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今后我国经济能否持续高速增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京天则经济研究所不久前就“中国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问题召开了“双周学术讨论会”,王小鲁研究员作了主题发言。以下是讨论会的主要观点。 中国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问题十分引人注目。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字,从 1979年到 1998年的 20年间中国经济平均增长率为9.7%。国外认为统计局的数字偏高,比如世界银行提供1978年到1995年期间的数字是8.2%。不管怎么讲,过去20年改革期间中国经济增长率起码提高了3个多百分点,这是没有疑问的。而且即便是8%的增长率,在世界上也是名列前茅的。所以自然就提出二个问…  相似文献   

2.
在我们即将迎来的“第十个五年计划”及今后更长一个时期,经历了20多年快速增长后的中国经济能否依然保持较快的增长势头?新的增长靠哪些产业来带动? 第一,工业仍将保持较快增长速度,在国民经济增长中居主导地位,但比重将会有所下降。一些基本的统计数据说明,中国仍处在工业化的实现过程之中,工业仍有巨大的增长潜力,是国民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另一方面,由于体制和政策原因导致的工业在国民经济中比重过高的现象将得到逐步纠正。这一变化将来自于两个方面的动力,一是工业化发展一般规律的作用,二是体制和政策上的变化,特别…  相似文献   

3.
张茉楠 《当代思潮》2012,(10):16-17
中国经济大幅减速到底是内部原因,还是外部冲击?这是认识当前中国经济形势的关键因素。我们认为,中国经济当前处于周期回落和结构调整的压力集聚期,这同时体现在经济总量增长放慢和经济结构出现调整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4.
2000年3月,德国慕尼黑世界经济研究所对目前的世界经济形势作了乐观的估计,该所称:“不只是全球经济保持持续繁荣的走势,而且经济复苏的过程加快。”“美国经济有可能再次出现强劲增长势头,增长速度不会放慢”。“所有国家的国内需求非常令人满意,而且这种需求是上升趋势。”不久前,香港渣打银行经济分析表示对中国经济增长看好,他们认为中国已告别了双位数字的膨胀型高增长时代,进入了一个7%至8%的温和高增长时代。这样一个变化意义是正确的和积极的,他们预测,中国经济的高增长将至少持续20年。2000年5月,联合国亚太经社委员会发表报告认为中国经济改革方向正确,经济增长加快。它称:“中国经济今年将增长7.5%,比亚洲国家的平均增长率6%高出1.5个百分点。”“明年的增长速度将更快,将达到7.8%。”“中国的良好前景是同亚洲大陆经济的普遍恢复联系在一起的,在经历了几年的经济收缩后,亚洲今年将出现向经济增长的‘彻底转折’”。  相似文献   

5.
周文 《创造》1999,(11)
从中国经济周期波动的历史实践来看,经济增长低于两位数后,调整期为两年,经济就会迅速反弹。而这次下滑超过了三年。这意味着中国经济运行告别了两位数的高增长时期。任何一个国家,当经济猛开快车后都有一个大调整。这几乎是一个铁的规律。欧美在80年代冷战后进入大调整,现在正是“精神抖擞”之时。日本经济高增长30年后,从1990年开始进入调整期,而且,这个过程迟迟未能“功德圆满”。东南亚诸国用了20年创造经济奇迹,现在一场金融危机正逼着它们全面调整。中国改革开放20年,经济增长的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已发生了很多…  相似文献   

6.
郭正模 《重庆行政》2013,14(1):31-35
20世纪末,一些国外人口经济学家在研究经济增长的"东亚经济奇迹"现象时发现,当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劳动年龄人口在总人口数量的比例高的情况下,社会财富的积累和储蓄用于抚养的比重相对较低,往往可以产生加快经济增长的效应,从而为该国家或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更多的收益与福利。  相似文献   

7.
中国经济改革二十年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无论是从生产力水平还是人民生活方面都得到了较大幅度的提高。主要的经济特征是高经济增长、低通货膨胀,即每年平均以10%的经济增长速度持续增长和较低的通货膨胀。但是在中国的东北地区却出现了另一种现象:二高一低即高经济增长、低通货膨胀和高失业率(我们称之为东北现象)。东北地区的经济发展却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工厂停电、职工下岗、经济增长乏力,严重制约着中国经济的进一步增长。  相似文献   

8.
张益萍 《中国减灾》2011,(10):40-41
中国和印度相邻,是世界上最大的两个发展中国家,目前也是全球经济增长最快的两个国家,两国国情有很多相似之处。同时,中印两国也是自然灾害多发国家,两国在自然灾害管理方面也有很多相似之处。对两国在救灾资金管理使用方面的情况进行对比研究,可以为中国的灾害救助体系建设和救灾资金管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叶檀 《同舟共进》2008,(2):11-12
贫富差距拉大是事实,但不能因此否定改革2008年,中国改革进入第30个年头,但有一些陈旧的理念不断用新的形式借尸还魂:一些人对改革能否带来经济增长抱怀疑态度,还有人因贫富差距扩大而对中国改革开放之路产生疑问。这两种看法实质是相同的,那就是对旧制度的眷恋。  相似文献   

