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江总书记并中央:近来小平同志病重,作为他的亲人,我们的心情十分沉重。我们知道,中央的同志们都很关心小平同志,也与我们一样,已开始考虑有关后事安排。小平同志是彻底的唯物主义者,对于生死问题的看法向来达观,关于他的后事,近年来曾对我们多有交待。为了体现小平同志一生的追求和信念,完美地完成他人生的最后一个篇章,根据他的嘱托,我们提出如下意见:一、不搞遗体告别仪式。小平同志历来主张丧事从简,不搞遗体告别仪式符合他的看法。二、追悼会在火化后举行。骨灰盒以中国共产党党旗覆盖,上方悬挂体现小平同志精神面貌的彩…  相似文献   

2.
江总书记并中央: 近来小平同志病重,作为他的亲人,我们的心情十分沉重。我们知道,中央的同志们都很关心小平同志,也与我们一样,已开始考虑有关后事安排。 小平同志是彻底的唯物主义者,对于生死问题的看法向来达观,关于他的后事,近年来曾对我们多有交待。为了体现小平同志一生的追求和信  相似文献   

3.
江总书记并中央:近来小平同志病重,作为他的亲人,我们的心情十分沉重。我们知道,中央的同志们都很关心小平同志,也与我们一样,已开始考虑有关后事安排。小平同志是彻底的唯物主义者,对于生死问题的看法向来达观,关于他的后事,近年来曾对我们多有交待。为了体现小平同志一生的追求和信念,完美地完成他人生的最后一个篇章,根据他的嘱托,我们提出如下意见:  相似文献   

4.
于晋 《民主与法制》2013,(26):45-45
在我国政法界享有盛誉的杰出领导人刘复之同志走了,享年96岁。遗体告别仪式在八宝山革命公墓举行,习近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与首都各界群众千余人参加了告别仪式。刘复之同志曾任中央政法委秘书长、司法部长、公安部长、最高检察院检察长,还领导创办了中国政法大学、法制日报、检察日报,还是中国法学会第二届名誉会长,民主与法制社顾问。本文出自于刘复之同志战友于桑同志的晚辈,我们刊发此文以表达民主与法制社对刘复之同志的深切怀念。  相似文献   

5.
爱国爱民的老将军———怀念郭汝瑰同志□黄埔1997年10月17日,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夺去了郭汝瑰同志的生命。11月6日,郭汝瑰同志的遗体告别仪式在重庆隆重举行。郭汝瑰同志是四川省黄埔同学会会长。于1907年9月15日出生于四川省铜梁县永嘉乡。他幼承家...  相似文献   

6.
一位老公安眼中的邓小平刘涌我第一次见到小平同志是1939年9月。我当时在延安中央社会部任总务处指导员兼会计科长。时逢小平同志由山西抗日前线回到延安。一天,在中央党校广场,小平同志为我们中直机关工作人员和党校学员作了一次报告。他以大量事实说明了抗日战争...  相似文献   

7.
敬爱的小平同志不幸逝世,噩耗传来.我心清十分沉重和悲痛。连日来,我反复学习《告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书》,深切悼念小平同志,缅怀一代伟人的光辉业绩,特别是小平同志对我们广西的关怀,使我终生难忘。1986年1月26日至29日,小平同志在王震同志的陪同下到我们广西来,我有幸和辉光、家往等人陪同他在桂林活动四天。回忆十多年前的事就好像昨天一样历历在目:1986年1月26日上午9时,小平同志乘坐的专列火车开进桂林站,他神采奕奕.一下车便与我们区、市负责同志一一握手,非常亲切,随后我们与他一同登上中巴轿车.到达桂林榕湖宾馆…  相似文献   

8.
正在我们编发本期稿件之际,传来邓小平同志逝世的噩耗。本刊编委会、编辑部的同志和全国民政系统的广大干部职工一样,连日来沉浸在巨大悲痛中。抚今追昔,我们在缅怀小平同志对整个党和国家建立的丰功伟绩时,不禁想起他对民政工作的一系列指示——是小平同志提出农村基层政权体制必须适应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经济体制改革,实行人民公社政社分开\建立乡政府的改革;是小平等中央领导同志提出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并在《宪法冲明确规定村(居)委会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性质,领导我们依法进行村(居)民自治;是小平同志亲自提…  相似文献   

9.
鸿飞 《黄埔》2012,(2):28
黄埔军校同学会副会长、原装甲兵技术学院训练部顾问、中国田汉研究会顾问田申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12年2月9日20时23分在北京逝世,享年89岁。2月19日,田申同志遗体告别仪式在北京301医院举行。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央统战部部长杜青林,中央统战部副部长尤兰田,黄埔军校同学会会长林上元、副会长唐格森,中央统  相似文献   

10.
政务要闻     
11月11日原兵器工业部四川兵器工业管理局顾问、老红军、现副部长级离休干部李邵远同志遗体告别仪式在石桥铺殡仪馆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  相似文献   

