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在古典经济学那里,资本主要是作为"可感觉物"而存在的,这实际上是对资本的"物质化"和"实体化"理解,它只抓住了资本的"躯体",而忽略了资本之为资本的"灵魂"——物质表象背后的社会关系。在古典经济学的基础上,作为"政治经济学批判"的《资本论》深入到历史的维度当中,既抓住了资本的"躯体"(物质内容),又抓住了资本的"灵魂"(形式规定),最终把握了资本作为"可感觉而又超感觉物"的充满张力的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本质,进而破解了"资本拜物教"之谜,揭示出在资本主义社会里资本由"自体"到"自反"的发展趋势,从而开辟了一条"超越资本"走向自由解放的现实性道路。  相似文献   

2.
孔扬 《理论探索》2012,(2):34-38
"资本论"的本质就是"社会关系论"。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领域把资本理解为特定的社会关系,这是一种划时代的世界观,即把世界理解为历史的历史唯物主义新世界观。考察《资本论》对古典经济学唯心史观的批判、物的人化与人的物化思想和劳动二重性学说的存在论基础三个问题,可以得出这样的基本结论——把资本理解为社会关系的经济学方法,只能是奠基于以历史作为解释原则的新世界观。  相似文献   

3.
人力、物质、货币等"有形资本"并不是万能的。而道德这种无形的"社会资本"在经济领域中能起到有形资本起不到的独特作用,能促使有形资本保值、增值或超增值。道德是一种有利市场经济运行的"超增值资本"。  相似文献   

4.
《学理论》2015,(22)
在《资本论》第一卷中,马克思对资本的分析一针见血。他通过对现实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研究,深刻剖析了资本的概念,对资本范畴的理解进行了精辟的剖析,并在此基础上对资本的概念给予了深刻的批判。他提出了"资本按其本质来说是对无酬劳动的支配权"的命题,厘定资本的本质是以物为媒介的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而不是孤立存在的单个物。  相似文献   

5.
学界有一种普遍的观点认为,马克思哲学是"现代性的终结"和"后现代的开端".这一理解不符合马克思哲学的纯粹现代性品质.一方面,从马克思哲学中寻找"后现代"具有非法性;另一方面,马克思哲学对资本逻辑的批判也不是对现代性本身的批判.资本逻辑不过是内在于现代性之中的否定性环节.按照康德、海德格尔以及马克思的理解,三者对现代性形成了一个基本共识:现代性的主题就是"人向人的复归".这其中包括"双重复归":即人从"神"那里的复归和人从"物"那里的复归.德国古典哲学完成了第一个复归,而马克思则通过对资本逻辑的批判完成了第二个复归.在这个意义上,马克思哲学是纯粹现代性的.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以及"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在这种新形势下,坚持与发展马克思主义、构筑我们的道路、理论、制度、文化自信,是马克思主义研究中的重中之重,作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领域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随着时代的发展需要不断地深化研究。马克思主义以批判的视角对黑格尔哲学、古典政治经济学及资本主义进行理论分析、坚持了历史性和物质性,得出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资本关系不是永恒存在的、不能将其超历史化这一结论。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则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对工人、资本对劳动的剥削和压榨的本质,并批判地指出了古典经济学中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及资本本质认知上存在的某些肤浅及错误观点。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批判思想并从这一视角出发,研究马克思主义是正确领会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社会主义这三项内容内在关系的前提,是在经济全球化形势下把握历史发展潮流、正确制定国家社会发展战略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在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视域中,自然从未缺席;相反,不可化约的自然始终是一切人类活动得以可能的存在论前提。尽管马克思确立了人作为自然存在者以及人与自然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永恒必然性这一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事实,但马克思并没有陷入"自然主义"的窠臼。马克思思索为何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对象化的劳动使人和自然都陷入异化的危机。马克思通过对资本逻辑的分析,揭示了资本主义"反自然""反生态"的内在本性,认为正是资本逻辑导致与人的异化相对应的自然的抽象化和被蔑视。通过对生态危机根源的分析,马克思提出了克服生态危机的根本途径——瓦解资本逻辑,使市民社会过渡到"人类社会"的共产主义。无论是作为一种运动的共产主义,还是作为一种社会制度的共产主义,它都包含深刻的生态思想。  相似文献   

