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8年前,他响应国家绿化号召,承包了600亩荒山,带着老伴、孩子扎根山岭种树。为了种树,他省吃俭用,经年累月在荒山上一锹一镐刨山种树。那些年,在光秃秃的山上总有这样一个场景:一个戴着破草帽、穿着老军布鞋的老人,扛着一个破口袋,裹着一捆树苗,在山上攀爬播种,风雨无阻。28年过去了,如今,荒山已成山林,满目葱绿。而他却依然贫穷,从未用树换过一分钱。  相似文献   

2.
画中有话     
绿色梦想在生命强音中绽放。今年57岁的兰林金,家住福建省长汀县,是一名断臂退伍军人。2011年,他响应长汀县政府"治理水土流失、发展生态农业"的号召,种树养山。失去双手的他,用残臂刨坑种树,用嘴"修剪"树枝,10余年来,在政府的帮助和他的努力下,承包的2200多亩山林带动了20多位乡亲就地务工。昔日荒山变成绿水青山、金山银山,如果说绿染荒山是他的梦想,正是这个梦想让他的人生如此精彩。  相似文献   

3.
从放牛娃到身居高位的军队干部,他将全部青春献给部队,心里却装有一抔"连根土"。从种树新手到大家眼中的"植树专家",他饮风咽沙、刻苦钻研,精心培育出一片造福百姓的"清风林"。从昔日光秃秃的荒山到今天的松涛阵阵,他带病上阵、倾尽所有,染绿了山丘、温暖了人心,一颗"赤子心"永不褪色。  相似文献   

4.
《廉政瞭望》2012,(18):60-61
云南陆良有8位普通的农村老人,三十余年来只做了两件事:种树、守山。他们这16只手在荒山上种出了13.6万亩树林,最后又无偿捐献给了国家,而他们每人每天只领7毛钱的工资。现在他们的心愿,只是希望能解决一下低保。  相似文献   

5.
阳春三月,鼓山南麓的福州市委党校成为一座绮丽妩媚的校园,绿草如茵、鲜花多姿,万绿丛中,飘来琅琅书声。许多外地宾客都由衷赞叹:这是全国最美的党校之一!学校副校长叶武平是校园建设的“园丁”。六年来,他把自己在农学院学到的知识应用于校园建设,和师生员工一起,为苇等学子创造了一个美好的学习环境,促进了党校工作的全面发展。校教学大楼边的空地原是一片废墟,叶武平率领大家搬走水泥渣、破砖烂瓦,堆上泥土,铺植草皮,创坑种树。为了赶时间栽下树,他常常中午不休息,晚上和星期日加班子,甚至还放弃了寒暑假。他说:“宁可…  相似文献   

6.
在临洮县新添镇,有一个因秦长城遗迹而闻名于世的地方——三十墩。经历了战争的洗劫和自然的变迁,秦长城的起首地三十墩周围几乎全部是荒山秃岭。满目的荒山让住在山脚下的一位老人寝食难安。 12年前,他放弃了舒适安逸的晚年生活,独居荒山,整地造林,造就了一个“青龙蟠山杨敬天,桃李杏果垂地弯”的绿色乐园,把“余热”默默地奉献给了荒山,谱写了一曲动人心弦的人生乐章。他,是一位老退伍军人,是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他的名字充满了绿色——马芳槐。 “知命”之年立壮志 敢叫荒山换新颜   今年 70岁的马芳槐,是一位已有 48年党…  相似文献   

7.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2月17日讲话中提到,唐太宗曾说"治国犹如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其实种树的经验,唐朝还真有人详细地记叙过。唐朝的柳宗元曾经写过一篇寓言体的文章,题目是《郭橐驼传》。文章写了唐朝一个被称为"郭罗锅"的乡下种树老把式的故事。他栽树或者移植的树,没有一棵不活的,而且长得都很茂盛,果树结的果子又早、又多,是大家公认的种树能手。有人问其种树的诀窍,他说:"不是我郭罗  相似文献   

