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路杰 《新东方》2004,(5):9-12
领导的用人就像“投桃报李”,领导者愈是能够发现、爱惜、尊重和使用真正的人才,他所得到的回报就愈是丰厚。当然,所谓真正的人才,不仅仅是专业技术人才,而更应该是具备潜质的领导人才。这样,才能在横向和纵向两个维度上扩展用人的收益,降低用人的成本。 一、用人成本 用人成本由人才的潜能、在他身上的投入和他在所任用岗位上的产出三要素构成。用人成本的大小取决于潜能、投入与产出三者之间的边际报酬。用人的本意是要降低用人成本,取  相似文献   

2.
李婧 《前沿》2005,(4):176-179
秦朝末年,布衣出身的刘邦在灭秦的基础上,战胜了强大的敌人项羽,并最终创立了刘氏王朝,得当的用人策略是其成功的主要原因,其用人策略分为五个方面即首先分认识到人才的重要性,独具慧眼识贤才,在用人过程中,用人不疑,知人善任,为留住人才,天下同利赏贤才。而项羽虽出身将门,熟知兵法,心存大志,并且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均胜过刘邦,但是昔日雄姿英发、轰轰烈烈的西楚霸王最终只落得个自刎乌江的下场,是什么原因导致双方如此大的反差呢?本文仅从用人策略这一方面着手来论述,并简要分析用人策略得当与否对个人事业成败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九大根据新时代的发展要求新增了坚持"事业为上"的选人用人原则,凸显了选人用人重事业、重实干的导向。新增"事业为上"用人原则是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要求;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迫切需要;是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的组织保障。坚持事业为上的用人原则是选人用人的核心条件和主要标尺;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动力;是营造风清气正政治生态的根基。新时代选人用人应强化事业为上的意识,坚持对党和人民事业负责的原则;明确事业为上的原则,树立"以事择人、人岗相适"的理念;把握事业为上的方向,优化干部队伍结构;坚持事业为上的导向,选拔敢担当、善作为的干部。  相似文献   

4.
人才,历来都是成就功业的关键困素。善用用人者,无论是驰骋疆场,亦或是纵横尘世,都能够取得骄傲的功绩;反之,不善于用人,自以为是,伴随其  相似文献   

5.
雷邦贵 《政策》2003,(4):36-36
端正用人导向,营造用人清风,是党的事业成功的重要保证,也是每个领导干部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 在领导干部权力运作过程中,不同的用人行为使人们在社会和团体内的思想或行为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产生不同的社会效应,这种用人行为就是用人导向。唐太宗李世民曾说过:"为官择人,不可造次。用一君子,则君子皆至;用一小  相似文献   

6.
《朱批谕旨》所见雍正帝用人之道的主要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兵 《前沿》2009,(8):164-166
雍正帝秉持“首重用人”的治国理念,认为治理天下“得人为要”,他坚信“治人重于治法”。为求用人得当而饱尝苦乐,认为治理天下察吏为本。因为贤才缺乏,其用人讲求整体布局,统筹配置;他珍爱人才,任用人才不拘一格;其用人还讲求人地相宜、人事相宜、人际和谐。雍正以一人之力监控臣僚难以奏效,是其用人之道的根本缺陷。  相似文献   

7.
优化选人用人机制是我军履行“打得赢”历史使命的现实要求 ,为此 ,要克服我军传统选人用人机制的局限性 ,着眼“打得赢”构建公正、科学、高效的选人用人机制 ,努力营造优秀军事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氛围。  相似文献   

8.
选派干部驻村任职,是搞好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创新举措,更是锻炼干部、培养干部的重要途径. 为探索基层党外干部挂职锻炼的新途径,山东胶州参照驻村"第一书记"的培养、管理模式,选派59名党外干部分两批深入村庄(社区)挂职"主任助理".经过一年多的实践,培养出一批年富力强的"复合型"党外人才,受到基层群众的好评,打响了"主任助理"的好品牌,也推动了重视基层、崇尚实干的用人导向.  相似文献   

9.
徐开平 《创造》2004,(4):41-41
<唐语林·赏誉>是本很有意思的书,其中载有这样一个故事:一次,唐玄宗李隆基设宴招待翰林学士,问大诗人李白:"在用人上,我和天后相比,有什么不同?"李白说:"天后用人,好象小孩买瓜,不择香味,只拣大的;陛下用人,好像从泥沙里淘金子、破开石头找碧玉,寻求的是精华."  相似文献   

