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家教市场:如火如荼的背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家教市场:如火如荼的背后■吴崇华家教,按时下流行的说法,有两种意思:一指家庭教育,即父母对子女的教育义务,家教便成为其简称。二指父母为孩子或自己为自己聘请的家庭教师,家教则是其通俗说法。随着社会的进步,家庭的教育功能逐渐外化,家庭教育的部分责任转移到...  相似文献   

2.
扫描中国"陪读大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个世纪80年代,孩子就是孩子,一个人上学一个人写作业一个人自理生活;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孩子们被冠上了一个新的称呼:小皇帝。他们上学有父母接送,作业有父母抄写,甚至值日,都由父母代劳。家长们有一个心愿,希望自己吃的苦,孩子不要再吃;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到了社会上,不要输在起跑线上。  相似文献   

3.
教育,不是让孩子看不起自己,而是让孩子为自己骄傲;不是让孩子自卑,而是让孩子自豪。只有父母好好学习,孩子才能天天向上。"家教"说到家庭教育的弊端,越来越多人对一句曾经流行的话提出了疑问:"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但如果我们对"起跑线"赋予新的内涵,这话便是站得住脚的。  相似文献   

4.
据深圳商报2005年11月27日报道“孩子一出生,许多人就丢给老人带,上学了,就请老师来做家教。我最不赞同请家教。‘家教’必须是从小开始的家庭教育,父母言传身教,没有人能代替。”这是教育学家王开敏教授2005年11月27日下午在“关爱成长、启迪未来”教育系列主题讲座上演讲的开场白.  相似文献   

5.
林正岳 《半月谈》2004,(8):61-61
在目前的情况下,农民顺应经济发展的潮流,通过打工来致富,进而为孩子的教育创造有利的条件,这是无可非议的。但是,父母进城打工之后,孩子往往出现“家教抛荒”的现象,这确实也给青少年的成长教育带来了相当不利的  相似文献   

6.
父母甘愿被子女“捆绑”,既有父母对现在社会分层机制不平等的质疑因素在内,也是对不合理社会分层的恐惧所致。“90后”孩子的教育问题,几乎成为家庭战争的最大火药桶。父母把自己感受到的竞争压力急于传递给孩子,为了将来,他们把自己和孩子“捆绑”了:活着为孩子、挣钱为孩子;没有自己的社交圈、没有自己的空闲。(4月20日《中国青年报》)“不谈学习我们是朋友,一谈学习我们是敌人”,学习如此把孩子和父母连接在一  相似文献   

7.
近些年来,在北京、上海、沈阳、南京等很多城市的艺术院所、著名高校、或者中小学校的附近,常有外来求学的孩子和他们的父母租房而居,过起了"安营扎寨"式的陪读生活。他们或者举家搬迁来此,或者父母一方陪同。平时,孩子上学,家长则就近打工以补贴家用……  相似文献   

8.
《当代广西》2008,(17):59-59
暑假里,父母别出心裁地为自己上小学或初中低年级的孩子请个大学生到家里来“陪玩”,这样的新鲜事在申城已经悄然出现。有意思的是,这个家教新模式从一面市就不太被看好。某家教公司接待人员说,这类“订单”目前不仅比较少,而且失败率还极高,很少有大学生能坚持做满一个月的。分析下来主要原因在于,现在的“80后”大学生,做题目应付考试或许是他们的强项,而一旦要他们像模像样地玩,且要能玩出高雅、玩出水平、玩出智慧,甚至玩出体力,还真有点勉为其难。特别是一些“书呆子”,自己从童年、少年一路走过来,除了擅长与教科书、教辅书打交道,他们压根就不会玩。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80后"以父母的角色登上了历史的舞台,可是他们作为父母的角色常常被其他群体所替代,特别是被孩子的祖父母(包括外祖父母)所替代."80后"父母的角色替代现象对孩子的身心发展不利,因此,无论是"80后"、"80后"的父母还是社会,都应客观认识这种现象,并采取有效方法以规避此现象所带来的不良后果.  相似文献   

10.
人生有很多意外,"种瓜得豆"就是一种。本来是陪孩子去学美术啊、音乐啊、英语啊等等,孩子没学怎么样,父母却练得有模有样了,这样的例子还真不在少数。  相似文献   

