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临时爸爸     
可怜的孩子-九岁的姗姗只能活30天了.临终前,她最大的愿望就是见到自己的爸爸.可是,她和妈妈已被爸爸抛弃六年了,妈妈一直骗她说"爸爸出差了".为了满足女儿的愿望,妈妈决定寻找一位--  相似文献   

2.
1993年10月8日的天空是阴霾而飘雨的,我心爱的妈妈离开了我们,去了一个未知的世界.妈妈走的那一瞬间,爸爸没有哭,直到我抱着两岁的弟弟站在他面前,才看见他那纵横的泪水.那年爸爸50岁.  相似文献   

3.
15、爸爸说:江青嫌我是土包子,她同你妈妈完全不同   我和爸爸单独在一起的时候,除了谈我的学习、生活之外,更多地则是谈妈妈。谈妈妈的现在情况和过去的往事;谈妈妈与爸爸那难忘的十年情谊。   爸爸对妈妈念念不忘,旧情难舍。   爸爸是一个十分重感情的人。爸爸知道,谁都无法去纠正这历史造成的错误,谁都无法减轻妈妈的痛苦。爸爸是深深地了解体谅到妈妈孤独、寂寞、凄楚的心情。正因为爸爸了解妈妈,爱着妈妈,为了安慰心灵上遭受过巨大打击与创伤累累的妈妈,爸爸从妈妈离开延安时的那天起,从来就没有忘记妈妈。他写过信…  相似文献   

4.
2006年2月13日,在德国一家医院里,一个健康的女婴出生了,但是她的妈妈海德曼和爸爸霍夫曼在看到小女婴的那一刻却惊呆了:这怎么可能?霍夫曼是德国斯图加  相似文献   

5.
风雨乾坤     
司马惠玲背着一个旅行袋走出了省委机关大门。突然,一辆小轿车停在她身旁。一大胡子、戴着大眼镜的司机说是她妈妈派他来送她去锦江的。司马惠玲正在想肯定是妈妈不想让爸爸知道,就被司机推上了车。  相似文献   

6.
12、爸爸和妈妈在战火中的爱情妈妈和爸爸结婚以后,妈妈肩上的担子重了,既要工作,又要照顾好爸爸的生活。在那极端艰苦的年代,要保证爸爸的身体不缺营养,可不是很容易就能办到的事。听爸爸讲:他特别爱吃辣椒。妈妈有时为了他就从老乡手里买点,这在当时就算是奢侈了。因为环境恶劣,供应不足,尤其是蔬菜太少太少。爸爸因为吃菜少,腹胀难受,大便困难。这可急坏了妈妈。她步行四十多里,向一位郎中借了个大便通气管拿回来。又把仅有的一块肥皂放在温水盆里,像磨墨一样在盆里来回磨呀磨。等肥皂溶解了,然后把管子插入肛门,把肥皂水…  相似文献   

7.
重访张也     
2001年12月21日,我在北京参加全国第七次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期间,再一次见到著名歌唱家张也。因为自她小时候起我就喊惯了她“也姑娘”,那天也就随口喊她:“也姑娘!”她连忙答应,并亲热地和我合影、寒暄。后来她妈妈也专程来看我,不幸的是我的好朋友、张也的爸爸已病故,要不我们可以来个北京大团圆。说来我家与张也家的关系也非同一般。先是我认识张也的爸爸,而且在工作中结成了好朋友,而后是我儿子唐湘岳采访了他的女儿张也,并向我谈起他写“花鼓嫩秀张也”的经过。他将稿子给我看了一遍,我说我认识她爸爸。没几天…  相似文献   

8.
题记:吴念念,一个让人怜爱的女孩子。在她还没有出生的时候,父亲就因病离开了她和妈妈,后来妈妈也改嫁了,她一直由外公外婆抚养长大。在她的心里,外公外婆就是她的“爸爸、妈妈”。可喜的是,这个孩子学习刻苦、勤奋,在琴棋书画方面颇有天赋。但是,可能由于家庭特殊情况,她不是一个很自信的孩子,而且在各方面的表现也不是很大胆,以至于她良好的天资被埋没了$  相似文献   

9.
生日吃面     
在某大饭庄的雅座上,爸爸、妈妈正在给女儿做生日。“小玲,今天是你上大学后过的头一个生日,我们给你祝贺一下。你可要懂得当父母的一片苦心,不兴‘一年土,二年洋,三年不认爹和娘’啊!”妈妈激动得说起话来还带点颤音。“好,为我们的大学生干杯!”爸爸举杯说。小玲并不动酒杯,却问:“爸,奶奶怎么还没来?”爸爸欲言又止。“噢,奶奶嘛,看电影去了,是她老人家最爱看的戏曲片,特意给她买的票。”妈妈看了爸爸一眼,赶紧解释说。“干嘛偏买今天的票!我去把奶奶接来吃饭。”小玲说着要走。  相似文献   

10.
妈妈的信     
不知为何,妈妈的这封信被我保存了整整八年。——是自责吗?妈妈去世前的确如此,每读一遍万箭穿心。是忏悔吗?妈妈去世后,每读一遍泪如泉涌。这封信写于2004年的10月25日,这一年妈妈已是86岁的高龄。我能想象妈妈伏案疾书时的情景——她的手在颤抖,她的眼在流泪。为什么同住一个城市却非要写信?难道不能面谈?不能在电话里讲述?她的目的只有一个:"道歉"!——母亲向女儿道歉!那天的情景我记忆犹新:又是一个周末,到了我例行回家看望妈妈的  相似文献   

