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女性杀人案一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女性杀人在各类凶杀案中占的比例很小,主要由于女性的体力远小于男性,杀人之前的准备过程较长,极少出现激情、冲动杀人的现象。女性杀人选择的对象多为老幼病残,杀人的手法的选择与男性有很大的不同,男性杀人往往显得暴力和血腥,而女性则相对的温和些。以下是笔者在实际工作当中遇到的一起女性杀人案例。  相似文献   

2.
女性杀人在各类凶杀案件中占的比例较少,而将自己的亲生女儿杀死后移尸挖肠伪装奸杀现场的案例更是极为罕见。笔者在实际工作中遇到一起女性杀人案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张杰 《青年论坛》2005,(5):126-127
本文主要针对女性暴力犯罪增长较快的态势,对女性犯故意杀人罪的分析家庭暴力和婚外情是引起女性实施故意杀人犯罪的主要原因,而预防女性实施故意杀人犯罪应当从提高女性素质及强化全社会的男女平等观念等角度入手.  相似文献   

4.
一个隐名埋姓达十年之久的强奸杀人恶魔,是怎样落入法网的?一个农家出身原本“性无能”的人是怎样把魔爪伸向女性的?神勇的公安刑警是怎样用“命案必破”攻坚克难的行动,使打造平安包头成为现实的?孟建伟领导的包头市公安局侦破自治区公安厅挂牌督办的“2·19”强奸杀人碎尸案回答了这个问题。残缺女尸惊现枯井2005年2月19日,农历正月十一。当人们还沉浸在春节的欢乐气氛中时,包头市高新开发区公安分局值班室接到报警:在武银福窑子村产业地一枯井内发现一具用编织袋包的女性尸体。接报后,值班刑警一方面向有关上级报告,一方面迅速赶赴案发现…  相似文献   

5.
杀人犯罪是犯罪人与被害人之间人际互动的过程,也是两者之间利益冲突的结果。被害人方面存在的被害因素在杀人犯罪的结构、罪前情景中具有了一定的促使杀人犯罪产生的作用。我国杀人犯罪中存在易被害群体。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被害预防对于控制、减少杀人犯罪均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地理画像是一种新颖的刑事侦查辅助手段和方法,它不仅可以运用于某些系列案件的侦破,而且还可以应用于某些杀人碎尸案件的侦破中。杀人碎尸案件通常由一个分尸现场和多个抛尸现场构成,并且具有空间上的分离性和地域上的关联性。运用地理画像方法侦破杀人碎尸案件,可以通过对各个抛尸现场在空间上所形成的结构关系进行分析,推断杀人分尸现场最有可能所在的空间位置,为侦查人员指明排查嫌疑的地域范围。  相似文献   

7.
悲情     
一一张俏丽的年轻女性的照片从刑事侦查案卷中滑落出来。她那苗条的身姿,以及宛如黑色瀑布般的披肩长发,无处不洋溢着成熟女性那种青春之美。 这是我从一个火灾现场中随手捡取的——不,应当说是从一起特大纵火杀人犯罪现场中提取的。照片周边虽已被烧焦,但女主人的大致轮廓仍然清晰可辨。  相似文献   

8.
他看似文质彬彬,却在10年内连续杀死包括妻妹、妻子、两个女儿在内的四个亲人; 他至死对父母怀有深仇大恨,并为没能杀死他们深感遗憾; 他为一个“霸道”的女人痴狂,在一段孽缘中迷失自我; 一个家庭的悲剧,给整个社会敲响人伦警钟; 血腥杂乱的凶杀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杀人动机? 犯罪心理学教授剥茧抽丝,从死刑犯看似成立的“杀人理由”中不断否定肯定,推演出其内心深处隐藏的真正杀人动机。  相似文献   

9.
女性杀人犯的犯罪原因改造特点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女性杀人犯罪的产生与其人格特点、家庭地位以及婚外恋、婚姻破裂剧增等有着密切的关系。为了有效地改造女性杀人犯 ,稳定监内的改造秩序 ,必须针对女性杀人犯在改造期间悲观心理较重 ,负罪感强烈 ,盲目性、突发性及报复心理较为强烈等特征 ,并结合其犯罪产生的原因 ,制定改造对策 ,加强教育和管理 ,最终达到教育矫正女性杀人犯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2004年8月下旬,柯海丰、程旭东两杀人恶魔流窜鄂、豫、陕3省7县市,以租车为名义,采取劫车杀人、弃车逃跑、再劫再杀的手段,疯狂作案,循环杀人,造成多名群众无辜伤亡……湖北保康警方与杀人恶魔展开智力、毅力、能力与时间的艰苦鏖战,4天5夜不眠不休,跋涉数千公里,辗转4个省15个县市,一举破获这一特大系列劫车杀人案。  相似文献   

