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乡村振兴战略下,乡土社会治理的内生性需求与国家政策的外部性导向为乡贤回归乡村、参与乡村建设提供了可能空间,对推进基层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具有独特作用。如何理解和解释乡贤参与乡村建设,激活乡村共同体背后的机制逻辑成为当前学术界和政府关注的热点话题。文章基于现实案例,从治理共同体激活、经济共同体复兴与文化共同体唤醒三个维度深度解析包含情感治理、资源整合与文化培育等行动策略在内的振兴机制,并将乡贤视为行动者网络的核心行动者,从问题聚焦、利益捆绑、征召与动员以及异议消除五个层面探讨乡贤兴村的内在逻辑。行动者网络的建立与运行是乡贤兴村的关键逻辑,而加强乡贤文化培育、加强政府资源支持和建构有效的“异议”消除机制是未来推进乡贤参与乡村建设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2.
李磊 《人民论坛》2024,(5):110-112
中国有着悠久的基层社会治理传统,常以年岁、德行及能力为标准推举乡贤,优化基层社会治理。乡贤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历代王朝在基层体制设置的三老、父老等,另一类是选官制度中的文教与德行标准所引导形成的士人群体。从东汉世家大族到魏晋门阀士族,再到明清士绅,士人都在地方社会中承载着文化传承的使命,指导着社会生活,并充当着社会与政府之间的沟通桥梁。  相似文献   

3.
正目前,我国已经进入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攻坚阶段,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建设和提升基层治理能力显得越来越重要。湖北省竹溪县委县政府结合当地实际,将文化建设放在基层治理的重要位置加以考量,稳步推进社会治理创新,以“法治、德治、自治”为核心,以创新文化建设思维为突破口,紧扣“挖掘故乡历史、抢救文化遗产、弘扬乡贤精神、服务地方发展”的主线,积极推进“乡贤文化”建设,激活基层文化血管,用大家喜闻乐见的乡土文化促进新时期乡村道德  相似文献   

4.
正按照教学计划确定的专题——乡贤文化与社会治理,2018年4月27日下午,中共马鞍山市委党校第52期县处班和第50期青干班组成的"社会治理"专题研讨班,深入马鞍山市博望区调研,重点考察调研新市镇新河村的基层党建和乡贤文化建设,参观董永故里,祭扫横山烈士陵园。整个调研主题突出,安排有序,学员们在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的长河中畅游,得到了一次深刻的文化滋润。现小结如下:  相似文献   

5.
乡贤文化重塑与乡村治理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乡贤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扎根于乡村,蕴含着强大的道德榜样力量。当前,我国已经进入社会转型期,乡村社会治理问题逐渐凸现。破解乡村治理难题,需要改善治理环境,吸引乡贤回归乡村;夯实治理基础,发挥乡贤的带动作用;有效利用文化资源,重塑乡贤文化。  相似文献   

6.
正乡贤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在乡村的一种表现形式,包含着基层治理的智慧与经验,是千百年来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石。乡贤文化根植乡土,贴近性强,蕴含着见贤思齐、崇德向善的力量,继承和弘扬有益于当代的乡贤文化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手段。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培育新乡贤文化,加快建设美丽宜居乡村。如何推陈出新、因时而为,培育符合时代要  相似文献   

7.
主体力量较弱、社会环境复杂多变,是当前乡村治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在这一背景下,乡贤文化对于乡村治理的重要意义逐渐彰显。弘扬乡贤文化,应壮大乡贤群体、增强乡贤力量,搭建乡贤与乡村社会有机融合的平台,让越来越多的新乡贤参与到乡村的建设与发展中来。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差距日益拉大,出现了乡村精英向城市单向流动的现象,以往农村的乡土文化逐渐失语。同时,在后农业税时代,由于乡镇基层政府几乎丧失了公共服务职能,国家与农民的关系日渐疏离。为此,我们需要进一步发挥现代乡贤在乡村中的内生权威作用。现代乡贤不是传统乡贤的简单回归,而是在我国当前制度背景下产生的一个特殊群体,但它的发展仍面临着一些现实困境。在推动新乡贤治村过程中,我们要正确处理好其与基层政府的关系,将其纳入我国政府基层社会治理体系,以大力培育现代乡贤群体为手段,推动我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乡贤文化是中国乡村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农村社会文明传承和发展的重要支撑。乡贤文化以其自身独有特点为农村治理现代化建设带来积极成效,能够有效涵育农村新风、凝聚乡村力量、减少农村矛盾冲突,同时,也对农村经济发展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0.
乡贤的产生、发展、异化与消逝反映了社会变迁中乡贤在乡村治理中定位和功能的不断演化。新乡贤治理是新乡贤(组织)主导的基层(乡村)秩序生产范式,新乡贤治理的功能再生是强化国家——社会的连接、激发乡村振兴内生能力的必然要求。文章基于贵州省D县春晖社组织化运行状况的考察,对春晖社的合法性、内部结构、生产与再生产模式、运作路线、功能等方面进行了梳理分析。认为作为非正式制度的新乡贤治理应体现为激活乡村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与自治领域的内生能力,并具体表现在协助村务、经济带动、文化认同和自组织规章等实践运作上,同时通过一系列非正式制度运作,实现乡村资源整合与村民再组织;作为正式制度的新乡贤治理还应体现在体制性组织运作上,以建构秩序嵌入乡村。  相似文献   