11.
感悟家风     
缪志红 《群众》2014,(8):76-76
人到了一定年龄,常会想起小时候的事情。有甜蜜的记忆,也有回忆的遗憾,最是难忘在儿时。家庭是成长的基础,家风是孕育子女成长的风向标。中国古语云“养不教,父之过”。拿破仑曾言“母亲塑造孩子的未来”。儿童启蒙学习始于父母,为父母者需当好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风是从儿时的件件小事树立起来的,家风家教时刻熏陶着子女,在衣食住行的日常生活中,在待人接物的言行举止中,家风无所不在地影响着儿童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行为操守。  相似文献   

12.
每到春节,长辈总会给小孩一点压岁钱,这本无可厚非。但如今的压岁钱似乎有些变异,给孩子的压岁钱越来越多,甚至出现了借“压岁”行贿赂的歪风。这样,不但污染孩子们纯真的心灵,而且败坏社会风气,令人担忧。今年在走访亲戚朋友中笔者了解到,由于压岁钱的负面效应,已引起了许多父母的担心。大家认为,给孩子压岁钱一是助长了互相攀比的不良风气。成年人给孩子压岁钱,有时是为了争个面子,而孩子得到压岁钱也相互攀比,看谁得的压岁钱多;二是助长了乱花滥买的不良习惯。有些孩子过年可以得到大量的压岁钱,成为“富翁”,他们上网吧、请同学吃饭等等…  相似文献   

13.
正少年强则国强。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而家庭教育是人生的起点和基点。近年来,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和社会环境的复杂化,家庭教育缺失、家庭暴力、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等问题日益突显,未成年人教育面临新问题、新挑战。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指出"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  相似文献   

14.
谢可 《今日海南》2023,(11):35-36
<正>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代表时指出:“作为父母和家长,应该把美好的道德观念从小就传递给孩子,引导他们有做人的气节和骨气,帮助他们形成美好心灵,促使他们健康成长,长大后成为对国家和人民有用的人。”2022年6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四川省眉山市三苏祠考察调研时又强调:“家风家教是一个家庭最宝贵的财富,是留给子孙后代最好的遗产。”今天,我们重读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些重要讲话、重要论述,倍感亲切,深受教育。优良的家教家风是不断激励一代代华夏儿女奋然前行的重要力量源泉。古往今来,无数仁人志士都留下了良好家风的典故,  相似文献   

15.
家庭对每个人来说,是人生起点,生活和休息的港湾。每个孩子的成长都离不开父母的养育、教导和关爱,父母的言传身教对孩子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父母与孩子时常交流沟通,孩子就有爱心、同情心和责任感,孩子健全的人格确立离不开父母的呵护和关爱。父母为  相似文献   

16.
一、老师勤沟通,家长善改变在幼儿出现各种问题时,老师在与家长的沟通交流中发现,大多在学校表现出自私、任性、霸道性格的孩子,他们的家长在谈到家教经验时模棱两可,父母双方在家中的地位认识不清。有些权威型的家长牢牢把控孩子的每一件事情,而把幼儿园当成一个出钱临时看护的场所,往往独断专行,认为家园合作是没有必要的。尤其现在幼儿园的教学效果想要长久保持深远而稳定的影响,都需要家庭教育的配合,比如材料准备、活动延伸等。在家园工作中,教师应该帮助家长认识到家园合作的重要性,为幼儿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  相似文献   

17.
无论冬夏雨雪,清晨还是傍晚,在城市拥挤的公车上、地铁里,常能看见一对对母女或者父子匆匆来去,孩子身上或背着画夹,或背着某种乐器,父母手上也大包小包,从穿着上判断他们不是外地人,于是,不用问也知道,这又是赶着去学什么班了……下面是小学三年级学生肖雨帆和他妈妈的周末作息时间表:  相似文献   

18.
孩子无节制地乱花钱,父母着急却又无可奈何,这是现在独生子女的父母大都会遇到的情况。怎么办?是彻底断绝孩子的零花钱还是改掉孩子的坏毛病?当务之急是父母要学会和帮助孩子一起理财,方可了却心头之烦……  相似文献   

19.
富有的生活     
小榕 《小康》2008,(2):89-89
美国孩子出生以后,从学说话开始,有一个字被父母反复灌输,从不放松,这个字就是"请"。孩子有什么要求,如果忘记说"请",父母就会提示"PLEASE"让孩子重说一遍。等孩子学会了说"请",其它如"MAY","对不起","很抱歉","没关系"等,差不多都学会了。学会说"请",  相似文献   

20.
孝子,本来是指孝顺父母者。孝敬父母、尊敬长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孝”字,从语源上考据,乃会意字,由“?”和“子”组成,意即父母老了,儿子背着父母走路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