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立法体制是一个国家法律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实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从而决定了我国的立法体制是“一元二级多层”的体例与模式。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立法属于地方立法的范畴,其立法权限来源于宪法、民族区域自治法、立法法的规定及有关的法律授权。目前,我国民族自治地方经济立法体制还存在着立法权行使错位等问题。建立完善的民族自治地方经济立法体制要始终坚持民主与科学的立法原则;借鉴发达国家地方立法体制的经济;提高立法的运作技术;健全立法听证制度;完善统一审议制度。  相似文献   

2.
农村贫困地区公共服务提供的制度安排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由于农村贫困地区公共服务具有相当特殊的技术和经济性质,市场制度以及单中心供给体制(即单中心的治理模式、单一的供给主体以及高度集中的资金安排等)均难以奏效,只有构建多中心体制(即多中心的治理模式、多元化的供给主体以及多中心的资金安排等),才是解决农村贫困地区公共服务供给困境的合理选择。  相似文献   

3.
党的社会化工作方式是目前党的基层建设中面临的一个新问题,是一个正在实践和探索的问题。因为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我国的确立,特别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推进,经济转轨,社会转型,计划经济体制下完全按行政隶属关系建立起来的庞大的社会组织系统被打破了,代之而起的是一大批在财务、人员、职权、体制上独立于政府,不享有政府职能的社会组织和经济组织。从发展趋势看,这类经济社会组织的种类和数量将越来越多,如混合所有制经济、民营经济及其他民间组织或社会组织等。这样,就使得国家对社会直接干预和控制的行…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建设和经济立法的大力加强,经济法得到迅速发展,并且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重视。党的十四大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我国宪法又进一步明确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在中国的法律地位,因此,充分认识经济法在市场经济中的地位和发挥其作用,已成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迫切要求。 一、经济法在市场经济中的地位 (一)经济法是市场经济法律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众所周知,法律作为建立在一定社会经济基础之上  相似文献   

5.
回顾我国的财政体制改革,大致经历了中央集权型"统收统支"体制--行政分权型"财政包干"体制--与国际惯例接轨的经济分权型"分税制"体制和公共财政体制三个大的阶段,而每次改革的核心问题则是如何正确处理中央和地方的财权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中央和地方财权的关系,在李先念改革财政体制思想中多有涉及.笔者谨以时间为序,对李先念的这一思想进行一定的梳理论证,并结合现时我国财政体制的改革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6.
当前,我国面临的最大现实环境是将要重返关贸总协定。我国恢复关贸总协定的缔约国地位,不仅会因为减让关税、减少或撤除非关税贸易壁垒影响到我国经济的总体结构乃至整个经济的发展,而且会因为我国经济体制与世界上130多个国家所实行的市场经济体制之间存在的差异与摩擦,影响到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朝着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向前进,改革将面临许多新闻题和新矛盾,一方面会增加深化改革的难度,另一方面也将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的迅速建立提供机遇和外部推动力。  相似文献   

7.
李森 《发展论坛》2003,(11):37-39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其实质就是政府把那些本来属于市场的配置社会经济资源的“权力”交还给市场,使市场在国家的宏观调控下对社会经济资源的配置起基础性作用。因此,深化市场化改革,关键是根据中国的具体国情,合理界定政府的经济职能,使政府在制度转型、体制创新和促进经济发展中起主导作用,并且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市场体制的逐步完善,从一些经济领域中逐步退出来,而集中履行其核心职能。一、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政府职能与我国政府职能的转变转变政府职能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要求。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的定位…  相似文献   

8.
一、合作制发展中的宏观体制问题与对策分析 (一)合作制发展中存在的宏观体制问题促进我国合作经济的发展,必须建立有效运作的宏观管理体制和政策法规体系。当前,加强政府对合作经济组织的指导和政策扶持是我国合作经济健康发展的基本因素之一。这一方面是由于我国历史上缺乏搞合作经济的经验,另一方面,合作经济同股份制经济相比又是处于弱势,需要政府从各方面扶持。目前合作经济宏观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和政策供给不足影响着合作经济的顺利发展。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全国没有设置一个统一对合作经济进行宏观  相似文献   

9.
宏观调控,实际上存在着正常经济时期的宏观调控和经济体制转换时期的宏观调控。按照中央的设想,我国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到2010年,都属于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换时期。经济体制转换时期的宏观调控要比正常经济时期的宏观调控复杂得多,难度大得多。本文试图对经济体制转换时期宏观调控的几个问题作些分析,以期对认识我国目前的宏观调控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在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和进展,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供了制度、体制和机制保障。但也应当看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完善,相对于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文化体制和社会建设等方面的改革显得滞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制度、体制和机制性障碍仍然存在。我们必须以更大决心加快推进改革,强化制度、体制和机制创新,使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体制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  相似文献   

