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5 毫秒
1.
马克思在《资本论》一个注释中写道:“棉业危机时期机器的改良,使英国工厂主能在美国南北战争结束以后立即又使商品充斥世界市场。到1866年下半年,布匹几乎就卖不出去了。于是,商品开始运往中国和印度委托销售,这自然使商品充斥更加严重。”(《资本论》第1卷第475页。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在1853年论述英国殖民主义对印度的统治时写道:“英国在印度要完成双重的使命:一个是破坏性的使命,即消灭旧的亚洲式的社会;另一个是建设性的使命,即在亚洲为西方式的社会奠定物质基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70页)人们在理解和运用这一论述阐明殖民主义的历史作用及有关问题时,往往产生两种倾向:  相似文献   

3.
李红梅 《世纪桥》2000,(2):51-52
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1905-1945)简称满铁,是日本政府在日俄战争后,为了执行其侵略中国东北的“经营满洲”政策而设立的。满铁在其存在的四十年里,经营交通运输业、工矿业、农林牧业和商业,大搞情报调查活动,把中国东北变成日本的殖民地,又把侵略触角伸到关内,形成一个庞大的满铁王国。对于这个侵略和掠夺的机构,有人指出“这个机关与英国在印度所设立的东印度公司有相同的性质”,将满铁比作英国东印度公司。满铁的设立也确曾以东印度公司为蓝图。对于如何经营满洲及满铁会社设立的问题,满铁第一任总裁后藤新平和第一任…  相似文献   

4.
中国工资成为 英国的目标 马克思在《资本论》一个注释中写道:“议员斯普耳顿向他的选举人说:‘如果中国成了一个大工业国,那么欧洲的劳动人口除非把生活水平降低到他们的竞争者的水平,否则,我就不知道他们怎样才能坚持竞争。’(1873年9月3日<泰晤士报>)——现在英国资本渴望达到的目标已经不再是大陆(指欧洲大陆——笔者)的工资,而是中国的工资了。”(《资本论》第一卷第659页)  相似文献   

5.
世界贸易起初并未侵袭到 中国生产方式本身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写道:“资本主义的商品生产越发展,它对主要是直接满足自己需要而只把多余产品转化为商品的任何一种旧生产方式,就越发生破坏和解体的作用。它使产品的出售成为人们关心的主要事情,它起初并没有显著地侵袭到生产方式本身,例如,资本主义的世界贸易对中国、印度、阿拉伯等国人民最初发生的影响就是如此。”(第二卷第43页。)  相似文献   

6.
英法银行在中国的汇票买卖 马克思引用《伦敦经济家》的话写道:“一八四七年的危机,使当时的银行和商业能够把印度和中国的汇兑习惯(这两国和欧洲之间的汇兑期限)由发票后十个月,减为见票后六个月;二十年来,由于航运的加速和电报的设置,现在有必要再把见票后六个月减为发票后四个月;或者作为第一步先减为见票后四个月。”(《资本论》第二卷280页)同时书中还写道:“一八六六年七月二日,主要同印度和中国做生意的伦敦五家大银行和巴黎贴现银行发出通告说,自一八六七年一月一日起,他们在东方的分行和代办所只买卖见票后不超过四个月的票据。”  相似文献   

7.
蒙古人欲将中国土地变牧场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引用英人乔治·恩索尔《各国人口研究》中的话,并在这个引文注释中写道:“当蒙古人入侵中国北部各省的时候,曾经商议要消灭那里的居民,并把他们的土地变成牧场。”(《资本论》第一卷第798页)  相似文献   

8.
邓小平提出“抖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见解,虽然源于马克思关于“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观点,但突出了“第一”的创新意义。如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相关论述作些比较,从中可受到深刻的启发。 一、“第一生产力”思想与劳动者作为”首要因素”观点的关系 按照生产力的传统定义,在现实生产力的诸要素中,劳动者是最积极的首要因素。马克思说过:“最强大的一种生产力是革命阶级本身。”(《马恩全集》第4卷第197页)列宁也说过:“全人类的首要的生产力就是工人,劳动者。”(《列宁选集》第3卷第843页)马克思和列宁都把劳动者作为生产力诸要素中的首要因素。虽然他们都十分重视科学技术的作用,但毕竟还没有把科学技术的作用上升到第一或者首要的位置。那么邓小平提出的“科学技术是  相似文献   

9.
长期以来,人们都是说,共产主义社会划分为两个阶段,即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并且认为,这种划分是依据马克思的论述。我认为,把共产主义社会划分为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两个阶段,不仅不是马克思的论述,而且不是马克思的本意。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写道:“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马恩选集》第1卷第273页)马克思在《资本论》中也写道:“设想  相似文献   