11.
小玉是北京三里屯一家美甲店年龄最小的员工,她1992年10月生于河北邢台未庄村。小玉家有四五亩地,种玉米、小麦、花生,但基本都是小玉的爷爷在种。从她记事起父母就一直在外打工,现在,41岁的妈妈还在制钉厂给人家看机器,40岁的爸爸则在另一家制钉厂做喷漆的活儿。  相似文献   

12.
指路明灯     
今年7月1日,我站在鲜红的党旗下,庄严地宣誓:“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作为一名学生党员,作为一名在19岁就被党接纳的高中生,我激动不已。此时此刻,突然有四个亲切的大字跃入我的脑海——“共产党员”。是的,是《共产党员》一步步引导我追求真理,把我领进了党的大门。 我爸爸、妈妈都是老党员,《共产党员》杂志是我们家的常备“精神食粮”。小时候,爸爸、妈妈常把每期《共产党员》杂志用细绳串起来,挂在玻璃隔窗上。那时我总愿意翘首仰望她,觉得她是那么的神圣。“共产党员”是我最早认识的几个字。  相似文献   

13.
四月 《党课》2013,(20):78-81
在我眼里,爸妈是一对怨偶,月老喝醉了瞎牵的线。听奶奶说,爸爸在认识妈妈之前,有一个相好,爸爸为了那女孩,愿意舍了身家性命,随她私奔,谁料二人私奔到新疆,那女孩竟然为了贪图享受,抛弃了老爸,  相似文献   

14.
“妈妈在爸爸去世后15个月随爸爸而去了,2008年6月24日我妈妈跟随爸爸而去,从此我爸爸妈妈都没了。在悲痛欲绝的日了里,泪水不止,不知何时才可平静我悲伤的心情,爸爸妈妈都健在,无忧无虑的日子多么美好,这些回忆,天天回荡在我忧伤的心中。”这是在毛新宇的母亲邵华将军去世后,访问新宇时讲的话。  相似文献   

15.
妈妈去世已有一段时日了,但日里夜里我总会感受到妈妈亲切的笑容,我们母女26年的点点滴滴深深浅浅地铺展在眼前,让我心痛不已…… 我出生56天时妈妈就把我留在阜新的奶奶家,7岁时妈妈才把我从奶奶家接回桓仁。 那时我们家住在兰家沟的平房里,晚上经常是爸爸陪着我,哄我入梦;碰到爸爸出差,  相似文献   

16.
从我们记事的时候起,就常常听妈妈和老同志说起爸爸。近20年来,随着安徽的宋霖同志对爸爸研究的深入和大量资料的发掘和整理,我们对爸爸的一生,有了更系统的了解。我们曾多次回到淮南革命老区和山东临沂爸爸安息的地方,拜望乡亲,寻访遗迹,参加纪念活动。每一次都受到深刻教育,浮想联翩,夜不能寐。我们最突出的感受是,我们的人民是最好的人民。他们勤劳、善良、勇敢、纯朴。尽管他们在战争中也做出了贡献,经受了苦难,付出了极大牺牲,但是他们从不踞功,并且牢记着所有曾为他们做过好事的人。1978年10月,我们去安徽省定远县藕塘…  相似文献   

17.
1966年12月23日,我的妈妈、周恩来总理身边的工作人员、原国务院副秘书长许明同志被反革命分子江青、陈伯达一伙迫害含冤逝世。20多年来,她的音容笑貌时时蒙现在我的脑际,感到她好象一直同我们生活在一起一样,她的革命精神永远鼓舞着我们前  相似文献   

18.
田秀娟 《党课》2012,(12):91-92
她八岁时,父母开始闹离婚。她不懂什么是离婚,只记得母亲反复地问她:“想跟着谁生活?”她说:“我想和爸爸、妈妈一起生活。”北风呼啸的冬目,姥姥牵着她的手说:“你爸爸被狐狸精迷住了,不要你们了,咱去法院‘过堂’。”风吹在脸上,像刀割一样,她的眼泪扑簌簌地滚落下来。小小的心如掉进了冰窖一般,那冷,钻心入肺。多年以后,仍记忆犹新。  相似文献   

19.
"亲爱的爸爸,当你被国民党的顽固分子杀害了的时候,我还在妈妈的肚子里,已经就是一个没有爸爸的孩子了."亲爱的爸爸,你死去十二年后,妈妈不知道受了多少苦,流过多少泪,一直来到了延安,我们才过上了幸福的生活.我长大了,一定要做革命工作,为爸爸报仇."这是一篇1944年6月22日写于延安、被收载于<中华之魂--养教篇>的少年日记.  相似文献   

20.
“是‘干妈’陈茂珍让我享受到了家的温暖和快乐!”彭小露今年12岁,是云阳县凤鸣小学的学生。1岁半时,她的爸爸、妈妈就双双南下打工去了,留下她和年迈的奶奶相依为命,父母每隔两三年才回来一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