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建设“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是中原经济区建设的五大战略定位之一。河南是中华文明、华夏历史和中华民族的重要发源地,如何通过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使文化在中原经济区建设中大发展、大提升,以文化之强推动强省之强?如何通过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为国家文化改革发展探新路、作贡献,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这是全省乃至全国上下需要认真研究、深入思考的一个重大而紧迫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2.
2月19日上午,国务院新闻办在北京召开甘肃加快建设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新闻发布会,就我省加快建设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推进文化大省建设情况进行了介绍. 据介绍,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按照国家关于甘肃发展的战略定位和建设文化大省的总要求,打破现有行政界限,统筹全省文化资源和各类生产要素,以文化建设为主题,以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根本性转变为主线,围绕"一带",建设"三区",打造"十三板块"(简称"1313工程").  相似文献   

3.
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是中原经济区五大战略定位之一,是国务院对河南未来发展的前瞻性要求,也是中原经济区建设中应当关注的重要问题。建设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有利于提升中原经济区的文化品位,提升河南人的精神风貌,对于华夏文明在新的时代下以更加丰富的内容展现在世人面前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2013年,国务院批复支持甘肃以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为平台整体推进文化大省建设.8年来,在甘肃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下,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基本完成建设目标."十四五"时期,甘肃省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建设的重要论述,坚持以新发展理念引领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全面完成国家交办的任务,为推进文化强省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八大指出,要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这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其中,文化产业要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甘肃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就是抢抓发展机遇,推动全省经济社会转型跨越发展的重大部署。嘉峪关市也要把握好这一重大历史机遇,坚持以文为魂,不断丰富城市文化建设的内涵,围绕“特色”做足文章,形成品牌。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指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对于河南这样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文化传统的文化大省来说,是一个很好的发展契机。目前,摆在河南人面前的首要任务就是贯彻落实六中全会精神和《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以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为依托,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八大从“五位一体”战略布局高度,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奋斗目标,作出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的重要部署。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从国家发展全局出发,明确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战略定位,赋予中原经济区建设文化使命。  相似文献   

8.
《当代贵州》2013,(6):8-8
最近,国务院办公厅正式批复支持甘肃省以建设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为平台整体推进文化大省建设。为把中央政策落到实处,甘肃省鼓励民间资本进入文化领域,探索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文化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9.
《诗经》文化生态旅游开发与中原经济区打造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的战略目标相契合,也与培育和保护中原经济区生态环境、走“三化”协调科学发展之路相一致.中原经济区的文化和自然环境、旅游和经济发展态势等要素特征是《诗经》文化生态旅游与中原经济区建设耦合发展的条件.推动《诗经》文化生态旅游与中原经济区建设耦合发展,就要立足于《诗经》文化生态系统的构成特色,在文化创新、生态营造、产业布局、区域协作等方面紧密结合中原经济区建设实践.  相似文献   

10.
薛瑞泽 《学习论坛》2012,(10):61-63
"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提升了中原经济区的文化品位,使中原经济区建设有了长久发展的文化支撑,同时也提升了河南人的精神风貌,对华夏文明在新的时代以更加丰富的内容展现在世人面前有着重要的意义。在对传统历史文化的挖掘中,应当把握关键的突破点与着力点,让中原文化更加精彩的内容展现出来。  相似文献   

11.
蔡武 《党的建设》2013,(9):12-13
2013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批复同意支持甘肃省以建设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为平台整体推进文化大省建设,这是对甘肃省文化大省建设思路的明确肯定.党的第十七届六中全会和十八大,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宏伟目标,对我国文化改革发展做出了战略部署.如何切实贯彻落实会议精神,推进文化强国建设,则需要在改革实践中创造性地工作.一个时期以来,全国许多地方相继提出建设文化大省、文化强市的目标,自辟蹊径,各擅胜场,成效令人鼓舞,经验可圈可点.甘肃省以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为平台,整体推进文化大省建设,是建设文化大省的"甘肃版本",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生动实践.  相似文献   

