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研究中国古代考核政府官员的最早文献是《周礼》。《周礼》 记载有西周王朝天子巡狩、诸侯述职和三年大比的制度。 一般来说,诸侯与周天子的关系是血缘关系。大夫与诸侯也 是血缘关系。所以,大夫、诸侯、天子之间与后来实行的郡县制地 方官与中央朝廷之间的关系很不一样。大夫对诸侯、诸侯对天子 的义务主要是祭祀和军事方面的,财政则是独立的。天子、诸侯、 大夫各有自己的土地,叫"公田"。"公田"的收入除提取十分之一  相似文献   

2.
宋燕文 《政府法制》2013,(23):15-15
姜太公当齐国国王的时候,封地里有两个名人:狂裔、华士.两人不愿意做天子之臣,不愿意结交诸侯,只愿过"耕作而食之,掘井而饮之,不事仕而事力"的生活.姜子牙听说他们很有才,就征召他们来做官,召了三次他们都没去,这种姿态把姜子牙给惹怒了.他把两人给杀了,然后诏告天下:"他们不给天子当臣不结交诸侯,我就没法用他们;自己种田吃饭掘井饮水不求人,我就没法用赏罚来管理他们.又没法威逼又没法利诱,这种人留着不是祸害么?"  相似文献   

3.
刘诚龙 《政府法制》2013,(11):44-44
文字狱是一件非常令人恼火的事情。对文人而言,这很苦难,问题是咱们的文化是一种苦难文化,越是火坑越要跳,越是艰苦越往前,愤怒出诗人,苦难出文人,历朝历代都有许多文人跳起脚向皇上喊:皇上,你有种就杀我!文人的算盘是取死成名。对皇上而言,这也很烦躁,不弄文字狱吧,文人就没完没了,  相似文献   

4.
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既为未成年人的成长开辟了广阔的空间,同时一些缺乏道德自律的网站又严重威胁了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如何营造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网络环境,已经成为一个国际性难题。如今,未成年人的健康上网环境问题,成为社会关注和忧虑的焦点。救救我们的孩子吧我们先说一个案例,叫“美男子迷恋紫色男孩,大学生割尸连杀6人”,这是一起令人震惊的案件。在一个大城市里,连续发生杀人案件,一共有6个人被杀,被杀的手法很相似,都是男子,而且年龄都在20~30之间,作案地点有被害人的家、男公共厕所,还有在野外,作案手段非常残忍,不仅杀…  相似文献   

5.
王兆贵 《政府法制》2010,(22):37-37
言而有信,自古而今都是做人必须坚守的一条基本准则。在我国古代,为王者有"君无戏言"之谓,为民者有"尾生抱柱"之典。尾生的故事无须赘述,"君无戏言"后边的一段故事却不能不说。 据正史记载,周成王同弟弟叔虞做游戏,顺手摘了一片梧桐叶子给弟弟,说这是玉圭,我封你为诸侯。叔虞很高兴地把这件事告诉了周公,周公立刻去见成王,求证封侯的真假。  相似文献   

6.
案情回放1993年12月23日,黑龙江某市公安局接到报案,该市黑天鹅录像厅的工作人员孙某某被杀。案发现场门锁大开,录像厅女主人于某某反映一台"东芝94型"录像机失窃。经初步勘查,警方发现,这很可能是一起抢劫杀人案。在案发现场,史延生的一句话引起了警方  相似文献   

7.
案发15年前拿下了包荫焘案,通过实战办案的演示,王克峰老师对心理测试技术颇有心得。他操着响亮的山西口音慢条斯理地对我说:“若叫我看,你多年研究搞的这一套根本不能再叫测谎,你问包荫焘先杀谁后杀谁,仪器上就反映出了真实情况,那就是个‘测真仪’啊。被测试的对象心里有个啥它能测出个啥,心里没个啥它就测不出个啥。我认为说它是‘测真’,或是‘心理探针’,这就很恰当了。”就在这时候,我遇上了一个重大的挑战,也可以说是一个极为难得的实验机遇。那一天是1996年8月12日,还是H市公安局打来电话,说他们那儿还有一起15年前的凶杀案,可不可…  相似文献   

