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私塾启蒙7岁那年,孙中山进入设在家乡翠亨村的冯氏宗祠私塾念书。在那里,他每天从早到晚除了学习写字,就是圆囵吞枣地背诵《三字经》、《千字文》这类古文书本。对这些课文,塾师不作任何讲解,唯一的要求就是要学生一字不漏地背诵。对这种食而不化的传统教学方式,孙中山很不喜欢。唯一能使他开心的事,就只有听人讲洪秀全、杨秀清的故事,太平天  相似文献   

2.
苗振亚 《今日广西》2007,(15):63-64
谈到读书,我最佩服20世纪上半叶那—代文化名人。他们读书多,更读得精,动不动一部大厚书就能背下来,真是了不得的功夫。 从《八十忆双亲》里,知道钱穆9岁就能背诵《三国演义》。此事值得一录:那是一个晚上,父亲去镇上的烟馆议事,钱穆跟随同往。进了烟馆,一客忽然问钱穆:“听说你能背《三国演义》,是真的吗?”钱穆点头。又一客问:“今晚可以试试吗?”钱穆又一点头。于是,按照客人要求,他开始背诵“诸葛亮舌战群儒”。一面背诵,—面表演,把诸葛亮与张昭等人的语气动态,表演得淋漓尽致。大人称奇,小钱穆当然免不了有些飘飘然。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传统文化出现了微弱的复苏迹象,其中一个表现就是有家长、老师让孩子读经,背诵《弟子规》、《三字经》等传统蒙学教材。从教育内容多样化、中国文化重建这两个角度,这些努力都是可取的。  相似文献   

4.
《精神文明导刊》2008,(1):13-16
一提起美国的慈善事业,人们自然就会想到世界三大主流财经杂志——《福布斯》、《财富》和《商业周刊》的全球慈善家及慈善企业排行榜,谈到赫赫有名的安德鲁·卡耐基、比尔·盖茨和他的夫人梅琳达·盖茨、戈登·摩尔及其夫人贝蒂·摩尔、沃伦·巴菲特、乔治·绍罗什、詹姆斯·斯托尔斯等慈善大腕。国内的媒体和学者们更是喜欢引用下面一组数据:13岁以上人口中的50%每周平均志愿服务4个小时;75%的美国人为慈善事业捐款,  相似文献   

5.
孙中山先生不仅是一位伟大的革命先行者,而且是中国早期现代化的探索者。他写的《建国方略》一书,就勾画出中国早期现代化的蓝图。《建国方略》一书,由《孙文学说》、《实业计划》和《民权初步》三部分构成。这部书分别阐述了孙中山在心理建设、物质建设和社会建设方面的建国方略,内容十分丰富。  相似文献   

6.
喻尘 《创造》2008,(12):47-47
历尽劫波,他仍风骨不改。只向真理低头,他以这执拗地坚持,为中国法学赢得尊严。主导起草《民法通则》、《公司法》,尤其是《物权法》,他不懈地努力着,要为私权争得保护,为社会创造自治,使权力纳入法纪。他的清醒,有历史的深度与现实的热度。不幻灭,不气馁,有承担,使他成为中国法学的良心。  相似文献   

7.
肖巩 《今日上海》2008,(7):46-47
戴敦邦先生,沪上丹青大家,其《水浒》、《三国》、《红楼梦》等系列人物画为无数人倾倒折服。在中国人物画领域,戴敦邦先生犹如一颗熠熠星斗,有人以保守眼光估计,今后二百年,他仍将散发其耀眼光辉。  相似文献   

8.
作为知名新闻人,年轻的章敬平很勤奋,职业历练更是丰富。他做过实习记者、记者、首席记者、主笔、专栏作家、部主任、编委、主编;转过中国的许多名报大刊,从《中国新闻周刊》,到《经济观察报》,到《南风窗》,再到《南方周末》;写的多为深度报道,采访过许嘉璐、李金华等高官,与秦晖、毛寿龙等学人有亲密接触;奥巴马竞选总统期间,他还受美国国务院之邀,与百余国家和地区的媒体同仁赴美考察访问……  相似文献   

9.
在我看来,45岁以上的中国人都知道北戴河这个地方,这是因为新中国第一代领导人毛泽东主席非常喜欢这里。1954年,他在滂论大雨中,站在北戴河的一处巨崖上作了一首词《北戴河》,词中描述了北戴河的景色,表达了他取得了政权后(1949年,毛泽东和他的同志们建立了新中国)的喜悦心情。到了1966年“文化大革命”,这首词如同他的其它语录一样不但尽人皆知而且人人能够背诵。北戴河因此被中国人牢记。北戴河距北京只有几小时的车程,在炎夏时却比北京凉快得多。毛泽东很喜欢这里,他习惯在北戴河召开中央会议,把他的部下都叫到北戴河开会,…  相似文献   

10.
萃岚 《今日浙江》2011,(16):62-62
《水浒》是毛泽东较为欣赏的古典小说之一,纵观他的一生言论,对《水浒》点评颇多。据薄一波同志回忆,毛泽东同志很喜欢看中国历史上的著名小说。我国的不少古典小说他曾读过多遍,十分熟悉,在讲话和文章里。时常引用这些小说里的主要人物、事件和典故,并且常常用独到的见解介绍给别人。  相似文献   