11.
小平百年,世人缅怀。丰收的八月,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在武汉东湖之滨翠柳宾馆宽大的会议室,原中共湖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关广富同志接受本刊和各大新闻媒体记者的联合采访,他深情地回顾了邓小平同志1992年在南巡第一站的情形。时任省委书记的关广富同志,对当时的每一个细节都铭记在心。他说:“1992年元月,中央通知,小平同志南下18日路过武汉。我们几个书记商量,要看看他老人家。经请示同意,我们去了武昌火车站。“小平一下车,就喊我的名字说:‘我们边散步边谈吧。’“在我的印象中,我汇报讲的并不多,他老人家却成竹在胸,侃侃而谈。“当我汇报到党中央为我们确定了一个好路线时,小平同志斩钉截铁地说,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  相似文献   

12.
人生的航程,需要张扬理想的风帆;社会的进化,应该高举文化的旗帜。我们谈的文明,自然是包括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个方面。马克思主义认为,物质资料的生产是精神生产和精神生活的基础,物质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小平同志谈过:“精神文明谈到底是从物质文明来的。”他还说过:“风气如果坏下去,经济搞成功又有什么意义?会在另一方面变质,反过来影响整个经济变质。”在这里,小平同志把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关系谈得再透彻不过了。关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我们另有专文论述。此处,专论社会主义精神…  相似文献   

13.
小平同志最近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在农村改革和城市改革中,不搞争论,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社会主义是实干干出来的。一石击起千层浪。从中央到地方,从沿海到内地,讲话精神促使进一步改革开放的浪潮在各地一浪高过一浪。讲话有这么大的威力,关键在于小平同志用一种新的辩证唯物主义的思维方式,即在改革开放大  相似文献   

14.
中国共产党的亲密战友、杰出的爱国民主战士和政治活动家、著名历史学家、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央委员会名誉主席、第六、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周谷城同志溘然长逝了。他生前立下遗嘱,死后不要开追悼会,不搞告别仪式,不留骨灰。一个彻底的唯物主义者走了,他留下的精神风范长存。他留给人们的是爱国情操和高尚品德,留给人们的是  相似文献   

15.
努力学习小平同志的文风陈敏尔邓小、平同志在南方谈话中指出:“学马列要精,要管用的”。这句话言简意阂,是小平同志自己学马列的深刻体会和经验,总结,也是小平同志对全党学马列的基本要求。江泽民同志在学习《邓小平文选》第三卷报告会上讲话时指出:“他文风朴实,...  相似文献   

16.
宝贵的财富无尽的怀念巨星陨落,举国悲哀。小平同志令高山仰止的丰功伟绩,不仅使中国人民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而且,他的法制理论和实践还为中国人民新的生活方式提供了最可靠的保障。小平同志说:“制度是决定的因素……”小平同志说:“还是法制可靠...  相似文献   

17.
残疾人事业崛起和人道主义思想的弘扬,得益于邓小平理论的滋润,得益于小平同志及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对包括6000万残疾人在内的弱势群体和普通百姓命运的深情关注与呵护,也是邓小平坚持倡导的“以人为本”思想在中国的生动实践。岁月倥偬,光阴荏苒,在新世纪改革开放的征途中,6000万残疾人和广大残疾人工作者与全国人民一道,即将迎来小平同志百年诞辰,而他老人家离开我们也已经7年了。此时此刻,我们对小平同志无尽  相似文献   

18.
高度重视法律与制度建设的作用是邓小平同志关于新时期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理论的一个显著特征。小平同志深刻指出:“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333页)在南巡讲话中,他也一再指出:“新加坡的社会秩序算是好的,他们管得严,我们应当借鉴他们的经验,而且比他们管得更好。”防范和消除丑恶的社会现象,“还是要靠法制,搞法制靠得住些。”(同上第3卷第378-379页)小平同志的这一理论精神,在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决议)中得到了充分体现。(决议)…  相似文献   

19.
缺了点什么     
<正>针对现在的官场弊政,群众这样看,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但执法人员、司法人员、政治家、管天下的人,就绝对不可以这样看问题。湖北宜昌市夷陵区交通局副局长吕传军,原是当地年轻有为的“十佳青年”、“宜昌市交通科技带头人”。“双规”审查期间,在有关部门3位工作人员的陪同下,深夜回老家取一份材料。可他从家中取出猎枪同有关部门工作人员对峙,并到山上开枪自杀。事发后,交通局为其举行遗体告别仪式,局长还组织30多辆车为其送葬。宜昌市委书记对此提出严厉批评:“这个事是什么情况,应该说非常清楚。奇怪的是,夷陵区交通局却为他举行遗体告别仪式。局长还糊里糊涂地为  相似文献   

20.
不举行遗体告别仪式;学校及家里不设灵堂,不接受花圈,遗体捐献给国家用于科研;骨灰洒在华西坝……这是原四川省政协副主席,九三学社省委主委、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病理学教授杨光华的遗嘱。79岁的杨光华,是国内病理界顶尖级人物,5月6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