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知识分子是人类知识的掌握者、传播者、创造者,是人类社会的精华,是认识和驾驭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的人,是人类理性的代表。知识分子的水平是社会文明程度的标志;知识分子的地位和作用,关系到社会发展的前途和命运。一议:“后娘孩”的待遇党的十、届三中全会后,摒弃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口号,将工作中心转向  相似文献   

2.
悲剧为什么产生?这是悲剧文学在理论研究和创作实践中首先要碰到的问题。古代戏剧家们,都认为人的命运是由天意、鬼神主宰着,人不能自己掌握自己的命运。郭沫若的抗战六大悲剧,显示出他运用先进的世界观来观察人类社会,突破了古典悲剧的思想局限,反对人的意志不起作用的观念。他写出了中国历史上处于悲剧时代的许多悲剧英雄,他们决不是被不可捉摸的命运驱使的玩偶,而是为崇高的理想奋斗着的“中国的脊梁”式的人物。郭沫若从现实社会中去挖掘出悲剧产生的根源,有着超越古典悲剧文学的强大的社会解剖力和现实的战斗力。  相似文献   

3.
从新感觉派小说的内在精神实质上看,这些作品具有浓厚的悲剧意蕴,某种程度上,颇似王国维的"人生悲剧",即悲剧是人生命运的一种"自感"的表露,"人生之命运,固无异于悲剧",而不是那种"立意在反抗,指归在动作"的昂扬崇高的精神。本文所要讨论的,正是新感觉派小说这种与生俱来的悲剧情结。  相似文献   

4.
毛泽东指出社会原有知识分子工农群众化是革命胜利的重要条件之一。中国共产党立足于中国革命历史任务,与社会原有知识分子群体特征的结合,确定了保障物质利益与倾注精神感召相结合的教育原则灌输主流价值。以顺应个体发展与以民族大义为心理链接中心的革命实践教育为措施,着力于提高社会原有知识分子的革命觉悟,实现其工农群众化。做好当代知识分子教育工作,必须坚持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坚持全面深化改革、深刻把握当代知识分子特征、使知识分子在与大众的亲密互动实践中坚定自觉。  相似文献   

5.
马艳玲  王金霞 《青年论坛》2005,3(1):131-133
自古以来,知识分子作为社会群体中的一个特殊阶层,其知识思想和价值观念在社会的各个阶层起着领先的引导作用.作家是知识分子群体中的一个组成部分,理应是人民大众的启蒙者.而20世纪40年代初在中国的革命圣地--延安的一群作家,在强大政治权势和群体意志面前或主动或被动地放逐自我的灵魂,经历了身份置换的痛苦蜕变,由启蒙者迷失为被启蒙的人,为以后更大悲剧命运的到来埋下了祸患的种子.  相似文献   

6.
韩霄 《求索》2011,(11):185-187
在古典小说史上,《三国志玉玺传》出现在《红楼梦》之前,似乎有着特殊的意义。《三国志玉玺传》与《红楼梦》在叙事艺术结构上以及悲剧意蕴上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三国志玉玺传》的“玉玺”叙事结构艺术与《红楼梦》的“通灵宝玉”叙事结构艺术有着异曲同工之处。“玉玺”与“通灵宝玉”的悲剧意蕴统领了对众女子带有悲剧命运色彩的动态过程,共同关注了众多不幸女性的心灵世界。从二者在某种程度上的相似以及时代背景看来,《三国志玉玺传》可能对《红楼梦》的创作产生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艾斐 《前进》2006,(10):53-54
“知识分子”是一个泛概念。所以,若要论及知识分子,首先就要厘清它的范畴和界限,找到具有针对性的实体与指向,真正对准目标、有的放矢,切中问题的实质,得出肯綮的结论,进行科学的阐发与评骘,产生积极的感应和效果。原方同志的《知识分子论》(上海三联书店2005年12月出版)就是这样。它从知识分子的本质溯源到知识分子的历史变迁,再到知识分子的世纪整合,以三个单元的谋篇架构逐一论述了知识分子在历史演绎与现实进取中所处的社会地位和所发挥的特殊作用。作者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以知识分子的社会属性、社会理想和社会责任为枢机,紧…  相似文献   

8.
詹玲 《湖北社会科学》2007,2(12):135-137
在线性历史发展观的参照下,中国历史上的农民战争由于缺乏先进阶级力量的引导,必然走向失败,这一观点构成了《李自成》创作的悲剧主基调。与西方神话中不可更改的命运悲剧不同,当线性历史观继续前行后,悲剧即可因条件的改变而避免发生。由此,在文本被公认最具悲剧性的代表人物李自成,表现的更多的是英雄性而非悲剧性,而真正体现了悲剧必然的,是背负着阶级原罪的崇祯命运。  相似文献   

9.
《离骚》是一部伟大的艺术悲剧,它具有惊人的艺术魅力,历代文人雅士推崇备至,评价极高。司马迁说它“虽与日月争光可也”;鲁迅赞它“逸响伟辞,卓绝一世”。《离骚》深刻地反映了屈原的生活真实和他所处的那个社会的真实。主人公的悲惨命运使读者激愤,他高贵的品质使读者心灵受到美的陶冶而兴起“尽忠疾邪之意”,使人产生美德。为追求真理而殉身的悲剧是最广泛最深刻的悲剧,《离骚》所描写的是主义公为追求真理而同邪恶势力终生斗争的悲剧,因此,它具有普遍的社会意义和极高的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10.
新时期三十年人文知识分子的沉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0年代初以来,中国的社会文化结构进入了深刻转型时期.这种转型对知识和知识分子产过的影响之极其深刻的,它促成了知识和知照分子场域的分化,改变了不同知识系统的中心一边缘格局以及知识分子的精英市场与社会定位,改变了知识/知识分子与权力场域的关系.第一阶段的转型约在197年代末训1980年代初中期,主要表现为思想一观念层面的转型,人文知识比之科技知识更接近当时中国的公共关怀与大众深的中心,从1980年代初期开始,中国社会转型进入第二阶段,人文知识和政治场域,人文知识分子和权力精题问的"蜜月期"宣告结束,技术官僚时代正式来临,人文知识分子场域内部分化为公共知识分子,部位知识分子和媒体知识分子.  相似文献   

