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随着近年来同《资本论》有关的马克思手稿和恩格斯编辑稿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历史考证版(MEGA)中的发表,《资本论》研究中的马克思恩格斯问题再次成为国际学术界的热点。本文简略介绍了马克思撰写《资本论》第二册各手稿的情况和恩格斯编辑出版《资本论》第二册刊印稿的情况,评述了《资本论》第二册刊印稿1885年出版以来将近130年里国外对恩格斯《资本论》第二册编辑工作的评价,重点分析了MEGA相关卷次的编者对恩格斯编辑工作的研究,简要概括了恩格斯编辑出版《资本论》第二册的历史贡献。  相似文献   

2.
本文旨在以不同方式推进对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的研究。现有的大多数研究只考察了马克思思想发展的某些阶段,经常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直接跳至《大纲》,然后再到《资本论》第1卷。有关最近出版的MEGA2中的主要手稿的研究为我们更详尽地把握马克思思想的形成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3.
日本学者早坂启造在提交给纪念恩格斯逝世11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的文章中指出,《资本论》第二卷中使用的“流通资本”一词是恩格斯创造的。文章主要内容如下。“流通资本”(capital of circulation或者circulationcapital)一词在马克思《资本论》第二卷第二篇《资本周转》中使用了10次。通过分析恩格斯写的最初的编辑手稿,我们发现这10个地方都是恩格斯亲笔写成的,而大部分其他的语句则是恩格斯向艾森加尔腾口授的,后者1884—1885年期间是恩格斯的助手。而且我们发现,在马克思的手稿中并没有这一术语。这意味着恩格斯在口授之后,在推敲文字…  相似文献   

4.
恩格斯重新发表马克思的著作和编辑《资本论》的原则马克思逝世后,恩格斯觉得不言而喻的是,他要利用生命最后12年中的大部分时间来重新发表他和马克思共同撰写或马克思撰写的著作,先从《共产党宣言》开始,并发表《资本论》未完成的第二卷和第三卷。这方面的工  相似文献   

5.
在马克思主义传入日本之后,一些马恩著作的早期译介者即对法文版《资本论》有所关注。20世纪50—60年代,佐藤金三郎、遊部久蔵和平田清明等人先后标举法文版《资本论》的重要性或独立科学价值,并就相关原始文献、独立观点和重要异文进行了初步探讨。70年代以后,法文版《资本论》的全译本与综合性研究成果陆续在日本出现。90年代以后,随着MEGA第Ⅱ部分第7卷的出版,日本学者们从MEGA的最新考证成果和马克思经济学体系出发,对法文版《资本论》进行了更加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2011年5月20日,中央编译局举办2011年第5期马列著作编译论坛,邀请德国著名马恩著作编辑学家、MEGA编辑促进协会主席罗尔夫.黑克尔教授作题为《马克思在19世纪40年代至1863年的经济学研究》的报告,这是黑克尔教授的系列讲座《资本论》的产生、编辑及传播史的第一讲。  相似文献   

7.
2011年5月31日,中央编译局举办2011年第6期马列著作编译论坛,邀请德国著名马恩著作编辑学家、MEGA编辑促进协会主席罗尔夫·黑克尔教授作题为《资本论〉第一卷的诞生及其不同版本》的报告,这是黑克尔教授的系列讲座《资本论》的产生、编辑及传播史的第二讲。黑克尔教授在报告中介绍了马克思的写作从六册计划到专门论述资本一般的变化过程、《资本论》第1卷的手稿和第1卷的出版及其所引起的直接反应,并对《资本论》第1卷的  相似文献   

8.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存在和发展所必须面对的最基本的关系。综观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前的哲学发展史,没有一种哲学真正把人与自然统一起来。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是马克思主义理论,而它的重要起点是《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在《手稿》中,马克思从多个角度对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进行了完整的论述。  相似文献   

