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古代的帝王、诸侯、卿大夫死后,一般都要根据其生平事迹,加上一个称号,称为“谥”或“谥号”。胡姓最早的一支就来源于先人的谥号,即唐人林宝《元和姓纂》所云:“胡,帝舜之后,胡公封陈,子孙以谥为姓。”文中的“胡公”,姓妫名满,是帝舜的后裔,于西周初期被武王姬发封于陈 (今河南淮阳 ),建立侯爵陈国。妫满死后谥号为胡公,故又称胡公满。他的子孙有的用他的谥号为姓氏,就是胡氏。   胡姓还有两支源于古代的国名。周代有两个胡国,一个在今河南郾城县西南,是西周初分封的周朝同姓 (姬姓 )诸侯国,国君为子爵,故称胡子国。…  相似文献   

2.
刘政 《辽宁人大》2007,(1):29-29
南朝著名诗人谢灵运,世称谢客、谢康乐。他的诗以善于刻画自然景物而著称,是我国山水诗派的创始者。他曾言:“天下才共一石(为我国古代容量单位,1石=10斗),曹子建独得八斗,我得一斗,自古及今共用一斗。”曹植,字子建,曹操第三子,生前被封为陈王,死后谥号思,故世称陈思王。他的文学才华为当时和后世所推崇。  相似文献   

3.
随感录     
徐弘毅 《现代领导》2003,(11):23-23
说起“糊涂”,人们常会想到清代著名画家、文学家郑板桥。不知什么原因,他的“难得糊涂”说成了近几年的流行语之一。近日读《曾国藩与弟书》,发现这位以名教卫道者自誉、双手沾满太平军将士鲜血的所谓晚清“中兴名臣”竟然与为官清正廉洁、为人疏宕洒脱的大才子郑板桥一样,特别赞赏“糊涂”。  相似文献   

4.
「节俭」小议郝敬荣节俭,向来为我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古隐者逸士讲求清心寡欲,洁身修行;那些名垂青史的仁人君子则更是以“节俭”为立身处世、接物待人的信条。明朝名臣于谦一生清廉,从不受贿。一次办完公事,有人劝他带些土特产回去,他当即作诗谢绝:“清风两袖朝...  相似文献   

5.
曾国藩的勤奋读出是出了名的。他积苦力学、“日以读书为业”。揆诸史籍,他之所以能在剧烈变动的时代里,能在内忧外患接踵而来的多事之秋。治家有道,治国有术,治军有方,治吏有绩,最后权绾四省,位列三公,拜相封侯,谥号“文正”,主要还是得力于积苦力学、“日以读书为业”积聚而来的知识和经验卓识。  相似文献   

6.
清代中兴名臣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史上最显赫和最有争议的人物,生前毁誉参半。既有“中兴第一名臣”之美称,亦有“贼”之恶名。一生严于治军、治家、修性,实践了立功、立言、立德的封建士大夫的最高追求,被视为道德修养的楷模。1917年,曾国藩的同乡毛泽东在给友人信中说:“吾于近人,独服曾文正……”蒋介石更是把曾国藩奉为终身学习楷模。  相似文献   

7.
儒家心态与近代追求──曾国藩经世思想简论黄长义曾国藩是“剿灭”太平天国的湘军主帅,被清王朝推尊为“中兴第一名臣”;同时,他又是洋务运动的前驱人物。他服膺程朱理学,又全力研习经世之学,在咸丰、同治这一特殊历史时期,成为一位思想驳杂,颇富特色的理学经世派...  相似文献   

8.
李斐 《世纪行》2013,(1):38-38
一、我省“三品一标”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1、“三品一标”产业发展思路不够开阔。 2、“三品一标”产业体系和管理体系尚未形成。目前,我省“三品一标”工作由省质监局和省农业厅负责.但两部门的具体分工不明,责任不清,使产业发展受到影响。另外,产业总体规划没有出台。  相似文献   

9.
陈奇文 《台声》2003,(2):35-36
华中师范大学教授沈骏的专著《中共三代领导集体与祖国和平统一》一书已由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这是沈骏教授承担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研究课题。笔者有幸作为首批读者仔细地学习了几遍,深感这部著作无论从政治思想教育上或是学术研究上都具有珍贵的价值。沈骏教授是近代名人之后,爱国世家之女。她的外太高祖是赫赫有名的抗英名臣林则徐;高祖沈葆祯则是1874年抗击日寇侵略台湾的英雄而且又是治理台湾、开拓台湾近代化的爱国政治家,有史家称之为“中国海军之父”、“台湾近代化之父”;外祖父陈兆锵是中国近代爱国海军耆宿。他…  相似文献   

10.
开门见山,夸夸我们的辛勤局长。或许应了“辛勤”这个名儿,辛勤担任县民政局长以来,可以说是千辛万苦,勤勤恳恳,为群众办了大量实事。而他自己呢?群众送给他个雅号:“不久品的清官”。先说房子。前几年县政府分房时,特意照顾辛勤,分给他一套宿舍。他想,民政局的离退退休干部为国家出过力,辛苦了一辈子,新房子应该让他们。一个“让”字,当局长的“丢”了一套房子。有人说他是个“大傻冒”,他听了,付之一笑:“人生在世,难得一促。”后来,民政局有了点钱,准备盖宿舍楼。怎么盖?有人建议:“职务有大小,资历有长短,不分三…  相似文献   

11.
思斯 《统一论坛》2000,(3):21-23
香港新亚洲文化基金会主席、景范教育基金会创办人范止安先生,是香港出版界的知名人士,也是宋代大儒、贤臣、名将范仲淹(谥文正公)第三十世孙。他深以此为荣,更以此为鞭策,承继先人的品德、学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为振兴祖国的教育事业出钱出力,乐此不疲。目前,他的一个庞大计划正在实施中,就是要在我国教育落后和少数民族地区,  相似文献   

