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孙秀艳  王奕丽 《世纪桥》2010,(5):139-140
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以生为本"教学理念含义有二:第一是以学生的学为本,没有学生就没有大学,第二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其中以学生的学习为本是基础和前提,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是归宿和目的。以上两个含义,要求教师在英语阅读课的教学中必须坚持"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为了一切学生"的理念,构建以学生为本的和谐课堂,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主动获取知识,提高英语阅读理解能力。  相似文献   

2.
生本教育是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即以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而实施的教育(包括管理),并且在实施教育的过程中自觉而真诚地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切实又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作用,解除教师“教学霸权”和“教育霸权”,帮助学生实现自主学习、自主益智、自主育德、自主抚心、自主健体,从而获得和谐而健康的发展。当前学校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不少,但最根本的问题是没有真正实现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我们的教育工作者往往按照自己的主观愿望,一厢情愿地实施教育,把学生当作泥团,强…  相似文献   

3.
教育必须以人为本,以人的发展为本。中小学教育尤其要努力为学生打好成人的基础、成才的基础。因此,“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的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应该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  相似文献   

4.
论坚持"以生为本"的高校学生工作理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以及高校教育改革的推进冲击着我国传统的教育理念,"以生为本"的学生工作理念应运而生.坚持"以生为本",做好新形势下的高校学生工作,关键是要做到以学生为先、以学生为重、以学生为主和以学生为荣,真正做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我国正开始实施“以人为本”的新发展观,这一新发展观实际上是对我们过去一度所奉行的或自发流行的“以物为本”的发展观的纠偏,这是两种对立的发展观。践行“以人为本”的新发展观,需要进一步明辨这两种对立着的发展规的是是非非。我们从哲学的高度来省悟一下“以物为本”的发展观对我国现实生活的影响。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我国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大政方略指导下,经济得到翻两番的增长,近年内可望全国普遍“小康”,即进入以物质生活资料为本的“吃饱穿暖”社会。某种程度上讲,这些成就主要是在“物质经济增长为本”的“物的…  相似文献   

6.
老师骂学生被认为是“天经地义”的事,可学生骂老师却被认为是对教师权威的挑战,是行为逆反的表现。在推进新课程和以学生为本的今天,教师该如何对待这一问题呢?下面这则案例,为我们提供了生动的范例。  相似文献   

7.
“以人为本”在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是针对“以神为本”的,在当代中国是针对“以物为本”的。在这两种场合,都不涉及在人的内部以哪个特殊部分为本的问题。 然而,“以人为本”一提出,就遭到一些人的反对。他们说,“以人为本”不讲“人”的阶级性,是个“错误的提法和指导方针”,甚至是“反革命修正主义纲领”。由此,他们提出了“以人民为本”,甚至“以革命无产阶级为本”,即以无产阶级中具有革命性的那一部分成员为本。  相似文献   

8.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马克思主义的应有之义,是党的根本宗旨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共产党人初心和使命的内在意蕴。以人民为中心的核心要义就是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一切成果由人民共享。一切为了人民是发展目的说,一切依靠人民是发展主体说,一切成果由人民共享是发展价值说。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核心内容,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仅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更建构了新时代中国话语体系的人民逻辑。  相似文献   

9.
褚红素  霍中华 《奋斗》2009,(8):56-57
对于高校的学生党支部而言,“以人为本”的和谐校园就是一切从学生的需要出发,在不忽视学生的独立和个性问题的前提下,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高校学生党支部在构建和谐校园的过程中,就是要“以学生为本”,使广大学生在学校发展中发挥主体作用,增强学生党支部在构建和谐校园的感召力、凝聚力、战斗力,努力构建和谐寝室、和谐班级,从而促进校园中的各种要素处于一种相互协调的状态。  相似文献   

10.
李学明  彭宇坚 《世纪桥》2013,(1):104-106
随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问题日益显示出其重要意义,原有“师本”教育模式已无法继续担当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主导模式的角色,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走向“生本”的教学模式,本文试图运用生本教育理论,通过教师队伍、学生意识、教学体系、考核方式等的改革与实践,构建“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模式,力图进一步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1.
湖北省汉川一中是一所全日制重点高中,现有学生3642人,其中共青团员3120人。该校本着“以学生发展为本,为民族未来负责”的宗旨,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于2001年11月,正式成立了业余党校,并坚持一学年开办一期,现已开办了5期,共培训青年学生571人次。几年来,有2  相似文献   

12.
科学发展观提出以来,人们总是将"以人为本"理解为"以人民为本",实际上二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在马克思的视野中,"以人为本"是"以每个人为本"和"以一切人为本"的辩证统一,强调个体与整体的同等重要.而"以人民为本"则是以广大人民的整体利益或根本利益为本,侧重于人民这一整体."以人为本"取代"以人民为本"不仅适应了我国社会主义社会新发展现的基本要求,而且顺应了整个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3.
以学生为本是以人为本思想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中的体现与运用,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方法要求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这是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互动式教学,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加强实践环节,运用灵活多样的考核方式等是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方法的体现。  相似文献   

14.
张燕  马兴波 《世纪桥》2008,(6):17-18
市场经济下,人作为社会的主体遭遇了不同程度的物化。针对社会中某些“以物为本”的现象,从哲学角度探讨以物为本的表现、原因和危害,提出以人为本的对策,旨在促进经济、社会与人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5.
德育是个系统工程.学生道德养成,首先必须由学校主导德育的价值和方向;然后体现在教师的教育教学中并发挥示范作用,促进学生品德生成;同时在整个德育过程中要始终坚持以生为本,充分发挥校导、师范、生本等因素的辨证共生作用,形成合力,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格.  相似文献   

16.
福一中从全民大学堂开始,就一贯重视对学生的德育培养,确立“百年树人,以德为先”的办学方针。三牧校训是“植基立本、成德达材”。它就是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办学理念,植根于坚实的基础培养,使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品学兼优,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相似文献   

17.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4,(6):F0004-F0004
上海师范大学紧紧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坚持“以生为本,引领发展”的理念,始终把促进学生成长成才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以目标引领、思想引领、党建引领、实践引领、典型引领为导向,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8.
周树智 《理论学刊》2008,4(2):39-43
以人为本与以物为本具有三方面的同一性:其一,在本体论上以物为本是以人为本的基础,以人为本是以物为本的升华;在人类社会历史里人是主体,物是客体,互为条件,互相转化.其二,在价值论上人的价值与物的价值相互比较,相互依存;人和物的具体价值由人类历史发展过程具体环节的价值需要来确定;人的发展与物的发展互相促进.其三,在现实论上现实的个人是由个人的现实的物质生产劳动创造的,人与人的物质交往又造就了有社会性的现实的个人;而当今中国社会现实是中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只有全面协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经济、社会、政治、文化和人的各方面关系,才能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只有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才能实现人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是“以人为本”,作为一名教师,应该“坚持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人格,摆正师生关系,真正促进教育的“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只有这样,才能构建有生命力的化学课堂。  相似文献   

20.
高校就业工作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关系到高校的建设与发展,关系到大学生的切身利益。"以学生为本"是教育最为重要的价值取向与追求,这既是一种价值观,又是一种方法论,还是一种教育理念。本文从就业创业教育与指导、就业市场的培育和建设、就业信息服务平台建设等方面具体论述了实践以学生为本的全过程就业工作理念,并提出以学生为本的全过程就业工作理念的措施和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