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又是一年三月三,风筝飞满天……”我哼着歌,看着天空中自由自在的风筝,它们想往东便往东,想往西便往西,无拘无束,真可谓“尽自由”的了。但我想到如果剪断那长长的线,风筝便会被风吹得无影无踪,于是,连“自由”的本体——风筝也消逝了,哪还有什么风筝的“自由”可言呢?自由的风筝,受着线和风的约束。  相似文献   

2.
低调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位将军在大军撤退时总是断后。回到京城后,人们都赞赏他的勇敢。将军却说:“并非吾勇,马不进也。”将军把自己断后的无畏行为说成是马走得太慢。其实,如此低调丝毫也不会降低将军的英雄形象。还有一则寓言:两只大雁与一只青蛙结成好朋友。秋天来了,大雁要飞回南方,它们对青蛙说:“要是你也能飞上天该多好。”青蛙灵机一动:它让两只大雁衔住一根树枝,然后自己的嘴咬在树枝中间。于是,三个朋友一起飞上天空。地上的青蛙都拍手叫好,问“是谁那么聪明?”那只青蛙生怕错过了表现自己的机会,便大声说:“这是我……”话还没说完,…  相似文献   

3.
互动平台     
<正>“天价校门”中的三个意外编辑同志:你好。最近山东省聊城大学的豪华校门一事倍受非议,有网友声称其造价达8000万元。我从中感觉出三个意外:一是到现在也没弄清此“天价校门”的造价是多少,倒是弄出了三个版本:8000万,600万,500万;二是刘部长的“一举多得”理论叫人称奇;三是这里的学生被“教育”得很纯,不以这样的校门为耻反以为荣。  相似文献   

4.
武夷之旅     
’99暑假,我有幸游览了武夷山。20个小时火车轰鸣之后,我终于踏上武夷山的土地。很少外出旅游的我看什么都好奇。远远望去,这座小城被山谷环绕着,没有尘俗的喧闹与浮躁,天空澄蓝得如同泉水洗过一般,透明得不带丝毫烟火气。导游介绍说,武夷山最著名的是天游峰、一线天、玉女峰和九曲溪。第一日,来到天游峰下,我忍不住在心里暗叹:奇山!三座奇峰,耸立云间,前扼接笋峰之峻,后勒大王峰之险,却又卓然独立,自成一家。长蛇般的石阶呈“Z“字形嵌入山道,几乎与山峰垂直,陡峭得令人望而生畏。游武夷山有句俗语:“走路不看景,看景不走路。“原因是山太陡,很容易出危险。我们开始攀登,抬头望去,上面是  相似文献   

5.
这是一条“路”……王晓东在大自然里,有无边无际的草原,连绵起伏的峻岭,也有大海、天空。但似乎只要在它们那里有一条不断向前的“路”,让人们留下一串脚印之后,进入的将是一个个新的境界。记得几年前,我在一位伟人故居的邻乡搞调研,徒步走了10来个村,几乎没有...  相似文献   

6.
编辑同志: 你好。最近山东省聊城大学的豪华校门一事倍受非议,有网友声称其造价达8000万元。我从中感觉出三个意外:一是到现在也没弄清此“天价校门”的造价是多少,倒是弄出了三个版本:8000万,600万,300万;二是刘部长的“一举多得”理论叫人称奇;三是这里的学生被“教育”得很纯,不以这样的校门为耻反以为荣。  相似文献   

7.
女性的天空     
少女时读萧红,在涕泪涟涟中牢牢记住了她那句幽叹:女性的天空是低垂的。于是有了一些无奈,更多了许许多多的不甘。成年后做了一名妇女工作者,“低垂的天空”这词句仍不时萦绕在耳边,促使我下意识去观察自己和周围女人的生活状态。如果说“天空”算是对女人生存境界和...  相似文献   

