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发挥好农民主体作用和政府的主导作用,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败的关键。客观上讲农民是农村的主人,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然而只有当广大农民在党和政府的领导和支持下,能够依靠自己的力量建设好新农村,农民才真正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人。  相似文献   

2.
高旭 《传承》2012,(4):40-41
农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农民思想道德建设直接关系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事业,关系国家的长治久安与和谐社会的构建。但是,目前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农民思想道德还存在许多误区,需要探析这些误区存在的原因,并寻求一些有效的解决对策,从而提高农民思想道德水平,进一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  相似文献   

3.
培养新型农民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启明 《前沿》2007,(7):210-213
农民是建设新农村的主体,农民素质的高低不但直接决定着新农村建设的步伐,而且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环节,是影响我国经济和社会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因而,如何采取有效手段,进一步提高农民素质,培养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的新型农民,对促进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试析新农村建设中农民主体作用的充分发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农"问题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三农"问题形成的一个根本原因在于农民主体地位的缺失,农民的主体作用得不到充分发挥。解决"三农"问题是新农村建设的意旨。农民主体作用能否充分发挥是新农村建设成败的关键,新农村建设中应科学定位农民角色: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而农民主体作用缺失的现状让人甚忧,需积极探索农民主体作用得以充分发挥的合理路径,只有农民真正地自主性参与才会使新农村建设富有强大而持久的活力。  相似文献   

5.
罗俊芳 《传承》2008,(18):42-43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落足点在"村"、重点在"农民";为的是农民,靠的也是农民。农民的素质直接决定新农村建设的兴衰,决定新农村建设的成败。农民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应具备有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科学文化素质、市场风险素质、民主法制素质、卫生健康素质等素质。  相似文献   

6.
农民是农村的主人,是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力量。各级组织特别是领导干部,要从建设现代化新农村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加强农民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切实做好农民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7.
目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意义已经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识,但在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上还存在一些认识上的误区。比如,对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是农民的理解上,认为新农村建设是农民自己的事,要靠农民自己,政府仅仅起主导作用。其实不然,农民不仅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更应该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受益主体。  相似文献   

8.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为进一步解决农业、农村、农民提出的新理念。该理念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说到底,就是想方设法提高农民收入,改变农民的生产、生活方式,达到改善农民的生活质量的目的。为此,我市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过程中应特别关注农民的生活状况,各级职能部门应特别注意研究如何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问题。  相似文献   

9.
覃雪梅 《传承》2014,(7):37-39
新农村建设背景下有效开展农民思想道德建设,必须处理好农民思想道德建设与新农村经济建设、民主法制建设、文化建设、基层组织建设的关系,只有处理好与新农村各项建设的关系,农民思想道德建设才能发挥其对新农村建设应有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0.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落足点在"村"、重点在"农民";为的是农民,靠的也是农民.农民的素质直接决定新农村建设的兴衰,决定新农村建设的成败.农民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应具备有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科学文化素质、市场风险素质、民主法制素质、卫生健康素质等素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