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上海市龙华烈士陵园的烈士墓地内,安葬着一位年届五十、身着国民党中将军官制服的烈士,他就是国民党爱国将领、共产党的忠实朋友张权。张权对抗日战争的贡献主要表现在创建了中国的机械化部队。抗战初期,苏联、美国等盟国赠送给国民党军队一些火炮、汽车等机械化兵器装备,支援中国抗战。1038年5月张权奉命利用这些装备.组建机感化部队,他首先组建了炮兵引团,这是中国最早的机械化炮兵团。以后又络续建立了第52至58共8个炮兵团、1个教导团和5个直属管,除炮52团后划归蒋介石嫡系杜孝明建立机械化200师外,其余7个团等全部隶属战车防…  相似文献   

2.
贺新初 《湘潮》2004,(4):8-10
周恩来与国民党高级将领的交往,是他人际交往中最具神秘色彩而又最具魅力的篇章。他与许多国民党将领,早在黄埔军校时期就是同事、朋友或师生关系。在长期的革命斗争生涯中,他以其巨大的人格力量,征服了一个个国民党要员,使他们或与共产党密切合作,或走上了彻底拥护共产党的道路。国民党高级将领郑洞国就是其中之一。  相似文献   

3.
于炳然,原名于斌,黑龙江省望奎县人,生于1903年4月,1952年逝世。从青年开始,他即投身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1921年在英国留学期间,力。入共产党,并任英国共产党中国语言组书记。抗日战争爆发前夕回国,任“东北救亡总会”秘书长。后经党组织派遣先后任国民党军委会第二处设计委员、国民党军委会战地委员会设计委员等职。他以上述职务为掩护,长期从事对国民党上层人士的统战工作和党的地下工作,是我党对敌斗争隐蔽战线上的杰出战士。现记述于炳然在长期革命生涯中的几件事,以表示家乡人民对他的深切怀念。清算县知事许桂恒1927…  相似文献   

4.
符铭 《广东党史》2006,(2):23-27
他曾坐过国民党的监狱,也坐过共产党的监狱;他曾读过国民党的军校,也读过延安的“抗大”:在国民党内他被怀疑是共产党人,在共产党内他也曾被怀疑是国民党特务;他视党籍、军籍为第一生命,为此不惜放弃官阶、薪酬、安逸而选择磨难、困苦、潦倒……他,就是在广州解放初“两陈事件”中受到牵连的党的忠诚战士——王克。  相似文献   

5.
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而让步(一九三七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而让步(一九三七年)毛泽东问:为了实现与国民党的合作起见,共产党在他的政纲中作了不少的让步,这些让步是节选自毛泽东同一位美国人的谈话。否有相当的限度呢?对于共产党将来政策之影响又如何呢?毛泽东答:共产党的让步,是为了要与国民党合...  相似文献   

6.
陈嘉祐,湖南湘阴人,湘军将领,国民革命军师长、军长,追随和拥护孙中山领导的民主革命。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曾多次率部队驻防韶关。1927年,上海、广州反革命政变期间,他联合共产党反对国民党右派,被国民党右派谴责为“叛将”。他同情共产党,支持共产党人,为我党领导的革命运动做了许多有益的工作。  相似文献   

7.
张权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传奇人物,他18岁即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学习,毕业后被保送至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攻读炮科专业,学成归国后参加北伐战争,以战功晋升师长,后又出任国民党陆军步兵学校少将教务长。七七事变后,张权利用苏联、美国等国援助的火炮、汽车等兵器装备,组建了国民党最早的机械化炮兵团,  相似文献   

8.
卢亚飞 《世纪桥》2011,(1):89-90
1923年中国民党亟须进行改组,鲍罗廷作为苏联任命为孙中山的首席政治顾问对国民党改组的顺利完成起了关键性的作用。他通过对孙中山施加影响,积极发挥共产党作用并指导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有效地推动了国民党的改组工作。  相似文献   

9.
<正>长期以来,关于"国民党为什么打不过共产党"的问题一直是人们讨论的一个热点话题。张学良参加过国共内战,由于特殊的经历,出于对国共两党的深刻了解,他在晚年口述历史时,对这一问题作了有异于一般学者和其他当事人的总结。国民党"打不过共产党的原因,也就是没有中心思想";"共产党有目的,他相信共产主义,所以他能成功"国民党虽然一度是执政党,也控制过国家政权,但一直没有形成中心思想。张学良直  相似文献   

10.
江董琴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曾被称为“民党巨子”。他是孙中山的忠实信徒、与共产党密切合作的国民党左派,但后来与共产党分道扬镳,走“第三党”道路,终被国民党所杀。本文就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他在福建的革命活动,略作记述。  相似文献   