8.
2011年,邓飞告别记者生涯,投身公益,“发起人”这个被他自己形容为“酷”的新职业,也随着他运营的“免费早餐”公益计划,进人了公众的视野。如今,已经成为公益人的他,所做的工作远比“发起”要复杂得多、持久得多。他给自己的警示是“让自己的内心纯粹、诚实”……当“免费午餐”越做越大时我发现我回不去了2011年开始的“免费午餐”计划,是500名记者联合发起的,那次我第一次用了“发起人”三个字,当时给自己的定位是提出者、倡导者。发起“免费午餐”计划时,我没有做任何准备。当时我参加天涯社区年会,我被天涯网友评选为“年度记者”,而“中国最美支教教师”蔡加芹正好就坐在我身旁。她说她的学生没有午餐吃,她吃饭时无法面对他们渴望的眼神。  相似文献   

9.
《理论学习》1986年第6期发表刘正顺同志的《“一分为三”不能成立》(以下简称刘文)一文,对于“一分为三”进行了反驳。我是“一分为三”论者之一,我认为刘文对“一分为三”的否定是不能成立的。现就刘文中的几个问题答辨如下。一、关于数学中“三分法”问题刘文以很长的篇幅讲了数学中“一分为二”的情况。对于数学中的“一分为二”,我们从来没有反对过,我在《“一分为三”新议》中,首先就引证了列宁关于“正和  相似文献   

10.
商人和蜘蛛     
有三个商人,一个是卖布的,一个是卖米的,还有一个是卖炭的。有一天,这三个商人一起去一个集市上做生意,不巧的是,他们刚摆好摊子,天空就下起了瓢泼大雨,他们的商品都被打湿了。雨停后,三个人只能重新装起自己的商品,推着车子往回走。他们在半路上经过一个凉亭,就停下来进去休息。在凉亭里,他们看到一只蜘蛛正在墙上爬。由于墙壁潮湿,它爬一阵就会掉下来,然后再一次往上爬,又再一次掉下来……就这样反反复复,它始终没能爬上去。卖布的商人看到后,叹着气说:“这只蜘蛛不正是我的写照吗?忙忙碌碌一辈子,却一点收获也没有,我再也不做生意了!”  相似文献   

11.
标准的高低     
第十六届世界会计师大会在香港举行。开幕式上,朱镕基总理发表了演讲,他说:我很少题字,因为我的字写得不好,但我却为我国三家会计学院题了四个字:“不做假账”。他还说:“诚信是市场经济的基石,也是会计执业机构和会计人员安身立命之本。”有一位朋友跟我聊天,他说朱总理后边一段话很好,体现了高标准严要求,惟独对“不做假账”,这一要求,其标准是否太低了?他的意见我同意一半儿,而对于“不做假账”他视之为低标准,则不敢苟同。  相似文献   

12.
标准的高低     
在第十六届世界会计师大会开幕式上 ,原国务院总理朱基发表了演讲。他说 :“我很少题字 ,因为我的字写得不好 ;但我却为我国三家会计学院题了四个字———‘不作假账’。”他还说 :“诚信是市场经济的基石 ,也是会计执业机构和会计人员安身立命之本。”有一位朋友跟我聊天 ,他说朱基后边一段话很好 ,体现了高标准严要求 ,唯独对“不作假账”这一要求 ,其标准是否太低了?他的意见我同意一半儿 ,而对于“不作假账”他视之为低标准 ,则不敢苟同。我认为“高标准严要求”对很多行业和个人自律 ,毫无疑问是适用而且应该厉行的。唐太宗《帝范…  相似文献   

