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如何判断“行政违法” ,我国现行的行政法和行政诉讼法研究理论虽有涉及 ,但都略显抽象、难以操作。因此 ,准确界定司法实务中的“行政违法”标准 ,并对司法实务中疑难问题的判断方法作一些实质性探讨 ,目的是服务于行政诉讼 ,并促进依法行政 ,切实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2.
司法公信力是一种信用,是公众对司法机关的一种积极评价,提升司法公信力的本质是处理好司法机关与公众的关系,塑造司法机构的良好形象。本文从公共关系学的理论与实务出发,以公共关系“三要素”和“四步法”来探索其在司法公信力构建与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剖析司法公信力缺失的根本原因,并对如何积极提升与加强司法公信力建设与管理,树立良好形象提出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3.
行政法学界和实务界一般认为 ,行政诉讼法第五十四条规定的“违反法定程序”中的“法”仅指法律和法规 (或包括规章 )。鉴于“法定程序”的稀缺性 ,特别是某些“法定程序”的非正当性 ,迫切需要以“正当程序”的理念和原则对现行的“法定程序”制度及其司法实践进行改造 ,包括在宪法中规定“正当程序”条款、完善行政程序立法、充分发挥法官的司法能动性等。  相似文献   

4.
由于毒品犯罪的特殊性,对毒品犯罪案件中行为人“主观明知”的认定一直以来都是司法实践中的一个难点。为了有效解决“主观明知”认定这一困境,司法实务界已经认同在毒品犯罪的审理中可以适用“主观明知”的推定。但是,必须严格控制“主观明知”推定的适用条件和运用规则,避免其成为司法人员肆意利用自由裁量权的保护伞,造成冤假错案的出现。  相似文献   

5.
实证调查、法理分析表明,《刑法》第294条规定的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存在许多法学逻辑上的矛盾;这些矛盾在司法活动中已表现为种种无法逾越的现实障碍。本文试图通过对“黑恶”势力及其“保护伞”犯罪问题的司法实务进行研究,以解决实践中的问题,并为相关法律的完善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6.
2009年10月8日至9日,为期两天的中国行为法学会侦查行为研究会第二届学术研讨会暨第九届全国侦查学术研讨会在河南登封举行,近百位全国侦查学界、法学界和实务部门的专家、学者围绕“侦查执法规范化建设”和“侦查信息化建设”两大主题,在“侦查执法规范化建设专家论坛”、“侦查实务特邀专家论坛”、“侦查实务特邀专家论坛”、“侦查信息化建设专题论坛”、“侦查实务论坛”、“侦查基础理论论坛”和“侦查教育教学与学会建设论坛”等六个单元中,结合如何积极推进刑事司法改革进程,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司法实务中,赃款赃物处置权一直是公、检、法三机关争议的问题之一,新刑诉法相关规定亦比较模糊。有鉴于此,笔者拟对目前立法与司法中赃款赃物处理方式存在的弊端及如何进厅改进。 一、赃款赃物的范围 笔者认为,在法律意义上,赃款赃物应指犯罪人通过犯罪行为不法获取的各种以“物”“款”表现出来的财产性利益,且在刑事诉讼过程中为有关司法机构所依  相似文献   

8.
强迫交易罪是新刑法典规定的新罪名,对于其构成特征和司法认定,学界和实务界还存在不同认识。本文通过对强迫交易罪中的“暴力、胁迫、商品、服务”等词语的含义进行了界定,并对本罪司法认定中的难点问题作了较为深入地探讨。  相似文献   

9.
2010年3月27日,“信息化时代的司法与审判”学术研讨会在享有“千年古县、牡丹故里”美誉的重庆市垫江县隆重召开。此次会议系西南政法大学司法研究中心发起的第一次司法制度学术研讨会,由重庆市垫江县人民法院主办,西南政法大学司法研究中心协办,正义网全程现场直播。来自北京、上海、浙江、江苏、海南、云南、江西、重庆的法学界和司法实务的学者、法官和检察官参加了此次会议。  相似文献   

10.
中国法学会刑法学研究会于2007年9月19日至23日在吉林大学召开。全国刑法理论界和实务界300多名专家学者参加了此次大会。本届年会是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召开的,会议的主题是和谐社会的刑法现实问题。本届年会的议题分别是“单位犯罪基本理论研究”、“死刑的司法限制适用问题研究”、“《刑法修正案(六)》理论与实务问题研究”。与会代表就以上三个议题在司法实践中出现的疑难问题展开了讨论,可谓见仁见智。  相似文献   