8.
文化产业的兴盛是现代社会的突出表征。本文从文化经济学的角度出发,分析了以影视产业为核心的文化产业产生的社会基础:消费型社会的形成所导致的消费转向——社会生产生活重心由"物"转向"人;"社会控制全面展开所导致的文化博弈——社会控制由"物质"深入到"精神"。  相似文献   

9.
"政治经济学批判"一直是马克思著作的核心论题。在《资本论》中,马克思不仅揭露了人的存在的二重性,而且深入到"政治经济体系的结构性机制",揭露了劳动和资本之间的"对抗性"交换,资本成为"一种普照的光",个人现在受资本的统治。所以,马克思研究政治经济学的目的并不是"提出一种全新的、独特的经济理论",而是"政治经济学批判",即揭露"物和物的关系"掩盖下的"人和人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作为经济学研究范畴的社会资本,近年来逐渐以一种学术阐释路径的角度为人关注。造成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社会资本的缺乏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重要原因。从社会资本视角下探究大学生就业难问题,通过对社会资本进行理论回顾,进一步厘清社会资本的内涵,揭示社会资本对大学生就业的重要作用,探讨开发大学生社会资本的有效途径,对于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在我国传统经济伦理学中,将资本理解为只追求价值增殖而不择手段的"不道德的资本",以至于形成"资本无伦理"的观点。其实,自"资本"诞生之日起,其就与"伦理"有着不可分离的联系。现代资本理论以大量的实证和数据证明,最有效的和最能促进经济增长的方式是那种既能满足经济主体的个体利益、又能承担一定社会责任的市场制度。资本伦理作为经济伦理的分支应运而生,它在资本与道德的冲突中日益凸显出自己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2.
社会资本理论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社会资本是在公民参与网络中、在普遍互惠规范下形成的信任关系.网络、规范和信任是社会资本的灵魂.社会资本具有生产性、不完全代替性、公共物品性、不可转让与个人物质依赖性和投资收益不确定性等.社会资本能够克服集体行动困境,达到理想状态.社会资本的功效存在着微观和宏观两个层次.对社会资本投资的总体思路是加强网络的闭合性,促进社会结构的稳定性,达到一种普遍的互惠,完善社会资本的表现形式,保持社会资本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社会主义制度下怎样对待资本是新时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必须研究解决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在资本主义二重演绎的时代,资产阶级学者与空想社会主义者对资本主义的认识存在局限性和片面性。有鉴于此,马克思从资本作为依托物反映一定社会历史关系的经济形式这一观点出发,深刻诊断出资本式生产实为人类追求美好生活的颠倒反映。资本因不可克服的超越界限与制造界限的冲突,给经济社会良性运转、人与自然友好共生、人的全面发展等带来深重危害。人类既可选择维护资本逻辑的“消极式”扬弃资本路径,更可采用牵引资本服务人发展的“积极式”扬弃资本路径。重视并利用资本文明成果、辩证应对资本二重作用、熟谙资本扬弃的多元性和共同性,分别是马克思资本批判与扬弃思想启发我们对待资本的总体态度、基本思路和现实要求。  相似文献   

14.
资本与文化的关系问题是思考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重要维度。在现代资本主义社会,资本扩张需要文化的辅佐,文化发展需要资本提供动力,这既表现为资本的文化逻辑,又表现为文化的资本逻辑,两者在发展逻辑上呈现出相融共生的特点。必须看到,现代资本主义社会本质上是由资本掌控的,即它是以资本为原则的,资本逻辑就是它的发展逻辑。因此,在资本主义社会,资本宰制文化,必然导致社会陷入普遍的异化和拜物教之中,人的精神意义和生活价值也会随之物化。因此,随着文化权力的终结,资本权力也将终结。以追求意义建构为目的的文化,完全可以在对现实的反思与批判中为人类的存在和价值赢得空间。但是,文化的资本逻辑决定了在资本主义社会,文化永远只能做资本的"奴仆"。只要"资本"主导整个社会,资本主义要真正实现自身的超越是不可能的。在社会主义的发展中,我们的文化建设应该正确审视资本与文化的关系,在制度的层面为其发展铺平道路。  相似文献   

