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不断加大反腐力度,一些职能部门的工作人员利用手中权力吃拿卡要的行为大为收敛,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现象得到有效改观,不给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乱办事的权力寻租潜规则渐渐为社会所不容。然而,在一些领域一些人身上,权力寻租的惯性仍然存在,权力寻租的诱惑并没有完全消除,只不过由张扬走向低调,由不加选择、来者不拒到进行风险研判选  相似文献   

2.
报刊博览     
《新长征》2006,(12)
微型论坛官员极端个人主义三方面表现当前,尤其要旗帜鲜明地反对领导干部的极端个人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反映在权力运用上,突出表现为用权不公、以权谋私;感情高于原则,关系代替政策,甚至出现不给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乱办事的现象。极端个人主义反映在职务提升上,  相似文献   

3.
“不给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乱办事”,这句话在整顿机关工作作风中用得不少,批评得也对。但进一步思考,现实中固然存在“不给好处不办事”,但也不乏“给了好处就办事”的现象。 “不给好处不办事”该批,而“给了好处就办事”且办得巴巴实实,该不该批?答案恐怕就不那么一致了。 在我看来,“给了好处就办事”与“不给好处不办事”在本质上并无二致——都属腐败行为,都属该批该查之列。不同在于,一个是“不拿钱财不办事,拿了乱办事”,一个是“既收钱财又办事”;前者易使人愤愤然,而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三大支柱是现代企业制度、完善的市场体系和健全的宏观调控体系。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宏观调控体系的制定和执行都是靠党和政府的领导干部及工作人员来完成的。近年来,一些领导干部和工作人员在掌握了一定的调控权后,不是正确地运用其权力为党和国家以及人民谋利益,而是滥用手中所掌握的权力,即所谓不给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滥办事,使其权力恶性膨胀,从而给党和国家以及人民造成了重大损失。那么,怎样才能抑制权力膨胀呢? (一)加强教育,是抑制权力膨胀的重要基础。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十年改革最大的失误是教育。实践证明,各个历史转折时期都要加强教育,教育是先导,教育是基础。在当今市场经济条件下,出现权力膨胀问题其中的一个重要的因素也是教育问题。因此,我们应着手进行三个方面的教育:一是强化理论教育。即以党校为阵地,对领导干部进行系统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教育;进行党性教  相似文献   

5.
《理论与当代》2004,(10):43-43
阎平在2004年8月20日的《新华每日电讯》上撰文指出:近几年一些外商和民营企业家反映,大连的投资软环境“两头热、中间冷”,本来按规定可以批准或办理的事,中间管理人员因故拖着不办。问题大多出在一些处长、科长的身上,以及一些“七站八所”的方方面面。个别人员没有好处不办事,将公共权力部门化、部门权力利益化以及部门利益个人化。为了提高办事效率和透明度,大连市政府  相似文献   

6.
栗俊昌 《先锋队》2014,(1):21-22
保障权力运行规范透明,需构建纵到底、横到边、全方位的权力运行监督网络。腐败的实质是以权谋私,反腐的核心是管住权力。权为民所用,可以造福百姓,滥用权力则会祸国殃民。当前,我们一些领导干部滥用职权,失职渎职,执法犯法,甚至徇私枉法,一些公职人员增设门槛,为难办事人员,利用权力寻租空间谋取私利,群众反映强烈,社会影响极坏。究其根源,除了思想方面的原因之外,更主要的是公共权力缺乏有效监督,难以遏制权力私化。为了切实加强对权力运行的监督,保障权力运行规范透明,防止权力腐败,  相似文献   

7.
权力是责任     
权力是什么?不同世界观的人有不同的回答。有的人认为权力是权威,有了权力就有了权威,就可以高高在上,脱离群众,可以独断专行,个人说了算。有的人认为权力是金钱,有了权就有了钱,可以以权谋私,中饱私囊,可以我给你“办事”,你给我“好处”,一句话,可以用权捞钱。最近,  相似文献   

8.
专项治理不给好处不办事的歪风潍坊市潍城区委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作为县这一级如何破题?我们按照中纪委二次全会精神,结合本区实际,集中抓了党政机关中"以权谋私、不给好处不办事"这一突出问题,采取摆查与整改相结合、自查自纠与强化监督约束相结合、治标与治本相...  相似文献   

9.
《先锋队》1994,(7)
这样的干部让老百姓失望笔者最近在湖北省监利县农村进行调查,发现有如下不良作风的党政干部令老百姓失望。搞权钱交易的干部──他们见利忘义,不给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乱办事,滥用权力批条子。损公肥私的干部──只要自己能得利,不惜损害国家、集体财产。见异思迁的...  相似文献   

10.
权力腐败是人类政治行为的赘生物,已经成为国际社会的普遍现象。权力腐败的一个共同点就是腐败者利用所掌握和控制的稀缺资源,以权谋私、假公济私、损公肥私,通过权力寻租捞取好处。各国政府不得不花费巨大的人力、物力打击腐败、铲除腐败,甚至超越意识形态跨国界联合起来,共同对付腐败。  相似文献   