8.
《江淮》2008,(5)
淮北市杜集区矿山集镇北西村退休教师石宗宏,发扬愚公移山精神,7年来坚持义务植树逾万棵,让昔日200多亩光秃秃的荒山披上了绿装。北西村群山环绕,7年前这里一片光秃秃,经常遭受沙尘的袭击。石宗宏自2001年退休后,便开始了种树的生涯,誓让荒山披绿装。  相似文献   

9.
正下岗女工包下200亩荒山5年前,李芳下岗,没了工作的李芳闷闷不乐。"下岗后也做了点小买卖,但从来没想过要上山种树,要不是丈夫的鼓励和支持,我根本不敢想自己创业。"李芳说,丈夫王忠于上中专时学农学专业,对树木种植有一定了解,而且,王忠于父母所在的俚岛镇沟陈家村正好有一片荒山。最终,在丈夫的大力支持下,2011年,李芳筹资承包了村里的200亩荒山。"起初真是遭老罪了,开荒盖房子时,为了看管建材,我丈夫  相似文献   

10.
王建柱 《党课》2014,(11):67-70
作为有功之臣,他本可躺在荣军医院安享优抚,靠国家养活一辈子,让别人照顾一辈子。然而,他却拖着重残之躯,在长达25年的光阴中,带领父老乡亲栉风沐雨,治理荒山,兴修水利,把一个穷村改造得焕然一新;尽管没有手和脚,但他硬是用嘴咬着笔、用残臂抱着笔,  相似文献   

11.
在贵州省东北部刚刚越过温饱线的德江县,一个由个体户发展成为非耕地开发老板的事迹,在当地广为流传。他,就是不要国家一分钱,靠自力更生,经过十多年艰苦创业,经济实力从当初的万元发展到如今百万元以上,被中央电视台、省和地区新闻单位宣传报道,现为德江县商会理事、县政协委员的向儒平。   向儒平原居住在德江县城,经营小杂货店。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党的富民政策的召感下,他决意跳出三尺柜台,到广阔的天地——荒山去干一番事业。于是,他凭过去曾在自留地栽植柑桔尝到甜头的经验,看准了县委党校旁边一片 30亩的荒山…  相似文献   

12.
张万盈 《当代党员》2014,(11):68-69
“生在云阳县,长在长江边,要想水土好,植树要赶早。”2014年9月25日下午,云阳县青龙街道亮水平社区二期安置房2栋5号102室内,56岁的王国云哼起自己编的“顺口溜”。从上世纪80年代初到现在,30多年来他累计种树3万多棵,让一个个荒坡披上了绿装,云阳人称他为“树痴”。  相似文献   

13.
在河津市城关镇城北村有一个造林老人名叫柴喜中。他承包荒山 ,扎根荒山 ,绿化荒山 ,成绩卓著 ,被人们誉为“造林功臣”。柴喜中今年64岁 ,中共党员 ,早年在河津文化馆工作 ,后调进市城建局 ,1992年离休回家。老柴回家后 ,并不把离休看作自己一生为党工作的终结 ,而是看作自己为党继续做贡献的开端 ,决心离而不休 ,谋求干一番事业。当他了解到城北村有一个荒山上有15亩荒地 ,杂草丛生 ,没有开垦 ,便亲自进行了实地考察 ,结果发现这座荒山上的地有发展的潜力 ,是自己晚年施展才干的好场所 ,于是便和城北村联系 ,从离休当年开始以十年…  相似文献   

14.
情系黑土地     
我叫闫秋香,今年32岁,是长春市双阳区石溪乡石二社农民。我曾按照报刊上介绍的科技知识种南瓜.小的30多公斤,大的达62.5公斤,在全县科技成果展览会上得过一等奖。我还承包过我家附近的破白灰窑,第一次烧窑失败损失了3万元。我总结教训,潜心学习。经过两年多的努力,盈利近30万元。1993年,乡里号召承包荒坡荒地,我们村50公顷荒山发包很长时间无人问津,乡领导很着急。经过一番激烈的思想斗争,我提出承包荒山。党组织十分支持我。与村里签了合同,便带着孩子住进了以前看果园的破房子.山上没电没水,而且冬天风大雪多,我常在深夜被…  相似文献   

