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党政关系是所有社会主义国家都会遇到又始终未能很好解决的一个问题。列宁在领导布尔什维克党创建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国家的实践中,提出了一系列社会主义政治体制的理论和原则,其中一个重要部分就是关于党政关系的思想。今天,我们学习和探讨列宁的这些思想,对于深化政治体制改革、正确处理党政关系尤其具有重要意义。 (一) 在苏联,从苏维埃出现的那一天起,党政关系就被提到了日程上来。1905年,当有人提出“是工人代表苏维埃,还是党”这个问题时,列宁就在《我们的任务和工人代表  相似文献   

2.
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苏联党政关系,曾对许多社会主义国家产生过极大的影响。今天,认真研究70年来苏联党政关系的形成、发展和改革,对于我们正确认识和处理党政关系,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列宁确立了苏联党政关系的基本原则苏联的党政关系,形成于列宁时期。十月革命胜利以后,列宁科学地分析了党和政权的性质、地位、作用,提出了党政关系的一系列思想,确立了党政关系的基本原则。 1、党与国家既相区别又相联系。列宁指出,“党是有组织的无产阶级先锋队”,它“不实行强制”,而苏维埃“是新式的国家机关”,“是无产阶级专政的形式”,它  相似文献   

3.
列宁晚年十分重视苏维埃国家机关的进一步改革和完善。作为党和国家的主要领导人,他为巩固布尔什维克党的团结和统一,克服官僚主义,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费尽了心血,在他的被称作“政治遗嘱”的最后文章中,他要求“把工农检查院变成储备能量的头等的蓄电池。”(《布哈林文选》中册,第357页),并要求以改组工农检查院为突破口,不断完善和发展苏维埃国家的政权体系。列宁晚年为何要把改组工农检查院作为改组整个国家机关的序幕和突破口呢?这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首先,列宁关于改组工农检查院的设想是与工农检查院当时的糟糕状况相联系的。工农检查院的职责之一是保证坚定而及时地贯彻中央有关经济和国家管理各个领域里的  相似文献   

4.
列宁说过,"一切革命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① 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国家学说的精髓,列宁把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无产阶级专政的思想运用于俄国的具体实践,在领导俄国革命的实际斗争中,创造了无产阶级专政的一种形式--苏维埃政权.  相似文献   

5.
李虹 《党史文苑》2011,(21):4-8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农村革命根据地发行了赤色邮票和苏维埃邮票(1932年5月前为赤色邮票,后为苏维埃邮票,习惯统称为区票)。区票的发行,是为当时工农武装割据的总体目标服务的,是中国共产党建设农村革命根据地和进行土地革命战争的需要。区票的发行,具有国家政权性质,是最早的人民邮政邮票。它从一个侧面见证了赤色政权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历史,开创了中国邮票史的新纪元。  相似文献   

6.
王稼祥同志是我党历史上杰出的领导人、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无产阶级革命家。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和抗战前期,他批判了党内各种错误思想,深入研究党的建设理论,同时对党的组织建设、思想建设有十分丰富的实践经验,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和毛泽东思想关于建党的学说。  相似文献   

7.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闽西党和苏维埃政府在探索中国革命新道路的实践中.积极开展法制建设、干部教育、监督机制和反腐倡廉的探索与实践,增强了党和干部队伍的纯洁性战斗性,巩固了新生的苏维埃政权,为闽西革命斗争的胜利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闽西党和苏维埃政府对依法治政和反腐倡廉的探索与实践,为以后中国共产党的廉政建设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8.
秋收起义贯彻了八七会议关于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对于土地革命战争历史新时期具有更全面的开创意义。这突出体现为它高高举起了土地革命战争的四面旗帜:一是公开打出中国共产党的旗帜,将党独立领导中国革命的方向明确化了;二是打出土地革命的旗帜,制定《土地纲领》,确定土地革命的原则、方针及土地分配的具体办法及善后事项,开辟了土地革命的实践道路;三是鲜明打出工农兵苏维埃的旗帜,起义受挫后,毛泽东率秋收起义部队上井冈山,即开始进行建立苏维埃政权的实践;四是最早举起工农武装起义,起义受挫后,毛泽东率起义部队"上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武装割据之路由此开始。  相似文献   

9.
论苏俄国内战争时期列宁关于社会主义的几个重要论断俞良早在1918年夏至1920年底的苏俄国内战争时期,由于严峻的军事政治形势,俄共(布)和苏维埃政权在经济上、政治上采取了一系列非常措施,如宣布全国为一个统一的军营,动员广大工农群众参军参战,在农村实行...  相似文献   