11.
1932年10月,陈独秀在上海被国民党中统特务逮捕。1937年8月,陈独秀获释出狱,并由南京溯江而上来到武汉。 这时,已叛变共产党投靠国民党的张国焘也在武汉,他得知陈独秀也来武汉后,便由武汉国民党警察局长蔡孟坚做东,强拉陈独秀吃饭,企图对他进行拉拢。此时,陈独秀已无明显的政治身份,  相似文献   

12.
陈嘉祜,湖南湘阴人,湘军将领,国民革命军师长、军长,追随和拥护孙中山领导的民主革命。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曾多次率部队驻防韶关。1927年,上海、广州反革命政变期间.他联合共产党反对国民党右派,被国民党右派谴责为“叛将”。他同情共产党,支持共产党人,为我党领导的革命运动做了许多有益的工作。  相似文献   

13.
本文要介绍的是一位鲜为人知的、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物。表面看起来,他是国民党威武的上校军官,实际上却是共产党的骨干党员。他在国民党要害部门工作20多年,为共产党提供了大量情报,做了无数工作,不仅始终没有暴露自己的身份,而且出色地完成了周恩来托付的特殊使命。他就是谢和赓。 携带吉鸿昌、冯玉祥的推荐信 赴南宁谒见白崇禧  相似文献   

14.
1942年11月,在国民党召开的五届十中全会上,右派元老张继嘟哝着:"提到共产党,我就汗流浃背!"他看到蒋介石对他露出不满的神色,干脆倚老卖老地指着蒋介石大声嚷道:"你不要这样子看着我。共产党就是你养虎遗患……哼,共产党就在你身边!"  相似文献   

15.
1965年李宗仁从海外回到祖国大陆时,对他1949年未能在和平协定上签字深感愧疚。分析李宗仁为什么拒绝在和平协定上签字,除了蒋介石在幕后施加压力外,至少还有如下原因:第一,过高地估计了国民党的残余力量,看不到国民党一定失败、共产党一定胜利的必然性。辽沈、平津、济南战役后,国民党的军  相似文献   

16.
在抗战即将胜利的前夕,就国民党与共产党的关系而言,局势已经不可能回复战前的状态。一九四五年四月,毛泽东提醒国民党和外国注意:共产党将不会继续接受国民党的一党专政。他们提出的建议是成立“联合政府”。共产党给他们关于政治改组的建议涂上了一层薄薄的糖衣。  相似文献   

17.
传统的观念认为:以共产党加入国民党的形式促成的第一次国共合作,是第三国际一大功绩。有的同志甚至从分析列宁关于民族和殖民地理论出发,混同形式与内容,断言共产党加入国民党是"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革命斗争的客观要求",是"中国社会经济、政治发展的必然产物"。笔者不否认列宁在世时和逝世后,第三国际对中国革命的指导作用,共产党加入国民党后也曾有过一段轰轰烈烈的局面,但翻阅历史资料,笔者对上述论断却不能完全苟同。一、共产党加入国民党,是第三国际在斯大林把持下主观主义、教条主义的产物史学界都知道,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共产党加入国民党,是一个叫马林的荷兰人策划的。1921年4月,马林受第三国际和苏俄政府的派遣来到中国。他  相似文献   

18.
1937年清明时节,正在友好合作的国共两党商定派代表共同祭奠黄帝陵。国民党派出的代表是邵力子,共产党的代表是周恩来。第二年,为了显示两党的真诚团结,祭陵活动继续进行。这一次,国民党方面的代表是陕西省主席蒋鼎文,祭陵仪式由他主持;共产党方面是张国焘,张是陪祭。  相似文献   

19.
难忘的岁月     
李培桐 《共产党人》2005,(20):32-33
1937年上半年,保定特委书记刘秀峰(后来才知道的)为躲避国民党的抓捕,住在我家。他眼睛很大,我们都称他“大眼刘”。我当时只有11岁,正在村子里上小学,根本不知道什么是共产党,什么是国民党。只记得那时学校的围墙上有国民党画的漫画,内容就是共产党杀人放火、共产共妻等。所以,我以为共产党就是漫画中的那个样子。有一次,“大眼刘”对我说:“你看我这人怎么样?”我说:“挺好的。”  相似文献   

20.
刘善本原为国民党空军上尉飞行员,因飞行技术过硬曾受到蒋介石的赏识和器重。但他“身在曹营心在汉”,虽在国民党军中任职,却对毛泽东及其领导下的红色政权心向往之,并暗中进行着起义的准备工作,最终成为国民党空军起义的第一人。投奔到革命队伍后,刘善本立志在共产党领导下成就事业,大展宏图。毛泽东对刘善本在起义中所表现出的智慧与勇敢极为赞赏,多次荐举,并委以重任,使他成为人民空军的缔造者之一。斯诺的《共产党领袖毛泽东访问记》,使刘善本看到了中华民族复兴的希望,坚定了“航空救国”的决心1915年,刘善本出生于山东省安丘县泊庄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