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先锋队》2002,(5)
程书生(潞城市黄牛蹄乡青口村党支部书记):我理解实践“三个代表”,就是要千方百计创造条件,带领群众尽快富起来。首先,我自掏腰包20万元,建起了兴清建材厂,又出资10万元,买下了乡里的建材厂。通过创优环境引来了能为村里创收的公路车辆检测点,还新上了三个选矿厂,现在村里共有6个企业,安排劳动力200多人,每人每年挣5000元,使有劳力户几乎都脱了贫致了富。现如今我村电线改装了,街道修平了,学校建新了,贫富差距在缩小,百姓在“支村两委”的带领下,一股劲儿奔小康。葛翠梅(吉县大田窝村党支部书记):199…  相似文献   

2.
“老大难”的回归 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院桥镇洋岙村有位出名的农村党员,叫陈言富。以前,因迷恋赌博,村里收缴税费他拖后腿,甚至连母亲住院的医疗费也不负担,被党员和群众看不起,成了村党支部的一个“老大难”。可如今,他不仅戒了赌,还主动向父母道歉,并承担了3000元的医疗费。村里收农业税,他第一个主动上缴。群众说,陈言富真的变了样,党员样子又变回来了。 陈言富的“回归”,正是黄岩区实施农村党员分层量化积分考核  相似文献   

3.
“群众富裕是我最大心愿”——记扶余县肖家乡十二号村党支部书记周胜□邓九冬邵中清无论从前还是现在,扶余县肖家乡十二号村在本乡以至本县都是出了名的,只不过出名的原因有所不同——过去出名是因为穷和乱,现在出名是因为富裕和文明。十二号村由穷变富、由乱到治,这...  相似文献   

4.
自打李春霖担任了村党支部书记,永吉县金家乡二道埠子村就一年一个新变化,村民的生活也是“芝麻开花节节高”。二道埠了村过去穷得出了名,荒山秃岭,道路不平,土地贫瘠,人均收入才六七百元。1989年,李春霖当上了村党支部书记,他决心带领群众改变这里的贫困面貌。村里在70年代建了一个小水库,是个“半拉茬子”工程,全村的90公顷水田三年有两年插不上秧。李春霖发动村民修水库,可是手里没有一分钱,李春霖说:“古代愚公能挖山,咱们靠力气搬石头!”他带人满山遍野找石头,用车推、用肩挑,点点地运到大坝上。他既当指挥员又当战十…  相似文献   

5.
在去年的建设和整顿农村党支部工作‘中,某乡几位干了十多年的村党支部书记落选了。据了解,这几位支书一向廉洁奉公,任职十多年来从不占集体的便宜,从不以权谋私,可就是没有带领全村人都富起来的本事,使得村里不少人至今还没有解决温饱。农村要致富,全靠党支部;支部强不强,关键在支书。农村党支部书记“官”小,担子重,责任大,在农村两个文明建设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作为一个村的“领头雁”,能做到不贪、不占,廉洁自律,固然很好,但仅仅满足于此,却难以赢得群众由衷的掌声。在新的历史时期,农村党支部的根本任务是紧紧围…  相似文献   

6.
《北京支部生活》2016,(1):42-42
我担任顺义区木林镇茶棚村党支部书记已经有第15个年头了。当初,我接手村支书时,村里真是个烂摊子。当时的茶棚村,一年换了3个支部书记,时间长的干半年,短的仅干一个月,就都辞职不干了。  相似文献   

7.
华容县万庾镇黄山村集体拥有固定资产200多万元,流动资金近80万元。往昔出了名的“烂村”,如今呈现出了祥和安宁、蓬勃向上的新气象。这一切,倾注了村党支部书记黎光和的全部心血和汗水。“群众要脱贫,集体须先富。”这是村支部书记黎光和上任立下的誓言。原先的黄山村生产结构单一,稻谷加稻草,群众收入微薄,村里资不抵债,村干部办公无地方,群众开会坐树蔸,学生上课租民房。黎光和上任后,决定走科学种田之路。他主动找到分管农业的刘副县长,要求实验水稻新品种。当时,许多村支部书记都不愿意接手搞良种试验,怕弄得不好背…  相似文献   