11.
加拿大的证据排除和英国有着天然的亲缘关系,加拿大旨在维护司法荣誉,英国旨在程序正义,在理念上,二者皆以人权保障为目的。1982年加拿大通过《权利与自由宪章》,其中包含有"救济",即第24条(2)的内容,如果发现对被告的宪章权利有所侵害,因此而获取的证据即会被排除。在多年的适用过程中,最高法院以一系案例为基础对24条(2)进行解释,分别衍生出了客观证据与自我归罪的证据、参与性与非参与性证据、可靠与不可靠证据等。  相似文献   

12.
论刑事非法证据的证据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刑事非法证据的证据能力原则涉及犯罪控制和人权保障、实体公正与程序正义价值尖锐冲突.从两大法系主要国家立法及实践考察来看,结合我国立法现状及国情,我国非法证据的证据能力原则应当是非明文不排除.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证据“客观说”长期影响着我国证据法学的发展,不仅造成了我国证据法学理论体系和证据制度的不健全,而且给司法实践带来严重后果。自1996年以来,随着证据“客观说”自身谬误的凸显、疑罪从无原则和证据裁判原则的确立、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英美证据理论在我国的影响力日益增大及证据法学学科建设取得的显著进步,我国证据法学出现了从执迷于证据“客观说”到接受证据相关性规则的转型趋势。为实现彻底转型,应通过立法和指导性案例明确相关性的定义及内涵,指引司法实践和学术研究;以相关性为逻辑主线,构建体系化的证据规则和证据理论。  相似文献   

14.
证据规则问题在我国现行的法律中并没有明确规定,但是随着审判方式改革的深入,公安司法实践要求确立具体、可操作的证据规则的呼声越来越高,诉讼法学界也日益关注证据规则问题。深入研究证据规则,为司法实践提供指导,为立法作理论上的准备,无疑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电子证据现象反映了证据的可信度问题即所有证据形式都会被修改,所有的证据形式都面临着可信度危机。证据的可信度除了与证据的取得过程有关,还与证据提供者的可信度有关。在证据取得过程合法的情况下,证据的可信度将直接取决于证据提供者的可信度。  相似文献   

16.
论电子证据的特点及其对取证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证明机制的角度来讲,电子证据并非是一种全新的证据,而是传统证据的演变形式.记录方式的特殊性是电子证据与传统证据最本质的区别,其他特性都受这一本性特点的影响.电子证据的收集具有一定技术要求,这主要体现在取证主体、取证内容、取证方法和取证程序等方面.所收集的电子证据要注意保持其具有证据能力和证明力.  相似文献   

17.
民事证据排除规则是民事证据规则的一个重要方面 ,其实质是排除妨碍司法裁判人员做出公正裁判的证据材料。我国的民事证据排除规则主要体现在司法解释中 ,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很少。作为民事诉讼实践的采证准则之一 ,民事证据排除规则既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原则性 ,又具有很强的实务性和操作指导性 ,建立和完善民事证据排除规则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在《民事证据立法的理论立场》一书中,汤维建从“以证据文化诠释证据制度,以证据制度型构证据文化”这一学术视角出发,对已经开始且正在经历重大历史性变迁的中国民事证据制度所涉及的诸多问题进行了深入广泛且论证有据的回答,并在压台部分附以蔚为可观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证据法》(建议稿),做到了专题性研究和体系性建议的良好结合。该书将对提升相关理论研究水平、推动立法进程、影响司法实践产生引领性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各国对待非法获得的言词证据与实物证据之证据能力的不同态度出发 ,考察了在非法获得的实物证据之证据能力问题上具有代表性的国家的法律规定及实践做法 ,分析了背后蕴涵的理念基础 ,从而 ,力图为我国在非法获得的实物证据取舍方面寻找合理又合情的理论基础 ,并对具体制度的建立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0.
信息是人们认识事物的中介,同样也是有关人员认识和利用证据的重要中介。在对证据的审查和判读时,首先就是要认识清楚证据的一些法律属性,而这一认识就要凭借对证据附属信息的解读,这是进一步进行证据事实和案件事实推理的前提,进而也就影响着整个诉讼程序的顺利进行。对证据进行审查的认识过程所需要的信息就是证据的附属信息,它为证据的附属记录所承载。在收集和使用证据时,要对证据的附属信息予以特别的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