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何禹潼 《学理论》2013,(22):68-69
正义"是柏拉图构建其城邦理想的出发点和归宿,而哲学家统治则是这一构想的核心。在《理想国》一书中,柏拉图以"三要素说"与"理念论"论证了"哲学王"对于实现正义的必要性,并通过对造就哲学家与使哲学家成为统治者可能性的分析,论证了哲学王统治的可能性。哲学王思想是柏拉图在当时"天下失序"的大背景下,重构统治秩序的一种尝试,哲学王思想为人类发展提供了一个新的、多维的视角,突出了由专家治理国家的重要性,同时哲学王所彰显的道德统治,是把人的精神生活纳入政治的视野之中,这给我们诸多启示。  相似文献   

2.
《学理论》2021,(4)
罗素作为当代西方著名的哲学家,关于哲学问题的基本观点,他写进了《哲学问题》这部著作中,这一著作涉及很多问题,包括表象与实在、物质的存在和性质、先验的知识如何可能、唯心主义、哲学的价值等等。罗素并没有详细探讨每一个哲学问题,而主要讨论的是他可以肯定的和他认为有建设性意见的问题。罗素在第一章"表象与实在"中,以"桌子"为例,提出两个问题,试图通过不同角度的论证,从而引出感觉材料和物理客体的含义和关系,以此来阐述表象与实在的关系,为整本书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开端。这本书的语言之通俗恰好表述了罗素关于哲学问题的立场,给了我们深刻的启发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李征 《学理论》2013,(12):39-40
在古希腊哲学时期,亚里士多德就提出了人是理性的动物,本性是对知识的渴望。人类也从远古的蛮荒时代进入了现代文明,而罗素作为当代西方著名的哲学家,将其基本性的哲学观点倾注于《哲学问题》这本书中,使得这本书清晰流畅地表达了罗素的思想,令现在的哲学学者受用至今。  相似文献   

4.
在评价唯心主义哲学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要把唯心主义哲学家的政治态度和他们在哲学上的贡献区别开来。有些唯心主义哲学家,在政治上是反动的,但在哲学上却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例如,古希腊的唯心主义哲学家毕达哥拉斯和柏拉图,拥护“贵族政治”这无疑是反动的,但他们在哲学上的成就却是有目共睹的。对于这些哲学家,我们应该给以客观的评价,即在批判其政治态度的同时,充分肯定他们在哲学上的贡献。决不能根据政治态度的好坏,来决定哲学家贡献的大小。只有这样,才能得出符合事实的结论。  相似文献   

5.
在当代的哲学斗争中,有许多重大问题需要系统地予以澄清,其中之一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代西方科学哲学所代表的科学主义思潮的原则分歧。本文作为阐述这种分歧的第一部分,集中探讨二者对传统哲学的两种批判。 传统哲学的本质特征,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这就是:哲学家主要是以个  相似文献   

6.
1  中国传统思维所精研的基本问题是天和人的关系问题 ,而西方传统思维要探究的基本问题是宇宙本源之秘。中西方传统思维出发点原则之不同 ,导致了两者在思维方式上大相径庭。从思维的逻辑形式上看 ,李约瑟博士指出 ,当希腊人很早就仔细考虑形式逻辑的时候 ,中国人则一直倾向于发展辩证逻辑 ,与此相应 ,在希腊人发展机械原子论之时 ,中国人则发展了有机宇宙的哲学。中国传统思维中的推理不同于西方的命题型推理 ,显示了独具特色的直觉模糊式的辩证思维 ,动态辩证逻辑的思维方式在中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这不仅在后世的哲学家那里得到进一…  相似文献   

7.
19世纪中后期,心理学脱离了哲学母体,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从那时起,心理学就下定决心和哲学彻底决裂,而去热烈地追随和拥抱自然科学。然而,100多年过去了,心理学与哲学始终处于一种微妙而复杂的关系中。二者藕断却还丝连,有着割不断的情缘。这个情缘就来自于心理学哲学。心理学哲学是心理学与哲学的交叉,是对心理学研究对象、研究任务和研究方式的反思,是对心理学发展的指引和领航。心理学与哲学心理学最早是哲学的组成部分。在心理学脱离哲学之前,哲学家就对人类心灵的性质与活动不断地进行解说和阐释,并形成了相应的理论体系———哲…  相似文献   

8.
尼采人文化哲学探析马毅人一直是哲学家思想家们思考研究的主题和热点。在西方有关人的文化哲学发展的历史上,从赫拉克利特的“爱智慧”、苏格拉底的“认识你自己”开始,哲学家们就把研究的焦点投视在人身上。然而直到近代,在哲学的领域中,始终是理性主义的文化哲学占...  相似文献   

9.
《学理论》2017,(6)
哲学的世界就犹如黑格尔所形容的那样是一个"厮杀的战场",哲学史就是一个以否定之否定的扬弃过程作为发展环节的历史。在那里,任何一个哲学家的思想都有其合理的成分,却又不是具有普适性的终极真理,这一对"终极真理"不懈追求的过程就蕴含在"刀光剑影"的哲学战场上思想英雄们"前赴后继"的全过程中。胡塞尔哲学与海德格尔哲学的关系也如这战场所体现的规律一样,不论海德格尔思想的宫殿多么华丽,也不论海德格尔思想内容与胡塞尔的多么迥异,如果没有胡塞尔,那么海德格尔的思想就可能完全是另外一个样子。这就使得我们有必要探究二者思想之间的关联,这也成为本文论述的宗旨。  相似文献   

