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网络的迅速发展使网络群体日益庞大,青少年上网的人数也在节节攀升,它在丰富青少年学习生活,促进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同时也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尤其是青少年网络道德问题令人关注。本文首先探讨了网络道德教育的必要性,其次探寻了加强网络道德教育的途径方法。  相似文献   

2.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青少年已经成为我国网民的主体,本文深入分析了网络为青少年思想政治工作提供的机遇和青少年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全新的挑战,并就做好网络时代青少年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具有可操作性的建议和方法.  相似文献   

3.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文化作为一股影响青少年品德发展的重要力量对学校德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笔者基于道德认知维度,深入分析网络文化对青少年道德发展的负面影响,立足于网络时代背景,为改进现有的德育教学,指导青少年形成正确的道德认知并达到高层次的道德水平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4.
目前,社会上具有网瘾倾向的青少年人数与日俱增,网络成瘾不仅影响着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家庭和睦,也危及到社会的稳定。因此,网络成瘾不只是一个生理或心理方面的问题,它更是一个社会性的问题。鉴于近些年来国内外学者对网络成瘾的相关研究,本文主要从网络成瘾的内涵、危害以及治疗方法等方面进行分析,阐释了当前国内青少年网络成瘾的研究现状,并从美德、积极情绪、乐商等方面提出了积极心理干预的措施。  相似文献   

5.
网络的飞速发展,既给青少年提供了学习的利器,同时也使部分青少年像沾染了毒品一般,对网络的依存到了不可自拔的地步。通过调查分析,笔者认为网络成瘾的因素涉及社会、家庭、个体等多个方面,其中社会性因素主要体现在文化传承的断裂、传统权威的瓦解以及人际关系的冷漠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6.
网络为朋辈辅导提供了新的载体,网络朋辈辅导可以更好地发挥榜样示范、群体激励、心理辅导、自我矫正等作用,促进青少年的道德行为养成。但是过于虚拟的辅导环境、过于隐蔽的传播途径也给网络朋辈辅导带来了诸多弊端,需进一步提升青少年的网络素养、净化网络环境。  相似文献   

7.
卢少军  于锦 《理论学刊》2008,(3):108-112
网络文化是在网络信息技术基础上形成的一种富有精神性的文化形态.当今青少年已经成为网络文化建设的主体,在计算机日益普及和网络技术突飞猛进的形势下,网络文化对青少年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生活模式、思维方式以及想像力、创造力等产生着积极影响,但其消极作用也不可忽视.本文提出,要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主义网络文化建设;加强网络道德建设;建设优秀青少年网站;加强对网络的管理,规范网络行为,为青少年提供安全健康的上网环境;培养新型的思想政治教师队伍,加强理论研究,以充分发挥网络文化对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8.
关于新时期青少年网络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少年网络成瘾是我国青少年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一个时代性课题,如何有效解决关系到我国青少年身心的全面、健康发展.但是,何种原因导致网络成瘾,如何有效帮助青少年预防和戒除网瘾,国外如何应对青少年网络成瘾,社会、学校、家庭作为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系统主体如何全面、科学对待青少年网络成瘾,这一系列问题都值得我们深入探索.  相似文献   

9.
随着社区青少年日益增多,他们所引发的一系列社会问题为社区工作提出了新的考验.社会工作者可运用其专业的理论与技巧介入社区青少年工作,为社区青少年提供支持.本文分析了社区青少年面临的问题,如社会支持网络不健全、易产生越轨行为、被社会边缘化,以及社会工作的介入方式,以求为社工介入社区青少年工作提供新的思考.  相似文献   

10.
论网络对青少年的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它既可为人们提供良好的服务,又能使一些青少年迷失方向,误入歧途,因此,我们必须采取加强网络建设,改变教育模式以及提高网络素养等对策,以便将青少年引入健康的人生旅途。  相似文献   