11.
河西 《小康》2005,(9):78-78
上世纪60年代以后的一段日子,知识分子的崇高地位遭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风起云涌的自发性群众运动抛开知识分子预言家规定的知识章程和纲领框架,以自由行动而不是印证预言的方式展示着自身的社会处境。据此,福柯和德勒兹对知识分子群落下达了革职令,宣布由知识分子组成的精英联谊会就地解散。知识分子不仅要摒弃知识分子属性中的传教士情绪和资产阶级雇佣兵成分,弃绝由权力中心所控制和支配的参谋/智囊式的共谋情境,而且要改变他们局外人的社会位置。知识分子只有投身于运动的漩涡(而不是担任行动指挥官),才能真正参与到当代知识构成的实际…  相似文献   

12.
王晓兰 《理论月刊》2010,(7):135-138
康拉德在创作中将人物悲惨状态推到极致来凸显敌对的社会伦理环境和个体的伦理选择对人物造成的悲剧,这一手法给予了老舍极大的影响。在康拉德与老舍的作品中,代表不良伦理环境的城市是人们进行政治经济活动、谋取各种利益的中心,更是作家考察人类本性和道德危机的重要场所。他们的创作表明:敌对的社会环境与小说主人公在关键的道德考验中做出的伦理抉择是导致他们悲剧命运的根源。  相似文献   

13.
社会对知识的需要程度决定了知识分子的社会地位,当社会以经济生活为中心的时候,知识分子自然会得到社会的尊重.当知识分子在社会总人口中所占比例很少的时候,由于本身是一种稀缺的智力资源,而成为一个引人注目的特殊问题.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程度逐渐提高,知识分子将逐渐融入社会各行各业,不再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存在,知识分子问题也将归于消解.  相似文献   

14.
在全球抗疫的宏大图景中,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深刻意蕴得到了立体化、具象化呈现: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价值意蕴更加丰富、利益意蕴全面呈现、责任意蕴充分彰显、发展意蕴愈加明晰。只有不断深化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丰富意蕴的认知和认同,共同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从理念走向实践,世界各国才能获得战胜未来各种风险挑战的强大合力和内生动力。  相似文献   

15.
在1927年以后的近代中国的自由知识界,"社会主义"实际上是一些倾向于三民主义的知识分子、倾向于共产主义的知识分子、有独立立场的知识分子和无明确立场的知识分子的重叠共识。这些不同立场的知识分子共享一个"社会主义"的名号,也形成了一些总体上的概念共识,即社会主义是一种以"社会问题"为中心的学说;社会主义是一种以"平等"为核心价值的学说;社会主义是一种以"公有制"和"计划经济"为特征的经济制度安排。1927年以后中国两极分化的社会生态助推了追求平等理想的社会主义思潮在自由知识界中的蔓延高涨。这股思潮总体上有利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最终胜利,但在它的集体共识中所呈现出来的工具化、实用化的思维倾向也埋下了中国科学社会主义事业的诸多隐患。  相似文献   

16.
刘宗艳  王光利 《求索》2013,(10):140-142
命运观是一种普遍的客观存在,它不仅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同时也影响了中国古典小说的创作。中国传统的命运观体现为知命、安命、非命与因果、轮回等观念,是儒、道、墨诸家命运观与佛教命运观相结合的产物,其基本内涵在中国古典小说中有着客观存在性,影响小说的叙事模式,并蕴涵悲剧意识等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17.
在1927年以后的近代中国的自由知识界,"社会主义"实际上是一些倾向于三民主义的知识分子、倾向于共产主义的知识分子、有独立立场的知识分子和无明确立场的知识分子的重叠共识。这些不同立场的知识分子共享一个"社会主义"的名号,也形成了一些总体上的概念共识,即社会主义是一种以"社会问题"为中心的学说;社会主义是一种以"平等"为核心价值的学说;社会主义是一种以"公有制"和"计划经济"为特征的经济制度安排。1927年以后中国两极分化的社会生态助推了追求平等理想的社会主义思潮在自由知识界中的蔓延高涨。这股思潮总体上有利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最终胜利,但在它的集体共识中所呈现出来的工具化、实用化的思维倾向也埋下了中国科学社会主义事业的诸多隐患。  相似文献   

18.
在余华的部分作品中显示出一种精神走向--以"自残"来表达对传统文化的决绝,以"自慰"来抗拒突围的精神阵痛,在接受命运、苦难和亲情的同时走向悲剧精神.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山东省潍坊市坚持以社会新阶层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为载体,广泛团结和凝聚全市党外知识分子,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发挥优势,扎实工作,进一步夯实了党外知识分子工作基础,为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相似文献   

20.
《孔雀东南飞》中的刘兰芝与《祝福》中的祥林嫂在社会环境、人生遭遇及悲惨结局上存有相似之处。他们以各种各样的方式进行抗争,虽然最终逃脱了失败的命运,以悲剧而告终。但在这人和社会的矛盾冲突过程中,展现了人物的性格、认识及人生追求,因而体现了人物形象的深刻意义及作品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