12.
读书与做人     
潘春华 《前进》2014,(12):63-63
曾国藩,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谥文正,出生于湖南长沙府湘乡县杨树坪,晚清著名战略家、理学家、政治家、文学家,所谓"中兴四大名臣"之一。青年时代的毛泽东曾说:"吾于近人,独服曾文正。"表达出对这位先贤的推崇之情。曾国藩读了一辈子书,在读书做人上颇有些见解。在曾国藩家书中,他经常告诫自己的儿子和弟弟一定要多读书,还教给他们读书方法,归纳起来,就是强调"三贵"。这些读书方法,对于今天的读书做人仍不失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正>张之洞(1837-1909),直隶南皮人,字孝达,号香涛,中年以后自号壶公,又号无竞居士,晚年则号抱冰老人。他举咸丰壬子乡试第一、周治癸亥一甲第三进士及第,其后抚晋督粤,二权两江,三督湖广。光绪三十三年(1907)七月,受体仁阁大学士,军机大臣等职,宣统元年(1909)死后谥文襄,追赠太保,入祀贤良祠。张之洞是中国近代史上重要的人物之一,他是晚清实行“洋务运动”和“新政”的地方实力派大员。在清廷于光绪二十七年(1901)实行“新政”后,翌年张之洞创办近代湖北警察,正如他在给张彪的信件中所说的“须知警察为推广新政之根基,责任所关,极为重要。”由此可见,张之洞希望警政的推广运用,能给“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晚清政府打下一剂“强心针”。  相似文献   

14.
风文 《中国减灾》2008,(3):42-43
很多人只知道张之洞是我国近代工业先驱,但很少有人知道他在减灾方面亦很有成就。作为一代名臣,张之洞对民情尤其是减灾工作一直相当重视。在张之洞督鄂期间,他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汉口的水患问题。修建了后人称之为“张公堤”的堤坝。千百年来,这些都一直被当地人传为佳话。  相似文献   

15.
“后有不如,甘当同罪”古意近人丁传靖编辑的《宋人轶事汇编》中记叙了一段宋代名臣欧阳修举荐人才的故事,大意说:有一个名叫吕惠卿的文人,很得欧阳修赏识,当吕惠卿在文坛和政坛上都还没有什么地位时,欧阳修就极力向各方面推荐他,说他是一个品行端正、学问优秀的人...  相似文献   

16.
章怀太子被杀之谜 李贤(653年--684年),字明允.唐高宗之子.武则天所生。永徽六年(655年)封王.上元二年(675年)被立为皇太子.章怀太子是他的谥号。  相似文献   

17.
武侯祠     
南阳武侯祠,又名“诸葛庐”,位于河南省南阳市西部卧龙岗上,是三国时期著名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躬耕南阳”的故址和历代祭祀诸葛亮的地方。诸葛亮(181—234年),字孔明,汉末山东琅琊阳都(今山东沂南境内)人。他幼年丧父,深受战乱流离之苦,家祸国难使这位“少有俊逸之才”的青年在南阳卧龙岗结庐躬耕,广交士林,胸怀大志。汉建安十二年(207年),刘备、关羽、张飞三顾茅庐,拜请诸葛亮,自此,二十七岁的诸葛亮离开了躬耕十载的卧龙岗,加入了刘备政治集团。后官拜蜀汉丞相,爵封武乡侯,死后谥“忠武侯”。因此历代…  相似文献   

18.
谈“事业看精神”郭治琛清代名臣曾国藩在其《冰鉴》一书中说过这么一句话,“事业看精神”。意思是说一个人的事业能否成功只要看一看他的精神状态就能知道。仔细揣摩这句名言,确实能给人以深刻的启示。小到一个人,大到一个国家,没有宏大的精神力量,想成就一番事业是...  相似文献   

19.
傅翔 《福建乡土》2012,(5):30-32
没到过平和,但平和的大名并不陌生,吃过那又大又甜的蜜柚,品过奇香醇厚的白芽奇兰,亲手摸过风华绝代的克拉克瓷,也读过一代文豪林语堂的童年琐忆。因为这些,平和在我心里便是一种诱惑。我没有想到的是,这次初到平和,平和还是让我大吃了一惊:它不仅有数量众多的土楼与风光旖旎的山水,而且还和一代大儒王阳明扯上了干系。王阳明又名王守仁(1472—1528年),字伯安,号阳明,谥文成,浙江余姚人。明代最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书法家、军事家、教育家、文学家,官至南京兵部尚书、都察院右佥都御史。作为“陆王心学”之集大成者,他不但精通儒家、佛家、道家,而且能够统军征战,是中国历史上罕见的全能大儒。王阳明的一生堪称传奇,经历也颇多波折。  相似文献   

20.
一状元的由来与变迁“状元”一词始于唐代。关于“状元”的由来,历来有两种说法:一是“张榜说”,状者,榜也;元者,首也。“状元”就是录取进土榜的第一名。二是“投状说”,即唐代乡举赴省试者,皆须投状,故称居首者为状头,又称状元。笔者以为后一种说法较符合历史实际。但同为“状元”,前后却有差异。唐高祖武德五年以考功郎中(从五品)临试贡举,所取进士第一名孙伏迎,后来一般把他列为我国第一位状元,相当后来的“会元”。贞观时以考功员外郎(从六品)、开元时以礼部侍郎(正四品下)主持省试,武则天曾“自矜文墨”偶尔代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