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土地,人类生长繁衍之所,安身立命之本。人的命运,从来就与脚下的这片土地紧密相连;而土地的每一次重大变革,则重构了千千万万人的命运。改革开放20多年来,中国的人和地,从内到外,都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洗礼。众多的希望与憧憬,惊喜与焦灼,收获与失落,都在这片辽阔的土地上,轰轰烈烈的上演。  相似文献   

2.
破产处理涉及到企业人、财、物等方方面面.而其中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处理问题(以下称“土地问题”)无疑是一项重要内容,研究和解决好这一问题,对于加强土地管理,保护土地所有者、使用者和债权人的合法权益,对于促进土地合理流通.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正爱国,是在这片土地上,每个人一出生就开始伴随着个体生命的崇高情怀。这片土地默默地养育着在这里生活的儿女们,也许在我们都还没有意识到的时候,这种依恋就深深的扎根在我们心里,渗透进我们的骨子里。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会开始意识到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意义,因为我们的命运与祖国是连在一起的,这片土地养育了我们,给予我们爱,我们也应该爱这片土地、这个国家,因为只有每个人都热爱我们的国家,尽力贡献  相似文献   

4.
鄢陵人都知道谢连章是一位工作雷厉风行、有胆有识的县委书记,其实他还是—位具有真正公仆精神和高尚思想情怀的诗人!从他的大量诗作中不难看出,他对鄢陵这片古老而又充满着希望的土地是那样深沉的挚爱和眷注。用诗人艾青老人那句著名的诗句来形容谢连章那种热烈情感是再恰当不过了:为什么我的眼中满含热泪,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  相似文献   

5.
《党史纵览》2013,(12):F0003-F0003
亳州,是一片神奇的土地,这里历史厚重,文化灿烂,有着独特的民俗民风.众多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人物和事件都与这片土地有着不可分隔的关系,让我们一起去感受亳州那不一样的风情。  相似文献   

6.
陈龙江 《党建》2023,(7):52-54
<正>继承下去吧,我们后代的子孙!这是一笔永恒的财产——千秋万古长新;耕耘下去吧,未来世界的主人!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人间天上难寻。这是诗人郭小川在《刻在北大荒的土地上》中写下的诗句。正如诗中所言,北大荒这片神奇的土地肥沃丰饶,沉睡了千万年却无人踏足,成为世人眼中的蛮荒之地。从1947年起,为响应毛泽东同志“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的号召,这片土地终于打破沉寂,迎来了一批又一批心怀建设边疆、保卫边疆理想的建设者。  相似文献   

7.
张岩 《奋斗》2008,(2):45-46
克山县曙光乡是典型的农业乡。全乡总人口23502人.耕地面积19.4万亩。人均耕地8.1亩。近年来,这个乡开始尝试土地流转新模式。通过公司化经营、反租再包和互助经营等模式引导农民进行土地流转,提高了土地利用率,探索出了一条土地经营新模式。截至目前,全乡共流转土地15.7万亩,占总耕地的81%。  相似文献   

8.
说炎黄     
范震威 《奋斗》2007,(6):61-62
我们中华民族.都自称是炎黄的子孙.那么炎黄到底是怎样的人呢?今天,中华土地上生活着56个兄弟民族,自古以来这些兄弟民族的先人们就在这片土地上生活劳作,繁衍子孙.他们有时为了某些既得的集团利益也曾大动干戈,经过数千年的演变.有些啸傲一时的民族如匈奴等.后来消失了,一部分远徙,一部分融为华夏民族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9.
家住筲箕湾     
宋永清 《学习导报》2013,(12):61-61
筲箕湾这地方穷,这地方土,这地方又偏僻,根本谈不上现在流行的一句话:文化底蕴。事又凑巧,我偏偏又出生在这片贫瘠的土地上。我的祖宗躺在这片土地上;我的爷爷奶奶安息在这片土地上;我的父母也长眠在这片土地上;这片土地上现在还有我的亲人和儿时的一群铁杆朋友。当年的筲箕湾的确太小了,一听这个地名,就让人产生联想:"筲箕大个湾,簸箕大块天。"解放初期,听说没有干部肯来这里工作,都说这里人野莽。再说,佤乡人属苗族的分支,历朝历代受人歧视,于是佤乡大多数人有反抗精神,最容易冲动,惹怒了,胆子大得不得了。所以说,几百年来,苗家佤乡没有出过大人物。  相似文献   

10.
曦石 《新湘评论》2013,(22):33-33
本期我们向大家推荐的是著名画家刘文西的代表作《祖孙四代》,作品创作于1962年,尺寸119厘米×97.5厘米,现藏于中国美术馆。诗人艾青写道:“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土地,对亿万中国人而言,常常与家国梦、富强梦、自由梦紧紧相连。《祖孙四代》以粗犷有力的笔墨塑造了陕北高原上祖孙四代的形象,巧妙的构思寓意了四代人同土地的关系及他们之间的关系。各具个性、内涵丰富、精心刻画的四张脸上,生动镌刻了时代的烙印,那土得掉渣的铁锹、瓦罐、粗碗、旱烟袋、土布服等等,本质表现了农家汉子们的憨直与淳朴。给人以浓郁的感受和潜在的震动。从祖孙四代身上,我们读出的是中国农村的发展史和中国农民的精神面貌。  相似文献   

11.
感念那块土地韩石山我感念那块土地,这感念是和一个人的名字连在一起的。我知道他的名字,可从没有叫过,无论是当面还是背后,都称他韦主任。就是在别人不清楚我说哪个韦主任的时候,我也只是轻轻地说一声他的名字,然后高声说;"就是这个韦主任么!"不是他的职务多么...  相似文献   

