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服务新农村建设 妇联组织大有可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4年9月,江西省率先在赣州市启动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2005年下半年,以“五新一好”(发展新产业、形成新机制、建设新村镇、树立新风尚、培育新农民、创建好班子)为内容的新农村建设在全省推开。事实证明,在新农村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妇联组织可以发挥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一、服务新农村建设,妇联组织有舞台妇联组织是动员、组织、凝聚妇女群众广泛参与新农村建设的主要力量。配合党委政府推进新农村建设是妇联组织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工作。江西省各级妇联组织认识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妇联组织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  相似文献   

2.
信息互联网     
新农村建设■江苏省连云港市妇联成立新农村建设“五送”讲师团。为引导和帮助农村妇女提高综合素质、增强发展能力,连云港市妇联联合市委宣传部、市委农工办共同成立了新农村建设“五送”讲师团。特别邀请了宣传、科技、教育、司法、卫生等部门的23位专家学者组成科技、文明、  相似文献   

3.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是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持久动力,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农村妇女更加广泛地参与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一个宽广的平台,同时也对新时期妇女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进一步充分调动农村妇女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她们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如何在新农村建设中突显妇联组织的重要作用,一直是江苏省妇联努力探索和研究的课题。今年春节一过,江苏省妇联就迅速组织了多种…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做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部署。《甘肃省委、省政府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施意见》明确了甘肃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我们妇联组织要按照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部署要求,把统筹推进城乡妇女发展、解决“三农”问题放在重中之重,充分发挥妇联组织的优势和作用,动员组织广大妇女积极投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做出新的贡献。一、认真履行职责,切实增强动员组织广大妇女积极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做出的惠及亿万农…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这是关系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战略决策。《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了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和重大方针政策。通过认真学习、深刻领会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历史意义和根本要求,结合多年来农村妇女工作的实践,吉林省妇联决定在全省大力开展“五到农家”活动,即抓好增收致富到农家、文化科技到农家、文明新风到农家、环保节约到农家、普法维权到农家,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充分发挥广大妇女和妇联组织的作用。一、“五…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作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部署,既对妇联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更为妇女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舞台。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江西省各级妇联组织牢牢把握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农村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组织方式转变给妇女发展带来的新机遇.主动跟进,  相似文献   

7.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而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更好地体现执政为民理念的战略部署。湖南是农业大省,占劳动力总数50%的妇女劳动力是建设新农村的重要力量。如何调动广大农村妇女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是当前各级妇联面临的重要课题。2006年3月以来,湖南省妇联组成4个调查组,分赴8个市,深入19个县的乡村对妇女参与新农村建设情况进行专题调研。一、当前妇联和妇女参与新农村建设具有三个特点和三大期盼1.三个特点:一是党政领导极为重视妇联组织作用的发挥。各级党政…  相似文献   

8.
记者: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全党全社会的事业。请问,妇联组织如何参与其中,有所作为?黄晴宜:妇联组织是党联系妇女群众的桥梁纽带和国家政权的重要社会支柱,承担着组织、宣传、教育、服务妇女的工作职责。妇联组织在长期的农村妇女工作实践中形成了独特的优势。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妇联组织责无旁贷、大有可为。记者:多年来,妇联组织在农村中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主要取得了哪些成绩?黄晴宜: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一是帮助农村妇女增收致富,促进了农村的经济建设。我们坚持发展第一要务,大力提高妇女素…  相似文献   

9.
扶贫帮困     
《中国妇运》2007,(1):45-45
江苏省连云港市妇联成立新农村建设“五送”讲师团。为引导和帮助农村妇女提高综合素质、增强发展能力,连云港市妇联联合市委宣传部、市委农工办共同成立了新农村建设“五送”讲师团。特别邀请了宣传、科技、教育、司法、卫生等部门的23位专家学者组成科技、文明、法律、健康、家教5个分团,  相似文献   