11.
情商:领导者不可或缺的一种素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情感智商运用到现代管理领域,是近20年来一直探索研究的重大课题。领导者要“用心管理”,而不是仅仅靠权力、压力使人服从。在领导工作的实践中,有的干部有些“娇气”,不愿与干部群众打成一片,身在群众,心在“汉”;有的干部有些“傲气”,身居要职,趾高气扬,架子大,瞧不起群众,疏远群众,听不进不同意见;有的干部有些“霸气”,把群众当成工具,任意摆布,动辄训斥;有的干部有些“邪气”,不给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乱办事,以权谋私,处事不公;有的干部有些“冷气”,对干部群众的困难疾苦、身心健康麻木不仁,不闻不问,…  相似文献   

12.
张旭东 《党课》2007,(4):74-77
什么是腐败?简言之,腐败就是用公权谋取个人、家庭或小集团的私利。近年来,随着党和政府反腐败力度的不断加大,一些机关干部迫于反腐败的高压态势,不敢公开再搞贪污受贿等腐败,却涌起一股暗流,流行起新的潜规则,即不给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乱办事。从表面看是人情往来,其实是权钱交易、彼此心照不宣。这种现象被称之为“非典型性腐败”。值得警惕的是,这种“非典型性腐败”正在演化成为公开的腐败,而且越来越肆无忌惮,如果我们不加大力度予以惩治,那么其后果将是十分严重的,这绝非耸人听闻。  相似文献   

13.
过去,政府工作存在很大的封闭性,不少政策不会向社会公开。老百姓到政府部门办事,工作人员一句“研究研究”就将人打发了。这种情况,容易滋生官僚主义和权力寻租现象。  相似文献   

14.
现代经济学有个著名的“寻租理论”,即少数人利用市场经济初期的制度缺陷和执法缺陷,运用种种合法或非法手段.以行政权力干预社会经济的正常运行.制造种种不平等竞争来获取个人或小团体的私利.这种由权力带来的私利收入称为“租金”,以权力获取“租金”的行为称为“寻租活动”.  相似文献   

15.
权力寻租现象与我国30多年改革所采取的方式和由改革形成的制度环境密不可分,在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过程中,出现了两种资源配置的方式,即行政机制和市场机制,这构成了权力寻租的制度基础。利用要素垄断进行权钱交易、利用国企改制侵吞公共财产和利用市场监管谋取暴利是权力寻租的三个重要机制。要遏制住权力寻租的蔓延、铲除产生腐败的制度基础,必须矫正要素价格扭曲、完善产权制度、建设法治和服务型政府。  相似文献   

16.
多少年来,用公款吃喝玩乐之风比较盛行,虽然几经整治,但问题依然存在,群众对此深恶痛绝。用公款吃喝玩乐之风屡禁不止的因素多而复杂,其问题的主体在人,客体在钱,关键还在体制和机制。综合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部分人的思想在作祟,人生现、价值观、权力观扭曲。应当肯定,省直机关多数干部是比较清廉的,是厌恶吃喝玩乐风的,问题大多发生在掌握实权的少数人身上。这些人用公款吃喝玩乐习以为常,并以此为荣。他们把权力异化和“变味”,使国家权力部门化,部门权力个人化,个人权力商品化。“不给好处不办事,给了…  相似文献   

17.
<正>政府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在哪里?不少人第一时间想到的,可能就是那用柜台隔开的“窗口”。从各种办事的“途径”,到各部门受理事项的具象化办事通道,再到集中办事的政务服务大厅,窗口工作的变迁展现了政府在理解以及实践“服务群众”中思想、作风的转变。同时“,办事”背后的权力寻租也往往在这里走出第一步,滋生“窗口腐败”……  相似文献   

18.
也说“好处”荒石你想办事吗?看有没有好处。没有好处不办事。任你磨玻嘴,跑断腿,也无济于事。你说你条件够了,够条件的人不止你一个。僧多米少,对不起,轮不到你。你说你告,那就告去,告还得有好处,没有好处难告倒。与其拿好处告状,还不如拿好处办事。你说是熟人...  相似文献   

19.
寻租理论的现代表症、根源及其规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丽 《唯实》2009,(8):104-107
权力寻租是把权力商品化,或者说是以权力为资本,去参与商品交换,它是政府官员利用手中的权力,避开各种监控、法规、审核,从而寻求并获得自身经济利益的一种非生产性活动。它源于资源的稀缺性、监督和制约机制的不健全。解决权力寻租问题应该依赖制度创新和制度改革,从而更好地发挥政府资源配置的功能。具体的做法有:减少政府管制的力量;加快改革步伐,缩短制度惯性的持续时间以压缩权力寻租空间;在政府可支配的范围内制定合理的、科学的、严谨的规则。  相似文献   

20.
德安  殷欣 《支部生活》2009,(7):45-45
近年来,开矿成为一些人快速致富的门道。而一些掌管该项审批开发权的人就把手上的权力当做了寻租的摇钱树。他们官位不大,权力却很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