10.
陈锋  左良 《党史文苑》2016,(5):42-43
正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江西是全国最为重要的革命中心,中国共产党先后在这里建立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中央革命根据地以及湘赣、湘鄂赣、闽浙赣等革命根据地。为解决工农武装力量的军需和根据地内部的民生问题,支持苏维埃政权的巩固与发展,共产党人高度重视金融工作,各根据地建立了苏区的财政、金融体系,发行了苏区钱币、战争公债  相似文献   

11.
“工农武装暴动”思想与“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是性质、内容不同的两个政治概念,是中国共产党人在土地革命战争初期形成的、关于武装夺取政权道路问题的两种策略思想。前者基本上来源于资本主义国家无产阶级政党武装夺取政权的模式,强调在革命高潮到来时,直接依靠工农暴动夺取政权。后者主要来源于中国革命战争的实践,根据中国革命的特点,主张把武装斗争贯彻始终,  相似文献   

12.
1927年7月至1937年6月 ,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十年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在此期间 ,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根据地内建立了工农民主专政的红色政权 ,成为执政者 ,她按照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建设廉洁政权的理论 ,进行了红色政权反腐倡廉的历史性探索。新生的苏维埃政权 ,以根本区别于旧政权的崭新姿态出现在人们面前。这个政权完全是为广大人民群众谋利益的 ,但是新生的苏维埃政权也不是纯而又纯的 ,他不是建立在与世隔绝的真空中 ,而是建立在四周白色政权的包围中 ,处在旧思想、旧风俗、旧习惯势力的侵蚀骚扰之中 ,因而铺张浪费 ,贪污腐化 ,以…  相似文献   

13.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政权名称经历了从中国革命委员会到苏维埃工农共和国,再到苏维埃人民共和国、中华民国特区政府的多次演变。这些演变是在当时严峻的革命环境中党为了生存和发展作出的可贵探索,为后来党的政权建设和巩固提供了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14.
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乡村基层政权建设的历史经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力  郑斌 《理论学刊》2006,1(2):20-21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在根据地建设过程中,党领导建立的乡村苏维埃政权组织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苏维埃政权是真正代表苏区人民利益的政治组织,乡村苏维埃政权是农民直接表达自己政治要求的政治机构,它关系到党的各项具体方针政策能否得到较好的贯彻执行,它的建立标志着以地主阶级为  相似文献   

15.
试谈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四川武装起义的若干特点余渊本文探讨的武装起义,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由中国共产党领导,旨在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建立苏维埃政权,而且是有爆发点、具有一定规模的。它与通常说的武装斗争相比,概念要窄一些,范围要小一些。由此出发,尽管还有党...  相似文献   

16.
民主立宪思想在列宁法律思想的形成、发展和日趋成熟的过程中得到了系统阐发和论述。列宁法律思想形成时期的民主立宪思想主要包括人民立法和人民立宪、一般民主改革的要求、保护工人和农民权益等;列宁法律思想发展时期的民主立宪思想主要体现在对俄国立宪运动的剖析和对工人苏维埃政权的论述两个方面;列宁法律思想成熟时期的民主立宪思想主要反映在对苏维埃宪法的本质和内容的肯定及对立宪会议与无产阶级专政的论述之中。  相似文献   

17.
李爱华 《理论学刊》2004,31(2):13-15
列宁最早对无产阶级执政党建设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了执政党建设的基本理论,科学地回答了无产阶级政党执政后如何解决党政关系、党群关系及自身建设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列宁关于无产阶级执政党建设的理论与实践,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政党学说,对所有国家的无产阶级执政党建设都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列宁逝世后,季诺维也夫正确地理解和阐释了新经济政策时期列宁关于战略退却的思想,认识到所谓战略退却不是简单地消除战时共产主义的极端行为,不是从战时共产主义退向社会主义,而是退向无产阶级国家中的特殊的“国家资本主义”。关于列宁工农经济联盟的思想,季诺维也夫认为在国内战争时期无产阶级与农民之间的联盟只具有最初步的形式,是所谓粗陋的联盟或者说是“军事联盟”,战争结束后,列宁主张只有建立工农之间的经济联盟,才能实现真正的工农联盟和巩固无产阶级专政。他还正确地阐释了列宁关于利用国家资本主义恢复国民经济的思想和新形势下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谁战胜谁”的阶级路线思想。  相似文献   

19.
列宁在领导苏维埃俄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建树了丰富的理论,积累了重要的经验。今天,我们研究列宁的建设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一、无产阶级在取得政权后,必须从改善农民经济关系入手来巩固工农的政治联盟  相似文献   

20.
<正>方志敏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杰出的农民运动领袖,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赣东北和闽浙赣革命根据地的创建人。方志敏武装斗争思想的形成和发展,集中体现在积极探索“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伟大革命实践中,善于从艰苦卓绝的武装斗争中不断总结经验,从而走出了一条“巩固的向前发展”“波浪式向前扩大”的工农武装割据的革命道路,对我党的武装斗争思想及其理论的创立、形成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