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网络实名举报受理与处置反馈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实名举报作为一种有效的网络反腐途径,是新形势下我国反腐倡廉的新兴手段。网络实名举报要求反腐制度更加透明,让公众能够广泛参与其中,促进反腐工作与网络舆论的交流互动。基于网络实名举报下的信息受理与处置反馈机制还未形成严密的网络反腐举报处置体系,我们需要在法律和制度的保障下,逐步建立和完善网络实名举报的各项工作机制,不断拓宽人民群众参与反腐倡廉的渠道。  相似文献   

2.
博览之窗     
《先锋队》2012,(21):54-55
发帖反腐不算网络举报网络技术为反腐倡廉开辟了一条新途径,但"网络反腐"并不等于网络举报。"网络反腐"是通过发帖对某人某事进行检举揭发,目的是揭露腐败行为,引起网民共鸣,扩大影响,进而使之受到职能部门重视。前不久,最高人民检察院举报中心有关部门负责人白会民表示,只有依法向国家机关告发,要求追究行为人责任,才属于  相似文献   

3.
《求实》2013,(10)
网络反腐是指公民通过网络渠道对政府执政行为表达意见和建议,并对其涉及的公职人员及其手中的公共权力进行监督的一种行为。民间网络反腐在反腐中具有积极作用,但民间网络反腐也随之出现了娱乐化、非法制化、虚假举报、敲诈勒索等问题,必须要加快推进民间网络反腐的立法与制度建设,把民间网络反腐纳入法治化的轨道,使民间网络反腐有法可依,让民间网络反腐成为制度反腐有益、有效的组成部分,更好地发挥民间网络反腐的正能量。  相似文献   

4.
声音     
"这的确是一场反腐风暴,是从来没有过的势头,让人们看到了希望"——北京大学廉政建设研究中心主任李成言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此次反腐风暴呈现出网络反腐、实名举报等新特点。"现在各地的压力很大,有的地方连公安罚款的力度都在加码——税拿不上来钱,就用交通、公安罚款来搞名堂。"——国家税务总局原局长、第十届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委员程法光说  相似文献   

5.
正近年来,网络反腐显示出强大力量,一批贪污腐败案件的查处都与网民的举报监督相关。但是,由于缺乏有效的法律制度约束,虚假举报、不实举报频现,一些不法分子借机敲诈勒索,实施犯罪活动。此外,由于公众的"猎奇心理"、"猛料思维",导致网络反腐呈现出娱乐化、低俗化的不良倾向,被举报人的个人隐私,包括家庭成员详细信息、照片也在网上疯狂传播,还有造谣诽谤、恶意  相似文献   

6.
正"纪委的快速反应激发着民间反腐的热情,反腐败是大家的事,反腐者永不孤单。从学生举报老师,到女儿举报父亲,2015年的民间反腐有特点。从网上发布举报信息,到网下提供实际证据,民间反腐摆脱肆意炒作、全民狂欢的乱象,而正在走上理性、有序的道路。在大力推进依法反腐的进程中,国家对民间反腐的行为和渠道也在进一步规范,让民间力量的发挥更加淋漓尽致。  相似文献   

7.
网络举报:信息时代反腐的新利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举报是以网络为载体的信息化时代举报新范式,是借助于信息技术的民主监督,这种监督是自下而上的,是一种更先进、更有效的反腐手段。要使反腐斗争取得新成效,必须尽快出台《公民举报法》,完善网络举报法规制度;健全网络举报受理机制,完善线索运用和反馈制度;保护举报人的合法权利,完善保护奖励举报、惩罚诬告制度。  相似文献   

8.
已有研究主要从"制度参与论"、"网民主体论"、"技术决定论"与"舆论监督论"四种意义上使用网络反腐一词,但却未形成关于网络反腐的一致定义。所谓网络反腐,是网民基于共同的利益和兴趣,利用网络空间为平台,通过网络曝光、网络举报等形式,引发和推动具有一定规模、一定影响的体制外政治监督行为,它包含网络反腐的双主体、网络反腐功能的两面性、网络反腐手段的多样性等三个层次的内涵。在中国现实政治生态下,网络反腐本质上是一种非制度化的参与,是中国语境下的一种特殊的体制外舆论监督方式,具有补充性、替代性和激活性等意涵。  相似文献   

9.
从抗争政治学的视角看,网络反腐的存在是弱势的举报(曝光)者对强势的被举报者(曝光者)的一种抗争,这种抗争的成效依赖于网络围观所造成的"势"。因此,从对影响网络抗争的反腐败制度系统、主体系统、载体系统的分析来看,网络反腐在未来的一段时期依然会存在,但制度化的反腐渠道将会逐渐吸纳非制度化的网络反腐。  相似文献   

10.
2014年,“打虎拍蝇”的热度一浪高过一浪,且越来越趋于常态化、透明化。在刚刚过去的2014年里,最受国人瞩目,也是目前取得较大成效的举措无疑是反腐败。王岐山执掌中纪委后,“打虎拍蝇”的热度一浪高过一浪,且越来越趋于常态化、透明化。从网络反腐、群众举报,到点名通报、严格执纪,中央纪委的反腐工作正以“组合拳”的形式出现,反腐手段、反复过程更加公开透明。这种“透明反腐”,既彰显了  相似文献   