9.
本文是芬兰赫尔辛基大学亚历山大研究所教授、芬兰马克思协会主席维萨·奥特宁对加拿大多伦多约克大学政治学系研究《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历史考证版第2版(MEGA2)的意大利学者马塞罗·默斯托的访谈,经作者授权发表。默斯托认为,MEGA2为我们开启了重新认识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10.
哈里.克里弗撰写的导论阐述了《超越马克思的马克思》一书在主体性方面对马克思《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的重新解读。内格里认为,资本与劳动这两个被一方统治另一方的力量锁在一起的主体,从来都不是无足轻重的两个历史主体,每一方都有行动的力量,都有可能在阶级斗争中掌握主  相似文献   

11.
与《德意志意识形态》相比,《哲学的贫困》重申了对待历史唯物主义基本问题的观点和原则。同时,通过对蒲鲁东《贫困的哲学》中经济学观点的批判,马克思已经从一个全新的视角,即新唯物主义来研究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这一著作不但厘清了经济范畴的来源,确立了科学的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而且也为《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和《资本论》中提出剩余价值理论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19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欧洲局劣日趋紧张,第二国际右倾机会主义日益发展。针对这一形势,年迈的恩格斯在1891年巴黎公社20周年时,为柏林《前进报》社出版的马克思的名著《法兰西内战》一书德文第三版(纪念版)写了一篇《导言》。 (以下均简称《导言》)在这篇著名的文献中,恩格斯根据巴黎公社以后20年世界形势的变化和阶级斗争的全部经验,高度赞扬了马克思对伟大历史事变所作的天才预见的科学准确性,逃一步深刻总结、补充论述了巴黎公社的经验教训,捍卫发展了无产阶级专政理论。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在其一生丰富的理论活动中,并没有留下专门论述人权问题的著述。他在《德法年鉴》上所发表的《论犹太人问题》和《〈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是他难得的集中研究人权问题的两篇文章。马克思在这两篇文章中对人权问题的阐述,不仅形成了他较为系统的人权思想,而且对于促成马克思从革命民主主义向科学共产主义的转变,也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德法年鉴》时期马克思的人权思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基本内容:  相似文献   

14.
《南风窗》2002,(14)
6月1日出版的《求是》杂志发表了中共中央党校科学社会主义教研部主任严书翰的文章《恩格斯晚年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与创新》,文章从三个方面论述了“马克思逝世后,恩格斯在对资本主义发展的新现象进行深入观察、思考和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经验进行深刻总结的基础上”,是如何进一步丰富和发展历史唯物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原理的。 恩格斯对资本主义发展的新现象进  相似文献   

15.
《反思马克思主义》杂志2002年夏季号(第14卷第2期)发表了贾森·里德(JasonRead)题为《原始积累:资本主义的偶然基础》(Primitive Accumlation:The Aleatory Foundationof capitalism)的文章,主要运用阿尔都塞等人的理论,认为尽管马克思在其他著述中实际上认同了古典政治经济学关于资本主义必然产生的目的论的说法,但是在《资本论》中的《所谓原始积累》等章节中,实际上提出,资本主义的产生是一系列偶然因素交织的结果,它依赖于国家暴力的支持和维护,这种暴力今天仍然在继续,这就说明资本主义的存在是没有保证的,因此就总是存在改变的可能性。马克思著作本身逻辑具有多样性。文章主要内容如下。  相似文献   

16.
在论述“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学说”时,往往举列宁的“一国胜利论”来说明他对马思的“同时胜利论”的发展。似乎19世纪下半叶和20世纪初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曾流行过“同时胜利论”。这是一个重大历史误解。含有“同时胜利”提法的《共产主义原理》直到1913年才首次发表,有类似提法的《德意志意识形态》则直到1932年才第一次全文出版。恩格斯本人对《共产主义原理》并不满意,他不久后同马克思起草的《共产党宣言》中并没有出现“同时发生”的提法。马恩的基本观点是,一国开始,其他国家继续,再由某个国家完成。列宁的观点同马恩是一致的,十月革命胜利后不久列宁曾明确说过:“俄国人开始了,德国人、法国人、英国人将去完成,社会主义定将胜利。”  相似文献   

