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优化简案简审制度,高效快捷审理民事案件,提高庭审质效,是现行繁简分流机制下解决简案简审制度面临困境的有效路径.细化分流标准,从诉讼标的额、案件性质、当事人的情况三个维度综合考量;实行"以法官依职权启动为主,以当事人合意选择适用为辅"的基本原则;改革审判结构,简案简审的合议庭由至少一名简案专审法官和审理普通案件的法官组成...  相似文献   

2.
所谓审判权运行的行政化倾向(以下简称行政化倾向)是指作为审判活动的亲历者,独任法官和合议庭有时只有案件审理权,而无案件决定权;部分案件的决定权,根据审判权限,由不参加案件审理的法院领导通过讨论或审批案件的形式行使。  相似文献   

3.
在案多人少的今天,以合议庭为基层审判主体的司法制度加剧了司法资源与司法需求之间的紧张关系;限制民事审判效率、导致民事普通程序简易化和简易程序的滥用;使合议制本身和陪审制变形等弊端.一审案件独任制审理是现代司法潮流,应扩大独任制在初审程序中的适用;为基层审判委员会的审判化以及合议庭的实质化营造空间,并建立相应的配套制度.  相似文献   

4.
死刑案件第三审程序是权利型审判程序,其基本要素也要相应地做出符合权利型运作的规律要求。中、高级法院的法官参与三审合议庭审判有其合理性和科学性,排斥了非专业人员参与案件的审判,提起第三审程序的主体应包括被告人及其辩护人和检察机关。合议庭审理上诉案件的审理范围不必局限于事实审或法律审,应坚持诉审一致原则,充分体现对当事人权利的尊重和现实救济。  相似文献   

5.
新修订的行政诉讼法将政府信息公开的案件都列为适用简易程序的规定令人质疑.由于政府信息公开行为本身的复杂性以及此类行政诉讼案件的复杂性,政府信息公开的行政案件不完全符合适用简易程序的条件,不能采取一概由法官独任审理的简易程序,对大部分此类案件应组成合议庭按照普通程序进行审理,以确保此类案件审理的公平公正.  相似文献   

6.
依照法律,我国大量的案件是由合议庭审理的.但由于制度设计和操作上的缺陷,审判实践中合议庭作用并未得到充分发挥.因此,必须深入研究合议庭制度存在的问题以及改进方法.  相似文献   

7.
一 概述合议庭是世界各国通行的审判组成形式 ,之所以设立合议庭 ,目的是为了集中集体智慧 ,发扬案件审理中的民主 ,发挥合议庭的合力作用。应当说 ,这是设立合议庭的理想目标和初衷。但长期以来 ,由于我国法院行政化、官僚化的管理体制 ,审者不判、判者不审 ,审判分离 ,严重影响了诉讼的公正和效率 ,也打击了合议庭组成人员的积极性。众多有识之士提出 ,这种体制必须改革。各地法院从八十年代后期到九十年代 ,开始探索和试点审判方式改革。审判方式改革必须以宪法和法律为依据 ,目的是实现司法公正 ,重心是公开审判 ,内容是强化庭审功能 ,…  相似文献   

8.
法官助理制度的设置是近年来司法改革研讨內容之一,也是法官职业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我国 建立法官助理制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是实现法官职业化的关键,同时是实现司法公正与效率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法官队伍职业化建设是现阶段我国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法官员额制度则是推进法官队伍职业化建设的重要突破口。实行法官员额制度,必须立足中国国情,充分考虑影响和制约司法公正与效率的各种因素,合理吸收借鉴其他法治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科学确定不同级别、不同地域法院的法官员额,稳妥推进现有法官队伍的精英化重组,尽力适应社会公众对司法审判的需求。  相似文献   

10.
根据我国《人民法院组织法》规定,审判委员会是我国人民法院中集体领导审判工作的最高组织形式。它对合议庭审理的重大或疑难的案件有进行讨论和作出决议的权力,还负有总结审判经验和讨论决定其他有关审判工作问题的任务。但是,从近年来的审判实践看,许多法院的审判委员会并未全面履行法律赋予的职责,在工作中也存在这方面那方面的问题,尤其是近年来,人民法院工作范围越来越广,受理案件数量成倍增多,新类型案件层出不穷,给审判委员会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适应形势的需要,改进和改善审判委员会的工作,已成为一项紧迫的任务。 从目前看,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工作普遍存在如下不足: ——未能全面履行法律赋予的任务。比较普遍的情况是,审判委员会只管讨论决定案  相似文献   

11.
刑事诉讼法、人民法院组织法、有关司法解释规定了人民法院内部监督的性质和讨论决定案件的程序.但学界对审委会的性质有不同观点,对审委会讨论决定个案有肯定说、改革说和否定说之争.审委会讨论决定案件有利有弊,但弊大于利,应当改革.审委会应当履行审判案件管理之责,不应当再讨论决定合议庭审判的案件,并将此权真正还权于合议庭.  相似文献   

