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8 毫秒
1.
《物权法》的出台,使公民财产关系终于有了一部基础法律予以保障。而《婚姻法》同时也对婚姻家庭中财产关系予以调整。一部新的法律的出台,或多或少的会与原有法律存在不相适应之处,对原有的法律造成巨大冲击。两部法律之间的冲突,在实践中出现的适用难题如何解决?《物权法》所强调的个人财产的保护与《婚姻法》中夫妻共有财产的保护如何权衡?本文围绕两部法律的相关规定重点论述了夫妻共有不动产静的安全及动的安全两个方面的问题,探讨夫妻共有房屋不动产的交易安全问题。  相似文献   

2.
物权法中处处蕴含着安全的意蕴,物权法可以说是一部财产安全法,它从调整财产的归属到调整财产的利用,把财产的归属和利用建立在一个安全的状态下,并通过一系列的制度加以保障,如公示制度、善意取得制度、征收征用补偿等制度。本文拟就物权法中的安全问题作一浅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3.
2004年将私有财产权写入宪法,对私人所有的财产进行严格保护.物权与财产权之间存在差异,对于围绕物权构建起来的物权法与围绕财产权构建而成的宪法,同样不能将二者关系简单化之,也就为财产权的保护提供了两条路径.备受争议的物权法历尽周折才得以出台,争议背后更为重要的是改革20多年来形成的产权关系如何定位以及由此产生的公平与自由的价值冲突.  相似文献   

4.
具体的法律制度总会体现法律对其价值目标的追求,物权法定主义也不例外。作为物权法基本原则的物权法定主义,通过对物权种类和内容的明确规定维护了财产活动的安全,使经济活动可以舒畅有序地进行;同时提供了合理预测行为后果的机会,增强了人们选择行为的自主性,并减少了交易过程中产生摩擦、冲突的可能性,促成交易迅速有效的开展,从而实现了人们对法的秩序、自由、效率等价值的追求。  相似文献   

5.
善意取得制度是一项古老的民法制度,也是物权法上的一项重要制度,一方面保护了第三人的利益,体现了法律保护动态安全的价值取向;另一方面也维护了商品交易的正常秩序。本文从善意取得制度的渊源、构成要件及其无因性等方面论述了善意取得制度的基本内涵。最后,本文分析了善意取得制度和物权行为无因性理论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从物权法规范看物权法的立法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规范层面上看,物权法规定了许多新的制度,它的实施将使国家财产、集体财产和个人财产得到更好的保护,使市场经济得到更加健康的发展。物权法的制度规范承载着物权法的立法精神,这主要包括:物权的平等保护原则、保护交易安全的原则、明晰所有权范围与加强保护的原则、物权主利益协调原则与重点保护城市居民和农民利益的原则。这些立法精神充分体现在物权法的具体规范中,是客观与实证的。  相似文献   

7.
法的价值是关于法的目标、理想或主要功能作用的抽象,是法律科学的基本范畴之一。实质公平与正义在经济法领域的特殊表现,是经济法基本精神的具体化。而经济法以追求个体利益和社会利益平衡基础之上的社会利益至上的价值取向是经济法宗旨、原则赖以存在的前提。追求实质公平与正义、维护社会公共利益是经济法的价值目标。  相似文献   

8.
论物权法平等保护合法财产的法理依据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所有制是经济学的范畴,财产权是法学的范畴。凡属存在于公法领域的国家财产,为公共利益的载体,其地位高于私人财产,但凡属存在于私法领域的国家财产,则被视为个别利益的载体,其权利由法人(公法人或者私法人)享有。城镇集体所有制企业的财产权归集体企业法人享有;农村集体土地因权利主体缺位,导致农村集体所有制与集体财产所有权之间无法达成法律技术的转换,但因集体土地及其他集体财产而设定的他物权关系,是一种平等主体之间的法律关系。国家财产和集体财产一旦进入民事领域,即成为私法上的民事主体(法人)所享有的一种“私”的利益,与自然人和其他法人财产具有同等的民法地位。就个人财产而言,财产与身份相剥离,是近代社会以来的基本原则。物权法是财产保护法而非财产分配法,不具有矫正不合理分配制度的功能,即使现存法律框架范围内的分配制度存在某种不合理性,也只能通过改变分配法律的方式进行调整,但对于已经形成的分配结果,却必须予以平等的法律保护,这是法制社会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9.
生存权作为第二代人权的核心权利,已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承认,具体包括作为人之存在的生命权和使生命有价值的财产权,而相邻关系的立法关涉到相邻各方的财产利益和生存利益,是对财产利益之间、财产利益和生存利益之间以及生存利益之间冲突的协调。因此,相邻关系立法应该对此冲突加以认真考量。  相似文献   

