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万郁文 《黄埔》2009,(3):55-55
转眼,思念故人的清明节又来到眼前。2006年9月24日,我和妹妹到台湾给蒋纬国舅舅扫墓(我的母亲是戴季陶的亲侄女,因蒋纬国和戴季陶之间的关系,所以我们称蒋纬国为舅舅)的情景还历历在目。  相似文献   

2.
蒋纬国谈中国统一与《易经》我这次去台湾,总共加起来还不到三天,收获之大使我做梦都想不到。我拜访了蒋纬国将军、星云大师和朱高正立法委员,参加了儿子的婚礼,到《中国时报》周刊周瑞甫杜长家中去做客。此外,还和一些文化界的朋友们进行了接触,有的节目不得不安排...  相似文献   

3.
《春秋》2001,(4)
我是一名“九三”成员,在党的“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感召下,自当为祖国统一做出应有的贡献。兹将我与蒋纬国先生的一段交往记叙如下:1993年,我收到蒋纬国先生来信,信中说得悉我自溪口武岭学校毕业后到曲阜师范大学历史学系攻读,“孜孜于传道,授业解惑,杏坛著绩,曷胜慰佩”,还谈到自民国三十八年  相似文献   

4.
李铭 《台声》2001,(12)
第一幕第一次听说“台联”,是因为自己主持的北京电视台《梦里情怀》电视栏目,当我在台湾采访著名歌手文章时听到的。犹记得那是1992年的事,当时文章提到在北京得了一个奖,因有事不能亲自来北京,所以请全国台联的焦万曼大姐代为领奖。第二幕曾有朋友想在北京办一个“中华宝岛风情园”的绿色公园,将台湾知名的名胜古迹微缩在园中,让来北京旅游的中外游客也能顺便感受一下台湾风情。由于创意很好,我也积极配合奔波,但创办中困难重重;当时为了促进这件事的顺利完成,我经常往来于两岸之间,并促成了蒋纬国先生出任“中华宝岛风情…  相似文献   

5.
团结统一共同发展──评蒋纬国先失谈两岸关系韦俊世前不久,香港《东方日报》的特约记者杨克林对蒋纬国先生进行了一次专访,蒋纬国先生对两岸关系、统一前途等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我们认为蒋纬国先生的谈话是有代表性的,它说明,许多台湾同胞,在两岸关系方面,在...  相似文献   

6.
张敏 《台声》2002,(7):11-12
日前,笔者再次遇到台湾“海峡两岸和平统一促进会”常务副会长郭俊次博士,故人重逢,分外高兴。他依然爽朗而健谈,依然心系两岸,为两岸交流而奔走。郭俊次先生是台南县人,是土生土长的台湾人。他经常说:“我是台湾人,也是中国人,这有什么不对呢?这有什么不好呢?”有时还要豪迈地加上一句:“我是中国人,我骄傲!”当台湾岛内一些“台独”分子混淆是非,否认一个中国原则时,郭先生站出来公开表示:“大陆是中国的一部分,港澳是中国的一部分,台湾也是中国的一部分;台湾和大陆,同属于一个中国,这有什么不对呢?这对台湾有什么…  相似文献   

7.
《春秋》1995,(6)
此照片一九九四年七月二十八日摄于台北,左戴眼镜者为蒋纬国先生,右为李永森一九九四年八月上旬的一天,枣庄矿务局党委统战办公室,收到局党委主要领导同志转来一封台湾来信,  相似文献   

8.
甲午风云壮山河日月新李默然(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国家一级演员)“甲午风云壮、山河日月新。”这是书法家沈延教先生生前送我的条幅。我常常面对条幅陷入沉恩。一个世纪,在历史的长河中算不得太长,在时间老人的年龄中,亦只是弹指一挥间。对于中华民族,在这不长的...  相似文献   