11.
王骏 《探索》2004,(6):112-116
"十一五"期间"是重庆巩固和发展过去20多年经济体制改革成果,基本消除传统计划经济体制残余的制约和影响,把基本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换到比较成熟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渡时期;是集中力量解决、消除经济体制改革初期无法解决的一些深层次体制障碍,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和经济发展、科技革命以及对外开放的变化进行体制创新的关键时期.因此,要在"十一五"期间,充分体现科学发展观和依法治市思想,以重庆现实为依据,以建立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以建设性、规范性、协调性、系统性、创新性为出发点,充分借鉴和吸纳成功经验和前期研究成果,从国企改革、所有制结构调整、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市场体系改革、人才体制改革、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政策法规体系建设等七个方面进一步完善重庆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相似文献   

12.
实现“九五”计划和2010年的奋斗目标,关键是实现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两个具有全局意义的根本性转变。要顺利实现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首先要正确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异同点。 长期以来,我们曾把市场经济看作是资本主义,这不符合当今世界的客观实际。邓小平同志指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  相似文献   

13.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和经济理论的一个新的重大突破。它是总结我国长期经济建设和国际社会经济发展正反经验教训基础上所作出的历史性选择,这一选择将为我国经济在现代市场经济基础上实现第二次历史性飞跃迈出决定性的步伐。一、社会主义中国为什么要建立市场经济体制我国选择市场经济体制的根本原因,在于市场经济能够更大地提高效率。也就是说,我们要给  相似文献   

14.
正确认识经济转轨的社会成本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架构已经形成。与此同时,我们也为建立市场经济体制付出了不小的社会成本,今后还将继续付出这种成本。不仅如此,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最终确立,在一定程度上也取决于我们能否正确认识并有效解决改革成本问题。一、经济转轨过程中社会成本的必然性经济转轨的社会成本,指的是从传统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过程中由于体制转换所造成的相关经济损失,以及经济和社会震荡造成的一部分社会成员经济利益的损失和福利的相对降低。经…  相似文献   

15.
经过20多年改革开放,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已经进入攻坚阶段。随着经济和社会结构的急剧变化,今后几年,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领域的深层次矛盾和冲突还将进一步加剧。加入WTO后,失业问题成为影响国内外经济均衡的重要经济指标。为了防止因破产和收入下降而产生的社会动荡,作为改革领导者的党和政府,应当在体制转轨中进一步提高自身应对体制持续变迁、整合转型冲突的能力,继续发挥在体制变迁中的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6.
国营集体中小企业是县(市)经济的基础,是地方经济发展的骨干,在县(市)经济中具有其独特优势和不可替代性。它们数量多、分布广、资产存量大,一般科技含量不高。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当前中小企业面临着如何深化改革,加速发展的问题。 笔者认为,目前中小企业深化改革,实现新一轮经济大发展,关键在于推进企业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17.
随有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随着企业内外部环境的变化,企业文化已引起越来越多的企业界、经济界、理论界人士的重视。企业要全要素、全过程进入市场,参与市场竞争,不仅需要物的和经济的因素,也需要人的和精神的因素。在发挥技术力、经济力的同时,也需要发挥文化力的功能。利用企业文化  相似文献   

18.
目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已得到学术界广泛的关注,并成为近期学术热点之一.但对于人民公社时期剩余劳动力状况的研究尚不多见,笔者认为,该时期农村积存下了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只不过被掩盖在"全民就业"的体制之下.因此,廓清公社体制对剩余劳力及其流动的制约因素,分析由此所造成的经济、政治、社会各层面上的影响,也就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金堂县扎实推进统筹城乡基础改革,为积极探索改变现有土地征收模式,多途径使用集体建设用地、农用地和未利用地等问题,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改变政府自身投入多,经济市场化程度偏低的局面,先后实施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自由流动、用地制度等试点改革,不断破除导致城乡公共服务资源配置不均衡的体制机制,在缩小征地范围,转变用地供给主体,推进集体建设用地自主开发利用,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集体建设用地指标交易以及推进农用地、未利用地开发利用等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  相似文献   

20.
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3年10月14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通过)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更具活力、更加开放的经济体系的战略部署,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讨论了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若干重大问题,并作出如下决定。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面临的形势和任务(1)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改革开放、十四大确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以及十四届三中全会作出相关决定以来,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在理论和实践上取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