17.
正特雷尔·卡弗是国际知名的马克思恩格斯研究专家,国外"马克思学"的代表人物。他于1974年获得牛津大学政治学博士学位,此后先后任教于英国利物浦大学和布里斯托大学,并于1995年起担任布里斯托大学政治理论教授。卡弗研究成果丰硕,代表作有《马克思的社会理论》(1982)、《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思想关系》(1983)、《马克思的〈大纲〉和黑格尔的〈逻辑学〉》(1988)、《恩格斯的生平与思想》  相似文献   

18.
美刊《激进政治经济学评论》(Review of Radical Political Economy )第 36 卷第 2 期(2004年)刊载的文章《都市空间与政治意识:理论报告》一文首先强调了马克思和恩格斯对空间政治问题的贡献,然后探讨了后来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如何回到了这个问题上,最后,概述了詹姆逊关于后现代的著作如何提供了一种探讨都市经验的更为整体性的马克思主义方法;《历史与身份:1945—1970年激进的经济学和经济学家状况》一文揭示和重构了战后美国激进经济学的诞生情况;《英国工业革命的农业根源》一文强调了习惯法、圈地运动和公共权利的废除在改变土地所有权…  相似文献   

19.
2020年11月28日,是弗里德里希·恩格斯诞辰200周年纪念日。恩格斯是马克思的亲密战友,二者不约而同地叩响了真理的大门,共同创立了唯物史观、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共同创建了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并为之起草党纲《共产党宣言》,共同领导了19世纪欧洲工人运动。1883年马克思逝世后,恩格斯独自肩负起指导国际工人运动、整理和出版(或再版)马克思遗著、捍卫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重任。那么,恩格斯如何与马克思一道创立了马克思主义?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创立的科学学说为什么以马克思的名字命名?怎样看待恩格斯与马克思之间的关系?恩格斯在马克思主义的创立和发展过程中作出了哪些重要贡献?怎样看待恩格斯晚年对唯物史观的捍卫与发展?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些问题,本刊特邀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中国科学社会主义学会副会长、北京市科学社会主义学会会长闫志民,就相关问题进行深入解读。  相似文献   

20.
俄罗斯科学院经济研究所主办的《经济问题》杂志2004年第5、6期发表了俄罗斯当代自由主义派经济学家——叶·盖达尔和弗·马乌联名撰写的文章《马克思主义在科学理论与“世俗宗教”之间(自由主义的辩护)》。文章发表后在俄罗斯学术界引起强烈反响。莫斯科大学经济系教授亚·布兹加林、亚·科尔加诺夫和列·格列布涅夫先后在该刊发表文章作出不同的回应。①这些文章又引起了进一步的争论。在这种背景下,《经济问题》杂志编辑部于2004年10月召开了题为“马克思的遗产与当代经济学”的圆桌会议,②邀请持不同观点的各派主要代表出席。杂志主编、俄罗斯科学院院士列·阿巴尔金主持会议。盖达尔和马乌的观点受到大多数与会学者的驳斥,也得到少数学者的赞同。众所周知,俄罗斯自独立以来,官方一直主张“非意识形态化”,俄联邦宪法明文规定,任何意识形态不得成为国家的意识形态。马克思主义在俄罗斯遭到排斥,自由主义一度盛行。但如今,俄罗斯学者在探索国家发展战略之际,他们又不得不试图重新回到马克思的学说中寻找方法。尽管与会的学者们探讨问题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同,但他们中的绝大多数都承认马克思的遗产今天仍有价值。正如有的学者所说,苏联解体以来,在《经济问题》这样的主流学术刊物的主持下公开讨论马克思的理论遗产问题,在俄罗斯十几年的历史上还是头一回,这件事情本身就具有重要意义,值得重视。本刊将连续发表俄罗斯学者关于“马克思的遗产与当代经济学”问题的争论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