11.
一则《水浒传》被举报的消息在互联网上引起关注。该举报意见认为,《水浒传》中带有滥杀无辜和丑化女性的内容,杀人的武松、李逵、宋江都得到善终,作者“三观不正”,作品是“毒小说”,不适合提供给学生阅读,应该禁止任何学校向学生推荐《水浒传》作为课外读物。  相似文献   

12.
明确杀人犯罪动机能够为侦查工作指明方向。杀人犯罪动机不明,一般是受到杀人犯罪行为、被害人情况、现场勘查情况以及非常见杀人动机存在的影响。要准确判明杀人动机,需要侦查人员在深入调查、细致勘验现场的基础上,牢牢把握反映事物本质的痕迹物证和线索,去伪存真,排除干扰,见微知著。  相似文献   

13.
随着药家鑫案中辩护律师"激情杀人"辩护意见的提出,激愤杀人的理论引起法律界乃至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讨论。在当前的司法实践中,对激愤杀人的成立条件和认定标准并未形成共识,因而有必要予以明确。激愤应当是冲动因素和道德因素相结合的产物,在司法认定中可以从激愤诱因的范围、激愤的关联性、刺激的强度、实施犯罪的时间要求等方面进行考量。同时鉴于统一激愤杀人的判断标准、减少和限制死刑适用的需要,激愤作为故意杀人罪的酌定处罚情节应当予以法定化。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杀人游戏"在青年人中风靡起来.网络版"杀人游戏"的出现,更是受到青年人的青睐.本文从微观层次和宏观层次两方面入手,结合社会学相关理论和调查情况,对"杀人游戏"风靡原因进行了社会学分析,并对游戏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5.
三、疑难杀人案件的形成原因 杀人案件形成疑难,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应该说它是由诸方面共同“感染”而形成的“综合并发症”。目前,从我省侦破杀人案件的实践来看,其成因主要是: (一)现场条件局限,犯罪证据不足。这是形成疑难杀人案件的一条主要客观原因。在杀人案件的侦破中,现场条件的局限主要有以下因素所致:一是犯罪分子利用智能和专业技术进行杀人,如电击杀人、爆炸杀人、杀人劫车和杀人纵火等。犯罪分子不仅作案前精心预谋策划,而且作案后移尸碎尸抛尸和处理现  相似文献   

16.
婚外孽情     
一桩因婚外孽情引发的杀人碎尸案,凶手作案后选择了异地抛尸,给警方的侦破制造了一个又一个的迷雾。峨眉山警方经过三个昼夜的抽丝剥茧的深挖细查,最终将杀人凶手缉拿归案。  相似文献   

17.
侦查凶杀案件,至关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要分析凶手为什么杀人,即杀人动机,这是确定侦查方向的先决条件。杀人动机推断正确,侦查工作就能得以顺利,有效地进行,甚至在某些特殊条件下,一经揭示出真正的杀人动机,就能够迅速地揭开整个案件的谜底,相反,如果对杀人动机的判断出现了失误,侦查活动就可能陷入僵局。  相似文献   

18.
陈金 《人民公安》2006,(20):42-45
2006年7月7日清晨,一个爆炸性的新闻震撼了湖南株洲:在该市神农公园内,发生了一起恶性杀人案,被害者是湖南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的19岁女大学生程玲。警方经过艰苦的侦查,于7月8日将杀人嫌疑人抓获。令人吃惊的是:杀人凶手竟是程玲的初中男同学,长沙某大学计算机系的高才生余建。在大家眼里,余建一直是个勤学上进的好孩子,平日非常老实,成绩非常优秀。一个重点大学王牌专业的20岁大学生,有着令人艳羡的自身条件与家境,为何要选择以身试法,走上杀人的道路?随着侦破后谜底揭开,一个叫雷敏的女大学生卷入此案,这又不得不让人们猜想:是不是通常逻辑…  相似文献   

19.
同性恋倾向者在现代社会中呈逐渐增多的趋势,因同性恋情引发的刑事案件也时常发生,但鲜有因暗恋同性而杀人的案例报道。笔者现将工作中遇到的一例暗恋同性杀人的案例特点进行分析,对犯罪嫌疑人的特征进行刻画,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20.
2004年4月12日,《人民公安报》刊登了一篇题为《专偷女性物品的孤独少年》的杀人强奸案件:湖北某地村民向某在放羊过程中,无意中发现一女尸。经当地警方侦查,凶手梅放于一周后被抓获。在对警方神速破案表示钦佩的同时,年仅17岁的被告人梅放也不能不让人感到同情和惋惜。在惋惜之余,笔者试图通过对近年来未成年人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