11.
青少年网络犯罪是近年在我国出现并呈上升趋势的社会影响较大的刑事犯罪问题.研究和探索这一问题产生的内在根源,以求获得解决这一问题的基本办法,是从根本上预防和打击青少年网络犯罪,从而保障和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维护社会稳定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2.
点赞已经成为时下青少年社交网络中的一种时尚。青少年"点赞族"的催生,源于网络"快文化"的特点与青少年心理需求的契合性。以开放性和匿名性为特征的社交网络中的青少年点赞行为有两种发展可能,一是真诚的自我表现,一是假面表演。点赞之于青少年具有积极和消极两方面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关系着中华民族的存续发展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由于社会诸方面原因,青少年犯罪问题日见凸显,如何有效地预防和制止青少年犯罪,是我们必须面对的重大问题。一、青少年犯罪的现状和特点近年来,我国青少年犯罪在各类犯罪中的比重逐渐上升“,问题少年”一再成为人们的热门话题。青少年犯罪的主要特点为:一是犯罪年龄逐渐趋向低龄化。据国家有关部门调查统计,在受刑事处罚的未成年人中已满14岁不满16岁的人数呈逐年增多趋势。二是高科技犯罪初见端倪,智能化犯罪凸显。特别是随着计算机的逐步普及,利用高科技技术犯罪现象…  相似文献   

14.
盛璧 《江淮》2005,(10)
对于青少年来说,网络既是天使又是魔鬼。说它是天使, 是因为它打开了世界之窗,使人们足不出户就可纵览天下;说它是魔鬼, 是因为它使多少花季少年沉溺其中而不能自拔。特别是随着网络游戏的 发展,因青少年沉迷网游而引发的社会问题,愈发敲打着每一位家长和 老师的神经。 规范网游产业,让青少年远离不健康的网络游戏,拥有“绿色网络 家园”,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让网络给孩子们多一份收 获,少一份糟粕;多一些欢笑,少一些泪水。这不仅是为了青少年的健 康成长,更是对整个国家和民族的明天负责。  相似文献   

15.
互联网是把"双刃剑",网络一方面促进了青少年的自我发展,满足了青少年缓解压力和交流的需求;另一方面,不少青少年因长时间过度使用网络,痴迷网络游戏和聊天等,造成学业荒废,情感淡漠,社会能力降低,抑郁和孤独感增加等一系列心理行为问题。在我国,已发  相似文献   

16.
青少年网络亲社会行为是青少年道德行为在虚拟空间的呈现。国外对该类行为较为关注,从行为表现、载体、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微观研究,但国内学界对此关注不够。通过梳理国外文献,借鉴OSOR模型分析框架,探讨了个体倾向、媒介与传播、态度与认知等因素对网络亲社会行为的影响。这些研究为国内开展青少年网络行为研究提供了借鉴,但在媒介化情境、理论与方法、研究视角等方面存在着不足,需要我们针对网络行为的生态系统进行更广泛更深入的研究,也需要我们在实践方面强化线下空间的价值引领、加强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对青少年开展分层分类引导。  相似文献   

17.
《中国共青团》2021,(3):68-69
为加强青少年普法教育,有效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团开州区委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立足共青团职责和本地实际,围绕"四个聚焦",有力推进青少年普法教育工作走深走实,全区青少年法治意识普遍提高,问题青少年人数同期减少15人,25岁以下青少年涉罪率降低6%。  相似文献   

18.
互联网是人类科技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新事物。它的出现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巨大影响。那么,究竟如何看待网络对青少年的影响,以及怎样避害趋利呢?这里不妨谈谈我们的看法。一、网络给青少年带来的影响1.正面影响近年来,由于加强对青少年的网络教育和管理,广大青少年特别是在校学生对网络已有了较为正确的判断力,网络对他们的学习与生活正在发生积极的  相似文献   

19.
网络信息的广泛应用给青少年的教育开启了新的窗口,而网络上的不健康内容也给青少年的教育问题提出来了新的挑战。网络作为一种工具,在青少年的学习和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已经成为他们学习知识、获取信息、交流思想、开发潜能、休闲娱乐的重要平台。  相似文献   

20.
因特网构筑了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和生存状态,深刻影响着青少年的认识、情感、思想和心理,使青少年道德建设面临着新的挑战。网络信息的存在方式与叙事模式导致青少年人格与心理的失衡;网络空间虚拟化导致青少年行为失范;网络文化霸权导致青少年民族情感偏移;网络的平等性导致青少年道德认知的虚无化;网络消极价值观侵蚀青少年健康的价值目标。必须从社会、学校、家庭三个方面构筑适应网络时代精点的德育框架,使道德教育贴近现实,最终达到入脑、入心、入情、入理的功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