10.
梁惠玲 《政策》2009,(9):45-47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近几年来,我省各级妇联组织按照省委的统一部署,围绕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以“巾帼建功新农村”为主题,以“巾帼致富促进行动”、“净化家园文明行动”、“关爱女性维权行动”、“妇代会整建行动”等四大行动为载体,团结带领广大妇女为新农村建设作贡献,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几年来的实践使我们深切体会到,开展“巾帼建功新农村”活动是新形势下农村妇女工作有机融入中心、实现创新发展的有效载体。妇联参与新农村建设,必须融入党委、  相似文献   

11.
肖超英 《中国妇运》2007,(11):11-13
安徽省妇联组织围绕省委、省政府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规划和部署,制定了妇联组织参与新农村建设的基本思路:以促进农村妇女增收致富为核心,以维护农村妇女权益为职责,通过抓服务、抓宣传、抓示范、抓基础,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充分发挥"半边天"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新农村建设     
《中国妇运》2006,(7):28-29
新疆沙湾县妇联积极探索服务于新农村建设的有效途径,推出“六进农家”活动;山东省日照市妇联“美在渔家”助推民俗旅游,帮助沿海妇女致富  相似文献   

13.
农村妇女是农业生产的一支重要力量。如何充分调动农村妇女参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引导她们团结起来,共同致富,成为有文化、会经营、懂管理的新型农民是摆在各级妇联组织和妇联干部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近年来,北票市妇联适应农业发展的新形势,探索组建“巾帼共同致富信用联合体”,使之成为妇联组织参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力抓手,成为新农村建设的有效途径。截至目前,全市组建此类联合体118个,吸纳妇女600多人,投放贷款350万元,户均增加收入近万元。实践证明,巾帼共同致富信用联合体是一种带领农村妇女共同致富的重要组…  相似文献   

14.
《中国妇运》2011,(2):28-31
一、健全组织。进一步夯实组织基础 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创新组织设置,形成了统筹城乡、覆盖广泛的基层组织网络。适应新农村建设需要,加强乡镇、街道和村级妇女组织建设,在新型农村社区同步建立社区妇联,全省村(社区)妇代会(妇联)组建率99.6%。  相似文献   

15.
镇江市妇联举办新农村建设与农村土地维权培训;牡丹江市成立少女意外怀孕救助中心;  相似文献   

16.
河南省现有农村妇女3289万,随着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妇女劳动力已占65%以上,成为推动河南农村发展的主体。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决策后,省妇联立足实际,整合资源,大力实施“巾帼科技星火工程”,走出了一条新形势下大规模培训农村妇女、培育社会主义新型女农民的可行之路。一、创新培训新格局河南人口将近1亿,受资金和技术人员缺乏等因素制约,培训工作很难向全面、纵深发展。中央提出新农村建设后,各涉农部门工作重心进一步下移,为妇联开展科技培训创造了有利环境和条件。省妇联党组决定抓住契机,与省财政厅、农…  相似文献   

17.
《中国妇运》2008,(4):F0002-F0002
在新农村建设中,黑龙江省妇联以创建巾帼示范村为引导,促进农村妇女生产生活同步发展,培养农村建设女性人才,开展送文化、法律、科技、医疗下乡活动。现在,各级巾帼示范村的开展有力地加快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前进的步伐。  相似文献   

18.
谢平 《中国妇运》2013,(12):31-32
贵州省妇联同步小康驻村工作组开展工作以来,凝心聚力,真心实意融入村民生产生活,找准角色服务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9.
《中国妇运》2008,(3):20-22
在全国开展“巾帼示范村”创建,是妇联组织顺应农村和妇女工作新发展的创新之举,是农村妇女工作实施品牌战略的积极措施,是深化“双学双比”活动的有效载体,也是彰显新农村建设妇女“生力军”魅力的重要途径。我省各级妇联根据《浙江省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纲要》精神,以提高农村妇女素质为重点,以帮助农村妇女增收致富为目的,凝聚妇女力量,广泛开展“巾帼示范村”创建活动,在新农村建设中充分发挥半边天作用。  相似文献   

20.
张正友  徐玲  孙燕 《中国妇运》2007,(2):F0002-F0002
江苏省东海县各级妇联在新农村建设中以科技为先导.整合资源,借助外力,合理引导。使农村的生产建设出现良好的发展局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