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天才也是人,他们的身上也有着许多明显的缺陷,有的甚至是与生俱来的。哲学家叔本华不信赖人,也不相信上帝,他的座右铭是:“信赖恐怖胜于信赖信仰。”他从来不肯让理发师替他修面,无论何时何地,人们一提到流行病,他便张皇失措,逃之天天。他在外面进餐时,随时自备一个皮杯子,他常常担心被人窃取财物。他认为世界上所有的人都居心不良,  相似文献   

2.
有人说,他是江淮大地上的吴运铎;有人说,他是农技战线上的“王铁人”;也有人说,他是中国的保尔·柯察金;还有人说,他是活着的焦裕禄、孔繁森。温家宝总理称他:“全国农技战线上的一面旗帜。也是残疾人自立的一面旗帜!”而他自己说:“我是农民的儿子。根在农村,与农村、农业、农民结下了不解之缘。”  相似文献   

3.
他出生在农村,家里有兄妹十人,他是家中唯一的儿子,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全家人都希望他出人头地,他也曾踌躇满志。终于有一天,他跃出了“农门”,成了一名令人羡慕的大学生。他曾经嫉恶如仇,慷慨激昂地痛斥腐败现象。他走上领导岗位后,也曾暗暗告诫自己;手莫长,心莫贪,干出成绩来。他也曾拒过贿,退过礼……但他最终没有抵挡任金钱的诱惑,成了金钱的俘虏。他就是王万春,原江苏省阜宁县服装厂厂长、党支部书记。到底是什么原因使王万春改变了人生轨迹呢?他当了厂长,角色变了,涉足社交场合的机会多了。大千世界,灯红酒绿,他感…  相似文献   

4.
齐光瑞 《政府法制》2012,(36):39-39
《水浒传》中最可怜而又最可爱的人是谁?李逵也。 一生只为快活 说他可怜,是因为他大小战斗几百次,每次都是他冲锋陷阵,却连头发丝都没有掉一根。杀人无数的他,也从未做过噩梦。一生只知吃、知喝、知杀人的他,最后却要死在他最亲近、最崇拜、最信奉的人手里,而且是心甘情愿的,你说这不可怜吗?  相似文献   

5.
王健根 《江淮法治》2011,(10):32-33
在单位下属眼里,他是一位好领导;在妻儿眼里,他是好丈夫好父亲;在朋友眼里,他是“仗义”哥儿们。谁也没有想到,他竟然是个十恶不赦的采花大盗。  相似文献   

6.
他写小说,完全是一时的兴起,起因是看了几本在书摊上买的烂书,发现那些书烂得连他自己写写也不会比它更烂。他心想,这样的书都能出版,我写的也一定能变成铅字。  相似文献   

7.
迷失的英雄     
<正>埃尔·布莱克当警察,已有相当长时间了。对于这个身份,他时刻不忘。每天二十四小时,他总是全天候的工作状态。今天休息,他坐在电视机前看球赛,身边放着一杯啤酒。按说,这是他的放松时刻了,可潜意识里还在工作着。这不,他在屏幕上居然把那个人给认出来了。因为忙于工作,他错过了太多橄榄球比赛。错过这一次,他也不会觉得太意外。也是赶巧了,职业橄榄球决赛日他正好休息。他高兴坏了,觉得自己运气简直不能更好了。可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好事还在后头呢。  相似文献   

8.
家庭不能散     
和老公一起看电视,遥控器如往常一样拿在他手里。没看到好的节目,我忍耐着他的翻来覆去。他总是这样,就算是他选定了节目,也是看着看着就没耐性,总是一些关键情节被他无端掐过。  相似文献   

9.
在深圳市乃至广东省,杨剑昌早已是家哈户晓,即便在全国,他也算得上是个知名度很高的新闻人物,他反映的问题曾得到朱镕基、温家宝两任总理的亲笔批示;他的名字上过中央和省市的各种报纸,他那瘦削的身影也曾多次出现在包括中央电视台在内的许多电视台的节目中,央视名嘴崔永元、王小丫、王志等都曾多次专访过他。  相似文献   

10.
丁锐 《政府法制》2010,(15):46-46
在人们印象中,明朝大清官海瑞似乎是个狷介乖僻、不苟言笑的人,黄仁宇在《万历十五年》中,也称他是位“古怪的模范官僚”——敢把皇帝拉下马的海瑞,无疑是明朝官场中的“犀利哥”,但他并非只求“犀利”不讲圆通,他也不乏幽默。  相似文献   