10.
1988年,邓小平同志说:“马克思说过,科学技术是生产力,事实证明这话讲得很对。依我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274页)“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大大地丰富和充实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具有现实而又深远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首先,这个论断是对现代社会  相似文献   

11.
长久以来,不平等条约作为英国殖民主义的象征,拥有绝对不可改变性。但1942年10月10日,英国却第一次宣布自动放弃在华特权,并于1943年1月11日同当时的中国政府签订了《中英关于取消英国在华治外法权及其有关特权条约与换文  相似文献   

12.
所谓利益,马克思界定为“人们通过社会关系所表现出来的不同需要。”(《中国大百科全书·哲学卷》第483页)这就是说,利益是在人们的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中产生的,利益的物质内容就是人们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人的表现于社会表层的各种行为,大都是某种利益行为。正是为着利益,人们从五湖四海走到一起来了;同样也是为了利益,人们又尖锐地对立起来。也就是说,利益归根到底是人们在社会生活所有领域进行活动的动因。正如马克思所说的:“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第82页)但是,中国几千年…  相似文献   

13.
1.学习政治经济学有什么重要意义? 第一,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有三个组成部分: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其中,政治经济学占有特殊重要的地位。恩格斯指出:无产阶级政党的“全部理论内容是从研究政治经济学产生的”。(《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第116页)列宁把政治经济学称作是“马克思主义的主要内容”,认为“马克思的经济学说就是马克思理论最深刻、最全面、最详细的证明和运用”。(《列宁选集》第二卷第580、588页)政治经济学所以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占有如此重要的地位,是  相似文献   

14.
在人类社会里,人们的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同满足这些需要的手段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任何时候都存在。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需要是同满足需要的手段一同发展的,并且是依靠这些手段发展的”(《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559页)。  相似文献   

15.
党风概念的第一种含义——党的作风的简称 1942年,毛泽东同志第一次使用了党的作风一词,并把它简称为党风。他说:“学风和文风都是党的作风,都是党风。”(《毛泽东选集》第3卷第814页)这里使用的党的作风,从词源上来说,是一个外来词,直接来源于马克思列宁主义创始人。最早在党内生活和党的建设问题上使用作风一词的是恩格斯。他在19世纪70、80年代就提出要反对党内某些人身上存在的“阿臾奉承作风”(《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4卷第356页)和“华而不实作风”(同上书,第39卷第468页),其主要含义是指党员个人在  相似文献   

16.
一在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原则中,社会主义民主原则是马克思主义一个最基本的原则。早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刚刚兴起的时候,恩格斯就在他起草的《共产主义原理》中写道,无产阶级革命将建立民主制度,从而直接或间接地建立无产阶级的政治统治。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和恩格斯进一步明确指出:“工人革命的第一步就是使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争得民主。”(《马克思思格斯选集》第1卷第272页)列宁于十月革命胜利后在俄共(布)第七次代表大会上直接宣布:“对我们来说,重要的就是普  相似文献   

17.
列宁曾经指出,民粹派“否认一切商品经济的基础——社会分工”。(《列宁全集》第3卷,第19页)这就是说,任何商品经济的基础都是社会分工,“而社会分工的精细的程度决定了它的发展水平”。(同上第52页) 列宁的这个观点和马克思、恩格斯的观点是一致的。马克思说过,“分工使劳动产品转化为商品,因而使它转化为货币成为必然的事情。”(《资本论》第1卷,第129页)恩格  相似文献   

18.
正《两访中国茶乡》,描述的是19世纪一个英国人眼中的中国。罗伯特·福琼是英国的一位植物学家,分别在1843年和1848年两次到中国考察植物,把大量的植物物种传到英国、印度等地。罗伯特·福琼第一次来中国,是受英国皇家园艺学会派遣,到中国采集植物,将大量中国植物"偷运"到英国。1848年,他受印度公司的派遣,第二次  相似文献   

19.
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五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2页。  相似文献   

20.
1854年,马克思指出:“英国工人阶级既然创造了现代工业的无穷无尽的生产力,也就实现了解放劳动的第一个条件。现在它应当实现解放劳动的第二个条件。它应当把这些生产财富的力量从垄断组织的无耻的枷锁下解放出来”(《马恩选集》第1版第2卷第77页)。这里的“第一个条件’哪实现社会主义的经济条件,指的是资本主义时代创造的社会化生产力;“第二个条件”即实现社会主义的政治条件,指的是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剥夺剥夺者。1922年,列宁指出:“新经济政策在经济上和政治上都充分保证我们有可能建立社会主义经济的基础。问题‘只’在于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