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2009年8月18日《辽宁日报》刊登张小龙的文章,继多家地方语文课本连年删减鲁迅作品篇目后,最权威的人民教育出版社也开始对鲁迅“下手”了,新版语文教材,(《药》、《为了忘却的纪念》等作品悄然消失,沈从文、梁实秋、金庸等人的文章“取而代之”。“以不可见之泪痕悲色,振其邦人。”这是鲁迅对果戈理的评价,又何尝不是其自身情怀。当中国日渐富强,当国人早已奋争,鲁迅的作品完成了时代赋予的“匕酋投枪”功能,变得“无足轻重”,实乃幸事。“落选”语文教材,鲁迅当笑。但究思鲁迅作品遭冷眼的真实原因,我们却笑不出来。  相似文献   

2.
《苔丝》和《边城》分别是英国著名作家托马斯.哈代和中国著名作家沈从文的代表作,都是关于纯真、善良的乡村姑娘的爱情悲剧。《苔丝》中的女主人公是苔丝,《边城》中的女主人公是翠翠,她们都纯洁美丽、爱憎分明,都拥有一颗无私的爱人的心,但是命运的捉弄、无情的现实阻碍了她们爱情美梦的实现。在两部作品中,苔丝和翠翠都是作家寄托理想的人物,都是美与爱的化身,都体现出和谐的自然美、淳朴的人性美和凄清的悲剧美。  相似文献   

3.
赵畅 《观察与思考》2009,(24):56-57
11月23日,我国著名翻译家杨宪益先生病逝,他的去世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终结,那就是《红楼梦》英语全本翻译的时代。杨宪益最伟大的翻译成就是和夫人戴乃迭合译《红楼梦》120回,他们还翻译了屈原的《离骚》,并且是屈原作品英文翻译的第一人。值得一提的是,他们还对鲁迅作品的海外推介起到了最关键的作用。他们翻译了鲁迅的《野草》、  相似文献   

4.
沈从文是一位有影响而又有争议的作家。鲁迅曾认为他是“自从新文学运动开始以来”“所出现的最好的作家” 之一(《现代中国文学运动》,见《新文学史料》78年第1辑)。然而,在我们的几种现代文学史上,对这位作家却很少提及,或评价不足。相反,国外某些评论将沈从文与鲁迅并列,则不免过犹不及。因此拿沈从文与鲁迅进行一番比较,就显得十分必要了。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台湾作家吕赫若的代表作《牛车》,与中国大陆作家茅盾的短篇小说《春蚕》进行比较,探讨了两位左翼作家对伴随着殖民地、半殖民地化而来的畸形“现代化”的揭露与批判,分析了他们面对被殖民化和现代化的纽结而产生的困惑,以及对今天“全球化”时代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6.
王明明     
《前进论坛》2010,(5):F0004-F0004
<正>王明明,1952年生。国家一级美术师、北京画院院长,全国政协常委,农工党中央书画院艺术顾问。代表作有《杜甫》、《招魂》、《卖炭翁》、《虔诚的信徒》、  相似文献   

7.
《世纪行》2015,(7)
<正>我一辈子走过许多地方的路,行过许多地方的桥,看过许多次数的云,喝过许多种类的酒,却只爱过一个正当最好年龄的人。——沈从文星斗其文,赤子其人。提起现代作家不提沈从文,是失礼。沈先生是中国现代文坛的奇迹,只读过小学的他,用笔杆子打出了天下。提起沈从文而不提《边城》,就是失策了。《边城》是沈从文的小说代表作,作品中民情粗犷强悍,民俗淳厚善良,充溢着乡土气息和返璞归真的牧歌情调,被誉为"田园诗  相似文献   

8.
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 ,《新青年》中的鲁迅 ,以其独特的笔致对儒家文化进行了极为淋漓峻急地抨击 ,充分表达了深谙旧世界“黑暗”而又不甘“绝望”的“过来人”的沉郁与幽愤 ;鼓吹思想文化革命锻造国民精神 ,是《新青年》中鲁迅的思想底蕴  相似文献   

9.
孙其香 《青年论坛》2010,(1):127-129
《丈夫》是沈从文最出色的短篇小说之一,魏微的《大老郑的女人》荣获第三届鲁迅文学奖优秀短篇小说奖。虽是两篇不同作家写于不同时期的不同作品,但从中仍然可以感受到有两点明显的相同之处。首先从叙述视角上,这两部作品都采用了第一人称叙述,以"我"观物的视角展开故事的讲述;其次,这两部作品在文体形式上都有着明显的散文化倾向。这两部作品的不同之处则在于因作者性别不同所带来的性别视角的差异。  相似文献   

10.
文化     
继《天龙八部》部分章节被选入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读本之后,金庸武侠名作《雪山飞狐》也出现在了最近课改后的北京语文泛读备选篇目中。与此同时,在各地的课改中,鲁迅、朱自清等名家的作品数量逐渐减少,如鲁迅的《一件小事》、《祝福》、《药》和朱自清的《荷塘月色》、《背影》等文章,在各种版本的语文课本中慢慢淡出。这种变化不仅再度引发了关于“金庸能否入教材”的争议,同时也让一些人发出了“金庸要取代鲁迅”的担忧。来自腾讯网的调查显示,对金庸作品入选中学课本,  相似文献   