12.
审判委员会的性质在学界存在争议,从不同角度考察可能得出不同结论.从历史视角看,审判委员会的行政色彩具有历史延续性;从现实视角看,审判委员会是一种承担审判职能的事实上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审判组织";从应然视角看,审判委员会不应该成为独任庭、合议庭之外的第三种审判组织.虽然审判委员会仍将在一段时间内存在并发挥作用,但最终应当被取消.  相似文献   

13.
合议庭负责制有两个要素,一是平等参与,即合议庭全体成员平等参与案件的审判活动;二是共同负责,即合议庭全体成员对案件的事实认定和法律适用承担责任。司法实践中合议庭成员却发生了角色异化,呈现出两强两弱的非正常格局:审判长和承办法官处于强势地位,呈现出主导型人格;普通法官和人民陪审员处于弱势地位,呈现出依附型人格。为了达致合议庭成员的角色衡平,在平等参与方面。庭前阶段要建立独立阅卷制度和两次提纲制度,庭审阶段要明确审判长主持的事项与合议庭合议的事项,评议阶段要完善发言顺序限定制度和建立一次表决制度,在共同负责方面,需要建立合议庭责任——个人责任的责任承担模式,完善考核机制和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14.
实践中,民事审判权并非由承办案件的法官所独享,而是由合议庭成员、人民法院内部不同的成员和机构所分享。这种审判权分享机制,必然会对法官的证明评价活动以及证明评价的结果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5.
民事诉讼效率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事诉讼效率的概念应该包涵于诉讼效益之中,基本涵义是提高单位时间内的办案数量。诉讼公正与诉讼效率是两个独立存在的价值范畴,既互相矛盾又协调、统一。影响诉讼效率的制度性因素主要包括诉讼程序、当事人制度、审判管理、法官职业化。  相似文献   

16.
审判委员会制度是中国内地特有的司法制度,也是备受争议的法律制度。从该制度实施亲历者的角度,选取了近三年来五个基层法院审判委员会研究案件的情况,采取实证的研究方法,从审委会与司法独立、司法责任、司法公正之间的关系等方面入手进行分析研究,对备受争议的专业化冲突、判而不审、不公开透明、组织行政化等问题深度分析论证,在正视该制度不足的同时,肯定审委会制度在解决疑难问题、防止错漏偏差、维护司法公正等方面发挥的积极作用。在现有法官队伍状况下,审判委员会制度有保留的必要。  相似文献   

17.
将法官职业"去行政化"是我国司法领域改革一直致力于打破的藩篱,是遏制司法行政化的必要一环。深圳的法官职业化改革只是为法官职业化改革点起了"一束光",并需要进一步细化,接下来的法官职业改革至少应该在理顺法院内部管理机制、完善法官职业选任条件和完善法官职业保障制度等方面有所突破。  相似文献   

18.
试论审判委员会制度的改革和完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审判委员会制度是我国独具特色的一项司法审判制度。随着我国民主法制建设的不断深入 ,其缺陷也日益暴露出来。主要表现在 :审判委员会履行法定职责不够全面 ;审判委员会制度与现代诉讼制度的基本原则相矛盾 ;审判委员会组织的行政化难以保证审判质量 ;审判委员会制度不利于落实错案追究制度。改革审判委员会制度必须立足于当代中国的国情和政情 ,准确界定重大、疑难案件的范围 ,严格控制提交审判委员会讨论案件的数量 ,转变审判委员会的职能 ;规范审判委员会讨论案件的程序 ,建立委员间接听审制度、回避制度、审判委员会讨论案件的时限制度、说明理由制度及记录签阅制度 ;改革司法权行政化模式 ,实行审判委员会委员精英化。  相似文献   

19.
“彭宇案”一审判决公布后,引发人们对信任危机和道德滑坡的忧虑,以及对司法公正的期盼,引起的关注超出国人的想象.特别是南京官方4年后对“彭宇案”事实真相的披露,再度引发“井喷式”的热议.但不论“彭宇案”现象涉及多少问题,不论具体案件有多少原因,一审法官没有坚守法律标准和道德底线是问题的关键所在.避免类似情况重演的重点,在于司法裁判的自明性.也就是法官必须要承担守护法治水源清澈之责、辨别是非之务、维护法律公平正义之职和弘扬优良传统道德之任.希望通过本文的论述,能对立法完善和法治进步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20.
我国宪法规定,人民法院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审判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同时还规定公民有言论自由。当一个案件通过媒体进入民众视野后,大部分民众对案件的关注,更多地是建立在已有的先见之上,而不管法律下的事实认定。由此,舆情给法官审判案件带来了一定的压力。在言论自由和舆论监督下,面对舆情,法官应当根据预期受众、社会共识度和社会效果,或侧重详尽事实、或加强说理论证,有选择地完善判决书,法院应当从舆情规律的把握出发,采取分阶段引导舆情和建立舆情危机应对机制等措施,帮助法官直面舆情、积极减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