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徐斌 《新视野》2001,2(6):32-33
现代化包含着三个密切联系的逻辑层面:物的现代化、制度现代化和人的现代化。在这个统一整体中,物的现代化是基础,制度现代化是保障,人的现代化则是关键。所谓“人的现代化”,指农业社会传统人向工业社会的现代人转变的过程,与现代文明、现代科技和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人的素质的普遍提高和全面发展。有人把它概括为多种品质的综合,如身体生理素质、智力能力、知识水平、道德素质、人格品质、审美素质等等。这当然不错,但我们要在历时性和现实性的双重视角下理解人的现代化。在历时性上,它指向未来,是在实践中不断实现的过程。…  相似文献   

2.
人的受动性是人本身所固有的属性,是一种包含人的能动性在内的人的本质力量的潜在存在。在资本主义社会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被物与物之间的关系所掩盖,表现出物占统治地位、见物不见人的现象,即人与人相异化。人们崇拜物的神秘力量,产生了拜物教现象,其实拜物教只是一种虚幻的形式。马克思认为要消除异化劳动和拜物教,必须消灭私有制。  相似文献   

3.
从器物现代化到技能现代化,从工业、农业、国防、科技的现代化,到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诸领域的全盘现代化,再到“人的现代化”,这是近世以降国人对现代化目标一个大致的认识轨迹,它反映了我们对现代化的内涵和进程认识的进步及深化。然而,无须讳言,从当前实际情况看,克服对现代化的狭隘理解和“见物不见人”的偏颇,仍是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现代化不仅是“物”的现代化,不仅是工业、农业、国防、科技的“四个现代化”,也不仅是各方面社会生活的现代化,同时还是“人的现代化”。衡量一个国家、一个社会之发达与否,不仅要…  相似文献   

4.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应坚持以人为本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要求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既是时代发展和中国社会发展的迫切要求,又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对我国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近代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教训,就是以物(商品、货币)为本,人成了物的附属品和牺牲品,物成了  相似文献   

5.
谢石生 《世纪桥》2009,(1):32-33
以人为本已被社会普遍所认可与接受。在知识经济时代,以人为本的领导必将取代以物为本的领导。因为人是组织的主体、领导的前提,是领导过程的关键因素,也是组织和领导的最终目标、可持续发展的动力之源。因此,以人为本是成功领导的关键,以人为本的领导才是成功的领导。领导过程如何实践以人为本,可选择具有顺序性与层次性的“三位一体”路径。即关爱人——激励人——发展人。  相似文献   

6.
王彬彬 《世纪桥》2014,(1):46-47
现代化是传统农业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换的特殊历史阶段,它包括物质和精神层面的现代化。随着现代化进程的深入,我国在科技、经济以及政治等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社会生产力迅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是物的现代化完成的同时还需要人自身的现代化,这一目标是符合马克主义原理和中国发展国情的。而个人自由维度是完成人自身现代化的重要方面,是构成现代化社会精神文明的基石,本文试图找出个人自由之维缺失的原因以完成人自身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7.
张燕  马兴波 《世纪桥》2008,(6):17-18
市场经济下,人作为社会的主体遭遇了不同程度的物化。针对社会中某些“以物为本”的现象,从哲学角度探讨以物为本的表现、原因和危害,提出以人为本的对策,旨在促进经济、社会与人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8.
20世纪初的新文化运动对中国社会现代化产生了深远影响。民主与科学是新文化运动高举的旗帜,也是中国社会现代化的思想基础;新文化运动所体现的爱国精神,是中国社会现代化的精神力量;新文化运动促进了人的现代化,为中国社会现代化提供了人才保障;新文化运动倡导的现代化意识,则是中国社会现代化的前进航标。  相似文献   

9.
靠建设美村     
正在传统的农业社会,农村是大多数人生活、繁衍的居所。在许多诗人的笔下,农村有着恬静诗意的田园风光,故而使哲学家发出"人,诗意地栖息在大地上"的感慨。而在人类进入工业社会以来,有相当一个时期,农村环境遭到了破坏,农村建设被人们所忽视,这种破坏和忽视最终阻碍了经济社会的发展,使人们付出了很大代价。许多国家在现代化进程中都遭遇到了这个问题,是否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也成为检  相似文献   