8.
“状元之父”罗贞祥□周忠华在江西省永丰县瑶田乡湖西村,人们都称老支书罗贞祥为“状元之父”。今年62岁的罗贞祥,三个儿子,全部考上了大学。他自1969年担任村党支部书记至1997年1月退休的28年间,为村里培育出70名当代“状元”———大、中专生。说起...  相似文献   

9.
曹县王集镇郭庄村是个回族村,在经济发展水平上是公认的“菏泽市第一村”,党的十七大代表、村党支部书记郭继春更是一颗璀璨的明星。他带领全村群众拼搏20余年,把一个穷得出名的“光棍村”变成了全市首富村。  相似文献   

10.
英年早逝的陕西省铜川市印台区红土镇惠家沟村党支部书记郭秀明生前是个“傻子”。村里修公路贷款32万元买回一台推土机,部分村民对贷款有意见,他就把贷款全部转到自己身上,让儿子做驾驶员,没黑没白地干了三四年,村里该付的工钱累计有3万多元,他却没让儿子领过一分钱;因为村里穷,他当支书8年来每月应领的40元补贴一分钱也没领过;为村里外出办事的差旅费,他一分钱没报销过;而8年里他为村里拿出的钱就有8000多元……作为一名共产党员,郭秀明算是“傻”得可以了,“傻”得让人肃然起敬。郭秀明“傻”,并非因为他不知获取应得的…  相似文献   

11.
治好一个村靠什么?读了贵刊第8期《走进党支部》栏目的3篇文章,我找到了答案:只有心里时刻装着群众,才能为群众谋幸福。被人称之为“草帽书记”的怀柔区喇叭沟门乡中榆树店村党支部书记彭兴利,和我是老朋友了。今年中秋节前我去采访他时,乡亲们说,自从他1989年当上书记起,村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唯独没变的是彭兴利“艰苦朴素。  相似文献   

12.
2010年4月,我被组织安排到散水村任支书。散水村辖9个村民组124户1307人,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小山村。刚来村里,无水、无路、无产业,国家的优惠政策得不到落实,群众生产生活困难,经济十分落后。上任后,我先要求所有村组干部自己干、带头干。由于我是“外来”支书,村民们对我的工作很不支持,于是我下定决心,一定要把村里的工作做好,用实际行动赢得群众的认可。  相似文献   

13.
1997年,我担任村党支部书记时,村里人议论纷纷,有的说:“一个女人家,做好饭,看好家就行了,出什么风头!”有的说:“她能领导了那些男人吗?能搞好三永吗?”面对这些人的不理解和冷嘲热讽,我也曾想到过退缩。但思前想后,觉得自己是个共产党员,多年来受党的培养,有责任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别人能干好的事,我为什么干不好?自上任那天起,我就暗下决心,一定要以身作则、清清白白,努力以自己的行动去影响党员,带动群众。我们村的树比较多,每年都间伐。可我家盖新房未动用集体一棵树,我家的猪跑到庄稼地里,照样罚款。在…  相似文献   

14.
‘孝直’是山东省平阴县有名的村。先是出其大乱店是因其大冶。80年代中期,它是有名的‘乱子窝’。在集上,孝直人以打架出名。过往的车辆常常被截、被抢,在有些人的心目中‘不偷。不盗是熊包”。1985年夏季‘严打”7人被判了刑。几届班子对此都无可奈何,在群众的眼中他们‘没真事’,冈此胆大的蛮干,胆小的窝火、孝直人穷得丁当响,人均年收人不足400元。1985年,孝直村的领导班子调整36岁的殷景工被推选为村党支部副书记兼村委会主任..怎样让孝直富起来让孝直人的精神好起来?殷景干及其一班人带领群众打了一场硬仗…  相似文献   

