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小的时候,曾祖母讲过一个故事,人死了之后,像旅行一样在路上走。走着,看到路口摆两碗酥油。一碗黑,一碗白。酥油白的好吃,细腻香醇。黑的粗粝,苦,酸。一人只让吃一碗酥油。白或者黑。曾祖母说,吃了白酥油,能言善辩;吃了黑酥油,发傻,嘴拙,只说实话。吃了酥油,人接着走。到达上  相似文献   

2.
正热气腾腾的甜椒肉丝、番茄炒蛋、炒白菜,再加一碗汤。2月17日,新学期的第一天,宜宾市翠屏区南广镇杉木村小学新建食堂正式投入使用,孩子们吃上了开学第一顿热气腾腾的营养午餐。为了孩子们能吃上营养餐,"挑夫"校长代天久曾经每天背着30多个营养餐,走10多公里山路,为学生们送餐上山。而从新学期的第一天开始,杉木村小学的营养餐正式从"蛋奶模式"变为"供餐模式",孩子们每天都能吃上免费的热午餐了。据悉,自我省2012年餐模式,孩子们每天都能吃上免费的热午餐了。据悉,自我省  相似文献   

3.
为民 《支部生活》2008,(2):37-37
时下,许多人烧饭时,喜欢在蒸笼上放些山芋、玉米之类的粗粮,其实粗粮不宜直接放在蒸笼上蒸,原因在于蒸笼一般都是铝做的,粗粮直接放在上面蒸就会粘有微量的铝和铅,经常吃对身体不利。正确的蒸法应该是把粗粮放在碗里蒸。  相似文献   

4.
袁浩 《奋斗》2010,(10):59-59
<正>据史料记载,袁世凯生活上奢侈腐化,但常常装出一副清正廉洁的样子。一次,袁世凯故意在吃饭时召见官员,当大家来到他的住所时,只见他正端着一小碗小米粥,就着一条红烧鲫鱼吃得津津有味,也许是感到不够味,时而拿起一个佐料瓶往碗里倒些什么。官员们见了,纷纷竖起大拇指赞道:"袁大总统生活这样俭朴,吾辈值得仿效。"事后,卫士告诉大家:你们是仿效不了的。总统吃的是西北产的上等小米,且都是一粒一粒精心挑选出来的;  相似文献   

5.
有一次吃稀饭,一个碗忘记洗了。等找到时已很是难洗,左擦右抹就是洗它不尽,反把碗瓷伤了一些。爱人说:别白费力气了,用水泡几天再说吧。两天后,再去洗这个碗,哪里还需要什么清洁球,里面的干夹全变软了泡化了,只用手轻轻一转用水一冲,碗立即光洁如新。我把这叫做洗碗的浸泡理论。  相似文献   

6.
据报载:1962年6月。周恩来总理在大连疗养。一天,他驱车来到农村,看见一间露天的碾房里,一位白发苍苍的大娘在吃力位地推着碾子,边推边擦汗。总理便上前问:大娘。您碾这苞米骨子干什么?老大娘叹口气说:“碾碎了,用箩筛筛,掺点苞米面蒸着吃。现在正是大忙季节,一天三两粮,还不够吃一顿,活儿又累,不想法子填饱肚子,还不把地撂荒了?到秋天打不出粮来,还不得饿死人!”正说着,大娘的小孙子跑过来叫着要吃……  相似文献   

7.
穿着一身不怕沾泥沾灰的迷彩服和一双解放鞋,背着一个背篼,里面装满了电信器材,他就这样日日穿梭于乡村农户之间。 渴了喝口自带的水,饿了吃点自带的方便面或馒头,偶尔在农民家吃碗面条或炒碗冷饭,他也一定要付5元伙食费。  相似文献   

8.
从利州区宝轮镇移民安置点回来,蒋尉非常开心:…屋顶菜园’很受村民欢迎。菜园建好后,既可以降低二氧化碳浓度,让广元在争取碳排放权上多一些主动权,还可以解决白龙湖库区移民致富增收问题。”回到广元已是下午一点,匆匆吃过午饭后,蒋尉就在车上打了个盹——头晚赶写报告整宿未睡,两点还要到开发区去调研。“续挂”快结束了,她恨不得把一天掰成几天用。  相似文献   

9.
猴子的苹果     
从前,森林里住着一只快乐的猴子。它自由自在,想去哪里就去哪里,饿了就上树摘新鲜的水果吃,累了就找一个舒适的地方休息。一天,它经过一户人家,看到这家的桌子上摆着一只碗,碗里有几个苹果。这些苹果看上去太诱人了。于是,它一手抓起一个苹果,跑回了森林里。  相似文献   

10.
小李姑娘是湖南省长沙市一所幼儿园的教师。平时,许多小朋友不爱吃饭是令她颇为头疼的问题。一天,小李发现一个孩子在吃饭时将米饭和菜组合成动画片"聪明的一休"里的主人公形象,吃得津津有味。她不由心中一动。第二天她  相似文献   

11.
正"要那么多钱干什么,吃碗辣椒炒面就是幸福。"这是湖南省公务员的榜样——湖南省发改委党组成员、副主任左亭常说的一句话。作为一名厅局级的领导干部,能把吃碗辣椒炒面视为人生的一种满足和幸福,不仅标注了一个共产党员的淡泊境界,同时也彰显了一个领导干部心清气正的坦荡胸怀。与千千万万的公务员一样,左亭的淡泊和清廉源自一个共产党人对理想信念的忠诚和坚守,更源自一个领  相似文献   