9.
张光正 《台声》2003,(2):33-33
为纪念先父张我军先生百年生辰,我在北京编辑出版了《张我军全集》和《近观张我军》两本书。有关的事情,在《全集》的“编者后记”和“编后话”中,已经说过,不再赘述。现《张我军全集》由人间出版社在家乡台湾,用繁体汉字重排出版,这将满足岛内台湾文史研究学者和台湾文学爱好者的需求,也将告慰于葬身故土近半个世纪的先父英灵了!张我军先生自1955年逝世后,有20年左右在台湾毫无声息。直到上世纪70年代,台湾一些文化工作者,为倡导乡土文学,反驳台湾当局推行文化专制,抹杀台湾本土文学早已存在的事实,张我军和其他一些…  相似文献   

10.
温淑华 《台声》2003,(1):50-51
近日由九州出版社出版的《台湾历史文化渊源》(约34万字),是友人姚同发先生历经近4年辛勤耕耘的成果。在这部著作里,作者以丰富翔实的资料,朴实生动的语言,以多学科视野、大文化格局,阐述了台湾历史文化发展的轨迹,勾勒其来龙去脉,追溯其根由本源,厘清了台湾历史与中国历史、台湾文化与中华文化的源流关系,从而达成为台湾历史文化定位的目的。江泽民在1995年发表的关于解决台湾问题的八项主张中提出了中华文化“纽带”论,1998年在钱其琛副总理倡导下,中国社会科学院实施“华夏文化纽带工程”。姚同发先生在此背景下…  相似文献   

11.
汪道涵先生将回访台湾李家泉两岸两会已商定汪道涵先生将于今年秋季访问台湾。去年10月,台湾“海基会”董事长辜振甫先生来祖国大陆访问时,曾向我“海协会”会长汪道涵先生当面提出邀请,希望他能在今年访问台湾。有来有往,这是中国人的传统礼节,汪老先生欣然允诺,...  相似文献   

12.
汪毅 《台声》2001,(5):31-32
我真幸运于 2000年 12月至 2001年 1月在台湾作世纪之旅。   因缘,我再度踏上思念路,叩响了思念之门——台湾张大千先生纪念馆。   我第一次拜谒台湾张大千先生纪念馆是 1996年 5月 31日,迄今逾 4年半了。一千多个日日夜夜,情感垒筑的峰峦在我心中日高,那猿啼声、鱼戏声、溪流声、花木拔节声无不时常撞击我心扉,让我情牵梦绕这一天—— 2000年 12月 28日这个因缘而至的日子。   这一天清晨,天不时飘着菲菲细雨,像清明雨似的飘舞着万千思绪,伴我再度摁响了台北市上林区至善路二段 342巷 2号——台湾张大千先生纪念馆的门铃。…  相似文献   

13.
父亲的条幅     
父亲没有多少文化,却爱好书画,他送给我的条幅字迹遒劲潇洒,内涵深邃显见,是我的人生座右铭。   那年我高中毕业回村担任了大队干部,分管治保和民调工作,父亲郑重其事地把我领到西厢房里,指着正面墙上的条幅说:“你哥当村干部时,这是我给他题写的,现在你大小是个村干部,我把这个条幅送给你。”   条幅上书:花开能有几日红,为人一世要公平。   我明白父亲的意思,恭恭敬敬地说:我一定照父亲写的去做。   父亲接着讲了条幅的来历和背景。解放初期的那年腊月,父亲应朋友之约去南山狩猎,不料刚到朋友家就被人抓起来。原…  相似文献   

14.
蒋纬国生前死后事197年9月2日午夜,因严重败血症和器官衰竭,蒋介石次子蒋纬国在台北荣民总医院去世,终年81岁。按遗嘱,他的尸体火化后安葬在台湾,待其父蒋介石和兄长蒋经国两人移灵大陆后,再迁葬大陆。大陆海协会会长汪道涵于9月23日致电台湾海基会,对蒋...  相似文献   