11.
郭兴全  韩伟 《探索》2014,(2):41-46
反腐倡廉网络舆情对于纪检监察机关发现腐败案件线索、搜集腐败证据、回应网络民意等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由于受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网民群体复杂以及举报动机各异等因素影响,一些反腐倡廉网络舆情也存在证据不实、网络暴力、诬陷清廉干部的可能,造成网络民意失真。自纪委系统举报网站群开通以来,反腐倡廉网络舆情呈现网络反腐正规化、网民反腐理性化和官民合力反腐长效化趋势。在新的反腐败形势下,纪检监察机关有效应对反腐倡廉网络舆情需要树立新理念、构建新机制、推进法制化。  相似文献   

12.
网络反腐败是互联网发展和普及的产物,是反腐败的新形态,包括民间和官方两个层面。民间反腐主要采取网络举报和网络曝光的形式;政府网络反腐主要包括被动应对网络舆论和主动利用网络反腐,前者遵循压力模式,后者属主动模式。基于制度分析的视角,可以更好地理解网络反腐败的有效性与有限性,网络的技术架构、媒介体制、权力体制决定了网络反腐败的“效力,也决定了网络反腐的局限性。网络反腐需要从压力模式下的被动走向更加积极主动的利用网络进行反腐,其优势的充分发挥有赖于加强民间反腐和官方反腐的良性互动,实现网络民间反腐和官方反腐的制度与机制的无缝对接。  相似文献   

13.
论网络反腐     
网络反腐是我国在互联网时代的一种党和政府的防腐机构与广大人民群众反腐倡廉的新形式,具有网上举报、网络廉政文化、电子政务等形式和高技术性、综合性、开放性、隐蔽性、便捷性等特征.进行网络反腐具有重要的哲学、政治学、社会学、经济学意义.为了充分发挥网络防腐的积极作用,需要把握网络反腐规律、积极引导网民、完善管理运行机制、建立健全网络反腐制度和规范、建设网络反腐队伍.  相似文献   

14.
最近,"提速"成了反腐领域的一个关键词。重庆北碚区区委书记雷政富从其不雅视频曝光到被免职仅63小时;黑龙江双城市有关部门得知女记者实名举报人大代表后次日就成立调查组。此前的"房叔"、"表叔"被大起底,网络舆论监督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5.
正湖南怀化市委巡视联络办公室原副主任滕树旗,遭女儿实名举报吃喝嫖赌、包养情妇,严重违反廉洁纪律、生活纪律等被双开。在此之前,也有腐败分子遭情人举报、妻子举报等,如此大义灭亲式反腐,暗含着法律和伦理的较量。滕树旗被双开,大家的关注点可能更多在"女儿举报父亲"这个点上。毕竟,血浓于水,作为亲生女儿,为何忍得下心去举报自己的亲身父亲,想必其犯下的错误实在让人无法忍受。其女儿控诉父亲"长期在  相似文献   

16.
为了更有效地预防腐败,不断取得反腐败斗争新成效,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在坚决惩治腐败的同时加大教育、监督、改革、制度创新力度”,“健全反腐倡廉网络举报和受理机制、网络信息收集和处置机制。”为此,本课题组通过分析网络反腐的由来、现状及网络反腐的利弊得失,认为要兴利除弊,充分发挥网络在惩治和预防腐败斗争中的作用,需要提高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尤其是领导干部对网络反腐工作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健全网络反腐工作制度、完善网络反腐工作机制;加强对网络反腐工作的指导,做好资源与人员的整合;充分发挥互联网优势,加大防腐反腐工作宣传力度。  相似文献   

17.
岳桂军 《党建》2013,(1):34-34
近期,有多名厅级以上领导干部被纪委调查,其中因网络举报而被调查的占很大比例,可见网络反腐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网络反腐深受网民青睐,源于其便捷、低成本、传播速度快、容易形成围观效应、有利于保护爆料者自身安全等独有特点。从强化监督的层面而言,网络反腐具有不可替代的积极意义。同样需要引起关注的是:网络是把双刃剑。  相似文献   

18.
《廉政瞭望》2011,(1):16
2010,反腐风急。回首这一年,舆论监督力量的提升,举报诉求的多渠道表达,一批新规的出台,一群贪官的倒掉,均让老百姓看到了反腐力量的强大和未来道路的曙光。2010  相似文献   

19.
呼俊敏 《先锋队》2012,(33):30-31
近年来,网络发挥了"反腐利器"的作用,在揭露案件细节、曝光官员信息等方面所向披靡。继周久耕之后,因"香艳日记"而受到网民关注的广西来宾烟草局原局长韩峰,同样未能在强劲的网络反腐利器面前挺到最后,最终被绳之以法。而这一次,"表哥"杨达才的落马,再次让公众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网络反腐的强劲力量。从上述的几个案例看,网络反腐的路线图是:网民发帖→网友顶帖→形成热点→媒体追踪→事件放大→政府介入→真相大  相似文献   

20.
肖华 《党建文汇》2014,(4):25-25
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新闻中心举办的网络访谈中.广西壮族自治区高级法院院长罗殿龙代表表示,去年以来,“网络反腐”迅速升温。统计显示,2013年.全国纪检监察机关共接受信访举报195万件,其中网络举报38.69万件,占总数的19.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