11.
3月16日。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高票通过了物权法,当天,胡锦涛签署国家主席令.物权法从10月1日起正式施行。 有人说,拿破仑引以为豪的不是他的显赫战功,而是其主导制定的《法国民法典》,因为它奠定了近代法治的基石。我国从80年代制定的《民法通则》,到90年代的《合同法》,再到现在的《物权法》,作为新中国民法重要的标志性法律,围绕《物权法》的争议激烈而持久,成为新中国历史上审议次数最多的一部法典。 日前,本刊记者就物权法有关问题,采访了西南政法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重庆市首届十大优秀中青年法学专家谭启平,他曾多次参与《物权法》(草案)的讨论、座谈。  相似文献   

12.
毛泽东在青年时代就十分喜欢读屈原的诗。他在自己的读书笔记中,用工整的魏碑字体抄写了《离骚》和《九歌》,还作了对各节内容的概括。  相似文献   

13.
点滴在心头     
章连涛 《人民公安》2011,(24):62-62
昨晚,深圳来了位好友,所以一家人在小区边的餐馆里请他吃饭。故人相见.免不了喝两杯。服务员问需要点什么酒水时.7岁的女儿忽然拉着我的衣角说:“爸爸,少喝点儿。饮酒醉,最为丑!”小时候教女儿背诵过《弟子规》,没想到被她用到这儿了。望着女儿关切又认真的眼神,我不禁心头一热。  相似文献   

14.
很多人熟悉、喜欢赵文瑄,是因为他在一部部影视剧中塑造出的一个个精彩的荧幕形象。从电视剧《雷雨》中的周冲,到《大明宫词》中的薛绍和张易之,再到他三次成功扮演革命先驱孙中山,赵文碹以精湛的演技、端正的容貌、冷峻的气质得到了许多观众的喜爱。但是很多人不知道,这位来自宝岛台湾的当红影视明星还是一个慈善事业的热衷者。  相似文献   

15.
应松年是我国著名的法学家。多年来,他除了参与行政诉讼法、国家赔偿法、行政处罚法等法律起草工作,参与立法法、行政许可法的立法研究,主持行政程序研究项目外,还潜心于法学教学和理论研究。先后撰写、主编了《行政法学》、《行政诉讼法学》、《行政程序法》、《中国走向行政法治探索》、《行政丢学新论》、《比较行政程序法》、《行政程序法立法研究》、《依法行政十讲》、《中国当代行政法》等著作。  相似文献   

16.
【民间乃至官方的“飘飘然”】中国社科院发布2010年《国际形势黄皮书》,称中国军力已排名全球第二,仅次于美国。无独有偶,最近国防大学军队建设研究所所长刘明福在其《中国梦》一书中,强调中国要在新世纪跃居世界头等强国。他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强调,他在书中表达的个人观点在中国军政界“具有一定广泛性”。  相似文献   

17.
“我知道自己长得不好看,因为这,很多人打击过我,赵宝刚就曾相当直接地对我说‘你长得太难看了’。虽然备受打击,但是我从来没觉得我的长相对我的演艺事业有局限,我很清醒地知道演员的形象并不起决定性作用,关键是你的才华和演技。现在时代进步了,人们的审美观念也变了,越来越多的小姑娘喜欢我了,我想我也能挤进偶像派行列了。”从《永不瞑目》、《像雾像雨又像风》、《征服》,到《半路夫妻》、《刀锋1937》、《大工匠》、《潜伏》,孙红雷走了一条由坏变好、由鲁莽硬汉到斗智斗勇的特工人员的戏路。  相似文献   

18.
罗屿 《小康》2010,(5):94-96
有老版在前,新《三国》导演高希希坦言,他做好准备面对各种声音。“如果有三分之二的人喜欢,三分之一的人批评,我就很满意了。”  相似文献   

19.
我最早看美剧是在十几年前。那时候,《Friends》(中译名为《老友记》或《六人行》)风靡全球,我和室友一集不落地看完,虽然是为了学英语,但收获了许多欢乐。《Friends》曲终人散时,我们还颇有些伤感,担心以后可能再也看不到这样经典的美剧。后来,陆陆续续又看了一些,例如《绝望的主妇》《实习医生格蕾》等等,也都留下了深刻印象。但我很少看中国的电视连续剧,虽然有一些很不错的片子也曾吸引了我,比如《亮剑》《潜伏》,但总的来说,我并不喜欢中国的电视连续剧。最初我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偏好缘自何方,后来,偶尔看了一集红遍大江南北的《甄缳传》,才恍然大悟。  相似文献   

20.
用心一矣     
云溪子  耳东东 《小康》2008,(6):102-103
"用心一矣"方能集中精力,坚持不懈,才能坚定信念,百折不挠。儿时,在课本上读荀子的《劝学篇》,能熟背全文。然而对其含义的理解,却仅仅限于字面上,对其深义,不甚了了。后来,随着年岁的增长,背诵不那么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