涉及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也就是涉及民生的各项社会事业。而科学发展观强调的是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相似文献   

15.
徐林灿 《今日浙江》2008,(18):55-55
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和谐,是新时期“枫桥经验”的核心内容。它彰显的作用是保障和推动经济发展、社会的全面进步,为人民群众创造一个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16.
《人民政坛》2011,(5):10-15
人民政坛:中央提出,“十二五”期间建立健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已成为一项事关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战略任务,成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必须把握好的重要工作。社会管理,就是对人的管理和服务,其根本目的是维护和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那么,如何通过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来维护和实现人民群众的权益呢?  相似文献   

17.
汪振海 《中国民政》2006,(11):44-44
民政工作作为党和政府联系人民群众的一条桥梁和纽带,肩负着扶贫济困、帮老助残、优待抚恤等多项社会性的救助工作;肩负着关注弱势群体平衡社会收入再分配,协调社会稳定的职责;肩负着传递党和政府温暖与关怀,密切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联系的重任。因此,向社会宣传民政,使社会了解民政,让社会支持民政,是民政工作的重中之重,应予以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8.
社会福利既是不断变化的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观察和描述社会结构特征和国家与人民群众关系的最基本层面。所以.一个国家的社会福利政策的变化和社会福利社会化的程度.能充分说明政府对人民群众的关心程度和人民群众的  相似文献   

19.
陈川民 《今日海南》2007,(12):11-11
民政部门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要以社会救助体系建设为着力点和落脚点,切实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使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开放和社会经济发展成果,把城乡社区建设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  相似文献   

20.
韩山 《乡音》2011,(8):1-1
近日,河北省政协在省内各大媒体上发布公告和消息,就"创新社会管理,做好群众工作"向社会公开征集意见建议。这是省政协第一次借助媒体平台倾听民意,充分体现了对人民群众智慧和力量的尊重。马克思主义认为:无论是改造自然还是改造社会,主体都是人民群众。作为生产力中最活跃、最革命因素的人民群众,不仅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而且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