12.
当前,全省上下正在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和省九次党代会精神,文化战线热情高涨、精神振奋,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提升中原文化影响力、建设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扎实推进,展现出无限生机和活力。省委高度重视、大力支持文化建设和文化体制改革。2010年7月22日,省委书记卢展工深入省直文艺院团调研时指出,文化体制改革是为文化发展繁荣服务的,要深刻认识文化体制改革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要通过文化体制改革,激发文化发展内在活力,坚持社会主义文化的正确方向,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原文化,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  相似文献   

13.
赵素萍 《党建》2013,(3):15-15
汇聚经济发展正能量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始终围绕和服务经济发展大局,积极主动营造良好的氛围。河南省通过培育和壮大主流思想舆论,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通过唱响主旋律,培育体现河南道德传承、与时代要求相适应的中原人文精神;通过推动文化建设,打造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这些都将汇聚成强大的正能量,成为河南科学发展的不竭动力。  相似文献   

14.
郭桂玲 《学习论坛》2012,(10):57-60
2011年10月,国务院出台了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河南要打造成"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随后,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又提出"文化强国"战略,这充分说明了文化在中原经济区建设中的极端重要性。中原地区是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中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河南的独特优势。我们一定要了解中原文化,弘扬和创新中原文化,以夯实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文化根基。  相似文献   

15.
文化是根,中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根和源。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决定》深刻指出了“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和省九次党代会明确作出了推进中原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打造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的战略部署。统一战线是我们党的“三大法宝”之一,具有智力密集、联系广泛、地位超脱的独特优势,是服务文化强省建设、推进中原文化发展繁荣的重要力量,应勇于担当、有所作为。  相似文献   

16.
“中国文明,吾豫为最。”河南作为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拥有极为丰厚的历史积淀与宝贵的文化财富。纵观五千年中华文明发展史,以河南为主体的中原文化长期引领着时代潮流。当今的中州大地,中原经济区建设蓄势待发,与时俱进,努力传承与创新中原文化,正当其时。  相似文献   

17.
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对加快文化大省建设、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倾力打造华夏文明保护传承和创新发展示范区进行了详细的阐述。从资源禀赋来看,敦煌的文化产业具有成为其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基础。而从发展现状来看,2011年,  相似文献   

18.
转型发展需要扎实的文化根基,高校作为文明传承、知识创新和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在推进转型发展中承担着重要的文化使命,包括整合多元文化、传承和谐文化、建设先进文化、实施人文教化等内容。整合多元文化要牢固树立意识形态指导思想一元性和高校文化建设多样性的理念;传承和谐文化要发挥和谐文化在思想道德教育、促进个性发展、凝聚激励人心等方面的功能,使和谐文化成为转型发展中最积极、最活跃的文化组成部分;建设先进文化要使高校发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孵化器”的重要功能;实施人文教化为转型发展提供人才支持。  相似文献   

19.
就社会治理文明历史传承而言,西方法治文明大厦是建立在其特殊的历史文化背景特别是基督教神学及其衍生的思想成果之上,并形塑出西方法治今天之样式。而华夏文明之"礼治"传统及其伦理哲学在历史上与西方具有不同的发展背景及文化特征,以儒家思想为主流意识形态的华夏治理文明呈现出重于"德"而轻于"法"的制度及文化表现。因此,在当前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大背景下,如何处理好华夏文明深厚的历史积淀与现代法治文明的文化融合,实现德治与法治的有机结合与辩证统一,特别是认真汲取中国古代治理文明中重视"礼法合治"思想的有益成果,对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大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20.
周建平 《当代贵州》2013,(16):48-48
古彝圣地,奢香故里,美丽大方,犹如一颗璀灿明珠,镶嵌在黔西北高原上。千百年来,大方传承了古老渊深的华夏文明,融合了多民族的历史文化。六百年前的彝族女政治家奢香,为推进贵州民族融合、社会发展,功勋卓著。奢香的历史功绩,在于其推动了民族间精神和物质层面在平等、和谐与发展这一核心命题的共同诉求。这是奢香文化的本质,亦即大方地域文化形成和发展的根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