15.
《统一论坛》2006,(4):F0002-F0002,I0001
2006年7月10日至16日,应中国统促会邀请,由台湾传统伦理文化发展协会组织,以台湾中山大学教授邓学良先生为团长,台湾传统伦理文化发展协会理事长陈孝忠先生为副团长的台湾中南部硕博士研究生学术交流访问团一行16人,在北京、上海、苏州等地进行了参观访问。访问团所到之处,受到当地有关部门的热情欢迎和接待。学术交流活动中,访问团成员发表了对两岸交流的看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张开龙 《台声》2000,(11):28-29
海峡两岸同胞同是炎黄子孙,都是中国人,应该尽快坐下来举行和平谈判,促进中国和平统一大业。台湾的希望在统一,“台独”是没有出路的。这是台湾新党党员、“海峡两岸和平统一促进会”秘书长、台湾政治大学研究员汤绍成先生此次访问龙岩,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的一番心里话。 初访龙岩 不虚此行 6月 28日,汤绍成先生以荣誉顾问的身份参加“台北县新店市客家族群促进会”理事长黄金明先生组织的“台闽客家乡亲交流访问团”,对福建省龙岩市进行了为期 2天的访问,与龙岩市有关部门就如何加强闽台客家文化和经济交流,弘扬中华传统的优秀文化…  相似文献   

17.
范泉先生的遗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横地刚  陆平舟 《台声》2001,(5):38-40
范泉先生逝世快一年了。这一年以来每想起他,心里便充满伤痛。他在最后的信里全不顾生者的情感,写下“永别了”几个字即离我们而去。《遥念台湾》(人间出版社 2000年 2月)的出版通知和讣告几乎同时送到我这里,一时间 ?限的遗恨涌上心头,令人好不忧伤。过了几日,书寄来了,想到把这对台湾的无限遥念公之于众应是对死者的最大慰藉,心里才多少有了些释然。   从 1945年到 1949年,台湾与大陆处在相同的历史潮流之中。这是从台湾复归那一天开始到国民政府败退台湾为止 4年间的事。也是中国以民主革命为主题,从“抗战建国”到“和平建…  相似文献   

18.
年到75岁,1999年春能率大陆作家代表团到台湾去作文化交流,这曾使我有一种似在梦中的感觉。到台湾后,50年前去台湾的一些熟识的前辈、同学、亲戚,大多数已不在人世,有幸见到的也已白发苍苍,自然免不了有一些感慨。老同学宗之珍女士,是已故的北大名教授宗白华先生的妹妹,赠我一件“礼物”,是1948年3月间我写的刊登在台湾《新生报》上的《访问胡适博士》一文。这篇旧作我早已轶失,看了自然又引起了我那段珍贵的记忆。胡适博士是中国文化史上的“客观存在”,研究中国文化史和文学史的学者不会不研究他的。我觉得哪怕文中只写了他的…  相似文献   

19.
张敏  朱建华 《台声》2001,(9):20-21
立秋刚刚过去,我便踏上了淮北大地,放眼四野,庄稼碧绿茁壮,更有累累硕果挂满枝头,好一派丰收在望景象! 听同行的安徽元通房地产开发公司总经理阎龙林讲,此次采访的是他们公司董事长丁颍先生。“我认识一位台湾诗人丁颍,是他吗”“没错,我们董事长不但是诗人,还是台湾新闻界的名人!”立时,10年前际遇丁颍先生的情景历历浮现在我眼前。从文坛到商界 丁颍、原名丁载臣字逸轩,号长春。1928年出生;1948年底自大陆去台湾。他长期从事新闻出版和文化事业,并寄情于诗歌、散文、小说创作。自1956年起,他先后出版过散文集《南窗小札…  相似文献   

20.
潘宁 《台声》2008,(12):50-51
“我在这头,新娘也在这头,我在这头,大陆也在这头”。2008年10月5日至13日,台湾著名作家、诗人余光中先生及夫人范我存女士再次回到南京,选择在自己的出生地度过80岁的寿辰。江苏省台联在南京全程接待了余光中先生夫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