13.
公安特派员     
这是70年代的事儿了。今天我作为一个当代警官,在翻阅一本公安志时,一见到“特派员”三个字,突然就想起了冀中平原上的公安特派员鹞子。鹞子是特派员的小名,至今,我也不知道他的尊姓大名,可我当年是那样的崇拜他。因为鹞子是北方天空上常见的一种飞禽,勇敢威猛,特派员就像会飞的鹞子一般,使我心生羡慕。我所生活的那个县与当年的河间县、青县接壤。特派员鹞子就在离我们村15里地的公社上班。鹞子不像如今的警察有汽车或是摩托车,但他有一辆天津产的“飞鸽”牌自行车,他很爱惜那辆车,用花花绿绿的布条子缠了,动情地哼着京韵大鼓,悠悠地骑在百…  相似文献   

14.
那天,我正在河边看绯红的朝霞冉冉升起,你跑进了我的视野。矫健的身材好酷!但我装着视而不见的样子,依旧目不转睛地仰望天空作哲人似的沉思状。 “嗨,你好像每天都站在这儿。看什么呢?天空吗?” “不,我在看我自己。” “你自己?” “你看那朵云,难道不像现在我衣衫  相似文献   

15.
冬月的24日,是美国人的平安夜。我的时间感觉还整个停留在国内。在纽约的一周内,我那见鬼的“生物钟”一直没有变过来。这一“错觉”弄得我狼狈不堪——半夜三时即醒;傍晚八点钟却困得眼皮儿直打架。而这时候往往是纽约人全家聚集谈兴正浓的时候。好多次我都不好意思得恨不能找根火柴棍儿将眼皮撑住。  相似文献   

16.
风筝的思绪     
<正> 小时候,我一直很胆怯,并认为自己是个笨拙的孩子。尤其是到了放风筝的季节,我看着小伙伴们自豪地擎着他们亲手制作的风筝,欢天喜地跑到野外;然后,将风筝放飞到蔚蓝的天空上。而我只有站在远处,凝望着天空上那些飘摇的风筝,心中满是羡慕。有一天,爷爷笑着问我道:“你那么喜欢放风筝,为什么不动手扎一个呢?”我脸红了,尔后,嗫嚅道:“我手拙,  相似文献   

17.
小幽默     
抢劫的标准 一个强盗溜进珠宝店,用手枪对准老板说:“给我一个戒指,快点!”老板吓得要死,赶忙递上一只钻石戒指。强盗端详了一番后吼道:“换个便宜点的,得让我未婚妻相信是我买的!”  相似文献   

18.
<正> 以“写字”成名的王朔正大红大紫,蜚声京华的“王朔热”由于他在影、视、文几个领域的弹无虚发,落地开花,已是风光独好,眼下仍呈升温之势,使得被商品经济大潮冲得有些七零八落的文坛平添许多生气。不过难得的是,当王朔作品走俏,呼声日高,用他自己的话说是做上了“有头有脸的文化人”时,他尚能保持那一份儿清醒、一份儿坦诚。不久前,他有过这样的自白: 我现在还处在上升时期,起码还有三年的好日子,我自己有谱,三年后我可能退潮,能混多久就混多久,“疯”了几年,该歇就歇  相似文献   

19.
“慢点儿”的哲理[韩国]闵椿基我是韩国人,来北京三年了。这期间最大的收获就是悟出了”慢点儿”的哲理。来北京前,我有一个毛病,老爱着急,一着急心就马上跳得厉害。我想,这个毛病是我在韩国生活19年的“积累”──韩国人最爱说的一句话是“快点儿”,这句话甚至...  相似文献   

20.
读书     
禹晓云 《人民公安》2007,(24):59-59
人有像我这么不幸的军转干部,也鲜有像我如此幸运的老兵新警。 2006年底的军转干部,被公认为是近年来运气最差的一批。部队翻番的工资我刚拿三个月就得卷起铺盖走人,回到老家后拿县财政发的工资还不到部队工资的一半:与国际接轨的新式军装差几个月又没穿上:转业时的军衔是“两毛一”少校,进公安后的警衔是“一毛二”二司,入警没几年的同事跟我这个17年的营级老兵扛一样的“牌子”;惨的是妻子变卦不愿跟我回老家,快“奔四”的人了离队、离婚手续一块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