11.
版画《鲁迅》三十年后起纷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1974年,李以泰创作了版画《鲁迅》(又名《马克思主义是最明快的哲学》),画中的鲁迅先生夹着香烟、凝神思索,被认为是鲁迅形象最传神的代表作之一,蜚声国际画坛。然而,三十年后,这幅画却引起了一场大纷争。鲁迅版画成了“唐僧肉”2004年7月,中国美术学院教授、浙江版画家协会副主席、中国著名版画家李以泰教授的研究生发现,杭州南山路中国美院附近,有用版画《鲁迅》制作的  相似文献   

12.
刘复生 《新东方》2013,(1):72-76
"三一八惨案"构成了《铸剑》写作深刻的背景,看似远离现实的游戏笔墨和当时的历史现实构成了直接的对话关系,它是鲁迅写作《铸剑》的内在促动力,也影响了小说的表意方式。在《铸剑》中,鲁迅寻找到了宣泄现实苦闷的通道,小说写作本身就是一次想象性的完美的复仇。《铸剑》比较典型地体现了鲁迅"复仇"的哲学,也体现了鲁迅作品一贯的主题,比如对看客的批判,关于知己的想象等。  相似文献   

13.
老舍的代表作《四世同堂》,以祁家为主线、八年抗战为背景,由此展开小羊圈胡同中各家的故事。对老舍笔下小人物形象的精神特征进行解剖分析,归纳出他们不同的性格特征,并分析构成此性格的原因;老舍从民族精神的传承和解放思想两个方面对其塑造的小人物形象的深刻社会意义和现实意义进行总结,从而探究大时代背景下国民的出路。  相似文献   

14.
《狂人日记》、《诉讼》是两篇人类寻求灵魂救赎的悼词,二者共同体现出鲁迅、卡夫卡两位精神流浪者深刻的原罪意识。然而,文本层面的不同表述,使两篇小说呈现出一强一弱的迥异文风。进而,让人能窥探到“真的猛士”与“弱的天才”在面对原罪时表现出的不同人生姿态。  相似文献   

15.
秦俊勇 《小康》2004,(5):62-66
一个人、一本书, 改变了一座城市的命 运。 这个人叫沈从文, 这本书叫《边城》,这 座城市叫凤凰。 边城百年的历史 是孤独的,因为孤独, 所以成为习惯:于喧嚣 的人群的梦幻之地;凤 凰人的生活是简朴而 安于拮据的,因为他们 生活在边城。 这一切,在城市 化、商业化的号角声中 突然裂变--从此,边 城将不再是边城?  相似文献   

16.
刘伟 《求索》2011,(4):203-205
在竹内好的《鲁迅》中,"文学"是一个具有根本意义的概念,包含独立品格、自我否定功能和行动机制的思想态度或行为方式。这种"文学主义"是属于"机能性"的,它是《鲁迅》的核心所在,也是理解"竹内鲁迅"的基本前提。竹内好以对"文学"的机能性的理解,来重新界定鲁迅以及与文学的关系,从而构成了独特的"竹内视角"。  相似文献   

17.
<正>赵秀君,天津市青年京剧团张派青衣,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国家一级演员、全国政协委员,代表作有《秦香莲》《四郎探母》《西厢记》《望江亭》《金山寺·断桥·雷峰塔》等。舞台上的赵秀君扮相秀丽,腔调婉转,让人回味无穷;舞台下的赵秀君开朗乐观,话语温和,让人倍感亲切。从舞蹈苗子到梨园新秀赵秀君是土生土长的天津人,父亲是医生,母亲是大学教授,在她的印象中,家中的书香气息要多于文艺气息。但她自幼爱唱爱跳,父母觉得女孩子将来从事文艺工作也不错,  相似文献   

18.
加强思想理论建设,用马克思主义武装全党,是我们党永葆先进性的根本保证。党的理论创新每推进一步,理论武装就要跟进一步。我们党已经有了指引中国革命和建设取得伟大胜利的毛泽东思想及其代表作《毛泽东选集》,已经有了指引开创中国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时期的邓小平理论及其代表作《邓小平文选》,现在又有了指引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其代表作《江泽民文选》。这三部著作都是我们党加强思想理论建设最好的教材。《江泽民文选》论述分析的实践过程和历史事实大都是我们亲自经历或者在我们身边发生的,谈到的许…  相似文献   

19.
从生态学理论的角度出发,鲁迅的小说《故事新编》中描写的生态学情节,反映在《补天》、《理水》、《奔月》、《非攻》等作品中,有人类对自然环境破坏与治理的、有生态平衡的、有制止战争的三个方面的内容。说明了鲁迅在上个世纪的20年代就把视角投向生态环境的超前意识。  相似文献   

20.
高九江  韩琳 《前沿》2013,(3):51-53
毛泽东在延安撰写的哲学代表作《实践论》和《矛盾论》,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作了充分的哲学论证,奠定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哲学基础,创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哲学范式,扫除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哲学障碍,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