15.
湖南省宜章县长策乡有个青年整天游手好闲,不务正业。一天早上,他往狮子口大山走去……山上的护林员留住了他。这青年人从山上下来,仿佛变了一个人,从此勤劳致富,还在荒山上种下了一片杉树林。 在宜章县,很多与这个护林员素昧平生的年轻人,慕名前往狮子口大山防火护林嘹望所。  相似文献   

16.
李佳 《湘潮》2024,(1):16-17
<正>作为党员干部楷模,杨善洲退休后去植树造林,再造绿水青山回报家乡父老的故事,展现了忘我利他的大爱,这是信仰的力量,更是精神的闪光。“我要回大亮山种树去!”1988年4月,已过60岁的杨善洲光荣退休。组织上安排他去昆明养老,杨善洲婉言谢绝了。他说:“我是一个共产党员,说过的话就要兑现,我要回大亮山种树去!”  相似文献   

17.
在锡林郭勒盟多伦县蔡木山乡铁公泡子村,有一位全县有名的植树能手——共产党员贾义祥。这个46岁的农民汉子,凭着执着的精神和满腔的热情,用辛勤的汗水播种着绿色的希望。地处浑善达克沙地南缘的蔡木山,近年来暴风肆虐、草地沙化,生态与自然环境遭受着破坏,乡亲们在“种一坡、拉一车,打一簸箕、做一锅,吃一顿、剩不多”的状况中苦苦煎熬着。贾义祥看在眼里、疼在心上。1995年夏季,县政府组织这里的农民到邻近的克旗、河北的围场学习那里的种树经验,深受启发的贾义祥毅然决定回村承包荒山,走一条植树造林、保护生态、脱贫致…  相似文献   

18.
正前些日子,从温宿到阿克苏,路过柯柯牙,看到深绿色的核桃树、火红色的苹果树和红枣树、银白色的长绒棉、金黄色的水稻,绵延数十公里。32年前种树的情景浮现在眼前。1985年,我考入农一师教师进修学校,记得当时城区的每个单位都有种树任务。我们是团场出来的学生,对种树并不陌生。种树现场,风沙大,到处是红旗,到处是人群,从南到北铺开,我们的种树地段在较中心的位置,靠近大路边,地里的石灰点清晰可见,那是先期进驻的人确定挖坑的位置,一个点打一个标记桩,来年种树的人才好确定树的位置,行距和株距都不能乱。  相似文献   

19.
共产党员王瑞宝是北京市储运公司的职工,20年前,被派到怀柔县一座荒山绿化基地主管种树,至今已完成了1100亩山地的绿化,栽了19万棵树。当年,王瑞宝是一个人上山的。山上只有几间孤零零的平房,一桌一床,带响的只有一台半导体收音机。山上吃菜很困难,得到20公里外的县城去买。比生活更艰难的是要让荒山秃岭绿起来。山上除了荆草就是酸枣棵子,别的什么也不长。刨树坑时,一镐下去全是石头,树坑里的土靠从石缝里一点点抠。土不够用,他就从山下背。栽树也颇费心思,大树苗栽起来费劲,  相似文献   

20.
他于1917年春考入北京大学,1919年3月赴法国巴黎勤工俭学;他曾参加由赵世炎、蔡和森、周恩来在法国领导的“里昂学运”;他曾与陈毅并肩战斗,相继起草发表进步文章;他曾任安徽泗县县长,为皖东北国共合作抗日新局面的形成做出了重要贡献。他,就是黎纯一。但鲜为人知的是,这位革命先烈去世后却一直被草埋在涪陵郊外鹅颈关的荒山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