12.
正"先进煮饭法"全称"粮食食用增量法",简称"增量法",是中国"大跃进"时期出现的一种奇特事物。当时,由于各种原因,全国陷入空前的大饥荒。城市居民每月粮食定量只有24斤,笔者是中学生,正在发育阶段,定量也只有32斤。按照现在的生活水准,每天一斤粮食不一定吃得完。然而当时副食品少得可怜,每人每月只供应食油3两、猪肉半斤,维持生命只靠每天1斤左右的粮食,就很勉强了。那时候人们根本不奢望吃好,连吃饱都不可及,每顿饭只有五、六分饱,挨不到下一顿饭就已饥肠辘辘了。为了让老  相似文献   

13.
<正>还记得在我小的时候,爷爷总是对我说:"那些年,没有饭吃,野菜、树皮甚至是皮带,我们都照样煮着吃!你还嫌饭不好吃……"虽然不明白,但我眼中的爷爷不管什么时候碗里的饭都吃得干干净净。还记得在我上初中的时候,奶奶总是对我说:那些年,过年能有件没有补丁的衣服穿是件多么奢侈的事情啊,你还嫌衣服不好看……"虽然不理解,但我眼中奶奶的衣服总是缝缝补补又三年,哪怕到现在也  相似文献   

14.
<正>走进群众问需求,走进基层问困难,走进干部问愿望冬日的暖阳静静地照在广元利州区三堆镇三星村的土地上,成片的核桃树栽满了山岭,食用菌大棚一个紧挨着一个,荷塘里采藕的人们笑声朗朗,大山深处一派红红火火的景象。"冯部长,你又来啦!"村民张元双远远地向广元市委常委、组织部长冯磊打着  相似文献   

15.
人人都要吃饭,但吃法不同。著名作家柳青写的《创业史》中的梁生宝,为集体买稻种,吃着自带的烧饼,就着5分钱一碗的面汤,也吃得津津有味;有的人“一顿饭一头牛”,却吃得味同嚼蜡。人人都要待客,但待法各异。有的清茶一杯叫客人流连忘返,有的虽是“满汉全席”却叫人败兴而去。“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中国人好客。但中国人待客讲究的是礼貌、热情、真诚。有的人却未能理解这一点。有农民朋友向笔者反映他们村里的情况:上面来了人,村干部总是领着客人跑上数里路,到街上或镇上  相似文献   

16.
正中华五千年,世世代代、祖祖辈辈的先人们,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中创造了大量民谣、谚语和俚语。它们大多来自民间,生动形象、通俗俏皮,不仅浅显易懂,而且意味深长,令人在心悦诚服中时有顿悟。比如说一个人"贪",压根儿不用"贪"这个字,只要将其描画为"见钱不要命,钻头不顾腚""吃着碗里,瞧着锅里""人心不足蛇吞象,得了金马驹还想它娘"的形象即可跃然在眼前。在究其"贪因欲生"的"贪  相似文献   

17.
正近日有媒体报道,某地组织一批机关干部到一个革命老区下乡锻炼,和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结果在活动中,不少干部在朋友圈里晒美食、美景,大秀各种劳动"美姿","吃的是农家菜,住的是农家院,到老乡果园里走了一趟",整个锻炼过程透着一股浓浓的"田园度假风"。还有干部感慨道:"天天待在办公室闷得慌,下乡搞‘三同’太舒服了!"  相似文献   

18.
正一口气吃掉10屉包子、20个汉堡、10斤牛肉、100斤小龙虾……近日,互联网平台"大胃王吃播"因弄虚作假、糟蹋粮食被推上了风口浪尖。以畸形的饮食方式吸引眼球,既有害个人健康也造成食物浪费。如此"吃相"难看的网络"吃播"该整治了!(8月21日《人民日报海外版》)借助直播红火与美食盛行的裹挟推动,近年来"我吃饭,你观看"的直播视频风生水起。为给受众不断带来新的视觉冲击与感官刺激,一些"吃播"在内容和形式上渐趋荒唐离谱、"吃相"难看,不仅超量进食、损害健康,  相似文献   

19.
正一碗洁白如雪的豆花、一份蓬软疏松的米饭、一口甘爽回甜的窖水(即碗里浸泡豆花的水),再来上一碟香鲜麻辣的豆花蘸水,这便是让人百吃不厌、回味无穷的"富顺豆花"。走进自贡富顺,那种满城豆花的芳香馥郁让人垂涎欲滴。"豆花来了,一碗嫩豆花哦!"店堂幺妹的吆喝声随处能听见。2007年,富顺豆花制作工艺入选四川  相似文献   

20.
<正>日前,北京市科协等单位发布了2014年十大科学类谣言,其中包括"地暖辐射会致白血病"、"吃一碗方便面花32天解毒"、"瓶装水暴晒后有毒不能喝"、"Wi Fi辐射会损害健康",等等,这些谣言多流传于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平台。北京市科协副主席刘晓勘指出,所有人都可能成为谣言的传播者,因此更应该努力做谣言的终结者。(《人民日报》)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传播的途径越来越多,以微博、微信为代表的新媒体,凭借即时性、交互性、共享性和社群化等诸多天然优势,在信息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