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民生问题就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教育是民生之基,就业是民生之本,收入分配是民生之源,社会保障是民生之安全网。  相似文献   

2.
民生是指涉及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如吃饭、穿衣、居住、就业、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内容。民生档案是社会管理活动的历史记录,是维护群众权益的原始凭证,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在档案工作中的集中体现。民生档案工作事关构建和谐社会大局,是关注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开展民生档案工作,  相似文献   

3.
李凌  张继平 《新长征》2011,(5):40-41
民生工作是涉及百姓切身利益的重要工作。改善民生是党委、政府施政的最高原则,维护好、发展好、实现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近年来,德惠市委、市政府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把改善民生作为第一追求,紧紧围绕“生存性、安全性、发展性”民生需求,突出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提高了民生工作水平和实效。  相似文献   

4.
赵长满 《奋斗》2013,(10):19-20
国以民为本,民以生为先。民生问题是老百姓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关注民生、改善民生、保障民生。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巩固执政基础的前提,是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实现“中国梦”的核心问题。是加快县域经济跨越发展、建设精彩依兰的终极目标。因此,我们要站在科学发展、富民强县的高度,作为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总抓手,切实将民生工作抓紧、抓实、抓好,抓出成效。  相似文献   

5.
悠悠万事,民生为重。青海省委、省政府把改善民生作为首要任务。加大投入。致力缓解群众就业难、看病难、行路难……过去数年,一串串详实的民生数据。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一座和谐城市前行的脚步。如果你要问近年来什么事情最让百姓感动,答案肯定是:民生。解决民生问题,成为我省各级党委和政府的牵挂;保障和改善民生。成为我省最具分量的工作……  相似文献   

6.
周贺 《新长征》2011,(10):44-45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人民群众的希望、社会和谐的基础,也是发展成果的体现。长春市宽城区在全面推进“改造大铁北,建设新宽城”战略的同时,坚持一手抓发展、一手抓民生,从百姓生存性、安全性、发展性民生需求人手,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让人民得实惠,为百姓谋福祉,吹响幸福宽城建设冲锋号。  相似文献   

7.
论民生问题与和谐社会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七大报告最引人注目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党和国家将民生问题摆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并对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做出了全面部署。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成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内容。  相似文献   

8.
民生建设是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集中体现,中国共产党的民生建设之路是一个在继承与发展中彰显实效的过程。在民生建设过程中,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着力于解放民生;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着力于发展民生;以江泽民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着力于提升民生;以胡锦涛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着力于改善民生。  相似文献   

9.
王文刚 《新长征》2009,(12):48-49
梅河口市是一座发展中的区域中心城市,是我省东南部重要的交通枢纽、商贸中心、物流集散中心。近年来,我们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建设富裕和谐区域中心城市为目标和定位,坚持把关注民生、改善民生作为最大的学习与实践,牢同树立解决民生问题是最大政治、改善民生是最大政绩的理念,切实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着力办好顺民意、解民忧、增民利的好事实事,真正使改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相似文献   

10.
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深入践行科学发展观,从根本上讲是要树立以人为本、心系人民的执政理念,纵深推进机关效能建设,倾情打造“教育民生工程”,从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入手,千方百计解决教育民生中的热点、难点问题,从而促进教育公平和谐,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相似文献   

11.
肖秋芳 《世纪桥》2013,(7):80-81,96
十八大报告最能引起老百姓共鸣的就是改善民生问题,胡锦涛总书记在报告中提出“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六大任务中:一是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二是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1]。教育、就业、社会保障一直是压在咱们国家、社会、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就业和社会保障是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在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大学生如何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更是直接关系到千家万户的重要内容。作为地方普通高校如何践行好十八大精神,在实际工作中让大学生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真正做到“多谋民生之举,多解民生之忧,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是非常重要的工作。  相似文献   

12.
孙永先 《奋斗》2010,(8):42-43
近年来,东宁县始终把解决民生问题作为工作的重心,先后制定和实施了~系列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大政方针政策,从群众最直接、最现实、最急需的问题入手,着力改善社会民生状况和群众生活水平,认真解决好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住房、就业、教育、就医等问题,民生保障范围不断扩大,居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3.
民生是发展之基、和谐之本。“十一五”以来,庆阳把改善民生作为促进发展、构建和谐最管用的“减压阀”,建立健全教育、科技、文化、医疗卫生、社保就业、防灾减灾、安全防范等“七大民生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4.
张利 《实践》2011,(2):36-36
和谐贵为金石,民生国之根本。去年以来,察右后旗在民生工程建设上,从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现实、最直接的利益问题入手,比往年抓得更紧更实。总投资5亿多元,深入实施了以就业、养老保险、住房、教育、卫生、扶贫救助、饮水、污水处理、交通、收视等为主的“20项民生工程”。“20项民生工程”中一桩桩、一件件都饱含着社情民意,凸显着人文关怀。“20项民生工程”中一串串数字像跳动的音符,  相似文献   

15.
安建设 《新湘评论》2012,(24):33-34
党的十八大报告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人民”一词出现了145次。提出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要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让人民过上更好生活。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11月15日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常委与中外记者见面时说,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是真正的英雄。人民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  相似文献   

16.
论政府改善民生的责任和政策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明  张雪琳 《求实》2008,(4):59-60
民生问题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民生问题关乎社会治乱与政权兴亡.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同党的性质、宗旨和目标一脉相承.同时,改善民生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要求,应成为政府执政的优先目标,并需要通过进一步深化改革来切实改善民生.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三十年 民生视角看巨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立民 《党建文汇》2008,(10):30-31
如果要给30年改革开放写一首壮丽史诗,“民生”必然是意蕴丰富的“诗眼”;如果要给30年风雨历程谱一曲时代华章,“民生”必然是最撼人心魄的“强音”;如果要给改革开放描绘一幅远景画卷,“民生”也依然会是不可或缺的“点睛之笔”。  相似文献   

18.
杜梅萍 《前线》2008,(2):42-44
刘淇同志在北京市第十次党代会报告中指出:“关注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要求。各级党组织要多做雪中送炭的工作,及时把党的温暖送给困难群众,把公共资源真正用到群众最需要的地方。”近日,本刊记者参加了市委宣传部组织的以“改善民生惠及人民”为主题的集体采访。所到之处,看到北京市五年来经济社会发展迅猛,成果惠及民生,首都市民的生活发生了令人欣喜的变化。  相似文献   

19.
张博 《奋斗》2012,(5):43-45
城市,以人为本;发展,民生为大。我省这一届领导班子一直将改善民生作为还政于民的一项重要举措。回首过去的五年,关注民生、改善民生、惠及民生、保障民生,始终都是龙江大地奏响的最强音。在刚刚结束的省第十一次党代会中更是将“始终坚持民生为大,共享科学发展成果”作为一条重要的经验加以总结,明确提出“大力保障改善人民生活”的重要任务。可以说,进一步保障和改善人民生活是贯彻省第十l一次党代会精神的实际行动,也是加快我省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的具体举措,更是新时期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  相似文献   

20.
民生建设是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集中体现。建国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共福州市委、市政府始终履行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致力于保障和改善民生,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从根本上改变了旧福州民不聊生、积贫积弱的局面。总结福州民生实践以及取得的成效和主要经验,对进一步推动福州民生建设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