8.
对可捕可不捕的人一定不要捕,对可杀可不杀的人一定不要杀,这是毛泽东同志在1951年,也就是第一次镇压反革命运动后期,在总结群众性镇反斗争经验的基础上,为我们规定的一项同反革命分子作斗争的重要政策。这项政策,对于正确地指导当时的镇反斗争,保证镇反运动深入健康地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后来,随着形势的发展变化,  相似文献   

9.
故杀是中国古代法中的一种杀人类型.相对于另外一种古老的杀人类型谋杀,故杀是较晚出现的一个概念.在更早的时期,与故杀接近的概念是贼杀.西晋张斐对"贼"进行了解释,所谓"贼1".是"无变斩击"即突然的力杀人.北魏律中出现了故杀.在唐律中,故杀已经完全取代了贼杀.同时,在中国古代法中,故杀又是与斗杀紧密联系的概念,在我们可以看到的古代律典中,故杀一直与斗杀被规定在同一条文中.唐律从概念上对故杀与斗杀进行了界定,并将"斗而用刃"以及先斗殴、后"绝时而杀"两种情形视为故杀.但是在唐代,故杀与谋杀并没有明确的区分.到了明清时期.故杀的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即明清时期仅以主观意图作为区分斗杀与故杀的根据,所以唐代的"斗而用刃"以及先斗殴、后"绝时而杀"这两种情形也可能被认定为斗杀.此外,明清时期的律学家对故杀与谋杀也进行了准确的区分.  相似文献   

10.
一封来信     
老冯家的二娃来信了,信寄到了村委会,村委会主任亲自拿着信给老冯送来了。信写得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信封居然是市政府的专用信封,村主任对此很重视。村主任亲自给送信,这在冯家村还是第一次呢,要是平常顶多也就是派个学生娃给送来。老冯特地杀了只鸡,来招待村主任。  相似文献   

11.
汪文华 《法人》2006,(4):124-125
我们不需要事事完美,不需要永远做第一。这不是阿Q精神,为失败找借口。这比较像联考时碰到不会的题目先跳过去,最后没时间写的题目就猜。如果完美是不可能的,或是因为完美我们必须变得很不快乐,那么天杀的,我们接受、甚至拥抱不完美  相似文献   

12.
杀邓析者何人?驷歂抑或子产,历来争论不止。《左传》记载邓析为驷歂所杀,而《吕氏春秋》《说苑》等文献明确指出子产杀邓析。从文献考证、史实辨析和文字训诂三个角度来澄清这一争论,可得出结论:子产与驷歂并非一人,"杀"邓析者是驷歂,而"诛"邓析者是子产。"诛"并非"杀",争论的出现正是因为混淆了这两个字的意义。其次是邓析因何被杀的问题。有论者认为,邓析是摇唇鼓舌、淆乱是非以谋私利的"讼棍"。事实上,司法与礼法、个人与权威以及逻辑推理与取譬思维之间的冲突,才是邓析被杀的深层原因。法家和名家通常被礼乐文化目为小人,而邓析兼有名家、法家的双重身份,必然为主流社会所不容。  相似文献   

13.
家长的心理健康水平与家庭教育方式与教育效果有着密切的关系,近年来发生的杀亲案更引起社会对这一问题的广泛关注。本文从几起杀亲案出发,总结了我国家庭教育状态的几种类型,在此基础上详细阐述了出现这些问题产生的心理因素。  相似文献   