15.
“聚财人”     
“聚财人”●李伟梅河口市双兴乡双兴村由穷变富,成为市里首批“小康村”。村民们自豪地说:多亏我们有个好“聚财人”,他就是村党支部书记王巨才。以前,双兴村欠外债30多万元,穷得出了名。在落实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时,王巨才力排众议,决定将村里的固定资产合理作...  相似文献   

16.
宁武县凤凰镇杨庄村,过去曾是出名的讨饭村、赌博村、上访村。1999年底,靠养殖富起来的李虎成担任了村党支部书记。他带领一班人打破“无煤不能富”的传统观念,大抓科学种田,选优种,购化肥,调回优种羊,并推行了家畜圈养。帮助20户农民发展了蔬菜大棚,并带头拿出自己多年的积蓄30万元,筹资近百万元,办起了砖厂、挂面厂和粉丝厂,使230名剩余劳动力有了活干。他带领村民苦干5年,到去年年底,农民人均纯收入已达3600多元,成为全县小康示范村。李虎成被选为市县人大代表、优秀共产党员,被破格提拔为镇党委副书记。你不畏惧艰难敢向贫穷宣战破除传…  相似文献   

17.
王丕江是庄浪县杨河乡马寺村的党支部书记,当村干部已有40年了。40年来,他为村集体事业殚精竭虑、呕心沥血,以至积劳成疾,但他无怨无悔,始终不渝地实践着一名共产党员的坚定信念。凭着对党的一腔热血和痴情,王丕江带领群众艰苦创业,使昔日的一个落后村在1997年跨入全县20强村行列,1998年马寺村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980年的80元增加到1180元,人均产粮由39公斤增加到420公斤,在全县居于前列。1999年马寺村被县委评为首批“五好村”、“十强村”,村党支部被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王丕江本人先后受…  相似文献   

18.
林山府村地处民乐县的西北隅。全村303户,1311人,党员37名。近年来,林山府村党支部把为群众谋利益作为作风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带领干部群众苦干实干,把昔日有名的“乞丐村”变成了小康村、文明村。党支部的凝聚力、号召力、战斗力也在为群众服务的实践中不断增强。群众的根本利益是脱贫致富由于自然条件恶劣,林山府村一直到1980年,还是一个远近出名的“要饭村”,全村近三分之一的男性是光棍。当地民谣说:“林山府无林,光棍成群;林山府不富,进村无路。”1980年新的党支部班子上任后,给村民们许下了郑重的承…  相似文献   

19.
生命如歌     
2001年4月18日,对于西宁市城东区王家庄村的村民来说是个不幸的日子,这一天,他们的好书记、56岁的王琛元与世长辞,近千名爱他的人和他爱过的人眼含热泪,为他送行……王琛元同志的去世,何以牵动这么多人的心呢﹖他以自己的行动,给了我们一个圆满的答案。王琛元说过:“不办点老百姓摸得着、看得见的事,就有愧党,有愧群众。”他从1983年担任王家庄村党支部书记,在这个岗位上一干就是19个年头。在这19年里,他带领群众硬是把一个人均收入只有300多元、集体资产只有5万元的穷村建成了富裕、文明的全省小康示范村。截至2000年,王家庄…  相似文献   

20.
一双布鞋,一身普通的装束,脸庞黝黑,臂膀粗壮,从里到外透着农民特有的憨厚朴实。他就是静海县大丰堆镇岳庄子村党支部书记王福忠。许多认识王福忠的人都说他是个“傻书记”咽为他当书记十几年.干了许多群众满意、自家吃亏的“傻事儿”:村里盖学校钱不够,他四处找亲戚朋友借钱;上级发放慰问品,他拦着不给“五保户”的同胞大哥,全部给其他困难户;村里打井,他让儿子先掏3万元垫上;他处处算计。硬是卖了村里的汽车,每次去镇里县里办事只能坐公交、骑自行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