15.
协调社会利益,整合社会资源,维护社会稳定,巩固执政的社会基础,形成社区群众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和谐相处的局面,据此,社区及社区建设的研究就显得十分有意义,在探索社区社会资本缺失与其带来的种种问题后便可发现:社会资本对于社区建设有重要作用,又加之以"有效治理"的内容,对三者之间的逻辑关系做了探讨,并提出通过对社区社会组织的构建等方式可促成各部分有效的实现。  相似文献   

16.
高广旭 《理论探讨》2022,(3):136-143
资本文明以交换价值至上的资本逻辑塑造了现代社会的物质生活样式和精神生活图景,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固有矛盾使人类的道德生活陷入诸多困境之中。资本文明构建的道德生活图景及其精神困境表明,资本作为塑造现代社会的重要力量,不仅推动了现代人道德生活方式的生成,而且将现代性道德生活的精神悖论推向极致。从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看,资产阶级的生产关系是社会生产过程的最后一个对抗形式,这种生产关系的终结意味着一种新文明形态的开启。共产主义作为超越资本文明的新文明形态,通过重构物质生产关系以重建道德生活的现实生活基础,为人类描绘了一幅后资本文明的伦理精神图景。在共产主义的伦理精神图景中,资本文明的道德困境能够获得根本解决。  相似文献   

17.
地方治理不仅仅要受外在显性因素的影响,还同其社会基础密不可分。因而,作为一种方兴未艾和具有现实生命力的理论和方法,社会资本理论可以成为地方治理研究的一个重要视角。但是,对社会资本之于地方治理的研究,不能三步并成两步走。忽略对社会资本对于地方治理重要价值的分析,而直接开出所谓的社会资本培育"药方",未必管用有效。社会资本对于地方治理的重要价值体现在三个层面:它为地方治理培育理性的参与主体、提供基本的运行机制、构建必备的参与网络。不过,在明晰社会资本之于地方治理具有重要意义的同时,不能被所谓中国式的"社会资本"所误导。对于当前中国的地方治理而言,需要的不是"关系资本",而是需要崇尚信任、尊崇规范和注重公共参与网络的"社会资本"。  相似文献   

18.
资本与劳动的关系是理解现代社会的一把钥匙.资本既具有破坏性创造,同时又具有创造性破坏.资本的二重性决定了它的"双重效应":一方面是解放人的正效应,另一方面是奴役人的负效应.这种"双重效应"也给当代中国提出"双重任务":既要承认资本、利用资本、发展资本,又要驾驭资本、规范资本、超越资本,尽力让资本促进中国社会的和谐与中国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9.
(一)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最根本的价值取向,也是社会主义区别于资本主义及其以前的剥削制度的重要特征.马克思和恩格斯指出:"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262页),这个运动的目标,就是"在保证社会劳动生产力极高度发展的同时又保证人类最全面的发展"(<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9卷130页),就是要"通过社会生产,不仅可能保证一切社会成员有富足的和一天比一天充实的物质生活,而且还可能保证他们的体力智力获得充分的自由的发展和运用."  相似文献   

20.
张爱军 《理论探讨》2007,28(5):77-80
社会资本理论自上世纪70年代产生以来引起了社会学、经济学、政治学等学科的广泛关注,成为知识经济时代指导企业经营行为的最新理论。企业社会资本具有资产性、可创造性、可计量性、文化性等基本特性,以此为基础可设计出企业纠纷解决机制模型,通过对企业解纷过程的主体运行成本、双方沟通成本和基于社会资本而产生的机会成本进行分析,从而为企业以低成本、高效益解纷提供方案指南,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