14.
○长篇侦探推理小说第二部 唐2 “被害的三个人中,或许只有一个是凶手想杀的人,而凶手又不想一下子就让警方抓住他的兔子尾巴,所以他精心给我们摆了一个迷魂阵,他让毫不相关的几个女人出现在同一宗凶案里,他让我们在一场乱脉里东摸西摸,哪一脉都不是他的真脉……也或许,她们三个都不是他想杀的人,他真正想杀的人他还没有杀,第一个妓女可能是垫背的,打工仔的未婚妻也可能是垫背的……” 这是唐拿来分析那个假定的凶手的。而如果唐就是那个凶手,这一段,不恰恰表达了唐的真思想吗?他就是要找一个与他杀的妓女毫不相干的女人出现在同一宗凶案里…  相似文献   

15.
关于历史上的文字狱,我觉得重要 原因之一,是王者与书生之间有隔膜。看 一看中国开朝的皇帝,真正出身于"学 者"的大约只有东汉的刘秀。相反,出身 于草莽和行伍的倒是多数,最典型的比 如刘邦和朱元璋。可恰恰是这两位大王, 中原逐鹿很借了书生之力,但掌权之后 却又是最不待见书生和文人的,刘邦对 书生是辱,而朱元璋则是杀。  相似文献   

16.
死刑的司法控制不能完全迎合公众舆论或者等待公众舆论的自我变革,而是要在充分尊重和理解公众舆论的基础上适当地引导公众舆论.当前,死刑司法控制中的公众舆论引导方式产生了“不杀激发杀”的负面效果,这种情况源于以下三种原因:宽、严失调;轻实质标准,重酌定情节;常识与专业知识的冲突.因此要转变为“不杀止于杀”的理性策略,即摒弃过去的那种对抗性思维,转换为共识性思维,在理解公众舆论“杀”的诉求基础之上,通过“杀”所确立的死刑立即执行的刚性标准,来说服公众舆论接受和认可“不杀”的事实与理念,最终形成“不杀止于杀”的良性循环.为了实现这一策略,一要探索暴力犯罪的死刑司法限制适用标准;二要统一刑事政策对“杀”与“不杀”的裁判尺度;三要完善指导性案例的选择与说理.从而逐步实现死刑适用标准的公众认同,在司法上真正限制并减少死刑的适用.  相似文献   

17.
《法学》1989,(9)
我国一贯对犯罪分子坚持少杀,反对滥用死刑。刑法第43条对适用死刑的条件作了严格的限制,在刑事诉讼法中又设专章规定了死刑复核程序,在核准权限和程序上作了严格规定。这是确保正确适用死刑,防止多杀错杀的重要制度。  相似文献   

18.
<正> 目前,人们对美国法官作出的判决议论纷纷,有的人指责法官作出的判决过于宽大,有的则批评法官在作判决时滥用职权。不管是自由主义者还是保守主义者都一致提出判决制度要改革。判决改革的呼声,说明目前的判决确是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主要表现是:一、判决的混乱性女演员 Claudine Longet 杀了自己的男朋友,科罗拉多州的爱司伯法院给予了她监禁30天的判决;而长岛的一个外科医生由于在一个三角恋爱中杀了自己的妻  相似文献   

19.
正因对枪杀黑人青年的白人警察不予起诉引发的弗格森骚乱仍在美国蔓延。其原因是法律问题还是种族问题?陪审团判决只是"让法律的归法律"弗格森案与2013年曾引起轩然大波的齐默尔曼枪击案很相像。在齐默尔曼枪击案中,被杀的也是黑人,开枪的犯罪嫌疑人也被判决无罪。这种表  相似文献   

20.
2012年3月,连恩青因鼻疾住进温岭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了手术。一年半后,连恩青手持匕首,再次前往医院,接连向三名正在为病人看病的医生捅去。这一次,他从一个普通患者变成了杀人凶手,这一死两伤的悲剧,起因只是一个在医学上难度并不算大的微创手术。这是继哈医大杀医事件后又一起引起广泛关注的杀医事件,将当前紧张的医患关系推上风口浪尖。面对这起血案,人们谴责行凶者丧心病狂的行为,相信其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