10.
一、正确理解和把握现代化的基本要义现代化既不是西化或欧化,也不是本土化。现代化是一个世界性、历史性的概念,现代化是表示一个以农业为基础的人均收人很低的社会,走向着重利用科学和技术的都市化和工业化社会这样一个急剧转变的动态过程。现代化也可以看作是经济领域的工业化,政治领域的民主化,社会领域的城市化以及价值观念的理性化的互动过程。具体地讲,现代化包含三个层面:一是物的现代化,主要是指劳动资料的现代化;二是制度的现代化,包括经济制度的市场化;政治制度的民主化、法治化;文化制度的市俗化等等;三是人的现代…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30年代之后,西方社会在关于异化问题的研究热潮中逐渐流行起来一种社会批判理论,即全面异化论,或称“现代人的总体异化”。概括来讲,这种理论指斥现代社会的人成了他不应当成为的那个样子,人“被他们自己创造的物和环境所奴役”,“城市生活正日益陷入非人...  相似文献   

12.
一、邓小平经济现代化的目标体系邓小平的现代化理论,是一个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现代化等各方面内容的理论体系,而经济现代化理论则是这个体系的核心。邓小平所论及的中国经济现代化的目标是多重的,自成体系。关于经济现代化的目标问题,邓小平有过明确的表述。1987年,邓小平在《吸取历史经验,防止错误倾向》的谈话中指出:“我们原定的目标是,第一步是八十年代翻一番。以1980年为基数,当时国民生产总值人均只有250美元,翻一番达到500美元;第二步是到本世纪末再翻一番,人均达到1000美元,实现这个目标意…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的人生价值观是以集体主义为核心,以人民的利益为第一位的人生价值观。人是社会存在之物,“是最名副其实的社会动物”,“而且是只有在社会中才能独立的动物”。(《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第87页)这是社会生产决定的,“孤立的个人在社会之外进行生产——这是罕见的事”(同上),也就是,人人都生活在社会这个大集体之中,也只有在这个大集体之中人类才能够生存、繁衍。同时,人才成长的实践也表明:任何人都是先从社会中吸取知识和力量,享受他人创造的物质和精神成果,在此基础上才逐渐获得改造自然和社会的本领。可以…  相似文献   

14.
蒯辙等在《经济日报》1999年11月22日上撰文认为,知识经济的实质是学习经济。而学习经济的本质是知识经济、人本经济。文章说,农业经济、工业经济都是以物质生产为主的物本经济,学习经济。知识经济是以学习为主、以知识生产为主导的人才经济,充分体现全面人性化学习社会的特质,使人类社会从被物所役的物本经济时代跃进到自主、自导、自由、自在学习知识、创造知识,发展经济、繁荣社会的人本经济时代。所以,学习经济必然在世界范围内引发和促进一场史无前例的学习革命。当然,学习型企业的学习并非单纯地指研究开发和办班培训学习,而…  相似文献   

15.
一般而言,现代化应该包括三个层面:物的现代化、制度的现代化和人的现代化。但归根到底是人的现代化。而人的现代化的核心又是人的素质的提高。所以,当代中国社会要获得长足、快速的发展,要实现现代化,就必须从提高国民的素质入手。  相似文献   

16.
“人格”,这个在我们这块土地上曾被淡忘的名字,鲜为人们所关注,它的力量又在社会的压力下被个人所埋藏。但是,它从来就是人所处的世界的支点。无论是这个世界的荒诞、灰暗,还是它的光明、崛起,都是在这个支点上进行的。在加快改革开放步伐的今天,我们从事学校思想教育工作的人,应该以小平同志南巡讲话精神为指导,理直气壮的召唤并重塑那曾被埋藏的精灵,并让它在我们每个人心中的呈境上,展示它的光芒。传统的理想人格,要么片面强调道德力量,造成大量的自我萎缩型人格;要么片面强调人生价值,造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从资本统治下的社会关系物化、人与物关系的颠倒和资产阶级社会中被奴役的社会-自然关系等方面,对马克思从人现实的社会生存状态的历史境遇中,解蔽社会-自然关系异化(分裂)的社会根源所具有的思想性和批判性进行了解读,确认了马克思关于以社会关系的变革来解决资本主义社会-自然关系问题的思想。  相似文献   

18.
在现代化的世界性历史进程中,整个世界都在从彼此相熟的村落社会走向彼此不熟的制度社会,熟人构成的社会正逐步丧失其功能,而为生人构成的社会所取代。在这一过程中,人们必须寻求可以为大家共同接受的制度,即使这个制度只能在较低的限度上满足需要。  相似文献   

19.
没有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中国的现代化。而推进农村现代化进程,实现农村社会全面进步,客观上需要有坚强的基层党组织。近年来,各地在认真贯彻党的十五大和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切实加强了基层党组织的思想、组织、作风...  相似文献   

20.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商品的物化导致人与人的现实关系向物与物的幻化关系让渡。马克思在对商品物化现象的批判中提出"商品拜物教理论",该理论是《资本论》中揭露资本主义社会颠倒与异化的利器。本文在把握商品拜物教科学内涵中厘清其机理,并对商品拜物教进行科学外延,以商品拜物教为理论基础反思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