10.
传统的菲利普斯曲线是低失业、高通胀与高(低)增长并存,近几年美国新经济的发展打破了此现象,出现了低失业、低通胀与高增长并存的局面,即"两低一高"现象.目前,西欧各主要国的通胀率在一直下降,这就要求从美国取经在知识经济时代,各国只要抓住通胀的主、客观方面进行治理,就可能使本国的通胀在失业率降低、经济增长提高的同时降低.本文试图说明为什么菲利普斯曲线在美国新经济中发生了"新变形",以寻求启示.  相似文献   

11.
在新的发展阶段(“十二五”以后的较长时间内),衡量经济发展好坏的指标应做大的调整。未来的发展要看两个速度,一个是经济增长速度,另一个是结构调整速度。总体来讲,要适当淡化增长速度,同时,明显强化用结构调整速度来评估经济增长是好是坏。  相似文献   

12.
评国外社会福利制度改革中的政府退位倾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常宗虎 《中国民政》2001,31(2):14-17
理清新世纪中国社会福利工作的思路,既要研究中国,也要了解国外。本文拟就国外社会福利制度改革中共有的政府退位倾向稍作分析,相信对推动中国社会福利事业的发展会有所裨益。 具体表现 在社会福利制度方面,当代世界主要存在三种情况西方国家的普遍危机及其改革、原计划经济国家社会福利制度的全面转型和广大发展中国家正在逐步建立以最低生存保障为目标的社会福利制度。综合考察前两个完全不同的动态过程,可以发现一个共同的现象即政府的退位倾向,其具体表现是: (一)补救模式正在取代机制模式。按照英国现代社会行政理论创始人理…  相似文献   

13.
观点网络     
《创造》2004,(9):62-63
我国GDP增长的三个奇怪现象罗伟忠在2004年第3期《开放导报》杂志上撰文指出,我国GDP增长有三个奇怪的现象:一是我国经济高增长20多年,我们依然是发展中国家;而日本、韩国等高增长20多年都步入发达国家行列。实际上这些国家高增长的速度不如我国。也就是说,GDP的高增长没有带来收入的高增长和技术产业的快速升级。二是我国的投资率高。我国的投资率一般在35%以上,近年来更高达50%。其它国家投资率一般在30%以下,美国只有15%左右;消费是GDP的绝对主体。三是每次经济启动都是由投资高增长来拉动的。消费市场化程度高,讲求效率,决策权掌握…  相似文献   

14.
蒋卫武  李建华 《小康》2008,(11):99-101
近年,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西方人称之为“中国奇迹”,同时他们有些人又以“中国经济是个谜”来表示对中国发展的不理解。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的下岗失业问题中出现了青年失业现象,而且愈演愈烈。青年失业现象的特点、产生原因不同于其他人员的下岗问题,因而解决这类失业也要区别对待。青年失业不仅仅是一个经济问题,更是一个社会问题,通过全社会的努力解决青年高失业问题,不但可以降低资源的浪费,促进经济的增长;更重要的是可以为我们带来一个安定、祥和的社会。  相似文献   

16.
海外舆论评说中国建立市场经济的难点、问题与对策国外报刊在为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鼓掌的同时,也谈到一些有待解决的重要问题。1.防止经济过热,抑制通货膨胀。联合国的世界发展报告认为,交通和基础设施仍然是制约中国经济发展的因素,加上货币增长过快和投资高...  相似文献   

17.
1979—1998年中国经济发展的主题、可以概括为两个字,转轨,即从传统的、封闭的自然经济向现代化。开放化渊场化经济转轨。周年的经济转轨是一个多层面的历史过程,其先导是经济建设指导思想的转轨,其主体或实质,是由传统经济向现代经济转变。围绕这一主体,整个经济转轨包括经济体制转轨和经济增长方式转轨两个侧翼。20年的经济转轨过程总体上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1979——1984年,是经济转轨的准备阶段。其间分别提出了经济增长方式和经济体制转轨的任务,经济工作以经济调整为主,改革为辅,为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转轨准备了…  相似文献   

18.
自 90年代初以来,美国经济出现了持续近 10年的"高增长 率、低失业率、低通货膨胀率"的新经济现象。美国经济的这 种持续繁荣是否说明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可以超越"经济 危机周期性爆发"的客观规律的制约 ?如果说美国经济仍无法 超越其"周期性发展"规律的制约,可为什么它能够持续增长 如此长的时间而没有看到以前资本主义那样阶段特征分明的 再生产周期呢 ?对这些疑问,本文试图进行一些理论分析和解答。一、 美国经济持续增长只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周期的一种"长波"表现  在美国的经济发展历史上,出现过两个最长的经济繁荣 时期,一…  相似文献   

19.
中国经济增长的下行现象是由于需求不足、特别是投资的有效需求不足引起的,与治理通货膨胀根本不相干。中国经济不可能永远保持8%以上的高速度,就象汽车不可能总是挂在高档上运行一样。经济增长减速虽然是新常态的一个必然逻辑,但并不是经济新常态的所有现象和发展的全部内容。  相似文献   

20.
剧锦文 《人民论坛》2010,(11):22-23
我国这种长期快速增长还会持续多长时间,已成为全世界关注的重大问题。关于中国经济未来的发展一直存在"悲观论"和"乐观论"两类观点。尽管从影响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来看,中国经济增长步入下降通道将是必然的,但是可以认定,未来中国经济维持一个高成长期有着更深刻的内在逻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