10.
王京凯 《前进》2014,(8):42-42
<正>"唯票、唯分、唯GDP和唯年龄"问题,是长期困扰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现实问题,影响选人用人的公信度,也关系着干部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我们要从提高选任民主质量、完善干部选拔机制、健全干部考核评价体系、优化干部队伍年龄结构等方面入手,建立"四位一体"选人用人机制,着力破解"四唯"难题。提高干部工作民主质量,解决"唯票"问题。采取投票形式选人用人,是广泛发扬民主、征求群众意见的重要形式,但也助长了一些地方、一些干部拉票和  相似文献   

11.
选人用人的公信度,是人民群众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认可程度,既体现被选拔任用干部在群众中的认同和信任程度。影响选人用人公信度的因素有:选人用人的出发点、工作的透明度、能岗匹配度以及选用干部的政绩是否突出等等。干部"带病提拔"源于:政治生态的浑浊(或破坏)、选人用人动机的背离、体制与制度层面上的问题、选拔任用环节的疏漏、选拔方法上的程序化和简单化等等。净化政治生态、秉持正确导向、深化制度改革、打造"干部之家"、加大追责力度是有效防止干部"带病提拔",提升选人用人公信度的根本之策。  相似文献   

12.
开阔视野     
《当代广西》2012,(22):59
十七大以来选人用人公信度逐年提高不久前,中央组织部新闻发言人公布了国家统计局所做的2012年全国组织工作满意度民意调查结果。调查数据显示,2012年民意调查选人用人公信度78.30分,防止和纠正用人不正之风满意度78.08分,组织工作满意度79.96分。这是民意调查工作开展以来,满意度各项指标连续第  相似文献   

13.
王国生 《群众》2010,(7):4-8
<正>"德才兼备"是我们党选人用人的一贯要求。在新的形势下,我们党不仅坚持"德才兼备",还特别强调"以德为先",这是一个十分鲜明的用人导向,抓住了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的关键,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  相似文献   

14.
云溪子 《小康》2012,(11):102-103
用人,并非不可以举亲。任人唯贤,要求的是以"贤"作为选人、用人的唯一标准。若贤者中有汝之亲者,当然也是可以任用的"任人唯贤",是古往今来倡导的用人原则,也是众人拥护、企盼的"吏制"基本原则。但是,古往今来真正任人唯贤的时期并不多见,只是历史长河中的几朵浪花而已;真正实  相似文献   

15.
于晨 《创造》2010,(4):50-51
<正>"要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对那些长期在条件艰苦、工作困难的地方工作的干部要格外关注,对那些不图虚名、踏实干事的干部要多加留意,对那些埋头苦干、注重为长远发展打基础的干部不能亏待。"——胡锦涛真正选准人才、用好干部,以正确的导向激励干部干事创业,一直以来都是我党选拔任用干部的标准。然而纵观近年来的一些干部选拔任用机制和政策,从中发现,还有不尽如人意、不科学的地方,而一些干部政策到了基层执行起来也有一定偏差,往往容易"一刀切"、"一面倒"。  相似文献   

16.
楼永志 《今日浙江》2011,(18):41-41
人才强则企业强。近年来,浙江省农发集团努力拓宽选人用人的范围和渠道,不断加大公开内选外聘人才的力度,积极探索新形势下企业选人用人新方法,为集团公司加快转型发展提供坚强的人才保障。  相似文献   

17.
在人才使用上,我们一向注重用人所长,这自然有其道理、有其优势。然而,在一些特殊情况下,我们也必须善于用人之短。用人的高超之处,不仅仅在于用人之长,更在于巧用人之所短。为何用短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在一些特殊情况下,恰到好处地用人之短,同样是另一种方式的用人之长。清代有个将军叫杨时斋,善于短中见长,能够根据不同人的不同之短合理运用。在一般人看来,聋子、哑巴、瘸子  相似文献   

18.
德鲁克提出人是企业的最大资产理论,主张用人之长,容人之短,并尽最大的努力发挥人的长处;企业用人要看能力,重业绩,不唯学历;以才用人,大胆启用有创新能力的年轻人,企业才具活力,富有竞争力。  相似文献   

19.
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从人才选拔一般规律看,古今中外,开明的政党、政府和政治家、思想家都将社会公认作为人才选拔的重要标准;从中国共产党的建党理论看,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是党的政治路线、思想路线在党的组织路线中的体现:从我们党的干部人事政策看,党的几代中央领导集体历来高度重视选人用人的公信度;从新时期干...  相似文献   

20.
综合信息     
《政策》2012,(12):95-96
党的十七大以来选人用人公信度逐年提高日前,中组部新闻发言人公布了国家统计局所做的2012年全国组织工作满意度民意调查结果。调查数据显示,2012年民意调查选人用人公信度78.30分,防止和纠正用人不正之风满意度78.08分,组织工作满意度79.96分。这是民意调查工作开展以来,满意度各项指标连续第四次全面提高。三项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