11.
安子 《政府法制》2012,(18):22-23
唐中宗李显是武则天的第三个儿子,武则天生他时刚刚当上皇后,高宗李治给他起名“显”,后又赐名“哲”,对他寄予了很大的希望,结果.他比他的父亲更怕老婆,更没出息。李显的父亲是皇帝,弟弟是皇帝,儿子是皇帝,侄儿是皇帝,更要命的是,他的母亲也是皇帝。在这样一个超级强大的阵容中,李显是最普遍的一个。  相似文献   

12.
1999年底,厦门海关调查局副局长杨上进走进了厦门市看守所的门。他怎么也没有想到,即将到来的退休生活会从铁窗之苦开始。   “杨上进是个老实人,也是一个肯干的人。”过去,厦门海关的人谈起他,都这样说。“杨上进走到今天这一步,是虚荣心害了他,也是调查局这个黑窝害了他。”现在,对于身陷囹圄的他,厦门海关的人这样评论。   那么杨上进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呢?又是什么害了他呢? 辉煌的过去   杨上进出生于福建省同安县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 1960年中专毕业, 1961年光荣参军。在军队,他摸爬滚打,样样都行, 1964年 4…  相似文献   

13.
丁启阵 《政府法制》2012,(35):29-29
圣人也是人,遇到生气的事,讨厌的人也会破口大骂。孔圣人骂人的话语,就被《论语》忠实地记载了下来。孔子骂得最多的一个词,是“小人”,例如“小人长戚戚”(《述而》),“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颜渊》),等等。孔子最有名的骂人话,是在一次骂学生时脱口而出的,那便是“朽木、粪土之墙”。一天,孔子看见弟子宰予大白天睡觉,没有用功学习,于是大骂他是“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其至认为宰予都已经废物到了不值得他老人家责骂的程度。宰予是孔子高足,孔子骂他,实际上是对他寄予期望。  相似文献   

14.
卫宣利 《江淮法治》2012,(16):58-59
那一天,似乎是他过得最充实的一天,他的心里,满满地激荡着喜悦。那一天,世界也没有因为他的休息而停止运转,依然日光流转,岁月静好。  相似文献   

15.
牛思远 《政府法制》2009,(23):27-27
“如果你爱他,就把他放到人肉搜索上去,你很快就会知道他的一切;如果你恨他,也把他放到人肉搜索上去,因为那里是地狱……”  相似文献   

16.
李晓珍 《中国监察》2011,(22):58-60
有人说,他是屡破大案的“高原神探”;有人说,他是守护百姓安宁的“高原雄鹰”;还有人说,他是一个为警察事业而生的人。然而,谁也不曾想到,他会在41岁,正值人生壮年的时候突然离去。  相似文献   

17.
龚依文 《检察风云》2014,(22):96-96
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苇岸和他的朋友海子,是昌平的文化地标。两个人都早逝,两个人也都寂寞。不同的是,海子是在喧嚣中寂寞,苇岸是在寂寞中寂寞。因为他的写作,至少领先了他的时代20年。  相似文献   

18.
周新红 《政府法制》2012,(28):56-56
他温文尔雅,彬彬有礼。他舒展畅达,潇洒倜傥。从他身上,既可以感受到传统读书人的书卷气,也可以感受到文化人的“笑傲江湖”、纵横捭阖。他很忙,身兼数职,忙教育队伍管理,忙德孝文化贯彻,忙阳光廉政建设……忙是他人生的主旋律,谱出了他生命的动人乐章。他就是山西省运城市盐湖区教育局局长卫运虎。  相似文献   

19.
大师的改名     
张光茫 《政府法制》2012,(14):25-25
中国人对名字是非常讲究的,甚至视为生命。闲暇时,看大师们改名的故事,不但读着有趣,更令人深思。国画大师徐悲鸿,原名徐寿康。他幼时由于家境贫寒,衣着俭朴,也没有进过正规学校,常遭别人冷落。后来为了在社会上谋生立足,他想进学堂读书,但父亲拿不出钱来,于是,他便向别人借,可谁也看不起他,这使他深感前途渺茫,世态炎凉,不禁悲从中来,有如鸿雁哀鸣,遂改名为“悲鸿”。  相似文献   

20.
皇权的丑陋     
女性是温柔的代名词。作为母亲,作为妻子,她付出的都是爱。但女性倘若和权力特别是和专制权力交织在一起,她所露出的也有残暴的一面而且这种残暴程度甚至连男性都难以想到。稍微有点历史知识的人都知道,汉高祖刘邦有位戚夫人,是他的最爱。他爱戚夫人,自然也爱她生的皇子——赵王如意,并曾一度想立赵王如意为皇位继承人。但刘邦怎么也没想到,他越是爱这个人,越是害了这个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