12.
这里是中国的西部。 在这片充满神力和诱惑的土地上,白云雪山、飞流峡谷、原始森林、民族风情等都让人遐想神往.魂牵梦萦。当火车的轰隆声、汽笛的长鸣声犹如天籁之音般划破青藏高原千年的沉寂,带着几代中国人的梦想从东方向远古驶来时,这里再次吸引了世人的目光。  相似文献   

13.
被人称为“卧牛城”的冀南邢台是一座名城。抗日战争时期,名将郭守敬率部为守国土与敌寇浴血奋战,舍身取义;赢得了民族尊严。半个多世纪后,还是在这片土地上,市土地管理局个别“守土有责”的官员竟然打起了国立的主意,利用手中的职权,大肆敛财,犯下了令先辈痛心、后人唾弃的累累罪行。仁途失意生贪欲 邢台市土地管理局副局长李润身早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这位农家子弟在仕途上虽经历了一些坎坷,但总体上还算顺利,从县委办公室主任到副县长、县委常委兼常务副县长,李润身仅用了几年的时间。1993年,李润身调任市土管局副局长后…  相似文献   

14.
《前线》1997,(1)
1996年金秋,在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多伦县一片沉寂多年的处女地上,怀柔县首批开发的2.5万亩川滩地春麦喜得收获,平均单产达到300斤,比当地粮田平均单产高出一倍还多。这是怀柔县利用域外土地资源、走域外土地开发之路所取得的初步成果,向人们展现了一种新的农业开发形式。利用域外土地资源、搞域外土地开发的路一是怎样走出来的1995年,怀柔县在制定“九五”期间农业发展规划时遇到一个很大的难题:土地资源不足。怀柔是个山区县,全县面积2557平方公里,山区面积占88.7%,耕地只有对万亩,人均不足0.9亩,远远低于全国人均水平…  相似文献   

15.
章立  费春 《党风建设》2002,(7):13-15
我区位于西北地区东部,黄河上游地带,总人口561.5万人,全区土地总面积5.19万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932.1万亩,人均耕地3.44亩。其中水浇地585.3万亩。  相似文献   

16.
舒展 《唯实》1996,(Z1)
自猿人从树上下来学会直立时起,人就没有离开过土地。元谋人在170万年前用作石核、刮削器的原料来自土地。人之成其为人,那是由于我们双脚站在土地上。人类与大自然的诸多关系之中,第一个关系就是与天地融为一体的关系,这是人类对大地最初的原始的认识。 当人类进化到有了自觉意识的时候,才懂得将天、地、人之间的关系区别开来。“本能的人,即野蛮人没有把自己同自然界区分开来,自觉的人就区分开来了”(《列宁全集》第38卷第90页)。我国最早的哲学著作《易》,将天地放在64卦之首,“有天地,然后万物生焉”(《易·序卦传》);因为大地广博深厚,包容远大,柔顺执着,负载万物,象母马一样有生育能力,有知识的人应该效法大地的德行(《易·坤》)。有了土地,才有河海森林谷物矿藏和其他生物;有了土地,人类才得以繁衍生息。北京周口店的洞穴,表明我们的祖先是从大地的怀抱中走出来的,然后学会了种植耕作搭棚盖屋。土地,是人类开拓发展的根基。人类在数百万年漫长的进化中,每一个脚印都离不开土地。由于土地造就了人类,所以我国有女娲以黄土造人的神话,《圣经》中提到土地达600多处。这些反映出人类与土地互  相似文献   

17.
一切景点,若不具有历史的回响和文化的内涵,总让人觉得缺少回味,遵义,这个响亮而光辉的名字,这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处处景观皆洋溢着活跃的红色文化气息,特别是以遵义会议,红军四渡赤水,娄山关战役等为代表的举世闻名的红军长征文化更是让人驻足凭吊,追思缅怀。  相似文献   

18.
将土地交给合作社,农民答应吗?入社后,农民收入提高了吗? “入社自愿、退社自由、利益共享、风险共担”。依照这项原则,2010年5月,崇州市隆兴镇黎坝村十五组30户农户自愿以101.27亩土地承包经营权人股,成立杨柳土地股份合作社。到2013年5月,入社土地达506亩。2012年该社社员每亩平均分红1201元。2010年以来,崇州市运用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成果,引导农户以土地承包经营权人股成立土地承包经营权股份合作社,按照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品牌化经营模式,从事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种植经营,有效解决了农村现有劳动力与现代农业要求不相适应、农村耕地经营粗放的问题,加快了现代农村发展步伐,促进了农民增收,对农村经济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柴达木情思     
融入一片神奇的土地.一个人的青春和情感。像一棵深深扎进沃土的小树吸收天地之精华.时时探出枝叶追日,常常伸着根须找水。不断伸展深情嫩绿的枝条。频频向你招手。牢牢牵着你的灵魂.使你身不由己地向这片土地走去。  相似文献   

20.
《天津支部生活》2013,(3):34-35
夜幕降临.村头的打谷场上拉起一块洁白的银幕.在光影波动里人头攒动,全村的男女老少都来了。一时间,音乐声、喧闹声、笑声交织成一片,让人感觉格外温暖与幸福……这一幕,上点年岁的朋友肯定印象深刻。曾以为这一切只能珍藏在记忆里。可没想到的是.在今天的津南区北闸口镇,仍有一个人坚持近20年义务为大家放映露天电影.这个人就是田洪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