11.
<正>《当代广西》2016年第22期《乡村治理需要充分发挥乡贤作用》一文提到,乡贤之士以自己的学识、技艺及文化修养,泽被乡里,温暖故土,在社会建设、中华文明传承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乡贤文化是对传统的重拾,对美德的追寻,对乡村人文理想的重构。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宣部部长刘奇葆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工作经验交流会上说,乡贤文化根植乡土、贴近性强,蕴含着见  相似文献   

12.
基层社会治理是整个国家和社会有效运行的坚实基础。中国在五千年文明发展进程中创造了丰富的基层社会治理文化,这些社会治理文化以思想本身的结构形式出现,奠定了中国基层社会治理文化的基础。传统基层社会治理文化主要有乡亭里制、乡绅治理、乡规民约、社会治理、以礼求和等。当前我们在基层社会治理中正面临着很多新的情况,需要汲取传统基层社会治理的思想与智慧,需要秉持以礼求和的理念,重塑乡规民约的权威,重构新型社会共同体,以此提升基层社会治理能力与水平,实现传统基层社会治理文化的现代转型。  相似文献   

13.
<正>纵观历史,乡贤群体在乡村治理过程中发挥的沟通民众和政府、提供民间人才储备等重要作用,值得反思借鉴。乡贤群体是传统中国社会乡村治理的重要力量。随着时代发展,"新乡贤"群体不断成长壮大,已成为乡村治理现代化的有效推手。乡贤参与社会治理的优良传以新乡贤推进当代中国乡村治理的优势  相似文献   

14.
新乡贤作为新时代基层协商民主的实践主体,通过参与乡村公共事务、公益慈善事业、基层建言献策等方式融入乡村治理体系,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时代意蕴,成为推动基层治理现代化、助乡兴促共富的重要力量。温州新乡贤工作遵循“不建机构建机制”的原则,通过“选举+协商”模式彰显出“乡贤型”村干部的鲜明特色,与乡村软治理强调多元治理主体协同共治相契合,形成丰富的新乡贤助力共同富裕的地方实践经验。由于新乡贤“局外人”身份标签,乡贤组织与村“两委”的职能定位模糊,在共富路上新乡贤作用发挥渠道有限。通过“搭建组织平台—拓展社会资本—长效保障机制”模式,化解新乡贤群体的身份界定和体制认同难题,为新乡贤深度参与基层协商民主提供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15.
乡贤在乡村治理中具有独特的角色定位,是乡风文明的涵育者、乡村秩序的维护者和乡村振兴的推动者。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传统乡村秩序的根基不断削弱,文化习俗、伦理道德观念受到冲击,乡村治理效率有待提升。助推乡村治理现代化,不仅需要国家政策的实施,更需要借助乡贤这一优势资源弘扬乡贤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16.
当前,基层社会治理面临着新矛盾、新挑战,必须要推动形成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导入和融入已经成为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的必然要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导入和融入可以从基层社会治理价值重塑、基层社会冲突处理、基层社会转型发展、基层社会文化重构等方面着手,从而实现基层社会治理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7.
乡贤作为一个具有传统文化意味的描述乡村特定阶层的话语,与当下乡村社会现实阶层二者之间存在着一定程度上的不匹配。当前媒体与学者所热议的"乡贤",一般而言是城市中以知识、文化、道德为内在特质的群体下乡,这种乡贤介入有着自我内在的行动逻辑。乡贤的外生性及其介入乡村的机理,直接影响到乡贤介入乡村后的行为方式——有可能有助于乡村建设,也有可能与乡村建设产生冲突。因此,应该避免"乡贤"与"乡村经济精英"二者混淆使用的状况,并在明确乡贤融入乡村的相应政治、经济条件保障基础上,推动乡村"新乡贤"群体建构,并促进其乡村治理作用的有效发挥。  相似文献   

18.
王晋峰 《前进》2016,(6):50-53
正为倡导文明乡风,滋养社会主流价值观,助推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2014年以来,阳城县以"百名干部访乡贤"活动为载体,大力开展弘扬乡贤文化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现就阳城县弘扬乡贤文化工作做一些浅层次的交流和探讨。一、阳城县弘扬乡贤文化的背景和由来  相似文献   

19.
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中央明确要求,传承发展农村优秀传统文化,积极发挥新乡贤作用,加快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新乡贤的时代特质乡贤是指乡村中的贤达之士,他们具有高尚的德行和崇高的威望,并且具备为乡村公共事业提供服务的能力。乡贤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乡村的一种表现形式,它植根于乡村社会土壤,蕴含见贤思齐、崇德向善、诚信友善等优秀文  相似文献   

20.
乡贤文化是美丽乡村建设的“源动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乡贤文化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之一,在我国社会的发展当中一直影响深远,乡贤文化代表着浓浓乡情,有利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践行乡贤文化,可以有效地加强当代乡村建设,为促进乡村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