10.
刑事诉讼具备工具价值与独立价值两大类型价值。刑事诉讼的工具价值即其外在价值,刑事诉讼独立价值是体现刑事诉讼活动本身符合公正等价值要求的优秀品质,是独立于实体结果之外的本体价值。刑事诉讼价值中既存在工具价值内部价值取向之间的冲突,即正义、效益、自由、秩序、安全的冲突,又存在工具价值与独立价值之间的冲突。要坚持适度平衡的原则,在刑事诉讼中的不同阶段公正与效益应各有侧重,自由优先、兼顾安全,优先考虑刑事诉讼的独立价值,兼顾工具价值。  相似文献   

11.
法的价值表现为客体的法对作为主体的人的需要与目的的满足与实现,它存在于主客体之间的价值关系中。客观性与主体性是法的价值的两大特性。法的价值的客观性来源于客体存在、主体需要的客观性,表现为价值实现状况的客观性;法的价值的主体性表现为法的价值因主体而异,但并不表现为价值相对主义。  相似文献   

12.
主体之间的冲突是多种价值冲突中最直接也是最根本的冲突,由于主体总是表现为个体、群体和类三种基本的存在形态,因此,与主体的这三种存在形态相适应,价值冲突也表现为个体价值冲突、群体价值冲突和类主体价值冲突三种形式。  相似文献   

13.
在涉及夫妻共同财产的大量强制执行案件中,存在着不动产登记制与夫妻共同财产制之间的效力冲突问题。该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在于《物权法》第9条与《婚姻法》第17条之间的衔接失灵。通过对不动产登记公示效力的优先性、保护价值以及司法现状进行分析,在仅涉及夫妻之间的财产关系时,应优先适用夫妻法定共同财产制;当涉及第三人利益时,应尊重不动产登记的公示效力,夫妻共同财产制不能成为阻却执行的理由。民法典应注重物权编与婚姻家庭编之间的衔接,明确二者之间的调整范围。  相似文献   

14.
权利冲突不是一个伪问题,而是权利内部发生的裂变。权利之间不可能有泾渭分明的界限,虽然不可能有完整的权利位阶划分,但是基本价值仍然存在,通过基本价值判断,再结合具体的法技术运用,方能化解权利冲突。同时必须区分价值层面的法理学思考与工具层面的法技术运用,这样才能全面地认识权利冲突问题。  相似文献   

15.
物权追及力源自罗马法中的所有权追及力。在现代社会已受到交易安全的诸多限制,但仍有其适用的空间。这体现了立法在物权与交易安全之间的价值衡量。立法进行价值衡量的标准是民法的诚实信用原则。物权与交易安全在民法中的体系构建,以逻辑体系为契入点,同时考虑动的安全与静的安全这一价值因素,是形式逻辑与价值判断(利益衡量)的统一体。  相似文献   

16.
权利冲突不是一个伪问题,而是权利内部发生的裂变.虽然权利之间不可能有泾渭分明的界限,不可能有完整的权利位阶划分,但是基本价值仍然存在.通过基本价值判断,再结合具体的法技术,方能化解权利冲突.同时必须区分价值层面的法理学思考与工具层面的法技术运用,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权利冲突问题.  相似文献   

17.
冲突规范素有“桥梁法”之称,但人们在研究其价值的时候却大多关注其目的性价值。冲突规范的价值实现过程是动态的,在冲突规范的价值系中不仅包括目的性价值,还包括工具性价值。本文从冲突规范结构和属性的特点、冲突规范与实体规范的关系及冲突规范在国际法领域的特殊作用方面对冲突规范的工具性价值进行了一定的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18.
《物权法》是民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确认财产,利用财产、保护财产的基本法律.《物权法》规定的产权规则是市场经济的基本原则,规范与保护着公共财产和私人财产的所有权,以立法的形式保障不同所有权之间的和谐共处,各得其所,这也正是和谐社会应有的法治环境与氛围.  相似文献   

19.
我国《婚姻法》规定的约定财产制是独创式约定财产制而非选择式约定财产制。婚姻家庭的团体性特征决定了夫妻之间关于财产制的规定或约定不宜由物权法过度调整,其财产权的变动不应适用物权法关于物权变动的一般规则。不论是基于法定夫妻财产制还是基于夫妻财产制契约而发生的不动产物权变动均属于非基于法律行为的物权变动。夫妻利用夫妻财产制契约的内部性损害债权人的利益,涉及夫妻财产制契约本身应否公示的问题,不能将夫妻财产制契约本身的公示对抗与基于该契约而发生的物权变动的公示对抗问题混为一谈。  相似文献   

20.
《行政强制法》与《道路交通安全法》及其配套法规对公安交通管理行政强制措施主体规定不完全一致,执法实践在行使该行政强制措施时,仍然适用《道路交通安全法》及其配套法律法规,而未遵照《行政强制法》。究其原因是实际执法客观制约因素的存在,如警力不足,无法短时间在全国范围内解决等。解决由于法律依据之间冲突的选择问题,要从程序工具价值、内在价值和结果价值出发,通过提高交警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优化警务辅助人员工作任务分配和完善法律规定等方式寻求平衡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