10.
梁启超、冯友兰、韦政通、朱伯崑、田浩诸大家,均误认中国哲学中有一个"功利主义"的传统.实际上中国哲学家根本不倡导"西式功利主义":他们不主张以"义"为手段,不主张以"动机"为手段,不主张以"利他"为手段,不主张以"利物"为手段."一人遂其生,推之而与天下共遂其生,仁也",这才是中国哲学看待一切问题的坐标.中国哲学讲功利,但必把群体之功利摆到优先于个人功利的位置上,亦必把天地万物之功利摆到优先于人类功利的位置上;中国哲学家习惯于立足"宇宙背景"谈"功利",优先考虑"天地之利"或"大利".这就是所谓"大利主义"."大"是中国哲学考量一切问题的出发点与归宿,撤掉这个"宇宙背景",则中国哲学失其为"中国哲学"、中国思想失其为"中国思想"、中国学问失其为"中国学问"矣."大利主义"完全不可用"西式功利主义"去解读.  相似文献   

11.
如何看待自然辩证法,成为正统马克思主义同西方马克思主义争论的一个重要问题。这一争论的意义不仅仅限于马克思主义内部,而且关涉到如何看待人与自然、历史与自然、主体与客体的关系等重大哲学问题,同时关涉到如何看待哲学性质问题,具体说就是自然观、世界观等是否应该和能够成为哲学的正当论题的问题。站在这一高度看,西方马克思主义对自然辩证法的否定是没有充分论据的。  相似文献   

12.
王基辰 《学理论》2013,(9):100-101,164
住宅权,是联合国人权宣言确认的一项基本人权。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居民住宅权问题成为一个世纪性难题。住宅权是西方人权观的重要内容之一,然而马克思主义法哲学视域下的住宅权却有着不同的观点。马克思主义法哲学下的住宅权是具体的、历史的、现实的。力图从马克思主义法哲学的角度来对我国居民的住宅权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3.
西方马克思主义并不是一种一成不变的学院哲学,而是一场与20世纪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历史发展紧密相连的理论运动.要想完整、准确地把握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就必须正确处理与之密切相关的三种基本关系:思想史与社会史的关系,西方马克思主义与同时代各种思潮、理论的关系,以哲学史为中心的研究和以哲学家为中心的研究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学理论》2020,(7)
柏拉图作为西方政治思想的源头和核心人物,在"天下失序"的环境下构建了理想城邦的模型。正义是理想城邦的来源和基础,除了正义论之外还有三要素说和理念论。哲学家通过主观自身创造和客观环境影响而产生,并通过财产共产制、共产共妻制以及教育制度等配套制度成为"哲学王"。柏拉图的"哲学王"与孔子的圣人之治的区别主要在于其产生的社会背景、思想渊源、思想内容和对后世的影响上。对这一思想进行评价并将其与同时期孔子的圣人之治思想进行比较,有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柏拉图的"哲学王"思想。  相似文献   

15.
卢春红 《理论视野》2010,(11):30-32
在大学的人文教育中,哲学之所以处于一个特殊的地位,是因为大学教育自身的特殊性和哲学自身的特殊性。作为教育一个重要的阶段,大学教育主要目的是明所以然之理,而哲学自身的特点正好适应了这一要求。然而,现实的状况不容乐观,我们仍需要创造哲学教育的有利环境。  相似文献   

16.
哲学源于现实生活世界,因现实生活世界中的问题而产生,可是在哲学发展的道路上,往往会出现"远离"生活世界的现象。无论是古代独断论的哲学本体论还是近代主客二分的认识论哲学都陷入了一种历史和逻辑的困境。如何使哲学回归生活世界被公认是现代哲学的基本走向,其中以现代西方语言学转向为根本标志。胡塞尔首先提出了"生活世界"的概念,维特根斯坦的"生活形式"、海德格尔的"生存共在"、哈贝马斯的"生活世界"都在寻找哲学生活化道路的可能性。马克思虽没有直接提出"生活世界"这一命题,但其哲学观作为现代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正是依据从现实社会本身出发这一主旨,并由此展开其研究的全部路径、方法和问题域。本文的目的就是通过反思西方哲学家对"生活世界"这一理论的探讨,在比较中发掘出马克思主义哲学向"生活世界"回归的理论旨趣,彰显出马克思主义哲学变革的实质及其理论以及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古代魏晋时期和西方希腊化时期是东西方历史中少有的大动荡的年代.在这样的时代,哲学家更容易倾向于关注人生的苦难与幸福,尤其是生死问题.而《列子·杨朱篇》与伊壁鸠鲁,一东一西都对生死问题有深刻的探讨,但一个是悲观的,一个是乐观的.  相似文献   

18.
任何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产物。但是,由于哲学家总是在比自己所处的时代更广阔的背景下和更基本的原则上去理解时代的要求和哲学的使命,因此,同一时代的哲学却会沿着不同的方向发展。 这个更为广阔的背景,就是整个人类社会的历史发展;这个更为基本的原则,就是哲学家对社会历史的理解。如何理解社会历史,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科学主义思潮的深  相似文献   

19.
《学理论》2017,(1)
在西方历史上,苏格拉底之死被认为是个体死亡继耶稣之后的第二大悲剧,数千年来引发了无数的关注。一个以追求真理为毕生理想的哲学家,却被他为之奉献一生、标榜着所谓的"民主、自由"的雅典城邦判处死刑。从苏格拉底之死折射出了雅典民主制无法掩饰的弊端,只有从新思考才能更加准确地理解古希腊文明。  相似文献   

20.
秦朗 《学理论》2011,(32):49-50
哲学作为一门古老学问,自其诞生之日起,就与人类及人类社会的发展相伴相随。在哲学发展史上,哲学何用则是困扰着哲学家和众多的哲学学习者的千古难题。而这不仅是一个重要的基本理论问题,同时也是一个具有实践意义的问题。因此,将从哲学对整个人类及其人类社会发展所起的积极影响的角度,对哲学的作用及其发挥特点作以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